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目的]明确连翘有效成分延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恩诺沙星的耐药性及其对药物主动外排作用中耐药节结化细胞分化家族(RND)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明确连翘延缓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有效成分及揭示其延缓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测连翘提取液及其与恩诺沙星联合作用对嗜水气单胞菌耐药菌株生长的影响,测定连翘有效成分(连翘苷、连翘酯苷A和连翘酯苷B)作用于嗜水气单胞菌前后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连翘脂苷A作用于嗜水气单胞菌耐药菌株后RND相关基因(aheA、aheB和aheC)的表达变化.[结果]连翘提取液与64μg/mL恩诺沙星联合作用下,连翘提取液对嗜水气单胞菌耐药菌株的MIC为3.12μg/mL;在MIC和2MIC的条件下,连翘提取液与恩诺沙星联合作用能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耐药菌株的生长,24 h内未见明显的生长趋势.连翘的3种有效成分对嗜水气单胞菌耐药菌株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在1.00μg/mL浓度条件下,连翘脂苷A的整体抑制效果较连翘苷和连翘脂苷B的效果更好.以1.00μg/mL连翘脂苷A作用于嗜水气单胞菌耐药菌株后,aheA、aheB和aheC基因均呈不同程度的下调表达,其中ahe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连翘脂苷A作用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连翘提取液与适宜浓度的恩诺沙星联合使用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明显抑制效果,同时能延缓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其中又以连翘脂苷A对RND主动外排系统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标准菌株ATCC7966和分离自养殖水环境及患病鲫鱼的气单胞菌(Aeromonas)为试验菌株,通过肉汤二倍稀释法研究二氧化氯的抑菌及杀菌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在低浓度时能抑制气单胞菌的生长增殖,高浓度时能杀灭细菌,其对ATCC7966、T1、T3、T4、T5、T6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 mg/L,对T2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4 mg/L;二氧化氯对ATCC7966、T1、T3、T4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MBC)为96 mg/L,对T2、T5、T6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为384 mg/L。研究结果能为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嗜水气单胞菌耐药菌株的产生速度,延长恩诺沙星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年限,通过建立体外模型的方法,研究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药动-药效(PK-PD)参数。在消除半衰期为100h的模型内,2MIC(最小抑菌浓度)的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抑制6h,6h后细菌出现再生长;4、8和16MIC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在消除半衰期为168h的模型内,2MIC的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抑制6h,6h后细菌出现再生长;4、8和16MIC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AUC0→24/MIC>75.24±13.24,Cmax/MIC>4.10±0.12时,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嗜水气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菌株中gyrA和parC基因的突变情况。试验采用自动化细菌药敏分析仪测定4种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23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依据耐药数目的不同选取9株嗜水气单胞菌,PCR扩增其gyrA及parC基因的喹诺酮抗性决定区(QRDR),直接测序后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依次为8.7%、30.4%、73.9%和43.5%;序列分析发现gyrA基因编码的第83位氨基酸存在Ser→Ile、Ser→Val的突变,parC基因编码的第87位氨基酸同样存在Ser→Ile的突变。表明临床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恩诺沙星耐药最为严重,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次之,对诺氟沙星较为敏感;尽管绝大多数耐药菌株的药物靶位基因QRDR区域有突变发生,但是菌株的耐药性与药物靶位基因QRDR区域有无发生突变并不存在线性关联,提示我们药物靶位的变化并非是氟喹诺酮类耐药菌株唯一的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亚抑菌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培养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喹诺酮类的药物敏感性变化及其耐药机制.【方法】以对喹诺酮类敏感的临床分离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和标准菌ATCC7966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含亚抑菌浓度萘啶酸(NAL)和环丙沙星(CIP)的培养基上逐步诱导培养.提取诱导菌的DNA,PCR扩增其gryA和parC基因,测序分析其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情况;测定诱导菌对诱导药物和11种非诱导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添加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氯苯腙(CCCP)后的MIC,分析其敏感性变化与基因突变、外排作用的关系.【结果和结论】诱导后菌株对萘啶酸和环丙沙星的MIC分别提高了1 024和64 000倍,对非诱导药物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当萘啶酸和环丙沙星诱导浓度分别达到16和32μg/mL或以上后,诱导菌株gyr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分别发生Asp87→Tyr和Ser83→Arg的变化,但两者parC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均没有发生突变;添加CCCP后,只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值略有下降,提示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存在靶基因突变及主动外排作用等多种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6.
用煎煮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采用纸片琼脂法探讨了夏枯草、牡丹皮、诃子、赤勺、丁香等45种中草药对中华鳖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效果.测定抑菌圈大小,结果表明抑菌直径>10 mm的中草药依次为夏枯草、诃子、地榆、赤芍、牡丹皮、黄芩,平均抑菌直径为8.5~10 mm的中药分别是黄连、连翘、大黄、大青叶、乌梅、丁香.根据体外抑制试验的结果,选取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在8.5 mm以上的12种中草药,采用二倍稀释法进行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地榆、夏枯草、丁香能有效杀灭嗜水气单胞菌,其MBC均为7.81 mg/mL;诃子次之,其MBC为15.6 mg/mL;赤勺MBC为31.3 mg/mL;黄连、黄芩、大青叶等3种中草药的MBC均为62.5 mg/mL;大黄、连翘、乌梅、牡丹皮等4种的MBC在125 mg/mL或以上.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渔源性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江苏省渔源性嗜水气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2014—2015年,对江苏地区渔源性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API20E试剂条检测嗜水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嗜水气单胞菌阳性菌株92份,阳性率为17.79%。对92株嗜水气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耐药率方面,利福平、新霉素的耐药率36%,罗红霉素的耐药率23%,诺氟沙星、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的耐药率10%,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9%。在高敏性方面,氧氟沙星90%,卡那霉素、链霉素80%,诺氟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恩诺沙星70%,红霉素30%,新霉素10%。[结论]在江苏地区嗜水气单胞菌的药物防控中,首选药物为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应尽量避免使用利福平、新霉素和罗红霉素。  相似文献   

