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完成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历史使命。这是因为农民成为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同时农民成为主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就必须做到:第一、在政治上尊重和维护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第二、在经济上必须保障和增进农民的合法权益;第三、鼓励和激发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主体;第四、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的“新农民”。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农村要把农民作为主体,这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即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建设新农村中去,最基本的内涵就是要以农民为主体,即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依靠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农民为主体,这也是由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对农村发展而言,农民既是受益主体,也是创造主体。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保护好、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型农民的成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他们需要新思想、优素质、高技能.新型农民的塑造要依靠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对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是因为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农业的主体。我国农村实行的是村民自治,农民必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基本定义。农民主体不仅要体现认识上的主体,更要体现实践上的主体;认识的主体也就是决策者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也就是执行者的主体,承担策划、组织、实施、纠正、完善、目标实现的各阶段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的农民群众。但是我国农民合作化程度低,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覆盖范围小,合作程度低,这极大地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要把新农村建设推向前进,建设现代农业,就要从金融合作、土地合作等方面努力推动农民建立多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要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科学技术的掌握、整体素质的提高,对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针对贵港市近年来开展农民培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农民培训以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建设新农村,是伴随现代化建设进程,要到本世纪50年代才能基本实现的一项伟大工程,更是一项改造神州大地、装点祖国山河、振兴中华民族的世纪工程.必须立足于当前农民迫切要求解决的最实际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功能.本文从确立农民主体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农民主体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造功能,农民主体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主体性功能.  相似文献   

9.
华加荣 《新农村》2007,(2):38-3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就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问题。1.新农村建设亟需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拥有较高的道德素质是培育新型农民的一个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自身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此项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实施,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加快产业培育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本文根据笔者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践,以隆阳区辛街乡新农村建设为个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状况作了调查,详细介绍了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对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分析,并按照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从基层组织建设、新型农民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观背景下,农村信息化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切实了解农民的信息需求,加快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使农民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益处。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安徽省蚌埠市农村的调研的数据,将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划分生理信息需求、安全信息需求、社会交往信息需求、受尊重信息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信息需求阐述了农村信息服务现状,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我国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又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本文阐述了现代农业概念的界定、提出的背景和发展的模式,从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角度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目前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五个难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芦山县城乡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的原则,拟订了灾后城乡住房恢复重建初步规划,并提出了相应措施与建议,旨在探索芦山县灾后城乡住房恢复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十九大报告曾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乡村建设提供了方向。乡村振兴不 仅包含农村产业振兴,也包括乡村生活的重建。本文对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活重建进行分析。我国自 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对乡村生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菜花  廉同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923-10924
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建设水平影响农村的建设进程。分析了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峥  王世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19-9220,9250
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农村住宅节能的主要因素,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住宅节能改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刘峥  王世宁  马建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21-10523
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农村住宅建设安全绩效的主要因素,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就此提出提高农村住宅建设安全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文化振兴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提供了 动力。乡村文化重构要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环境文化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乡 村现代农业重构、增强村民文化自觉意识、先进文化引领、城乡融合发展、凸显乡村特色具体路 径上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张翠丽  卜东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30-4531
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重要内容。新疆沼气发展的重点在南疆。在分析南疆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农村户用沼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