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辣椒疫病是威胁辣椒生产主要病害,改良品种抗性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途径.选用对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免疫的高代自交系ZCM334为父本抗源,构建F1、BC1F1、F2群体分析辣椒抗疫病遗传规律性.结果表明,在感病对照全部发病时,ZCM334对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抗性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利用SLAF-BSA技术对BC1F1抗、感极端分离群体混池测序,将辣椒抗疫病基因定位在辣椒第5号染色体5.1 Mb范围内,候选区域内共有26个候选基因,为下一步目标基因精细定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灌根法鉴定了引自亚蔬中心的22份辣椒资源材料对广东辣椒疫霉菌的抗性,同时观察了其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引进的22份辣椒资源材料中有18份对广东辣椒疫霉菌株ZLT0566表现抗性,其中7份抗源抗性达免疫或高抗水平,经田间鉴定获得一致结果;在引进的抗性资源材料中,除了来源于泰国的Bangchang栽培种因具有较大果实而有一定商品性外,多数抗性材料的果实均较小,与目前广东省生产上需求的大果型商品种尚有很大距离,需要加以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3.
两个烟草品种对黑胫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遗传分析方法,研究了两个烟草品种Florida 301和Coker 371-Gold对黑胫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将两个抗黑胫病品种分别与感黑胫病的红花大金元和大白筋599配对杂交,建立各自的F 1,F 2,BC 1世代群体。采用人工诱发接种的方法对各世代群体的植株进行抗性鉴定,F 2,BC 1群体的抗感分离比例采用X 2进行适合性测验,结果表明:Florida 301对黑胫病的抗病性可能为不完全的隐性,主要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Coker 371-Gold抗病性可能为不完全的显性,抗性受1或2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
两个籼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表现高抗的两个籼稻品种IR36 和BJ1 与感病品种南农籼2 号、金刚30 和明恢63 等杂交并分别与双亲回交, 获得F1、F2、BC1、BC2 等世代。用条斑病菌株Rs105 接种不同世代群体, 根据其抗感反应推断: BJ1 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IR36 的抗性则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5.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遗传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和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HW 243配制的6个遗传世代群体(P1,P2,F1,BC1,BC2,F2)为材料,采用病区自然鉴定法,对抗根肿病特性进行了初步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亲本中油821表现为高度感病,HW 243为高度抗病,F1群体为高抗;F2群体发生抗性分离,抗感比为3.082∶1,经2χ测定符合3∶1比例,概率达0.95~0.99。B1群体亦发生抗性分离,抗感比为1∶1.174,经χ2测定符合1∶1比例,概率0.3~0.5;而BC2群体中则全为抗病类型。结果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HW 243的抗根肿病特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辣椒疫病抗性相关的共显性RGA STS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辣椒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halogues)(RGA2)设计1对特异引物,对高抗辣椒疫病品种CM334和极感疫病品种Early Calwonder(EC)进行多态性扩增,开发出共显性的RGA-STS1200标记.利用STS1200标记在具有不同疫霉菌生理小种抗性的辣椒材料CM334、PBC459、PBC137-1和对辣椒疫霉菌3个生理小种都不具抗性的辣椒材料EC、茄门和B2间进行多态性扩增.结果表明,由3个辣椒疫病抗性材料所扩增出的条带大小一致,而由3个感辣椒疫病品种所扩增出的条带大小一致.说明STS1200标记可用于鉴定辣椒疫病抗、感材料.同时,利用共显性的RGA-STS1200标记在苗期及时剔除CM334和EC正反杂交所得F1代假杂种,进一步构建用于辣椒疫病抗性研究用的F2代分离群体.这是少数报道利用RGA-STS标记对辣椒疫病抗性进行鉴定,也是第一次利用RGA-STS标记对作物种子真伪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7.
