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大庆油田聚表剂驱油试验区块应用的聚表荆体系,开展了主要性能评价试验和岩心驱油试验,评价了聚表剂体系乳化性能、粘度稳定性、抗盐性能;对比分析了聚合物驱和聚表剂驱的驱油效果。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聚表剂溶液的抗盐性能、增粘性能、粘度稳定性均优于聚合物溶液;驱油效果优于聚合物溶液,提高采收率值高出5%左右,注入能力高于聚合物溶液,且明显改善了有效厚度小于0.5m储层及表外储层的动用状况,增油效果明显,水驱后提高采收率20.0%以上。  相似文献   

2.
聚表剂驱油技术是一种集调剖及驱替为一体的新型驱油技术。室内静态评价试验表明,聚表剂与驱油用中分聚合物配伍性良好。不同比例的聚表剂与聚合物混合后,样品的增粘性能、乳化性能和稳定性能较好。室内驱油试验表明,聚驱后注入聚表剂可提高采收率10.8%。现场实践也证明采用该技术能达到降水增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大庆油田矿场试验用聚表剂的特性,分析了聚表剂的黏度和流变性,同时研究了无机盐、表面活性剂及老化时间对聚表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Ⅲ型聚表剂的增黏性能显著,明显好于BⅢ型聚表剂和聚合物;AHI型聚表剂的流变性强,BⅢ型聚表剂的流变性较强,聚合物的流变性较弱;AⅢ型聚表剂的抗盐性能明显好于BⅢ型聚表剂和聚合物;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AⅢ型、BⅢ型聚表剂的黏度明显降低;随老化时间增加,AⅢ型聚表剂的黏度先快速增加,而后缓慢降低,BⅢ型聚表剂的黏度先快速降低,而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4.
聚表剂作为一种新型驱油剂,对于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影响聚表剂粘度相关因素(温度、油田水矿化度和细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5-55℃的温度条件对海博I型聚表剂的交联具有促进作用,而对海博Ⅲ聚表剂的交联具有抑制作用;一价阳离子对海博I型聚表剂有增粘作用,对海博Ⅲ型聚表剂有降粘作用,二价阳离子对2种聚表剂都具有降粘作用;海博I型聚表剂比海博Ⅲ型聚表剂的抗菌能力强,对于同一种聚表剂,铁细菌的降粘作用较强,硫酸盐还原菌与腐生菌的降粘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一定条件下应用仿真微观模型进行了表面活性聚合物 SLH-Ⅲ溶液驱油试验。在驱油的过程中,由于润湿性的不同,显示出了不同的驱油机理。在亲水模型中,油的流动机理以剪切夹带为主,通过 SLH-Ⅲ溶液的增黏性和黏弹性可以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并且 SLH-Ⅲ溶液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残余油滴易于变形、分散和乳化;在亲油模型中,油的流动机理以桥接、拉丝为主。同时,表面活性聚合物 SLH-Ⅲ溶液具有乳化性,乳化后的残余油在储层中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并且使各种作用力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使原来不能流动的残余油处于可流动的状态。试验结果表明,经过 SLH-Ⅲ溶液驱替后,水驱油形成的残余油减少了,采收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蒙古林砂岩普通稠油油藏近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弱凝胶调驱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后续调驱段塞驱油效率较低,导致措施有效期相对较短,失效后油藏含水快速上升。为进一步提高弱凝胶调驱效果,研究通过开展微生物采油来提高驱油效率,室内筛选出2株适合于该油藏条件的微生物菌种,评价了菌种的耐温性、生长性、配伍性和乳化降黏性能。采用气相色谱与红外光谱研究了微生物菌种的作用机理,表明该微生物菌种具有很强的石油烃生长代谢的能力,可以达到降低原油黏度的目的,且还可以产生具有高表面活性的生物分子,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现场选择了9口油井进行了微生物油井吞吐先导试验,其中7口油井见效,取得了比较好的试验效果,措施有效率77.8%,累计增油1093.5t,有效期最长达190d。  相似文献   

7.
