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兰州百合主产区兰州市七里河区试验观察了不同采挖时期对兰州百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20年3月11日和2019年11月7日采挖的百合品质较好,但2020年3月11日采挖的百合与2019年11月7日采挖的相比较,含水量、粗纤维含量、钾含量、钙含量、锌含量均上升,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其中总糖、可溶性糖显著下降,钙含量显著上升。综合考虑认为,11月7日采挖时百合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建议将11月7日作为兰州百合的适宜采挖期。  相似文献   

2.
苦参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苦参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苦参总生物碱的浓度50%乙醇溶液,加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振摇后,氯仿萃取,萃取液于一定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结果]氧化苦参碱检测浓度在0.013~0.026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7 1)。用氧化苦参碱作为对照品,在pH值7.0的条件下加入2.0 ml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在417 nm处有最大吸光度,该条件下可准确地测定苦参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试验测得不同产地苦参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所购得的陕西、甘肃苦参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较高,分别为1.801、1.778 mg/kg。[结论]该试验所采用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通过总生物碱的含量客观全面地评价苦参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苦参叶生物总碱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所含的生物碱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苦参叶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苦参叶生物总碱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90℃水浴,80%乙醇,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2 h;苦参叶中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含量较高。[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生物总碱提取率高,稳定性、重现性好;苦参叶含有5种指标性成分,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总和符合药典规定含量,叶的潜在应用价值大,为苦参叶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生长期对潞党参地上部分进行割茎,保留地上部分高度20cm,于秋季10月20日至11月30日采挖,观察各处理对产量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25日对党参地上部分割除,地上部分距离地面保留20cm,10月20日-11月20日采挖,党参产量、根长、根粗、根重较对照都有所提高,其中10月20日产量较对照增加率最高,产量提高5.71%;10月20日根长增加最多为19.68%,10月30日根径增加25.67%,根重增加14.00%,浸出物提升2.80%。  相似文献   

5.
人口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声波、冷凝回流及常温浸泡3种方法从苦参中提取分离生物碱,经初步分析,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运用药理学方法对得到的生物碱进行了抗鱼体车轮虫试验,结果显示:苦参生物碱能对鱼体鳃部车轮虫起到有效的驱杀作用;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中由于生物碱的成分与含量有差异,对车轮虫的杀灭效果也有显著差异;超声波提取物中苦参碱的含量最高,对车轮虫的杀灭效果也最好,表明苦参生物碱中对车轮虫起驱杀作用的成分主要是苦参碱.  相似文献   

6.
半夏不同采收期鸟苷、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娴  罗充  姚红艳  陈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967-4968
[目的]探讨半夏鸟苷、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确定半夏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采收期半夏块茎中鸟苷和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的半夏鸟苷含量存在差异,11月中旬的含量最高;不同采收期的总生物碱含量也存在差异,10月中旬的含量最高。[结论]半夏最佳采收期以10月中旬~11月中旬为宜。  相似文献   

7.
贵州不同产地苦参生物总碱和总黄酮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黔产苦参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贵州不同产地苦参的生物总碱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苦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较大。其中,以毕节市大方县和铜仁市思南县的苦参生物碱含量最高,分别达15.6%和15.2%,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苦参;六盘水市老鹰山的苦参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5.7%。  相似文献   

8.
为黔产苦参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贵州不同产地苦参的生物总碱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苦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较大.其中,以毕节市大方县和铜仁市思南县的苦参生物碱含量最高,分别达15.6%和15.2%,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苦参;六盘水市老鹰山的苦参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5.7%.  相似文献   

