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砂梨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的85份砂梨(P.pyrifaliaNakai)种质资源进行抗梨黑斑病田间鉴定,初选出24份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性资源,然后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砂梨高抗黑斑病材料,仅占鉴定总数的4.71%,但不同品种对梨黑斑病的抗性差异很大;中国砂梨品种资源对梨黑斑抗性普遍较差,日本砂梨品种资源抗性最强,韩国砂梨品种资源居中;筛选出抗性较高有5份早熟梨、5份中熟梨和4份晚熟梨品种,“圆黄”、“黄金梨”“丰水”、“秋黄”和“秋荣”,不仅抗性强,而且丰产性、农艺性状均优。  相似文献   

2.
梨种质资源对黑斑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梨属(Pyrus Linn)5个种368份资源通过抗梨黑斑病的田间自然鉴定和初选出的35份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性资源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杜梨(P.betulaefolia Bge.)的抗性最强,西洋梨(P.communis L.)的抗性最弱;不同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差异很大。砂梨按照地方品种群划分,其抗性由强到弱的排序为广东梨、福建梨、湖南梨、广西梨、浙江梨、贵州梨、四川梨、云南梨、湖北梨、日本梨、江西梨。筛选出8份抗性资源,1份高抗资源。  相似文献   

3.
不同梨品种对黑斑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两种方法,研究16个梨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对黑斑病的感染程度不同,无论是田间自然发病还是人工接种鉴定,华酥、黄花、早美酥、丰水抗性均最强;爱宕、金水2号抗性最弱。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一些表现为高抗、中抗、感病的品种,在人工接种黑斑病孢子悬浮液后,分别表现为抗病、感病、高感,说明自然选择压不同,品种的抗性表现也随之不同。不同梨品种在接种病菌后,对病菌的抗扩展能力也不同,华酥、黄花、早美酥、丰水抗扩展能力最强,富源黄、爱宕、金水2号、七月酥抗扩展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4.
对保存的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206份月季资源进行了田间筛选调查,根据其病叶率进行了病级划分,并按照病情指数将月季黑斑病抗性分为高抗、中抗、低抗、感病、高感5个等级。供试品种对月季黑斑病表现差异较大,无高抗品种,中抗品种1份,占供试品种的0.49%;低抗品种15份,占供试品种的7.28%;感病品种87份,占供试品种的42.23%;高感品种103份,占供试品种的50.00%。并且对16份抗性资源进行了主要观赏性状的田间调查,以期为今后月季抗黑斑病品种的引进、园林应用和品种选育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开发和筛选与核桃黑斑病抗性相关的SSR分子标记实现对不同核桃品种黑斑病高效准确的抗性鉴定.[方法]基于核桃转录组测序(RNA-Seq)结果,开发出可能与抗性相关的SSR标记,在抗感差异材料中验证与核桃黑斑病抗性相关的SSR引物.[结果]以12份抗病株系和感病株系基因组DNA为模板,获得1个与核桃抗黑斑病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品种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大白菜黑斑病进行调查、病样采集、病菌分离及形态鉴定,并对12份大白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黑斑病由芸薹链格孢引起,12份大白菜品种对黑斑病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感病品种有孙家湾5号、天津小青、河头早,中抗品种有辽白21号、辽白7号、辽白12号和辽白8号,抗病品种有辽白19号、辽白22号、辽白10号、秋绿75和水师营10号。  相似文献   

7.
梨品种对枝干轮纹病的抗性及其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个系统的49个梨品种和10个杂交组合827个单株杂种苗进行了枝干轮纹病田间发病状况调查。品种鉴定结果表明:梨不同种群间抗性存在较大差异,砂梨抗性最强,其次是白梨,西洋梨抗性最差。砂梨品种间对梨轮纹病抗性也存在较大差异,翠冠、黄冠、圆黄等品种对枝干轮纹病具有较强的抗性;西子绿、筑水易感病。杂种苗鉴定表明:梨对轮纹病的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亲本均为感病品种时,后代感病单株比例高,亲本之一为抗病亲本,可提高抗病单株比例,抗病亲本作母本可获得更高比例的抗病后代。  相似文献   

