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苑利 《农业考古》2006,(6):168-175
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大致有大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和小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之分.前者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农业生活经验;后者仅指农业生产经验.古代祖先所创造的这些农业文化遗产,不但使中国社会在数千年中实现了超稳定发展,同时也基本上实现了对土地的永续利用.但随着化肥、农药等西方现代文明的进入,我们的土地仅在短短的30多年中,便已出现了硬化、板结、地力下降、酸碱度失衡、有毒物质超标等一系列问题,现代农业面临挑战.而我们所进行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际上就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将传统农业知识与经验系统地整理出来、传承下去,并为今后的农业文明发展提供一份参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于:(一)对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与经验实施有效保护.(二)对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实施全面保护.(三)对传统农业生产制度实施有效保护.(四)对传统农耕信仰、民间文学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综合保护.(五)对当地特有农作物品种实施有效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要抱有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必须将“俗信“与“迷信“严格区分开来,只要利大于弊,我们都应予以保护.(二)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秉持大农业文化遗产概念更利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三)打破陈旧观念,彻底澄清传统文化落后现.应该说,在现代化问题重重的今天,强调天人合一,永续利用的传统农耕技术,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四)在创立地域文化品牌时,找出该地域的灵魂--地域标志性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五)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2.
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处于世界前列,但农业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探索农业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路径,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分析国内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经验,为农业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提供指导。分析认为,农业文化遗产与高校教育融合的主要路径有3条:一是通过理论教育宣传和普及农业文化遗产知识,二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广大师生感受农业文化遗产的魅力,三是通过制度建设为农业文化遗产教育保驾护航,最终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外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FAO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联合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已经有13个国家的31个传统农业系统被列为GIAHS保护试点。各个国家的不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通过不懈努力,在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途径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在分析国外各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这些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启示,并从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保护与发展规划、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可持续旅游发展、国际国内交流、科普宣传等方面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形成的并传承至今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技术体系、厚重的乡土文化和杰出的农业景观。浙江省是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最早、目前拥有已经认定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含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在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为总结经验、发现不足,首先梳理了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历程,并对已经认定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通过普查发掘出来的农业文化遗产从空间分布、类型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对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认识和判断,总结出4种典型模式——政府推动模式、多方联动模式、产业驱动模式和企业带动模式;接着,系统剖析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在资源发掘、品牌管理、经费保障、科技支撑、科普宣传等方面的不足;最后,提出开展全面的农业文化遗产普查、进行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科技支撑与资金投入、加强交流与科普宣传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葡萄园文化景观是典型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动态保护意义重大。西方传统葡萄园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开展传统葡萄园文化景观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视角,以法国波尔多和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文化景观为例,对比中西方传统农业文化景观空间格局、内涵、动态保护方式和发展潜力,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浙江是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大省,还承担了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任。在简要介绍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概况的基础上,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活态性和多功能性,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即发挥农业文化遗产的生产、生态、景观、技术、文化功能,通过提升农民收入来缩小收入差距,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来彰显生态之美,通过张扬农耕文化来彰显文化之美,通过推动有效治理来彰显和谐之美,从而最终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共同富裕。结合浙江实际,提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推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发挥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多种传统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弘扬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优秀乡土文化,推进文化高地建设;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绿色综合种养技术,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利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积极社会治理因素,推动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对遗产地保护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机制。当前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全国范围内农业文化遗产底数不清、保护制度与组织机构不够完善、遗产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的遗产地保护与传承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制定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方案,尽快完成农业文化遗产普查摸底工作;二是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制订完善;三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体制机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四是分类分阶段开展遗产地保护政策制定与项目资金扶持。  相似文献   

8.
