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业补贴是我国政府农业支持和维护农民权益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工具,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能够促使农户增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同时,作为土地经营的主体,农户意愿对土地流转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关注农业补贴对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浙江141个农户为例,探讨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务农人口老龄化,耕地收入偏低;多数农户对土地流转相关政策不熟悉,土地流转率低;农户对农业补贴认知度有偏差,近半数的农户对当前农业补贴不满意,75.4%的农户认为农业补贴数额太低导致种粮积极性不高;67%的农户认为补贴应给经营者,并根据实际种粮面积来发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733-1737
根据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就农业补贴对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出务工人数、农户年龄以及土地年租金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家庭劳动力数量、人均种植业收入、流转期限、流转合同形式、农业补贴获得、人均补贴收入以及农户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满意程度与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的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土地流转情况、流转政策认知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交叉分析法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匹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户主年龄、外出务工人数、农业收入占比、土地面积、土地租金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具有...  相似文献   

4.
杨昊  彭开丽 《江苏农业学报》2021,37(5):1320-1326
利用湖北省667个农户调查样本数据,运用Heckman模型,实证分析不同收入类型对农户土地流转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户家庭收入中不同收入类型对土地流转决策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农业经营收入对农户土地转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土地转出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补贴收入负向影响土地转入,但对土地转出无显著影响,非农工资收入对农户土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非农工资收入水平对农户土地流转决策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只有较高的非农工资收入才能促进土地转出.因此,本研究提出应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户非农就业能力的同时,完善土地流转相关配套政策,改善农业补贴水平和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江西余干调查样本为依据,实证分析农业补贴政策背景下农户耕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农户个体特征因素中,文化水平、健康状况对其耕地流转意愿有重要影响;流转对生活改善预期与流转对象影响显著;此外经济地理位置也是影响其耕地流转意愿的重要因素。依此得出农业补贴政策下,需要建立一个多指标的耕地流转服务体系,既要完善市场的管制,也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规范耕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何种因素对不同规模经营主体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4省926个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在OLS模型基础上采用优势分析法,比较成本收益和政策环境2个维度变量对小农户及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意愿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种稻顷均收入对小农户和种粮大户转入土地意愿均有积极促进作用,而顷均成本仅对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此外,政策环境类变量中,仅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满意度对小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政府对粮食种植的支持力度、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满意度及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满意度均对种粮大户转入土地有促进作用;对于小农户,其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主要受家庭人力资本禀赋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及家庭农业收入占比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对于种粮大户,其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主要受其感知的农业政策环境的影响,其中,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作用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农业补贴政策对于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利用山东、浙江295个农户的农业补贴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的调查资料,对当前农业补贴政策发放及土地流转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地区土地总体流转比例较高,农户土地流转率达50.5%。农户的土地流转年限较短,以5年期限以内为主。土地流转方式主要以熟人之间的自主流转为主,占90%以上。流转契约形式以口头协议为主,合同形式较少。农户土地流转面积普遍较小,主要集中在0.07~0.33 hm2,致使实际土地流转效率偏低,农户仍以"小农经营"模式为主,这不利于现代农业化发展。(2)浙江嘉兴农户土地流转比例最高,达77.6%,山东临沂次之,达62.2%,而山东济宁、浙江湖州和浙江杭州的流转率在3成左右。浙江的土地流转面积占比(平均流转面积/平均承包面积)明显高于山东。(3)当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农业补贴力度偏低、补贴发放错位等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土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土地合理有效的可持续流转,稳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大户的土地供给,利用对陕西子长县492名农户进行调查获得的数据,构建农户土地再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模型,分别就农地已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大户两类农户的土地再流转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农地已转入合作社的农户,其土地再流转意愿与农户文化程度和转出农地的租金呈正相关,而与农业收入、农地的转出期限和经营现状以及转出自发性呈负相关;对于农地已转入专业大户的农户,其土地再流转意愿与农户所从事职业的农业属性和土地租金呈正相关,而与农户年龄、家庭实际经营土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人数以及转出农地的经营现状呈负相关。