利用蒸汽热采可以改善原油的流动性,且具有超覆驱的特征,能有效驱动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在室内研究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聚合物驱后油层开展蒸汽驱的可行性,并优选了注采参数,优化了注汽方案。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蒸汽驱的注入压力先下降后稳定,采油井见效以增液为主,含水下降幅度不大,原油轻质组分增加,驱油效率得到提高;蒸汽驱的吸汽剖面调整显著且连续性好,产液剖面均匀动用程度得到提高,是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论述了注聚前、注聚中和注聚后的不同阶段的驱替效果,将调剖技术与聚合物驱技术结合,能够显著改善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调剖剂的成胶性、注入性、处理量、与地层和流体的配伍性等因素,是影响调剖效果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哈得4东河砂岩注水区开发效果,特展开了3个井组的深部调驱矿场试验。室内进行了吸水膨胀性能测试、耐温耐盐性能评价及封堵性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类调驱体系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矿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注水井注水压力升高,实测吸水指数可下降33%。截止到2017年11月30日,试验区3个井组累计增油1.65×10~4t,效果显著。深部调驱技术在试验区的成功应用,对整个东河砂岩油藏开发方式的转变和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高温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在114℃条件下,对亲水、亲油低渗岩心进行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考察了界面张力、乳化作用、润湿反转以及注入时机对注入压力、驱油效率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越低,提高驱油效率和降低注入压力的幅度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速率越高,原油采收率越高;乳化降黏能力越强,降压效果越好;同时,适当降低乳状液稳定性也对驱油有利。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反转作用使其能在较高界面张力下有效驱油,并在亲油岩心中获得较亲水岩心更好的增油降压效果。此外,在中等含水阶段进行表面活性剂驱,能够利用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聚驱后油藏如何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难题,开发了一种用于促进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高效激活体系。室内通过物理模拟驱油试验、产气试验、岩心电镜观察试验对该激活体系激活聚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将其应用于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的一个试验井组。结果表明,该激活体系能够激活聚驱油层注入污水中的内源微生物,使其在岩心中大量生长繁殖,原油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后基础上可以再提高3%以上;产气试验中激活体系能够激活注入水中的内源微生物代谢产生大量的生物气,使密闭容器压力呈阶段性升高;现场注入激活体系后,聚合物驱后油藏中有明显的产气增压效果,实现阶段累计增油3068.1t,含水率下降2.2%,为化学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延长油田的采收率,对生物活性复合驱油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和现场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活性复合驱油剂为0.5%时的静态脱油效率高,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效果显著,同时驱油效率高;生物活性复合驱油剂具有较好的抗盐能力,并且能有效地促使储层岩石润湿性由强亲水向亲水转化,从而有利于提高油田水驱效率。此外,现场使用生物活性复合驱油剂后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本源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果收率的新技术,在大庆开展了聚驱后微生物调驱试验。从大庆油田4个聚合物驱后的采油井中筛选出三株排油圈直径大于4cm、表面张力从62.3mN/m降低到25.3mN/m、乳化性能较好的声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将其培养条件优化,得到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驱油复合菌系并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能力进行评价,在50℃条件下通过长期限制性培养,以乳化和降解石油的能力为指标,获得一组高效稳定的驱油复合菌系。复合菌系发酵液对原油具有降粘和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室内岩心驱油试验表明,水驱后复合菌系驱可提高石油采收率14.47%。2007年9月20日在大庆杏6—3-丙605油井进行了吞吐试验,截止2008年7月31日,采出液平均含水率由93.15%降至90.69%,日产液量提高69.86%,累计增产原油203.95t。表明复合菌系适应地层油藏条件,具有增采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上油田的非均质性较强,单纯聚合物驱在海上油田应用中的效果受到限制。为了强化聚合物驱的深部调驱能力,利用反向悬浮聚合法合成 Q16、Q17、Q18、Q20等4种交联聚合物微球,并与聚合物 H AP进行复配,然后通过3种不同组合方式来进行岩心驱油试验。对比发现单纯交联聚合物微球和单纯的聚合物HAP的提高采收率效果为15%左右,而二者组合后效果能达到20%以上,其中组合方式3中 Q20&HAP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最大,达到21.80%,说明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 HAP组合体系有较好的滞留、封堵效果,具有一定深部调驱能力,能够达到更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相似文献   

16.
