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进程,认为出版生态系统经历了原始出版生态系统、古代出版生态系统、近代出版生态系统和现代出版生态系统四个阶段。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最根本动力是社会需要,传播技术的发展为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而出版机构之间的竞争则是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内在动力。出版生态系统的进化遵循协同进化的规律,出版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逐步提高的规律,新旧媒体竞争与共生的规律,遗传、变异与社会选择的规律。只有遵循进化规律,才能实现与社会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理论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龙勤  胡晓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2(1):43-46,53
运用系统及生态学理论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及其可持续条件,提出了这类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特性,系统走向何种序状和结构取决于其在临界区域时序参量的协同状况,为了维持耗散结构,对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超过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界定了产学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概念与特征,通过分析协同创新过程中创新要素的动态演化模型,提出理论假设,构建了包括创新组织生态机制、创新资源生态机制、创新环境生态机制和创新能力生态机制的产学协同创新生态机制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4.
面向SDG11“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目标和我国城市体检及国土空间统一治理的内在需求,开展城市复杂系统视角下的可持续管理研究。基于系统辨析和梳理“城市可持续性”相关概念,借鉴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韧性分析、城市土地系统转型等相关理论,识别城市系统协同演化主体,构建多尺度城市可持续管理理论框架。该框架以人地互馈作用为驱动,以城市地表景观结构和转型为连接社会-生态系统互馈网络的“桥梁”,以城市社会-经济-生态时空耦合格局-过程为系统可持续演化路径的表征;该框架有机整合了多尺度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以及各子系统内的反馈关系,提升了对复杂自适应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网络的认知。最后,结合我国城市可持续科学研究及管理实际,围绕提出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阐述了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亟待开展的科学研究问题和管理实践重点。  相似文献   

5.
《江津县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工程研究》是四川省人民政府1987年下达的研究课题,由西南农业大学农经系与江津县人民政府共同承担。经过近两年的工作,课题组完成了研究任务,并于1989年12月通过了四川省系统工程办公室、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农委联合主持的鉴定。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在国外历史不长,在我国也只是近10年的事。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数据资料的缺损及其它一些实际困难,这一研究尚处在探索性阶段。课题组在总结国内外同类研究经验及利弊得失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协同、多模型配合、多层次分析、多方案对比,以经济系统的研究为重点,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探讨县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发展方向及控制策略,应用多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农村社会救助贫困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在实践中存在的救助主体协同度低、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以后脱贫时代为背景,依托协同治理理论,并以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催化机制、沟通机制和监督机制实现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7.
全球农业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了大量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动、植物蛋白、热量等营养物质,而且还为人类提供了其他生态系统难以产生的商品和服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干扰与冲击,直接影响着该系统的自然进化、演替和经济价值的体现与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管理走向多元主体治理模式的背景下,实现社会管理各系统的协同已成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协同治理理论切入,剖析农村社会治理现状,阐述协同治理将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在实证分析衢州"三民工程"协同治理初步实践的基础上,从信任基础、主体培育、机制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农村社会协同治理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在天然草地放牧系统中,草地植物与草食动物是同时进化的.草食动物的选择性采食作用保证其采食日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植物对食草作用的适应所形成的抗牧性反应又使植物减少了来自动物采食的危害.草地植物与草食动物的协同进化关系成为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是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构建环境经济的协同机制,不仅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分析了环境经济协同的主体和作用领域的基础上,基于协同学、系统论、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视域,构建了五个相互依存的机制体系:"环境优先"的协同目标与综合性的协同手段体系之间的双向反馈调节机制;"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社会组织服务"的协同主体作用机制;以生态补偿为核心的不同主体间、不同地区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农村城镇化、重点地区、关键产业和农村空间等协同重点领域的互推共促机制;以及达到协同目标、协同手段、协同主体和协同领域共同促进的组织管理机制。对新农村建设而言,研究阐明了环境经济协同机制具有理论的多维性和实践的适用性,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全面、动态和有序协同。  相似文献   

11.
农村庭院生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几年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农村庭院是一个“人类(社会)——环境——生物”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文章重点阐明了农村庭院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即,人类生物高密度共生、多级生产共存、多种环境交叉、人类生态与农业生态交织。能量物质高密度积累。提出了本系统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本系统生产力的基本原理以及发展历史分析等一系列观点、理论。  相似文献   

12.
正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农村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和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学者中,李文华认为:"农业文化遗产除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和技术知识外,还包括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系统"。  相似文献   

13.
发展学基本理论与我国当前农村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1,他引:0  
基于师法自然的理念,提出了发展学基本原理(生态基础原理,民生至上原理,和谐发展原理),社会组织的职能与责任,劳动公平与劳动计量,社会规范的生命周期与进化,社会发展多元化、去货币化、减商化理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社会系统的分析评价方法与社会系统管理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我国农村当前发展障碍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场,新农村建设就是实现农村社会场的进化,推进这一进化,可以说希望与压力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新农村建设关键是领导和管理,然而没有正确的领导管理理论就  相似文献   

15.
<正>企业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其进化形态和表现方式总是与外部环境和时代特点密切相关,这就像生物界的生态系统。蜂巢效应启示农业企业之间不仅只存在竞争关系,协同合作才是产生利益的"原点"。突破企业技术创新困境,应营造创新氛围,建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协同创新系统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新时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包括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农民意识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和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包括提高污染治理水平、降低治理难度、优化农民意识、增加资金投入和完善治理机制等方面。通过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可以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困境;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农产品电商与物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借鉴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并从物种、环境、供应链三个角度研究了农产品电商与物流的协同作用机制机理,进而提出了农产品电商与农产品物流战略与运营协作、外部环境的协同共进、供应链资源要素的整合等实现农产品电商与物流协同运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海南芒果产业的整体实力,促进产业的进化与升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文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基础上,从系统观和整体论角度,将海南芒果产业视作一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综合分析海南芒果产业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产业环节横向耦合关系松散、纵向闭合过程薄弱、系统信息流程不畅、系统外部竞争过于激烈等问题,并提出健全产业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产业信息预警机制、加大产业科技投入力度、优化品种结构与区域布局、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某些作用机制,对生物多样性现在或未来可能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某些促进机理进行探讨.基于生态位互补角度简述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对环境资源(非生物因素)的互补利用;并借鉴经济学理论剖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投资组合效应"的经济生态学意义;同时,结合最新的生态位构建理论与进化动力学模型,对生物多样性(生物因素)的生态动力学机制进行分析;而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更应注重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厘清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和比较,以科学认识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的水平,探寻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总体水平偏低,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对当地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首要影响;良好的农村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信用环境是促进区域内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保障,农村社会的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为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持续动力。建议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提升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丰富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健全农村风险补偿机制,完善担保信用体系;加大政府多种补贴支持,提供良好公共环境等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