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6种生境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数量和类群组成、多样性、生态地理分布及群落排序进行研究.从6种生境中共获取大型土壤动物29个类群,优势类群为蚁科和象甲科幼虫,常见类群为线蚓科、食虫虻科幼虫、地蜈蚣目、露尾甲科幼虫、蜘蛛目、象甲科和叩甲科幼虫.各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基本相同,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的垂直分布均具有表聚性,优势度、常见类群、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及其垂直递减速率存在着一定差异.3种植物群落围封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但放牧和刈割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应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物群落围封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不大,但刈割导致羊草草甸草原和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与线叶菊草甸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越来越接近,放牧对草甸草原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也很明显,不同的大型土壤动物对生境的偏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浙江天童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向阳  由文辉  陈小鸟  靳亚丽  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35-6837,6855
[目的]探讨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差异。[方法]对浙江天童灌丛、马尾松林、木荷林、栲树林4种林型中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结果]4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存在差异,优势类群也各异,线虫为优势类群,但弹尾目在4种林型中均为常见类群,木荷林优势类群只有线虫,蜱螨目和弹尾目为常见类群;处于传统意义上演替顶极的栲树其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并未达到最高,而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在群落类群数(30)和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44.62%)达到最高;马尾松林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都最多,因而其密度-类群指数、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也最高;栲树林样地的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结论]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差异明显,其总体趋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臧建成  孙涛 《西北农业学报》2017,26(11):1721-1726
比较研究西藏东南部典型林牧交错地带林地与湿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为西藏东南部林地、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研究提供科学数据。采用土钻法随机取样,Tullgren干漏斗法分离,参考土壤动物检索图鉴及大类别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并以DG多样性、Jaccard相似性系数q和Gower系数Sg分析该地区林地和湿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林地和湿地)共捕获土壤动物393头,属3门6纲18类,其中林地优势类群为弹尾目,湿地优势类群为弹尾目与前气门亚目。2种生态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的DG差异不显著,群落类群个体数相似性不高,但林牧交错地带林地与湿地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异质性比类群数高。西藏东南部林地与湿地土壤动物密度、类群以及群落多样性均不同。土壤含水量明显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数量,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类群与总个体数相似性均不高。  相似文献   

4.
勾影波  高方清  苏永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30-14132
对常熟市虞山林场杨梅园土壤动物群落的构成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样本1 405个,隶属于4门、7纲、22类。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2类,占个体总数的90.72%,构成了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主体;常见类群为线虫,占全部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4.76%;其他为稀有类群。3样地环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个体密度为样地3〉样地2〉样地1;类群数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为样地1〉样地2〉样地3;均匀度指数(J)为样地3〉样地2〉样地1;优势度指数(C)为样地3〉样地2〉样地1。不同群落的相似性(q)分析表明,样地1与样地2、样地1与样地3、样地2与样地3的q值均大于0.5且小于0.75,表现为中等相似。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5.
研究郑州市公园绿地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垂直分布及多样性,以期为公园绿地土壤动物多样性保护及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郑州市公园绿地土壤动物分属于4门9纲26目;小杆目、蜱螨目、膜翅目、弹尾目为优势类群,其动物数量占总动物数的83.26%;颤蚓目、姬马陆目、蜘蛛目、鞘翅目、双尾目、缨翅目为常见类群,其动物数量占总动物数的14.60%;稀有类群动物数量占总动物数的2.14%;公园绿地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非常明显,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逐渐减少,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性,且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升高,多样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郊油菜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成都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动物多样性,2008年4月对成都市郊区油菜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427只,隶属于10纲,20类群(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有12个类群(目),优势类群为大蚓类(Megadrile oligoehaetes)、蜘蛛目(Aranene)、鞘翅目成虫(Coleoptera adult)和直翅目(Orthoptera),个体数占大型土壤动物总个体数的77.32%;中小型土壤动物有11个类群(目),线虫(Nematode)、线蚓类(Microdrile)和弹尾目(Collembda)为优势类群,占中小型土壤动物总个体数的85.46%。大型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高于中小型土壤动物,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低于中小型土壤动物。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在0~5cm与5—10cm之间差异较大,5~10cm与10~15cm层之间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荒地植茶后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及科学评价其生态效益,以四川省名山县生态茶园为例,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并以相邻人工林地为对照,研究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获取土壤动物11 720只,隶属于5门15纲32目36类;蜱螨目、线虫纲和弹尾目为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共有的优势类群;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密度-类群指数和群落复杂性指数均小于人工林,而群落个体数和优势度大于人工林;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波动大于人工林;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数、群落多样性及均匀性在土层中分布均呈现一定的表聚性;茶园土壤动物群落仅类群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层次间的显著差异,而人工林群落的类群数、密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表现出层次间的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茶园土壤有机质、自然含水量、速效氮和全氮与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偏相关关系,而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pH、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和速效磷与群落特征无显著偏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8.
