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种新大豆豆荚炭疽病症状类型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病原菌分离、形态学观察、核糖体DNA 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试验,研究引起鲜食大豆"台75"豆荚普遍出现条状不规则形病斑的原因.结果显示,条状不规则形病斑是由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引起的一种新的大豆豆荚炭疽病症状,该病原菌引起豆荚炭疽病症状主要有2种,一种是圆形斑,另一种是条状不规则斑即锈斑.在供试的7种大豆品种中,条状不规则斑主要出现在"台75"上,其余6个品种主要是圆形斑;"台75"条状不规则斑的病荚率为65.37%,其余品种上的病荚率分别为1.02%、1.87%、2.95%、3.56%、9.32%和12.25%.研究表明由平头炭疽菌引起的大豆豆荚炭疽病的症状类型与寄主品种相关.  相似文献   
2.
甘薯茎腐病症状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甘薯茎腐病是危害甘薯的一种严重病害,甘薯茎、叶柄、叶片和块根均可被害。该病典型症状是茎基部发黑和变软腐烂,叶发黄,茎和块根维管束黑褐色,引起块根腐烂、有臭味。通过对甘薯茎腐病典型症状样本的采集、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以及致病性测定,明确该病害是一种细菌病害。通过对甘薯茎腐病菌的菌体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发现,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约为2.36 μm×0.4 μm, 周生鞭毛,可在烟草上激发过敏性反应(HR)。Biolog测定、脂肪酸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MALDI-TOF质谱鉴定和8个看家基因(dnaX、rplB、fusA、gapA、gyrA、purA、recArpoS)的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高度一致。这些结果说明,浙江省发生的小番薯病害是甘薯茎腐病,病原为D. dadantii。  相似文献   
3.
浙江是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大省,还承担了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任。在简要介绍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概况的基础上,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活态性和多功能性,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即发挥农业文化遗产的生产、生态、景观、技术、文化功能,通过提升农民收入来缩小收入差距,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来彰显生态之美,通过张扬农耕文化来彰显文化之美,通过推动有效治理来彰显和谐之美,从而最终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共同富裕。结合浙江实际,提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推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发挥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多种传统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弘扬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优秀乡土文化,推进文化高地建设;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绿色综合种养技术,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利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积极社会治理因素,推动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不同靶标病原菌对生防菌荧光假单胞菌株LT6及其代谢物的敏感性差异,在1/5TSA平板上测定了荧光假单胞菌株LT6对69株腐霉菌的拮抗效果,在试验中观察到菌株LT6对不同种腐霉与同种腐霉不同菌株的拮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抑菌带最宽的为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菌株,达7.5mm,对未知种腐霉菌株抑菌带宽最小,均小于3.0mm。腐霉菌株对由LT6产生的抗生素吩嗪-1-羧酸(PCA)的敏感性存在变异,被测的54株腐霉,当PCA浓度为7.0μg/mL时,敏感的为28株,高抗的为15株。用不同的培养液培养LT6所得的代谢物,在相同浓度下,对同一腐霉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同,培养液1/5 TSB和NB明显强于KMB。综合所获结果可以看出,靶标病原菌对生防菌敏感性不一致;不同的培养基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根据杭州地区2006—2015年大豆豆荚炭疽病调查资料,建立了大豆豆荚炭疽病中期预测模型:y=-55.614 45+2.133 0x_2+22.252 67x_3+0.081 61x_1~2-4.974 81x_3~2(P≤0.01,R~2=0.723 4)。式中x_1是结荚后10 d的平均气温,x_2是结荚后5 d平均雨量,x_3是结荚后5 d雨日数,y是成熟期的病情指数。通过2010—2015年实际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准确率为83.33%。本模型适合于杭州地区的对大豆豆荚炭疽病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寡雄腐霉对多喙茎点霉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 Drechsler能够在多种重要农作物根围定殖、拮抗或寄生16个属中的20多种真菌和其它卵菌[1],除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外,其余均为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防控瓠瓜果斑病,自浙江省象山县田间采集具有典型果斑病症状的瓠瓜样本,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利用特异性引物PL1/PL2 PCR扩增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对其病原菌进行亚群鉴定。结果表明:瓠瓜果斑病田间典型症状是发病叶片和果实上病斑由水渍状小斑点逐渐发展为伴有黄色晕圈的褐色不规则病斑,果实腐烂、有臭味。通过菌体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PCR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和7个看家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病原菌鉴定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从瓠瓜上分离的菌株均属于西瓜噬酸菌亚群I,从西瓜上分离的菌株均属于西瓜噬酸菌亚群II。  相似文献   
8.
大豆豆荚炭疽病有效杀菌剂的筛选与防治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筛选有效防治大豆豆荚炭疽病的杀菌剂,并对最佳防治时期进行研究。试验比较了8种杀菌剂对大豆豆荚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以甲基托布津为首选,其次为施佳乐和好力克等。通过比较大豆始花期、盛花期和鼓粒期的防治效果,防效最好的是在始花期;在始花期、盛花期或鼓粒期的任何两个时期连防2次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只防1次的。在始花期与盛花期连续施药2次,防效超过95%。室内接种防治试验表明:当RH低于90%时,接种鼓粒期的豆荚喷与不喷甲基托布津都不发病;当RH为100%时,接种后24 h内喷甲基托布津,防效与对照不接菌无显著性差异,接种后48 h喷甲基托布津,防效显著低于对照不接菌。  相似文献   
9.
农业文化遗产是继承和弘扬稻作文化最具生命力的活态载体,研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对推进稻作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浙江省是拥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最多的省份。本文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与稻作文化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资源,对浙江农业文化遗产推进稻作文化发展的路径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探讨,为推进稻作文化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路径和视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