8.
常用月季品种抗黑斑病能力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部分月季品种间抗病性差异的原因和筛选出抗黑斑病的月季品种,对北京地区的50个月季品种黑斑病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和抗病性分类,分析影响月季黑斑病抗性的因素.结果显示:月季分为高抗品种群(HR)5个;中抗品种群(MR)15个;低抗品种群(LR)12个;感病品种群(CS) 14个;严重感病品种群(SS)4个.攀援月季、粉红色系月季和三倍体月季抗性较强.试验结果对于月季抗病育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花生品种(系)对叶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自然病圃和人工接种的方法 ,对来自河南省的 1 3个花生品种 (系 )分别进行了抗褐斑病、黑斑病与抗网斑病性能鉴定。结果表明 ,供试的 1 3个花生品种对叶部病害抗性存在显著差异 ,但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对花生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 :890 3为抗病类型 ,豫花 1 5号、932 6- 2 2 - 2为中抗类型 ,其余属感病或高感类型 ;对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 :开农 31、豫花 6号、濮花 80 30、豫花 1 1号、豫花 1 5号属抗病类型 ,豫花 1 4号、9331 -A2 为中抗类型 ,其余 6个品种属感病或高感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合贵阳市花卉产业发展的抗病优良月季品种,采用随机取样法和品种田间自然抗性鉴定法,对贵州省植物园月季资源圃月季的白粉病和黑斑病发生时期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品种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月季白粉病4—5月份发生一般,6月份明显加重,6月下旬达到高峰,7月份又逐渐下降;月季黑斑病4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较轻,6月中旬逐渐加重,7月份明显加重,7月下旬叶片发病达到高峰,8月份又逐渐下降。调查的52个品种中有19个高抗白粉病,有17个高抗黑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茶用菊黑斑病抗性品种,用于抗病育种。[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进行黑斑病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病原菌分生孢子形态学鉴定,并采用真菌18S rDNA-ITS序列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基于黑斑病菌致病力检测结果开展38个茶用菊品种苗期黑斑病人工接种鉴定。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皮毛和气孔结构特征。[结果]从黑斑病病株‘福白菊’叶片上分离到F16和F20共2个菌株,经鉴定均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茶用菊叶片的致病力检测显示F16与F20均具有较强致病力且致病力没有显著差异。38个品种的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有11个抗病品种(占28.95%)、22个中感品种(占57.89%)以及5个感病品种(占13.16%)。进一步比较典型抗病和感病品种的叶片结构特征差异发现,抗病品种表皮毛密度普遍大于感病品种,且气孔密度小于感病品种。[结论]本研究筛选出部分茶用菊抗黑斑病品种,发现表皮毛及气孔密度与其抗性相关。首次发现交链格孢菌能够引起菊花黑斑病。  相似文献   

12.
13个梨品种对黑星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为民  曹三强  孙竟锋 《农技服务》2009,26(11):68-69,75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了13个梨品种的叶片和果实对黑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对黑星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在田间自然鉴定中,新丰梨和巴梨的叶片和果实均表现为免疫;喜水、丰水、早酥、晚三吉和茌梨等5个品种的果实表现为免疫;喜水、丰水、早酥和晚三吉等4个品种的叶片表现为高抗;茌梨的叶片表现为中抗;黄香、黄冠和县梨等3个品种的果实和叶片均表现为抗;砀山酥梨、长把梨、鸭梨等3个品种的果实和叶片均表现为感病。在人工涂抹、喷雾接种鉴定中,新丰梨和巴梨的叶片和果实均表现为免疫;喜水、丰水、早酥和晚三吉和茌梨等5个品种的果实表现为免疫;喜水、丰水、早酥和晚三吉等4个品种的叶片表现为中抗;茌梨的叶片表现为感病;黄香、黄冠和县梨等3个品种的果实和叶片均表现为感病;砀山酥梨、长把梨和鸭梨等3个品种的果实和叶片均表现为高感。田间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的结果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白菜类作物黑斑病抗性,同时进行白菜黑斑病抗病QTL定位研究,为白菜抗黑斑病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喷雾法接种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分生孢子液于30 d苗龄的白菜离体叶片或植株,黑暗保湿处理后统计病情指数,比较在接种后不同接种部位和不同保湿天数抗性的差异。以优化后的方法鉴定白菜品种的黑斑病抗性,利用白菜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黑斑病抗性QTL定位。【结果】优化了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并利用该方法鉴定了70份白菜类作物品种的黑斑病抗性,筛选出14份抗黑斑病材料。同时利用白菜RILs群体,定位出两个黑斑病抗性QTL位点,分别位于A05 和A06染色体上。【结论】利用离体叶法对白菜接种芸薹生链格孢,并黑暗保湿处理5 d后进行病情调查可以有效鉴定不同白菜材料对黑斑病的抗性差异,且最大程度区分材料间的抗性水平。白菜类作物中缺少对黑斑病的高抗材料。利用白菜RILs群体,在白菜A05与A06号染色体上各定位出一个黑斑病抗性QTL位点。  相似文献   