方芳芳  由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16-9119
为了解上海市外环绿地(闵行段)土壤动物和土壤有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于2009年7月对闵行段外环线内外两侧的2样带中6样地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凋落物层和真土层土壤动物共5 120只,隶属于6门12纲20目,共38个类群。优势类群为线虫纲,其中凋落物层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长角虫兆科,真土层为线虫纲。栾树群落的密度-类群指数、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6样地中最高,外环线内侧杉树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土壤有害动物密度在样地外环线内侧的樟树群落中最高,总密度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13年4月和8月对撒拉溪示范区朝营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976头,分属于3门10纲23目。结果显示,各样地以蜱螨目、弹尾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水平结构上,不同季节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基本一致,而在个体数量表现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的数量变化较大。垂直结构方面,2个季节土壤动物群落在0~10 cm土层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个体数的表聚性强于类群数的,且在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个别样地外,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春季大于夏季,各样地间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在春季和夏季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柴油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共设置5个模拟柴油污染梯度,采用手捡和干湿漏斗分离法对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21 135只,隶属于3门9纲20目54个类群,以线虫纲和蜘蛛目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54.88%和14.82%,其中,线虫纲最高占比达70.94%(7月的240 g/m~2柴油污染量处理组),最低为36.15%(8月的对照组,柴油污染量为0 g/m~2)。与同期对照相比,柴油污染降低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这些指数在同一时间下随污染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柴油污染增加了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和类群数的月动态变化幅度,且各月土壤动物密度随柴油污染量的增加而下降;同时,柴油污染改变了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规律,破坏了土壤动物个体数的"表聚性"分布特征,部分样地土壤动物数量甚至出现"逆层分布"现象,但随着污染时间的推移,表层土壤动物群落逐渐得到恢复。而土壤动物类群在土层中的分布规律受影响较小,表明柴油污染对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2010年4月,对延安市洛川县苹果示范园和常规园2块样地的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采集到40个土壤样品,通过手拣法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标本152号,隶属于4门6纲11目。结果表明:正蚓目和鞘翅目是这2块样地的优势类群,而2块样地的其余类群在数目上则各有差异;各群落中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和数量在垂直分布上有一定的表聚性;示范园的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类群的多样性、优势度和丰富度都明显高于常规园,而均匀度则低于常规园。通过对苹果园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研究,为果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庆阳黄土高原地区草田轮作系统中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田为研究样地,通过样方取样和干漏斗分离法,取样调查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共分离到大型土壤动物25类,其中小麦田23类,苜蓿田25类;小型土壤动物10类,其中苜蓿田10类,小麦田8类。苜蓿田土壤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个体数和类群数均表现为大于小麦田,这说明在草田轮作中苜蓿田具有高的土壤动物多样性而且群落稳定程度高,轮作小麦后土壤的大型动物多样性下降且稳定性程度也降低,小麦田轮作苜蓿后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也可明显提高其个体数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Tullgren干漏斗法对韶关东郊的望城岭堆积红壤进行单一豚草植被和多年生植被进行不同月份的土壤动物季节变化的研究,目的是观察了解豚草不同生长时间段(4月是萌发期,5月是萌芽期,6月是幼苗期、,7月是生长旺盛期,8月开花初期,9月是盛花期,10月是盛果期,11月是凋落期)对地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豚草营养生长旺盛,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减少,丰富度和均匀度下降,土壤动物的表层聚集性下降导致动物分层不明显,转入繁殖生长后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增加,丰富度和均匀度回升,垂直分布明显;豚草不同生长时间段内土壤动物群落组成是不相似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别体现在优势类群个体数和稀有类群数不同,导致豚草不同生长期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差别大。说明豚草生长对土壤动物有抑制作用,对优势类群的个体数抑制明显,且是通过抑制优势类群个体数和稀有类群数来实现的,而且营养生长期的抑制作用比繁殖生长期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小型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东、西坡4个不同纬度带的8个样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生态特征.该研究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3门6纲21目67科,其中以革螨、辐螨、甲螨和节跳虫科为优势类群.东、西坡土壤动物区系比较结果为:西坡的个体数、类群数和稀有类群数均高于东坡,西坡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相对较为丰富.不同纬度4对样地的比较结果表明,处于高纬度的东坡塔河(d)和西坡满归(D)两样地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最小.群落特征指数的分析结果显示,西坡各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高于东坡;西坡的复杂性指数(Cj)变化与H基本一致,东坡Cj的变化趋势与H相反;群落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个体数和类群数没有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为例,研究砍伐后林地两种恢复方式(草坡和落叶松林)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野外手拣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性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C、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及密度-类群指数DG描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1 471只,隶属38个类群,线虫(Nemata)动物和蚁科(Formicidae)昆虫为优势类群。其中自草坡捕获的大型土壤动物1 108只,隶属于34个类群,线虫、蚁科和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为该生境优势类群;自落叶松林捕获的大型土壤动物仅363只,隶属于17个类群,线虫、蚁科和蟠马陆总目(Oniscomorpha)为落叶松林优势类群;林地两种恢复方式下,共有大型土壤动物13个类群。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草坡和落叶松林两种生境下,仅Pielou均匀度指数J差异不显著(P=0.871),而草坡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量、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及密度-类群指数DG均显著高于落叶松林的(P0.001;P=0.027;P0.001;P=0.008;P=0.011),落叶松林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C显著高于草坡的(P=0.039),表明草坡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较复杂且稳定。土壤动物垂直结构分析表明,两种恢复方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均呈现表聚现象。两种恢复方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相似度较低,为中等不相似。【结论】两种恢复方式下,草坡有利于土壤动物分布,落叶松林导致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降低。因此,人工恢复植被时应避免单一的针叶树种,应种植适合的多种植物。  相似文献   

16.
