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2003年,以扬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与氮肥运筹条件对扬麦9号产量与群体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扬麦9号基本苗以15万左右最为适宜,过大或过小的基本苗都不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生长后期过多、过迟施氮对扬9号没有增产效果,其中基肥:分蘖肥:追肥以7∶1.5∶1.5最为适宜,适宜的追肥时期在返青到拔节期间。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份下播种密度对扬麦13群体动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度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试验设置了180、210、240、270万株·公顷-2 4个播种密度,探讨了不同播种密度对扬麦13群体动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扬麦13群体调节能力较强,不同播种密度下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扬麦13株型紧凑,需适当密植,播种密度保持在240万株·公顷-2左右最为适宜,产量最高。此外,扬麦13的穗数与千粒重年际间变化显著,但穗粒数在年际间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不同密度及氮肥运筹对宁麦9号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小麦品种宁麦 9号产量和群体质量的效应 ,结果表明 ,密度和同等数量的氮肥运筹对产量和群体质量影响很大。本试验条件下 ,以 15万 6 6 7m2 基本苗最适宜 ,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宁麦 9号的生长后期过多施氮 ,没有增产效果 ,以重施基肥和分蘖肥 ,适量追肥 ,基肥、分蘖肥、追肥比例 6∶3∶1为宜 ,适宜的追肥时期应在返青至拔节期间  相似文献   

4.
后期追氮时期对扬麦20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扬麦20为材料,研究后期追氮时期对小麦花后LAI、叶绿素含量、光合物质生产与运转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150×104、225×104苗·hm-2、氮肥运筹5:1:2: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后期追肥)条件下孕穗期追肥处理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在基本苗225×104苗·hm-2、氮肥运筹3:1:3:3条件下剑叶露尖追肥处理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剑叶露尖、孕穗期追施氮肥可维持群体花后较高LAI和SPAD值,延缓植株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叶绿素降解速率,提高开花期、花后20d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5.
为确立张家港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中筋小麦扬麦16和弱筋小麦扬麦13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施氮水平对小麦茎蘖动态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扬麦16在基本苗270万株/hm2、施氮量270 kg/hm2水平下产量最高,扬麦13则在基本苗195万株/hm2、施氮量270 kg/hm2水平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扬麦17号不同播期与密度对比试验表明:扬麦17号在兴化地区播期以11月5日、密度以300万个/hm2的基本苗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7.
播期、密度、肥水是调控群体的主要可控因子。小麦的适宜播期主要以实观早发壮苗和安全越冬为依据。越冬始期的幼穗分化应控制在单棱期至二棱初期。确立基本苗除根据品种、土壤和施肥水平外,应与播种期密切结合。增施氮肥能有效地扩大群体数量。采用测土定产定氮法能较合理地确立施氮量。追肥应视群体生长状况灵活掌握。倒三叶出生以前追肥,主要起增源、扩库作用;例二叶露尖追肥,具有稳源、扩库和提高粒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弱筋小麦扬麦13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弱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其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基本苗和施氮量对扬麦13号产量及主要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相同施氮水平下,在180万~270万苗/hm2范围内增加基本苗,单位面积穗数显著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单位面积产量呈“低-高-低”趋势,210万/hm2基本苗处理产量最高。在相同基本苗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穗数、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千粒重显著降低;单位面积茎蘖数显著提高,茎蘖成穗率显著降低;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延长,弱化度显著降低,评价值提高。[结论]从产量角度来看,扬麦13号以基本苗210万~240万/hm2,施氮240~300kg/hm2较为适宜。基本苗对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粉质参数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晚播小麦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扬麦20号小麦为试验品种,11月18日晚播(比最佳播种期推迟18~24 d),分析基本苗密度对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播种量为160.95~214.5 kg/hm2时小区产量较高,但不同播种量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基本苗数低(255万株/hm2)、高(435万~480万株/hm2)时,均能实现0.75万kg/hm2以上产量,但产量构成因素不同,低种植密度处理群体发展缓慢,个体生产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结论]扬麦20号小麦晚播,大面积播种量控制在262.5 kg/hm2,基本苗数控制在255万~330万株/hm2比较适宜,最高基本苗数不宜超过375万株/hm2,有利于控群体、壮个体,在争足穗的基础上,攻大穗、增粒重。  相似文献   

10.
对部分弱筋小麦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和氮肥应用试验 ,结果表明 :在六安市裕安区可扩大种植扬麦 13、扬麦 9号和扬辐麦 2号 ;弱筋小麦氮肥总用量以 180kg/hm2 为宜 ,追肥比例为 0 .7∶0 .15∶0 .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