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对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的新思路,被广泛应用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对邙山镇六村居民点整治“迁村并点”的规划方案加以研究,探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迁村并点”模式下可取得的规划效益,“迁村并点”不仅可以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而且可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但最终的规划效益取决于方案的实施情况,所以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为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参考;也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后的效益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进行过"迁村并点"工作。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发达国家"迁村并点"规划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迁移与合并问题,实现空间优化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镇)域村庄布点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类型,这种规划类型集研究与实践于一体,农村迁村并点的发展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间存在的障碍包括发展观念的局限、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规划等。农村迁村并点的空间性主要体现在各种经济元素和社会元素都会重新聚集,特别是从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习惯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生活习惯转变。分析我国农村迁村并点存在的障碍,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迁村并点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于会录  夏艳玲  芦清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40-16242,16262
以烟台市为例,首先对"迁村并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再运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预测规划末期城镇化率、总人口以及镇区和农村人口比重,并以此为基础规划了烟台市中心村、镇的合理规模。最后对烟台市实施"迁村并点"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细致分析,指出"迁村并点"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城镇载体,有利于探索农村城镇化新模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5.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对于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建设用地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大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城规划、村庄体系规划等相关规划,确定农村建设用地腾退规模;然后结合土地整治战略分区,分区域科学估算了大兴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根据各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特点,提出了迁村并点整治模式、城镇化整治模式和村庄内部整治模式3种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6.
黄艳华  曹月娥  周颖  李小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443-9444,9458
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农村土地规划体系存在问题,三是农村集体土地利用率低.结合优先进行农业耕作使用、节约土地、因地制宜的原则,分区域地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在沿海发达地区,可采取“迁村并点”、整村搬迁、旧村改造、城镇社区化等措施;在中部地区,要重视农田改造和农田产品发展;在生态薄弱地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要注重特色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7.
<正>麒麟区珠街街道中所村2012年被列为市级新村庄建设点以来,按照"基础安村、产业富村、环境美村、文化强村、资源共享、连片建设"的思路,多渠道筹措资金1.42亿元,采取"统规自建"模式,连片打造规划有序、风格协调、功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产业集聚、乡风淳朴、特色鲜明的幸福和美新农村,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规划引领,建设富裕美丽新村庄。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委托省设计院按照"对接城市、服务城市、融入城市"的要求,把生产区与生活区、  相似文献   

8.
路培  王勇  吴荣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629-3632
以河北武强县西辛庄新农村建设为例,针对规划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现有条件,认为"迁村并点"应是政府远期引导的方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在原有基址上,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经济产业的发展构想、村庄物质空间的合理组织、基础设施改造、村庄景观环境的塑造等方面进行规划,最终实现符合该地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受"保障经济发展,保护耕地红线"政策以及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的影响,商丘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日益凸显。但是,在商丘市农村普遍存在建设用地布局松散、闲置与废弃地比重较大等问题。该研究根据商丘市农村建设用地现状、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划分不同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模式分区——城中村改造区、近郊集中整治区、农业综合整治区、复垦重建区、迁村并点中心村建设区、生态保护区,并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6种整治模式,以明确不同区域的整治方向和重点,更好地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1999,(1)
诸暨市委、市府于1996年5月提出了“拆老房、建新房,建设小康住宅新村”的工作思路,并在10个经济强镇选择10个村率先建成小康住宅新村示范村。诸暨市村镇建设管理站在编制试点“拆老建新”规划时,紧紧围绕“拆老”和“建新”四个字做文章,力求实现村内老房基本得到改造,村民居住质量明显提高,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胡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66-15768
针对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荷溪村的村庄规划实践,介绍了村庄现状,以生态、便利、高效、共享为原则,结合村庄现状进行规划。从协调上层次规划、村域综合规划、旧村整治改造和新村建设规划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规划实施项目进行了总结,从而引发对村庄规划的探讨。认为村庄规划应集约控制建设用地,并且体现项目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东田镇湖山村整建规划为例,对乡村生态规划的设计模式和设计做法进行研究,在分析湖山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及公共服务设施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富丽乡村与循环农业协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以汤阴县南阳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俊民  倪红雨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82-5185
城市和农村是2种主要的人类居住聚落。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空心村问题。空心村现象不仅表现在村落的空间形态布局上,而且表现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失上。以汤阴县南阳村为例,通过广泛的调查和实地考察,总结了空心村空心化发展的3个阶段,阐明了村落向心力与离心力失衡、经济发展迅速和观念意识落后、新房建设加速和规划管理滞后等三大矛盾是村落空心化形成的因素。针对空心村对耕地资源、小康社会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养老问题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从管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平江县天湖村整建规划为例,对村庄生态规划的设计模式和设计做法进行研究,在分析天湖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及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模式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鼎湖长利古村落公共空间环境景观整治规划为例,认为村落的公共空间与村民平时的生活有着最接近的联系,是传承乡村朴素的自然美、朴素的民风民俗以及悠久历史文化最重要的场所。设计强调地方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充分体现当地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分析鼎湖长利古村落公共空间景观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当地地方文化和朴素的民风民俗,对已遭到破坏的空间景观进行保护和整治。旨在梳理和改善鼎湖长利古村落的公共空间,使村中传统历史文化得到很好的体现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崔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88-18291
从解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观政策入手,以江西省高安市八景镇上保蔡家村整治规划为例,对村庄整治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整治规划要在规划理念和手法上加以创新,探索出一种既能适应其经济发展水平,又能满足村民需求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类似蔡家村的这种改进型的整治规划,其关键是要因地制宜、突出乡土特色。  相似文献   

17.
对农庄旅游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以郑州汜河农庄旅游开发为例,探讨了农庄旅游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并提出了一种农庄旅游的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8.
洪余  程燕  牟新利  陈丹  赵英  刘舒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375-375,377
通过分析"一村一品"的内涵,对重庆市万州区"一村一品"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结合地域特点,将该地区的品型分为文化旅游型、民族风俗型、农业观光型、森林度假型和峡谷风景型5类,为万州区的城乡统筹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维东  陈其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94-8196
分析了土地与乡村景观的概念与关系,在此基础上,以灾后绵竹棚花村土地利用规划为例,介绍了棚花村的土地利用现状,解析了棚花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布局,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方法。强调应保障安全,集约建设用地;调整土地用途和格局,丰富乡村田园美景;重塑年画之村,再现川西林盘风光。以期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完善地块形态,合理配置用地类型,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下十里铺新村居住小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场地现状,通过空间布局及景观设计要素的设置,将"绿色、生态、人文气息、回归自然、回归家园"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内容中,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充满情趣的,亲和、生态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