郭琪  陈柳  冯威 《吉林农业》2014,(8):93-95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资源,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核心部分。关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农业遗产相关概念界定、保护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具体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程度,并通过前人的研究,得出该采取何种方式促进保护共同体的构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罗敏 《甘肃农业》2005,(12):185-186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法律保护制度的缺失导致权属之争的纷纷迭起和一系列不利的影响。通过分析其立法缺失的原因,主要在立法模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定义界定,权利主体与权利内容等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孙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90-10493,10602
解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认为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专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系统、农业景观、传统农业知识体系、农业生物多样性等,指出其核心思想是"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未来的"。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机制、传统农业知识的保护、社区参与机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探索方面。强调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重要方式,分析了其不同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以及"农家乐"旅游等形式的特点,认为其本质是一种遗产旅游,其重要功能是确立地方的文化身份。研究表明,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王爱玲  文化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7):60-64,76
提出了北京农业功能的层级结构,一级功能有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服务功能和社会功能4大类;其中每项功能又都具有若干子功能,都是农业的固有功能。农业的功能又分为显型与隐型2类,二者相互演化,并由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之后,分析了4大功能在整体功能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当前,北京农业的服务和文化功能正由隐型向显型演化,并逐渐凸显、增强。作为世界城市战略的一部分,北京农业不仅要为全国的农业现代化服务,也要为全球农业发展服务,为此应着重发展和培育以种业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业、农业咨询产业、会展农业和休闲农业。与此同时,作者还提出了农业文化的内涵,并以平谷区桃文化产业为例,提出大力发掘和传承北京农业文化遗产并努力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界定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天山以南汉民族物质文化遗产逐类进行了论述,通过例证较详细地分析了南疆(即环塔里木地区)汉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抢救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爱玲  文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63-1065
构建了北京农业功能的层次结构,一级功能有经济、生态、服务、社会4大功能;每项功能又都具有若干子功能。它们均是农业的固有功能,分显型与隐型2类;二者相互演化,其决定性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析了4大功能在整体功能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当前,北京农业的服务、文化二功能正由隐型向显型演化,并逐渐凸显、增强。作为世界城市战略,北京农业不仅要为全国的农业现代化服务,也要为全球农业发展服务,为此应着重发展、培育以种业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业、农业咨询产业、会展农业和休闲农业,大力发掘、传承北京农业文化遗产,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14.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创意农业旅游运作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业旅游作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的产物,植根于农村特有的资源如田园风光、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成为农业增收的新途径。探讨了不同的农业旅游项目通过不同的运作模式,发挥对农业增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提出农产品品牌文化概念和分析农产品实施品牌文化必要性的基础上,从确立农产品品牌文化的价值内涵和明确其品牌文化定位两方面,对农产品的品牌文化进行了塑造,并对农产品品牌文化的传播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将农产品的文化底蕴发扬光大,从而提升农产品品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研究现代农业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现代农业以及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农业文化的内涵、现代农业文化的类型与作用进行归纳与探索,指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下,要从保护与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加强政府扶持、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文化产业、坚持创新发展等方面加强现代农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剖析了农垦精神的当代意蕴,明确"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作为农垦精神的核心文化,在时代发展与社会改革进步中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指出它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党内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抉择,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创业精神的体现。同时分析了新时期农垦精神与高校教育教学的关系,认为农垦精神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有着无限潜在的推动力。传承和发扬农垦精神,能深入拓展高校育人为本的理念,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探究了新时期高校传承农垦精神的途径,强调营造农垦文化氛围,强化农垦精神体验,开发农垦精神载体关联,培育先进典型,从而将农垦精神融入到高校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管理系统中存在大量的遗留系统,由于遗留系统存在技术陈旧、系统结构混乱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的问题,利用遗留系统来实现软件重用,将系统的业务开展到Web环境下。本研究通过Axis2实现Web service技术对遗留系统进行程序和数据两方面的封装,将其发布成为Web服务。设计了一个基于Soap协议的遗留系统再利用模型,并阐述实现此模型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封装模型的实现和对细节技术的研究,初步解决了遗留系统再利用技术在实现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创意农业是改善农业资源配置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通过其与乡村旅游的良性结合,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具有必然性,创意农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核心吸引物,乡村旅游进一步推动了创意农业发展。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存在四种模式,分别是创意农业景观、创意农业产品、创意农业文化、创意农业活动。打造吸人眼球的农业景观、独具特色的农业产品、传统质朴的农村文化、深度体验的农业活动,对于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华  兰天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47-12448,12451
依据实地调查数据,选取经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企业文化、成长能力、技术设备能力5个指标构建了农产品批发市场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基于组合加权算术平均(CWAA)算子,提出了一种由多人参与评价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聘请5位专家分别从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能力、领导层的组织管理能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企业文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未来成长能力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现有的技术设备能力5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单项百分制来进行评分,对某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评价,结果表明,各专家对该农产品批发市场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值都比较高,评价结果是合理可信的,该模型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