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两种抗性的遗传方式。【方法】利用不同抗性类型的品种(系)配置4个杂交组合,在分别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和根部接种法接种大豆疫霉菌株PNJ1条件下,研究两种抗性的遗传模式。【结果】豫豆25和郑92116对大豆疫霉菌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General和 Conrad对大豆疫霉菌的部分抗性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F2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1.31%~74.84%和15.60%~50.36%,F2:3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4.21%~77.05%和13.52%~38.24%。大豆对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分别属于不同的遗传体系。【结论】两类抗性都有育种价值,并且在早世代选择是有效的。选育聚合有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的品种是使大豆获得疫霉根腐病高水平抗性和持久抗性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抗病小麦品种Pascal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2000~2003年,以我国陇南重要外引小麦品种Pascal作母本,铭贤169作父本进行杂交,子代材料苗期分别接种条锈菌单孢菌系条中29号、洛13-Ⅲ、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水14,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对条中29号,F1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5∶12,BC1代植株全部为抗病株,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46:31,符合理论比9:7,卡方测验结果也符合这一结果;对条中32号,F1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6∶5,BC1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4:4,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24:49,符合理论比1:3;对洛13-Ⅲ,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10:48,符合理论比1:3;对条中31号,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20:55,符合理论比1:3;对水14,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6:69,符合理论比1:15.卡方测验值均符合理论值.据此推知pascal对条中29号的抗性由2对显性互补抗性基因控制,对洛13Ⅲ、条中31号、条中32号的抗性均由1对隐性抗性基因控制,对水14的抗性由2对隐性抗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抗病亲本P2(1021217-3)和感病亲本P1(010712)为基本材料,通过有性杂交、自交和回交,获得P1、P2、F1、F2、BC1P1和BC1P2等6个世代的番茄材料,并以番茄叶霉病生理小种1.2.3为病原菌,进行室内若干接种鉴定,以探讨抗源对叶霉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接种后15 d左右,感病植株开始发病,接种后30 d时感病植株已充分发病;各世代抗感植株表现出规律性分布;卡方测验结果显示,抗源材料021217-3对番茄叶霉病生理小种1.2.3的抗性表现为单基因显性。  相似文献   

10.
以2个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草品种Coker176和Ti245及感TMV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经杂交、自交、回交建立F1,F2,BC1等世代群体。采用人工接种TMV的方法对各群体进行抗性鉴定,统计各世代抗感植株数;利用卡方测验对分离世代群体进行抗感分离比检测。结果表明,Coker176的TMV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所控制,Ti245的TMV抗性由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最后对2个抗性亲本在抗TMV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据1981~1983年9个哈密瓜生产基地根颈部病害的病原成份调查表明,哈密瓜疫病的优势种为掘氏疫霉菌(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为澄清在新疆掘氏疫霉的寄主范围,1989~1990年用1981年采自鄯善县哈密瓜上分离的单孢(Phy-6)菌株,在温室平均温度25~28℃条件下对5科25种自然根颈感病的栽培作物作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本菌是葫芦科大多数作物的重要致病菌,并可侵染棉花和红花;在有伤口条件下可以侵染南瓜、西葫芦和茄株;对苦瓜、丝瓜,豆科作物的豇豆、四季豆、菊科的向日葵、茄科的蕃茄、辣椒、烟草、马铃薯、蔷薇科草莓(植株)等均不能致病。  相似文献   

12.
Water molds of the genus Phytophthora include many plant pathogens responsible for epidemics such as potato blight and sudden oak death, causing global economic damages. Sexual reproduction is of biological importance in Phytophthora and has been believed to be stimulated by unknown endogenous factors named a hormones. We describe here the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Phytophthora mating hormone, a1, which was obtained from approximately 2 tons of culture fluid of one mating type of a species and which induced sexual spores on the counter-mating type at a nanogram level.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土壤诱集和分离培养方法,首次用国产大豆感病品种合丰25号和国产抗生素替代已报道的国外感病品种和抗生素,对从美国路易斯安娜州进口的2批共约10万吨大豆所取的样品中直接检出大豆疫病菌(Phytophythora sojae)。这一结果也表明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合丰25号大豆品种对来自美国的大豆疫病是感病的。因此,加强对进口美国大豆的检疫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新疆大豆疫霉的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SR标记对新疆地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 Gerdemann)的遗传多样性和与美国、黑龙江、福建等3个不同地理来源大豆疫霉菌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大豆疫霉菌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遗传背景单一,推断为外来生物。与大豆疫霉菌美国分离物和福建分离物相比,新疆分离物与黑龙江分离物的遗传关系最近,表明新疆大豆疫霉菌可能从黑龙江传人。  相似文献   

15.
