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脂多糖诱导损伤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肾脏细胞(CIK)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脂多糖(LPS)诱导细胞炎症损伤,测定和分析白藜芦醇对CIK细胞抗氧化因子活性和抗氧化、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导致CIK细胞活力降低(P<0.05),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P<0.05),降低了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导致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降低(P<0.05)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P<0.05)。此外,LPS处理能引起CIK细胞的CAT、TNF-α、IFN-γ、IL-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对IL-10和SOD基因的转录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白藜芦醇(4μg/mL)可以显著减弱LPS对CIK细胞造成的损伤,维系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TNF-α等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促进CAT基因的表达(P<0.05)。研究认为白藜芦醇对LPS造成的CIK细胞损伤有明显的干预作用,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白藜芦醇对CIK细胞的抗氧化能力的改善以及对促炎因子表达的抑制。本研究可为白藜芦醇应用于鱼类炎症、氧化损伤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江苏省常州市团头鲂养殖池塘鱼体内、外环境(内环境包括鱼体肠道、体表黏液、鳃、腹腔、肝脏、肾脏等,外环境包括水体、底泥、浮游生物等)分离鉴定了56株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ueronii),分析56株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性、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并比较了不同生态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维氏气单胞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56株维氏气单胞菌中使团头鲂的48h死亡率在40%以上的菌株有26株,为团头鲂细菌性出血病的病原菌之一.(2)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溶血索基因hly的检出率分别为26.8%、48.2%,具有2种毒力基因的菌株占19.6%;(alt+、hly+)、(alt+、hly-)、(alt-、hly+)、(alt-、hly-)4种毒力基因菌株型48h致死率分别为41.8%、35%、32.3%、29.2%,表明死亡率与这2种毒力基因可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3)维氏气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洛美沙星的耐药率也分别高达94.6%、94.6%、91.1%,只对多黏菌素、庆大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64.3%、48.2%.(4)不同生态位菌株的毒力基因比较结果显示,鱼体上菌株2种毒力基因的携带率(alt30.4%、hly47.8%)大于外界环境毒力基因的携带率(alt10%、hly40%);不同生态位菌株的抗药性呈现出一个特点,即鱼体上分离到的菌株耐药率(67.2%)要明显大于外环境中菌株对药物的耐药率(40%).  相似文献   
3.
为综合评价大黄素、高剂量维生素C及其配伍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选取1 200尾健康的团头鲂,体质量为(133.44±2.11)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0mg/kg大黄素、700 mg/kg维生素C、60mg/kg大黄素+700mg/kg维生素C(配伍组).饲养60 d后,经腹腔注射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并在攻毒前后检测团头鲂血液和肝脏的生化指标以及肝脏2种热休克蛋白70s(HSP70s)mRNA的表达水平;另从各池中取10尾鱼进行同样的攻毒试验,统计攻毒后各时间点鱼的累积死亡率.结果表明,攻毒后,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维生素C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血清总蛋白(TP)、溶菌酶(LSZ)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水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HSC70和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了血清皮质醇(COR)、血糖(GLU)、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甘油三酯(TG)以及肝脏丙二醛(MDA)的水平;配伍组中,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虽与上述类似,但大多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且未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此外,各组鱼血清胆固醇(CHOL)的含量在攻毒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统计也表明,大黄素和维生素C组鱼的累积死亡率在攻毒后24 h、48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配伍组试验鱼的累积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大黄素60 mg/kg或维生素C 700 mg/kg,可提高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氧化能力以及2种HSP70s mRNA的表达水平,增强鱼体抗病原菌感染的能力.二者配伍则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CRHR)是鱼类下丘脑–垂体–头肾调控轴上的重要应激调节因子。本研究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出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CRHR1 m RNA全长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特征进行解析;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团头鲂CRHR1的组织分布图谱及外源性皮质醇注射模拟应激处理下团头鲂CRHR1 m RNA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CRHR1 m RNA序列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290 bp,编码429个氨基酸。团头鲂CRHR1氨基酸序列与鲤科鱼类的CRHR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该受体具有7次横跨膜结构和氨基端激素受体结构域。CRHR1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下丘脑,在心脏、肝、脾等组织中表达丰度较低。经外源性皮质醇注射后,实验组血糖和血清皮质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处理2 h后达到峰值;实验组血清ACTH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总体不显著,但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应激处理后,CRHR1转录水平在4种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存在差异;垂体中CRHR1在早期出现明显的表达抑制,在下丘脑中则呈现先缓慢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而心脏和头肾中CRHR1在早期则表现出表达迅速上调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CRHR在鱼类研究方面的基础资料,为鱼类应激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嗜水气单胞菌(WJ-8G FP)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进行浸泡攻毒试验,探究温度对浸泡感染后嗜水气单胞菌在团头鲂各组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立A组(水温25℃),B组(水温32℃),C组(水温25℃),其中C组为对照组。用菌株WJ-8G FP对实验组A、B进行浸泡攻毒,试验组C不进行攻毒处理,攻毒后分别于2 h、4 h、8 h、12 h、24 h采集各组鱼血液、脾、肾、鳃、肠道、肌肉,培养法统计分析各组织器官上的荧光细菌数量。实验结果显示,在各取样时间段实验组A(25℃)和实验组B(32℃)团头鲂各组织在均能检测到荧光嗜水气单胞菌,对照组未检测到嗜水气单胞菌;最高菌量出现在鳃,且鳃上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显著大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是脾、肾;组织内的菌量随时间大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B实验组中各组织菌量显著大于A实验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鳃是嗜水气单胞菌浸泡感染团头鲂的主要组织器官,与25℃相比较,在水温32℃时团头鲂被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6.