8.
气溶素和溶血素是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为建立检测食用鱼类产品中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aer A)和溶血素基因(ahh1)的技术,本文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28个来源于食用鱼类产品的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样本(包括鲤鱼片、水、鲫鱼片、鳟鱼片、鲢鱼片、鲑鱼片和带鱼片),并用标准菌株嗜水气单胞菌ATCC7965和分离于死蟒蛇的带有β-溶血性毒素基因的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所有菌株样本(100%)被证实携带嗜水气单胞菌16S rRNA基因(356个碱基对),所有嗜水气单胞菌样本(100%)被证实携带ahh1毒性基因(130个碱基对),26个嗜水气单胞菌样本(93%)被证实携带aerA基因(309个碱基对)。本研究证实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广泛存在于供人类食用的鱼类产品中,对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
对海南陵水某鳄鱼养殖场发病死亡鳄鱼进行病理解剖和病原分离鉴定,获得的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等与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生化特性基本一致,两者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9%,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同属一发育分支。该菌的人工感染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NIH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5×105/只,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在耐药性上,该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克林霉素及萘啶酸等9种抗生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5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以鱼类常见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为供试菌,测定了5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测定了其中效果较好的中草药的治愈率,确定了其最佳用药剂量。[结果]在相同试验条件下,5种中草药中五倍子(Rhuschinensis Mill)、石榴皮(Punica granatum L.)和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中五倍子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几种中草药(P0.05)。五倍子治疗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治疗剂量为:0.5mg/ml五倍子药液药浴40min,治愈率为100%。[结论]该研究为鱼类暴发性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嗜水气单胞菌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居纯  罗忠俊  舒刚  吕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24-7025
摘[目的]了解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从不同水生动物体内分离、鉴定出120株嗜水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其对18种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20株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性较低,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其中,对p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为38%~90%;氨基糖苷类药物中,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小于100k,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其他类药物中,对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小于50%,而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77%〈之间;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中介率较高。[结论]水生动物嗜水气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为该菌引起的爆发性鱼病防治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分别提取29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并研究了29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12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诃子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抑菌效果较好,其醇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 g/L。博落回、白屈菜、五倍子对嗜水气单胞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其浓度为10.0 g/L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其醇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4、4.8和4.8 g/L。[结论]博落回、白屈菜、五倍子可作为抗嗜水气单胞菌的筛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鱼炎宁是一种以中西药结合研制而成的新型鱼药。本文报道了该药的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治疗试验的结果:试验表明鱼炎宁具有高度的抗菌作用,当浓度低到1:5120时仍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病菌不能生存。嗜水气单胞菌、荧光极毛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杆菌、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均对鱼炎宁极敏感。体内治疗试验表明,鱼炎宁对鲫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保护率达93.33—100%,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毒性很低。  相似文献   

14.
鳖的红脖子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本试验运用中医学理论对其进行辨证施治 ,组方凉血解毒散应用于预防和临床治疗 ,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证明该方与抗菌素一样能有效地防治鳖的红脖子病 .并通过抑菌试验 ,验证了本方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连翘和板蓝根的致突变作用,以蚕豆和小鼠为材料,用不同剂量的连翘和板蓝根水煎液为诱变剂,测定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中药水煎液能诱发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增加(P<0.05或P<0.01),且随处理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在相同剂量下,板蓝根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比连翘高。中药水煎液诱导蚕豆根尖细胞产生游离染色体、染色体断片、染色体粘连、染色体桥等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高剂量的中药水煎液具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其中板蓝根的致突变效应比连翘强。  相似文献   

16.
姜巨峰  王玉佩  李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67-20069
[目的]研究5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以鱼类常见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为供试菌,测定了5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测定了其中效果较好的中草药的治愈率,确定了其最佳用药剂量。[结果]在相同试验条件下,5种中草药中五倍子(Rhus chinensisMill)、石榴皮(Punica granatumL.)和诃子(Terminalia chebulaRetz)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中五倍子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几种中草药(P〈0.05)。五倍子治疗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治疗剂量为:0.5 mg/ml五倍子药液药浴40 min,治愈率为100%。[结论]为鱼类暴发性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并鉴定鱼嗜水气单胞菌,并构建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从云南某鱼场采集发病鱼的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与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16S rDNA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分离培养到1株细菌,命名为Ah1305.经表型鉴定、生化试验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结论]该研究可为快捷、准确检测鱼嗜水气单胞引起的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连翘对大肠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连翘对大肠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使其重新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将大肠杆菌DH5α制备成感受态后,导入含有Ampr基因的质粒,再用连翘作用转化后的大肠杆菌,经培养12h后,挑出亚抑菌浓度的菌落涂于含有Amp的平板上培养24h,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并通过电泳检测是否消除质粒。结果:在含有Amp平板上无大肠杆菌生长,在不含Amp的平板上细菌生长良好,质粒DNA电泳检测结果经中药作用过的大肠杆菌无质粒带,表明连翘对质粒具有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