农户是否为村干部、农户家庭总人口、土地转出面积、协议形式、转出形式均对农户的土地再流转意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3个潜在变量11个题项,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模型,以山东省6个县(市)30个自然村600户农户数据为样本,利用Logistic模型对流转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上述调查数据对农户流转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了农户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的差异性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农户的流转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户的流转行为,在外在环境下,农户的流转意愿和行为会发生一定的差异;行为态度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的影响主要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花费成本及后期依赖土地的养老问题,而在实际流转行为过程中流转收益成为农户的主要关注点,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主观规范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形成在于周围流转人对农户的影响,并在农户流转行为结果中得到了证实;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主要从基层政府的态度、流转信息的获取及农户自身的特征方面形成,在农户流转行为分析中发现农户家庭的资金状况也是影响流转意愿的原因,进而对感知行为控制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现有的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因素的量化实证研究结果为基础,利用元分析将农户的家庭特征、个人特征、生产特征、土地流转特征、环境特征等方面的具体因素对其流转意愿的影响情况进行汇总,解决了现有研究结论不一致、不具有普适性的问题;同时还研究了日渐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对农户流转意愿的调节效应,发现中央不断推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对于文化程度低和年轻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力较强,从而找到了通过政策提升农户流转意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朔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潜力与整治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分析了该市六县(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与特征,按照多种标准估算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潜力,认为可挖掘的现实潜力巨大,并且提出了按照山区型、资源区型、平川区型、郊区型的分类来整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驱动力分析——以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近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情况的分析,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有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安塞县土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工业因素是影响安塞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13.
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增加社会财富,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农民利益,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考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以廊坊市为实证采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建设用地供应模式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该区域由于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要求,另外也没有成熟的土地供应理论和方法可以借鉴,因此建设用地供应也摆脱不了"以需定供"的模式。其结果导致增加建设用地的渠道是以外延扩展为主的,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果欠佳、建设用地指标分配难以把握等问题。因此改变现有的建设用地供应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太谷县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区域有限土地的合理利用,根据1996~2005年太谷县城乡结合部各类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各年土地类型转移数据得到年均转移概率,建立了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对2006~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在剔除政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马尔柯夫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基本符合太谷县城乡结合部的实际情况,对未来土地合理利用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有效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确保农村社会稳定。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国内先进典型,并以山东省J市为例,分析总结农业规模经营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设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扶持整理农业经营主体壮大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对现存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角色进行分析,指出存在制度供给者角色缺位、土地产权界定者角色缺位、政策实施者角色异位、利益关系协调者错位等问题,同时指出在具体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中政府的应然角色:农地流转政策的提供者;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的指引者;农民首创精神的尊重者;农民权益的保护者。  相似文献   

18.
实施土地整理工程时,合理进行土地权属调整,有利于农村土地利用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该研究对山东烟台M村土地整理的权属调整进行了调查研究,介绍了M村进行土地权属调整的必要性以及实施土地权属调整的具体方案,总结分析M村在土地整理工程中实施土地权属调整的积极效果,以及该村土地权属调整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同类地区进行土地权属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足及影响基础上,提出明晰集体土地产权,促进农村税费改革的措施,即明确集体准土地所有权主体权利,明晰土地产权结构,界定租税费,并完善法制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的研究较多,但涉及到公众参与中政府角色的研究甚少.该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梳理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描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目前所扮演的角色,并指出两者角色不一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利益博弈,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众参与的过程中,中央政府是促进者,地方政府是消极配合者.为此,中央政府应从摆正公众参与的位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拓宽公众参与渠道、调节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加强监督与惩罚机制5个方面着手完善促进者角色;地方政府应从积极培养公众的参与观念、制定相关法规、开辟参与渠道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轻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调整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几方面着手转变为积极配合者,以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