漂浮育苗是一项较先进的育苗技术,对育苗盘、池膜、剪叶器具和操作的严格消毒是培育无病壮苗的关键环节。为烟叶生产上更合理地选用消毒剂,以甲霜灵为对照药剂,分析了几种常用消毒剂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囊产生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多数漂浮育苗消毒药剂适宜浓度对烟草黑胫病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硫酸铜、美国消毒剂、0.6%菌毒净、7%有效氯次氯酸钠、24%毒消、40%育宝、10%二氧化氯和磷酸三钠,消毒药剂高锰酸钾与30%有效氯漂白粉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和孢子囊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94年云南省会泽县金钟乡石鼓村宝株梨园中发现 1种云南省尚未报道过的新病害———梨疫腐病。 1 994年只有个别单株少量枝条、果实上发病 ;1 995年病害就扩展到整株及附近单株 ;1 996年70 %的植株受害 ,5 0 %以上果实受害 ,且病害除危害果实和叶片外 ,主要危害枝干 ,传染较快。 1 997年会泽县农业局、水果站组织对石鼓、以礼、边河、土城等地的 7个梨园 1 3 4hm2 进行调查 ,发病面积达 5 7% ,病株率达 80 %以上 ,单株受害枝率达5 0 % ,且该病有蔓延的趋势 ,对新植区 2 67hm2 梨园和 60hm2 老梨园造成严重威胁。 1 998年 ,该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宝珠梨疫腐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珠梨疫腐病是云南省的一种新记录病害,其病原菌为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 (Lebert et Cohn) Schrot.适宜恶疫霉分离培养的培养基是番茄汁培养基、V8汁培养基和PDA培养基。适宜恶疫霉生长的pH值范围在3~10之间,最适pH值为5~6,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在10~30℃之间,最适生长的温度为20~25℃. 恶疫霉对果糖、麦芽糖、蔗糖等碳源的利用好于其它碳源,对酵母膏、天门冬酰胺、牛肉膏等氮源的利用好于其它氮源。  相似文献   

18.
陕西辣椒疫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陕西辣椒疫病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观察,将引起陕西辣椒疫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利用一套鉴别寄主,通过常规抗病性鉴定技术,对陕西辣椒疫霉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囊萌发抑制法测定了12种常用的防治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结果表明:陕西辣椒疫霉菌分离物属于生理小种3;不同供试药剂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的是辣椒病菌清和活康壮,EC50分别为252.76 μg/mL(r=0.8669)和376.18 μg/mL(r=0.9304);对孢子囊萌发抑制效果较好的是69%烯酰吗啉WP和80%代森锰锌WP,EC50分别为317.61 μg/mL(r=0.9767)和421.70 μg/mL(r=0.9573);60%椒霸菌毒克星WP和50%扑海因WP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氨基寡糖素田间防治辣椒疫病和体外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的抑菌作用,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田间喷雾使用氨基寡糖素对辣椒疫病有一定的防效,40mg/L氨基寡糖素对辣椒疫病的防效高达73.2%。采用生长速率法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上研究了氨基寡糖素体外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可以抑制辣椒疫霉的菌丝生长,有效中浓度EC50为100mg/L。在无菌水中氨基寡糖素可以抑制辣椒疫霉新生菌丝上孢子囊的形成以及静止孢的萌发,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64mg/L和41.84mg/L。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