土壤动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矿化;长期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影响的同时,改变了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为查明紫色土长期施肥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响应关系,于2008年的5、7、9和11月分别对紫色土农田无肥对照(CK)、单施氮肥(N)、常规化肥氮磷钾(NPK)、有机肥(OM)、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混施(OMNPK)、秸秆还田(RSD)和秸秆还田与化肥氮磷钾混施(RSDNPK)等7种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改良的干漏斗和湿漏斗两种方法,共获得土壤动物9454只,隶属7门17纲24目.分析表明,OM和RSDNPK两种施肥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显著高于CK、N和NPK等3种施肥方式,说明有机物料的长期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壤动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方差分析表明施肥方式对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密度的影响差异性极显著(F=42.412,P=0.0001),对土壤动物群落类群影响存在不均衡性.施肥方式主要影响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种群个体数量、线虫动物门个体数量、大蚓类个体数量、甲螨亚目个体数量、密度-类群指数DG及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等六个指标,初步认为这些主要类群因素能够预测长期施肥引起的土壤肥力变化,可能对指示土壤质量的变化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7.
豫东黄河故道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豫东黄河故道湿地土壤动物进行调查与鉴定,研究其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为揭示黄河故道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采集到的湿地土壤动物隶属5门8纲23目35类群,优势类群2类(线虫和膜翅目昆虫),常见类群11类,稀有类群22类。多样性分析表明,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类群数和丰富度指数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11月份最大。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在数量比例关系表现为腐食性土壤动物最多,其次为捕食性土壤动物,植食性土壤动物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不同氮浓度作用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特征,对施加不同浓度氮肥的农田和防护林进行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调查,一次性向样地中施加不同浓度氮肥,施肥后不同时间通过手捡法分离大型土壤动物,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2583个,隶属于环节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2门、4纲、10目.施氮肥使农田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降低,不同浓度氮肥作用对农田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的影响不显著(F=0.714,F=0.072,P>0.05),氮肥对防护林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影响存在一定的阈值现象,即中等浓度(LN2)较高,高浓度(LN3)较低;农田和防护林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表现出中氮处理(N2)最高,高氮(N3)处理最低的特点,具有明显的阈值现象;农田和防护林大型土壤动物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整体表现为5月>7月>9月的特点,差异分析显示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不同取样时间差异十分显著(P<0.01);不同施氮量影响了大型土壤动物的表聚性特征,农田样地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除TN3样地表现为0~5层最多外,其他样地均表现为5~10 cm最高,农田样地类群数在不同土层相差不大;防护林样地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在不同土层无明显规律,类群数在各浓度样地表现为0~5 cm最多、向下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白义  施时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65-5168
为了深入了解濒危植物七子花林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比较七子花林与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地土壤动物群落的相异性,对浙江天台山中、低海拔地区的土壤动物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6个样地共获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22 756头,分属于3门10纲21个类群(以目为主),其中以蜱螨目和弹尾目居多,为优势类群。方差分析表明,6个样地土壤动物在不同土层间,个体数和类群数均有显著差异。用DG指数测度群落间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呈共优群落的七子花林中土壤动物多样性最高。Sorenson相似性指数S1和Whittaker相似性指数S2度量结果表明,七子花林与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土壤动物的种群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2010年5月,对暖温带地区山西农业大学庭院四种绿地类型进行了土壤弹尾纲动物的调查,用干漏斗法(Tullgren)提取鉴定到属,应用个体密度、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等指数,研究土壤弹尾虫群落结构特征,了解不同绿地类型的差异对土壤弹尾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共获得弹尾虫个体1724只,分属3目4科8属,其中,Entomo-bryidae(长跳科)为优势科包括3属,而Hypogastruridae(球角跳科)个体数却占绝对优势。不同绿地类型对弹尾纲的种群组成有显著影响,多样性指数H′特征为:样地Ⅰ>样地Ⅱ>样地Ⅲ>样地Ⅳ,I号和Ⅱ号样地弹尾纲群落分布均匀且优势类群明显,其多样性指数高,群落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