14.
以翠冠、红茄梨为材料,比较2个品种在接种锈菌孢子后,叶片感病程度、抗氧化酶活性差异,并对叶片表面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本试验选用的2个梨品种间对梨锈病存在较大差异,红茄梨对锈病的抗性远强于翠冠梨,作为西洋梨的红茄梨病情指数只有3.10%,而相同情况下翠冠梨达到78.99%;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感锈病品种翠冠梨叶片表面有腺体孔状结构,病菌孢子萌发后,菌丝沿腺孔向叶片内部生长,抗性较强的红茄梨叶片表面则没有这种结构;接种后红茄、翠冠梨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均有一定程度升高,其中CAT活性最高,2个品种间比较来看,红茄梨抗氧化酶活性上升幅度较翠冠梨大。这种叶片表面结构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或许也是二者抗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青花梨是福建农牧业科研中试基地于1993年从台湾农业试验所引进的早熟优质砂梨品种,适应我国南方高温、高湿地区栽植。该品种在1999年7月福建召开的优质早熟梨品种鉴定会上,各项指标均位居参评品种榜首。青花梨病虫害较少,对梨锈病、黑斑病、轮纹病、干枯病等抗性极强。管理粗放、荒山、坡地均可种植。但近些年闽清县随着青花梨的栽植面积扩大、栽植年限延长和连作等因素造成病虫害发生严  相似文献   

16.
主要辣椒品种对疫病、根腐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9~ 2 0 0 0年共鉴定山东省栽培的辣椒品种 2 9份 ,对辣椒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均为感病品种。对根腐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表现抗性的 2份 ,占供试材料的 7 4% ;高感材料 5份 ,占 18 5 % ;其余品种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黑斑病是月季露地种植中的重要病害,其病原菌为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筛选出抗黑斑病的月季种质资源是月季抗病育种的物质基础。【方法】为了筛选出高抗黑斑病月季种质资源,于月季黑斑病盛发期,对野生蔷薇属9个组的46份野生种进行黑斑病室内鉴定和田间鉴定的抗病性评价。对筛选出的免疫材料和高感材料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等3种酶活性的测定,并利用电镜扫描对其进行叶片组织结构形态观察。【结果】室内鉴定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基本一致。46份蔷薇属种质资源中鉴定出2份免疫材料,13份高抗材料。感染黑斑病后,3种酶活性抗病品种均比感病品种高,感病野生种粉红香水月季的PPO活性上升幅度最大,达到767.78%。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免疫材料金樱子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蜡质层密质均匀,气孔开合度小,叶片结构不易感染黑斑病原菌;高感材料粉红香水月季叶表皮细胞排列疏松,蜡质层疏散不均匀,气孔开合度大,叶片结构较易感染黑斑病原菌。【结论】叶片酶活性、叶片表皮蜡质层和气孔开合度可以作为黑斑病抗性筛选的初步鉴定指标。筛选出的黑斑病免疫及高抗野生种质资源,可作为抗病育种亲本材料,利用杂交育种或分子育种等手段,选育出高抗黑斑病的月季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核桃品种对黑斑病抗性的鉴定方法,以大泡核桃、三台核桃、扎343、云新云林4个核桃品种为材料,研究核桃黄单胞杆菌侵染后,不同核桃品种的发病情况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单宁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接种核桃黄单胞杆菌后,大泡核桃和三台核桃表现为抗性品种,云新云林和扎343表现为感病品种.接种病原菌30 d后,感病品种的脯氨酸和单宁含量比抗病品种分别降低了67.33%和52.44%;抗性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比感病品种分别降低了63.40%和45.92%.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单宁的含量可以作为核桃品种抗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黑斑病对甘薯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甘薯抗病品种南京92和感病品种烟252感染黑斑病后三种保护酶活性的测定,了解不同抗性甘薯品种块根感病后POD、SOD和CAT的变化,探明甘薯品种抗黑斑病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接种黑斑病菌后,各处理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升高,且抗病品种的酶活变化速度和峰值均高于感病品种,抗病品...  相似文献   

20.
以南薯88等12个抗感黑斑病品种为材料,通过甘薯黑斑病室内抗性鉴定,确定其抗感病程度。通过DNA提取、酶切、PCR扩增、凝胶电泳等系列程序摸索和优化,建立了甘薯黑斑病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并用该体系找到了与甘薯抗黑斑病紧密相关的特异性DNA片段,对该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该DNA片段由320个碱基组成,为进一步分析该片段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甘薯抗黑斑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