提纯作用对聚表剂的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提纯作用对聚表剂组分进行分离,通过流变性、界面张力、黏度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提纯前后的聚表剂溶液体系性能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提纯后的聚表剂物质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其黏度显著下降,抗剪切能力降低,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明显升高。因此,提纯作用对聚表剂的理化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渤海油田厚油层水驱转聚合物驱(以下简称"聚驱")开发效果,开展了聚驱波及规律研究,力图定量获得聚驱提高厚油层波及效率的幅度。以渤海A油田为基础建立了油藏模型以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转聚驱的时机、注入聚合物段塞大小、渗透率变异系数和储层有效厚度等因素对海上油田厚油层聚驱波及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注聚后波及系数(与水驱相比)明显提高,聚驱的波及系数比水驱的高0.2~0.3;2注聚段塞越大,波及系数越高,但从0.3PV以后增加注入聚合物段塞的大小对提高聚驱波及系数贡献幅度减小,建议经济合理的注聚段塞为0.3~0.4PV;3在含水率较低时进行转聚驱能够很快地、明显地提高波及系数,表明早期注聚较好;4随着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水驱的波及系数降低。当变异系数较大时,聚驱可以提高波及系数;5储层有效厚度大,波及系数略低。厚度增大水驱和聚驱的波及系数都降低,但聚驱提高波及系数的效果明显好于水驱。研究建议早期注聚(含水率40%左右开始),注聚段塞以0.3~0.4PV为宜,可选择非均质性严重、预计水驱效果差的油层优先注聚。  相似文献   

18.
注聚驱产出液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聚合物驱油田产出液含有大量聚合物难于将油水分离的问题,分析了含聚合物产出液的特性,提出了注聚驱产出液的化学处理技术.研究表明,产出液粘度会随其聚合物含量的增加变高,对脱水与污水沉降除油效果及污水过滤速度的影响也越大,但对处理后水中COD的影响不大;筛选了适合大港油田聚合物驱产出液处理的预处理剂KYYC-2,当预处理剂KYYC-2的加量为70 mg/L时,6 h后其脱水率、净化油含水率、脱出污水含油量及污水中悬浮物含量均达到了规定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开发后期注水易沿河道中部突进,导致注水波及系数小,常规水驱调整及剩余油挖潜效果差的问题,开展了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聚合物驱的可行性研究。优选出适合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聚驱的聚合物分子量为1200×10~4~1600×10~4。优化注入参数,即聚合物驱注入质量浓度为1000mg/L,注入速度为0.06PV/a,聚合物用量为300mg/(L·PV),可以实现有效渗透率在100mD以下储层的有效注入。通过分析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聚驱效果的影响因素,表明当聚驱控制程度大于80%、驱替距离165m时聚驱效果较好。该研究提高了中低渗透单一河道油藏的采收率,为该类油藏后期挖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化学剂M2ES矿场驱油效果,通过在化学剂注入前、期间、后分别注入不同示踪剂,对连通的7口油井连续取样、化验,判断化学剂注入前后优势注水方向改变情况,分析注入化学剂前后对地层改善作用,评价化学剂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化学剂注入前,井组平面非均质性严重,化学剂注入过程中平面改善效果显著,化学剂注入结束改注水后平面非均质性有所增强,整体看地层注入化学剂前后起到较好的调整效果。证明示踪剂监测技术可为化学剂驱油效果评价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