在异育银鲫()引起的“喉孢子虫病”常会导致池塘养殖苗种和成鱼大量死亡。因此,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易于操作的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洪湖碘泡虫18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组特异性引物,通过外引物组和单条内引物组合及条件优化,建立了洪湖碘泡虫单管半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临床应用分别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好,只有洪湖碘泡虫扩增为阳性,瓶囊碘泡虫(Thelohanellus wuhanensis)及异育银鲫肌肉样品等均为阴性;最低检测灵敏度极限为4.2 copy/μL;对疫区养殖池塘健康异育银鲫的卵巢、肾脏及脾脏组织样品检测发现洪湖碘泡虫阳性率分别为40%、32%和8%,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PCR。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洪湖碘泡虫的早期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牛至精油是从唇形科植物牛至中发现的一种挥发性精油,在食品抗菌防腐保鲜、畜牧养殖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随着管理部门和社会对绿色健康养殖、水产品质量及安全问题日益重视,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在目前研究基础上对牛至精油的特性及其在水产动物生产性能、免疫、抗病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牛至精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长期使用及滥用,其弊端日益得到广泛的认识.拮抗菌以其无残留、绿色安全等优点逐渐替代抗生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和应用.拮抗菌主要是通过营养或空间竞争,分泌抑菌物质等方式来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达到控制疫病的发生.本文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报道,综述了水产动物病原菌拮抗菌的研究方法、作用机理及当前拮抗菌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NO-2-N)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急性毒性及高铁血红蛋白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Na NO2胁迫浓度,开展急性毒性试验,检测不同时间下团头鲂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NO-2-N对体重(20.0±1.0)g团头鲂幼鱼24、48、72、96 h LC50及安全浓度(CS)分别为42.2 mg/L、35.9 mg/L、32.5 mg/L、30.1 mg/L和3.0 mg/L。实验鱼在12.0 mg/L、9.0 mg/L、6.0 mg/L、3.0 mg/L的浓度胁迫下,其血液生化指标均发生明显的变化;实验组12.0 mg/L、9.0 mg/L在胁迫24 h后白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血细胞比容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性显著(P0.05)。在胁迫24 h后,血红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有上升趋势。随着胁迫浓度升高,时间延长,血红蛋白含量降低,高铁血红蛋白比率升高,血红蛋白大量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并且72 h后胁迫浓度组6.0 mg/L、9.0 mg/L、12.0 mg/L均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本实验为深入了解NO-2-N对团头鲂的致毒机理提供基础数据,为养殖环境控制和疾病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黏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540尾初始体重为(10.0±0.5)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29%、4.29%、6.29%、8.29%、10.29%和12.29%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饲养8周后检测鱼体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表皮、肠道中黏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6.29%和8.29%组的增重率(WGR)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12.29%组血清皮质醇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2.29%、4.29%、6.29%和8.29%组(P0.05),但与10.29%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3)8.29%组鱼体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高于2.29%组(P0.05);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6.29%组最高,除8.29%组外,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6.29%组最低,显著低于2.29%和12.29%组(P0.05)。4)12.9%组肠道黏蛋白2(Muc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8.29%组表皮黏蛋白5b(Muc5b)基因表达量与12.29%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病原菌感染试验表明,2.29%和12.29%组死亡率较高,6.29%和8.29%组死亡率较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脂肪水平在6.29%~8.29%时,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病力和表皮黏蛋白Muc5b基因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