9.
在生长期对党参地上部分进行割茎,保留地上部分高度20 cm,于秋季10月20日至11月30日采挖,观察各处理对党参产量和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党参产量、根长、根粗、根重较对照不割茎都有所提高,其中10月20日采挖产量较对照不割茎增加最高,增幅5.71%;10月20日采挖根长增加最多,增幅为19.68%,10月30日采挖根径增加4.79%,根重增加14.00%,浸出物提升2.80%。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摘期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期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采摘期,为适时采收库尔勒香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生长势相近的香梨树,8月20日开始取样,每隔10 d取一次样品,共取样6次,测定其各项品质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随着采摘期的推迟,果实水分含量和硬度逐渐下降,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VC及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果形指数及可滴定酸含量不断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可以选取水分含量和平均单果重两个指标为库尔勒香梨优良品质性状的综合指标.不同采摘期库尔勒香梨品质排名顺序由大到小为:9月29日>10月9日>9月19日>9月9日>8月30日>8月20日.[结论]库尔勒香梨最佳的品质采摘期为9月29日(花后178 d).  相似文献   

11.
彭家葵  李宏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46-10947
[目的]确定湖南新宁秋冬季栽培南畔洲萝卜(RaphanussativusL.)的适宜播种时期。[方法]于8月18日、9月18日、10月18日、11月18日、12月18日在湖南省新宁县试验地分别播种南畔洲萝卜。[结果]以收获块根为目的的最佳播种时段为8月下旬到10月中旬,其块根重量、根叶比均比其他播种期显著增加。以收获叶片为目的的最佳播种时段为8月中下旬。在11月及以后播种的萝卜会在块根未充分生长前抽薹,并使块根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下降。[结论]在湖南新宁栽培南畔洲萝卜时,应该根据收获目的的不同确定适宜的播种时期。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核桃产区普遍存在采收时间过早、过晚,造成核桃品质参差不齐现象。本文以核桃青果开裂率为标准研究不同采收时期温185和新新2核桃外在品质和内在变化,确定不同青果开裂率下其较适宜的采收期。温185于2020年8月16日至9月5日,新新2于2020年9月15日至10月5日,每隔5 d进行采样,每次采样以青果开裂率为准(温185:0%、5%、20%、50%、95%;新新2:0%、5%、50%、70%、90%),并测定两种样品的鲜果三径、干果三径、鲜果重、干果重、壳厚、出仁率、含水率、黑斑率、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单宁含量、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温185和新新2的鲜果三径、干果三径、鲜果重、干果重、出仁率均呈增加趋势,壳厚、含水率和果壳黑斑率均呈下降趋势。温185的坚果外观品质于8月31日至9月5日达到较高水平,新新2的坚果外观品质于9月30日至10月5日达到较高水平。随着采收期延后,温185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呈上升状态,单宁和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这4项指标于9月5日达到较高水平。矿质元素含量P、Ca、Zn、Na、K、Fe总体呈上升趋势,Cu呈下降状态,且峰值均在9月5日。新新2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矿质元素含量(除Cu)呈增加趋势,单宁含量和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峰值均在9月25日至10月5日。核桃过早采收会显著降低核桃坚果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所以当温185青果开裂率达到50%至95%(8月31日至9月5日),新新2青果开裂率达到70%至90%(9月30日至10月5日),为两种核桃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河南产丹参的适宜采收时期,测定了河南产丹参不同采收期根干质量、丹参酮ⅡA含量和丹酚酸B含量以及这2种有效成分的产量。结果显示,嵩县、伊川、方城3个种源的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在7月份达到最高,而丹参根干质量均在11月份达到最大,丹参有效成分含量最大的时间和丹参产量最高的时间不重叠。这3个种源丹参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产量(根干质量×有效成分含量)从3月到11月均逐渐增加,并在11月达到最大。采收时间对河南产丹参的2个有效成分含量、根干质量及有效成分产量均有较大影响。综合考虑,以丹参有效成分产量为标准,确定河南产丹参的适宜采收期为11月。  相似文献   

