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新型控失尿素和施用方法对小麦产量等影响,在安徽省皖北3个县开展了此项试验。小麦田采用一次性基施和基追结合的方式施用控失尿素和普通尿素,通过比较小麦最终产量,分析新型尿素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小麦最终产量341.6kg/667m2,施用化肥后增加产量37.9%~46.0%。控失尿素全部基施较普通尿素相比增产5.90%,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21.3%;控失尿素基追结合较普通尿素相比增产1.01%,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3.9%。试验证明,施用新型控失尿素能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尤其是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控失化肥"示范应用效果及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化肥控失技术是中国科学院暨安徽省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性成果, 2006年大田应用试验减氮20%,水稻、玉米氮素农学利用率提高19%.2007年,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安徽课题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在巢湖居巢区等12个市县进行大规模的控失化肥与普通化肥(等氮量)对比试验示范和控失化肥机理、损失途径、肥料运筹等研究.试验表明:控失化肥较普通化肥氮肥利用率高5.4%-12.6%,增产显著;水稻增产幅度在9.3%-14.1%,玉米增产10%以上;氮肥损失研究显示,早期氮肥挥发减少79%,水体径流减少52.6%,土壤淋溶减少51.9%.  相似文献   

3.
赣榆区试验试验结果,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研制生产新型高效肥料-控失尿素能够增加小麦产量,显著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80%控失尿素和100控失尿素两处理小麦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较常规处理提高了8.31%和4.52%。该肥料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可以更好的为作物中后期生长提供氮素供应。  相似文献   

4.
设置无氮对照(CK1)、常规尿素(CK2)、控失尿素、聚能网尿素、含锌尿素、控失尿素一次底施、常规尿素+锌共7个处理,研究不同类型新型尿素对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新型尿素在豫南地区的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施用常规尿素相比,施用新型尿素的水稻产量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1.61%~6.23%,其中施用含锌尿素、控失尿素、常规尿素+等量锌处理增产幅度均超过5%。在叶绿素含量(SPAD值)方面,与施用常规尿素相比,新型尿素均表现较好;在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方面,含锌尿素和控失尿素表现较好;在氮肥利用率方面,控失尿素一次性底施表现最好,达到42.3%。由此可见,含锌尿素、控失尿素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具有在豫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比较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新型尿素在棉花上的肥效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差异,以选择合适的尿素类型,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效益。在2016-2017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中,共设置了7个处理:不施氮肥(CK)、常规尿素(Urea)、聚能网尿素(P-Urea)、腐殖酸尿素(H-Urea)、含锌尿素(Zn-Urea)、控失尿素(LC-Urea)和常规尿素加锌(Urea+Zn)。各处理的氮磷钾用量相同,除了控失尿素全部基施外,其他类型尿素30%作基肥,70%后期随水滴施,磷钾肥全部基施。在棉花成熟期测定其生物量、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不同新型尿素处理后棉花产量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显著增加,控失尿素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不同新型尿素显著增加棉花的氮素吸收量;与普通尿素相比,不同新型尿素氮肥利用率提高1.29~8. 29个百分点,控失尿素氮肥利用率最高。施用新型尿素增加棉花效益,其中控失尿素处理的效益最高。因此,新型尿素中的控失尿素是提高新疆滴灌棉田氮肥利用率和增加棉花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验证"控失"化肥对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营养元素的流失,减低环境污染和提高水稻产量等方面的作用,2007年在合肥郊区进行了"控失肥"生产示范试验,以期获得主要作物施用控失化肥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验证"控失"化肥效果,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营养元素流失,吉行了"控失肥"在单季稻生产上的对比试验和示范,以了解和掌握水稻施用控失肥的最佳施肥数量,比例、时期、方法,为今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施用控失尿素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施用常规复合肥(T1)、普通尿素配方肥(T2)、控失尿素配方肥(T3)3个处理并采用基追结合的施肥方式探讨施用控失尿素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以期为控失尿素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T1、T2处理相比,施用控失尿素配方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施用控失尿素配方肥能够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进而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增幅分别达到15.26%、9.91%;施用控失尿素配方肥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达到8.75%、9.92%。综上,控失尿素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氮肥偏生产力,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控失肥可以减少肥料流失,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控失复合肥,而控失尿素对水稻生产的研究还较少,为探究控失尿素对水稻生长发育特征、产量、干物质量和氮肥效率等影响。【方法】试验以籼稻杂交稻品种隆8优丝苗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氮肥处理、不施肥、常规尿素施肥处理和控失尿素施肥处理,调查参试水稻品种生育特征、实际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成熟期干物质量和氮肥农学效率等指标。【结果】结果表明,控失尿素施肥处理对水稻生育期影响较小,控失尿素施肥处理较常规尿素施肥处理增产5.5%,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9.5%,单位面积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均提升2.3%以上,增产效果主要来源于均衡的产量结构和良好的干物质积累。同时,控失尿素施肥处理较常规尿素施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增加27.9%,可以在相同氮肥投入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产量。【结论】控失尿素施肥可较常规尿素施肥产量结构均衡,干物质积累增加,增加实际产量,提高氮肥农学效率,控失尿素精确释放周期以及控失尿素最佳使用总量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料类型和处理对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当前我省大面积种植的5个水稻品种,在7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裂区试验,探讨不同施肥类型与水稻产量和农学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尿素+控失剂+饼肥配合施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较对照增产51.7%;该施肥处理还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较尿素+饼肥施肥处理平均增加了20.1%;品种K优52和协优52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和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高于其它试验品种,分别为6.06 kg/667m2、10.3kg稻谷/kg N与6.10 kg/667m2、11.8kg稻谷/kg N.因此,控失剂的配合辅助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农学利用率;K优52和协优52的平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1.
利用野外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河北平原山前地区土壤的田间氮肥氨挥发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麦田、玉米田不同时期施碳铵化肥后30d,氨挥发量为17.0%—75%。氨的挥发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采用深施、混施方法可明显减少氨的挥发。  相似文献   

12.
SV玉米专用肥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可持续农业,控制环境污染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SV有机无机玉米专用肥”能使肥料在土壤中有效地利用,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大量施用氮肥造成的浪费,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玉米田间试验来研究对氮素的利用效率,确定SV玉米专用肥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各种处理在生产上的总体效果为:SV玉米专用肥处理>分两次施化肥的处理>一次施化肥的处理>空白不施肥的处理。SV玉米专用肥促进了作物的生长,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方式对夏玉米生长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采取5种施氮处理对其利用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表明氮肥施用方式与株高,茎粗,病虫害,折断株数,叶长,叶宽,叶色,穗长,秃尖,穗粗、穗粒数和百粒重之间的作用关系,同时对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作了系统分析,最后提出在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肥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氮素作为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其供应状况直接影响到农业增产增收。施用氮肥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氮肥用量最多,但是由于施肥方法或农业管理措施的不当,导致氮素损失加剧,氮肥利用率较低,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氮肥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是直接原因。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氮素迁移转化过程,综述国内外肥料氮素迁移转化特征及其生物学响应的研究现状,然后对肥际微域这一特殊环境中氮素的迁移转化特征进行阐述,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氮肥的优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施用腐殖酸对夏玉米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施用腐殖酸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提高氮肥的增产效益,减少氮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河南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于2014年始在河南省博爱县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单施磷钾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腐殖酸、常规施肥减氮15%+腐殖酸、常规施肥减氮30%+腐殖酸5个处理。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夏玉米植株生长状况、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氮素吸收、累积及分配、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单施磷钾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茎粗、穗长、穗粗、叶面积指数分别降低4.61%、8.55%、6.20%、26.91%,秃顶长增加21.60%。常规施肥较单施磷钾肥处理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分别增加8.01%、10.85%、44.45%,籽粒氮含量及氮累积量分别降低6.67%、54.07%。