14.
于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生产田实施了4个收获期和2个收割高度的两因素随机完全区组试验,以研究收获期和收割留茬高度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从花后15 d至花后36 d,有籽粒脱落的穗子和有籽粒脱落的小穗的百分率和千粒重逐渐提高,而每小穗粒数逐渐下降,致使种子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4个收获期处理中,最高籽粒产量出现在第2期,即花后22 d,其显著高于第1期(花后15 d)和第4期(花后36 d)的种子产量,而与第3期(花后29 d)收获的种子产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第2期收获的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和种子萌发苗株高与第3、4期收获的优质种子间没有显著差异;籽粒产量和质量在留茬高度16 cm(收割全株)和留茬高度58 cm(割穗)间差异不显著,该效应不随收获期的不同而异。据此推断:上海地区高产优质高羊茅种子的适宜收获期为首批开花穗的花后22~29 d,于全田尚有12%的嫩穗和59%的小穗顶部有1~3粒籽粒脱落时开始尽快收获;可以根据不同收获方式的需要在高于地面16 cm至穗颈节间(割穗留茬高度)范围内灵活确定植株收割高度。  相似文献   

15.
采收期对火龙果贮藏期间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采收的火龙果在贮藏过程当中活性氧代谢变化的规律。[方法]以白玉龙火龙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火龙果常温贮藏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采收越早(花后21 d),火龙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越高,出现活性峰的时间越早,丙二醛(MDA)、前期的O2-.含量及膜透性较低;采收过晚(花后29 d),O2-.含量显著增高,贮藏前期SOD、POD活性较低,贮藏后期POD活性较高,CAT活性较低,MDA和膜透性较大。适时采收(花后25 d),SOD、POD、CAT活性、MDA含量和膜透性位于二者之间,但显著降低了火龙果中O2-.含量。[结论]火龙果花后25 d采收,可以显著降低O2-.的积累,同时保护酶系统也维持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昭通彝良小草坝天麻GAP基地中定点定期采集3年生天麻块茎样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天麻块茎大小及干物质含量测定,再利用HPLC法测定不同样品中天麻素含量。结果表明,天麻块茎大小及干物质积累从头年6月至翌年3月,以11月份达到最高;天麻素含量在头年6~11月呈逐渐递增趋势,到11月下旬达到最高峰,12月底突然降至最低,以后,又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仍以11月份为最高。为此,综合考虑天麻块茎大小、干物质含量及天麻素含量积累动态,确定11月份为云南昭通彝良天麻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圆形分布法在分析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登革热及疟疾等3种蚊媒传染病季节特征方面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圆形分布法对2005年至2017年间全国的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整理分析,并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验证。圆形分布法分析结果表明,乙脑、登革热、疟疾的预测发病高峰日分别为8月15日、10月5日和8月26日,高峰时期分别为7月11日至9月20日、9月9日至11月1日和6月12日至11月8日,ARIMA模型得到类似结果。因此,圆形分布法简单实用,对3种蚊媒传播疾病的防控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从而为完善我国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采收期对玉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不同采收期玉竹的折干率、水煎物及多糖含量,确定玉竹的最佳采收时间。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竹的适宜采收期为8月底至9月初,8月30日采收的3年生玉竹的折干率、水煎物和多糖含量分别为46.74%、62.45%和6.73%。  相似文献   

19.
通过裂区设计试验,以播期为主处理,播种量为副处理,对5个播期(9月10日,9月25日,10月10日,10月25日和11月10日)和3个播种量(30、60和90 kg/hm2)的光叶紫花苕鲜草产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生产鲜草为目的的光叶紫花苕,在川中丘陵区适宜播期是9月,最佳播期是9月25日左右,此播期鲜草产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播期。适宜播种量为30~60 kg/h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 L.)不同播种期的茎、叶中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挥发油含量秋季早播者高于迟播者,并且营养生长旺盛期叶片挥发油含量极显著高于生殖生长期叶片的挥发油含量.因此,为了获得更多挥发油,在佛山地区应以采收9月播种的营养生长旺盛期的叶片为宜,其挥发油含量最高,萃取率达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