另外常规施肥处理产值、纯收益、产投比较单施磷钾肥处理分别增加44.45%、59.80%、43.84%。施用氮肥可以促进夏玉米植株的生长,提高夏玉米茎粗、穗长、穗粗、叶面积指数,大幅度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增加各部位氮素含量及累积量,进一步提高夏玉米产值、纯收益和产投比。配施腐殖酸较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可以有效改善夏玉米的农艺性状,提高夏玉米的产量,促进植株对氮素的累积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其中,以常规施肥减氮15%+腐殖酸处理效果最佳,与常规施肥相比,株高、茎粗、穗长分别增加3.73%、2.30%、0.12%,秃顶长度降低22.45%,产量增加12.88%,籽粒氮含量、籽粒氮累积量、地上部总氮累积量、收获指数分别增加2.68%、25.98%、10.70%、13.79%,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贡献率、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57.46%、28.84%、22.23%、59.86%,纯收益增加8.66%。在常规施肥减氮15%的条件下配施3 000 kg·hm~(-2)腐殖酸,可有效增加夏玉米的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但减氮30%的条件下会导致夏玉米产值和收益降低。【结论】氮肥对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还可提高产量、提高植株各部位氮含量及累积量,促进氮元素的吸收及分配,提高氮肥利用率。但是过量和少量施用氮肥都会引起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降低。在施用腐殖酸的基础上,适宜的氮肥用量才能获得较高的产值和收益。常规施肥减氮15%+3 000 kg·hm~(-2)腐殖酸是本研究区域最佳的施肥模式,在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夏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及利用,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夏玉米产值及纯收益。对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值得推荐的肥料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6.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2020年,化肥利用率被列入“美丽中国”的指标。在保证粮食持续增产,农民不断增收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稳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落实“藏粮于技” 国家战略的核心。本文分析了肥料利用率现状,进而提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行科学施肥,化肥减量增效和促进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别通过6个氮水平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剖面硝态氮(NO3^--N)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利用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土壤剖面NO3^--N含量则具有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在同一氮水平下,从土壤表层到深层(100cm),则有递减的趋势,在冬小麦生育期中,尤以开花期80cm-100cm土壤剖面累积的NO3^--N量最多,因此最有可能淋洗出根层,对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丘陵山区冬水田水稻的单产水平及氮肥的利用率,实现区域水稻高产高效和生态友好等目标。笔者以大面积水稻生产代表品种‘渝香203’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肥施用量与施用方式对水稻抽穗—成熟期生物产量积累与分配、氮素利用率及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生物产量、氮积累总量以及稻谷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水稻的生物产量积累和合理分配,在中氮处理(10 kg/666.7 m2)采用底肥:穗肥=5:5 的施氮方式下,水稻茎鞘输出率和转换率均较高,分别达到56.59%和48.59%。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提高氮农学利用效率和表观利用率,适宜的施氮比例受施氮量的影响而不同。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穗平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实现大穗高产。兼顾稻谷产量与氮肥高效,重庆冬水田地区杂交水稻的高效施氮策略为纯氮10 kg/666.7 m2,且采用底肥:穗肥=6:4 或5:5 的施氮方式。稻谷实际产量为9910.68~9940.62 kg/hm2,平均产量为9925.65 kg/hm2。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碳、氮、磷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等有机物质,是一种可以资源化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及保水、肥、气、热的能力,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养分结构趋于合理;秸秆还田能够节约化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氮肥施用方式对甘蔗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氮肥在甘蔗生产中的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氮污染提供参考。【方法】以ROC22为材料,设3个不同氮肥施用量(38、276和414kgN/ha)和3种不同施用方式(1:氮肥10%作基肥,30%小培土时施用,60%大培土时施用;2:氮肥30%作基肥,70%小培土时施用;3:氮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测定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研究氮肥与甘蔗生长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关系。【结果】甘蔗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以276kgN/hat曾产效果较好。氮肥早施可以促进甘蔗早拔节、早生长和提高甘蔗产量。土壤氮素、速效钾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但大量施用氮肥会引起土壤酸化。早施氮肥有利于促进土壤磷酸盐的溶解,提高磷的吸收利用。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容易造成氮流失,氮利用率低。【结论】甘蔗氮肥合理施用方式为两次分施,施氮量为138~276kgN/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