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深入了解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参与的主要因素,引导劳动力资本存量向更优、更好方向转移。【方法】以河南省728家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劳动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随着劳动力年龄的增长,其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劳动的概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参与非农劳动,受教育程度、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对其非农参与也具有显著影响;相比河南省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参与概率较低。【建议】政府应加大公共服务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教育投入,加大非农就业宣传力度,对农民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行为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实证分析茶农生产过程档案记录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可追溯制度的推广提供对策与建议。【方法/过程】基于2016年9-10月福建省茶叶种植农户的调研数据,分析茶叶生产过程档案记录行为的现状,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调研显示“出售给产业化组织”、“听说过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对实施生产档案记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购买农药需要农资购买卡”会抑制茶农生产档案记录行为。据此提出政府应加大对农户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制度的宣传力度,跟踪法规标准和保证体系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或修改可能引起的偏差,充分发挥产业化组织在可追溯制度建设上对农户的引领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深入了解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参与的主要因素,引导劳动力资本存量向更优、更好方向转移。【方法】以河南省728家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劳动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随着劳动力年龄的增长,其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劳动的概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参与非农劳动,受教育程度、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对其非农参与也具有显著影响;相比河南省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参与概率较低。【建议】政府应加大公共服务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教育投入,加大非农就业宣传力度,对农民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行为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寻影响农户实施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因素,找到促进农户实施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有效途径。【方法】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辽宁省484个合作社社员实施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农户家庭务农人数、合理使用农药重要性、价格预期、农超对接了解程度、农超对接提高质量、食品安全培训、监督以及销售途径对农户参与农超对接行为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应从加大食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农户质量安全认知等方面着手促进农户实施质量安全控制行为。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猪肉可追溯体系对保障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构建政府契约激励模型和市场声誉机制模型进行理论探讨,利用北京市实地调查的2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典型案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猪肉可追溯体系通过质量安全监控力度的增强和声誉机制起到规范屠宰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作用;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带来的政府监管力度和监管效率的提高有助于遏制屠宰企业的道德风险活动和机会主义行为;声誉机制在解决猪肉质量安全问题上可以和显性激励机制一样起到激励约束屠宰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作用,但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猪肉溯源水平的影响。政府应适时对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进行绩效评估,在深化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大对猪肉质量安全违规行为的监控和惩治力度,并充分调动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农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优化该保险制度设计提供有益借鉴。【方法】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获取农户支付水平及Probit模型分析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结果】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受教育程度、养猪规模、养猪专业化程度、对生猪保险的认知、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是否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结论】加大政策性生猪保险宣传力度;着眼于小规模养殖户、提供多样化的险种选择、扶持专业合作社;完善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提升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实施效果,探讨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认知和支付意愿。【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和多元选择回归模型,基于北京市、石家庄市和秦皇岛市762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自己购买可追溯猪肉,三个城市的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支付溢价分别为每500克2.04元、1.45元和1.40元。性别、家庭收入、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对可追溯食品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水平。【结论】政府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生产厂家及销售商应该多在卖场进行宣传和促销活动,提高消费者对可追溯体系与可追溯猪肉的关注度,以此提高消费者对于可追溯猪肉认知度、信任度和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决生猪追溯体系在养殖环节的问题。【方法】采用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方法,探讨影响养殖户落实生猪追溯制度积极性的因素。【结果】养殖户对追溯体系的认知不高,积极实施意愿不够强,执行不够规范。年龄、养殖年限、养猪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生猪销售的便利和养殖劳务的增加、监管和惩处力度等因素影响实施意愿。【结论】政府要继续起主导推进作用:整合兽药和饲料等养殖的前端产业,净化投入品市场;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落实养殖和购销过程监管制度,增强惩处力度;持续进行教育和宣传,提供技术培训和经济优惠;促成养殖户不能、不敢和不想违规违法的局面,并促其从被动参与,消极应付变为自愿、主动和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提升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实施效果,探讨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认知和支付意愿.【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和多元选择回归模型,基于北京市、石家庄市和秦皇岛市762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自己购买可追溯猪肉,三个城市的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支付溢价分别为每500克204元、145元和140元.性别、家庭收入、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对可追溯食品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水平.【结论】政府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生产厂家及销售商应该多在卖场进行宣传和促销活动,提高消费者对可追溯体系与可追溯猪肉的关注度,以此提高消费者对于可追溯猪肉认知度、信任度和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提升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实施效果,探讨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认知和支付意愿.【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和多元选择回归模型,基于北京市、石家庄市和秦皇岛市762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自己购买可追溯猪肉,三个城市的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支付溢价分别为每500克204元、145元和140元.性别、家庭收入、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对可追溯食品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水平.【结论】政府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生产厂家及销售商应该多在卖场进行宣传和促销活动,提高消费者对可追溯体系与可追溯猪肉的关注度,以此提高消费者对于可追溯猪肉认知度、信任度和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北京、上海、济南3个城市636位猪肉销售商的调研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猪肉销售商可追溯体系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的猪肉销售商参与可追溯体系的水平参差不齐,仅有28.62%的销售商所售猪肉具备可追溯能力。就可追溯体系参与行为而言,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目前猪肉销售商多为中青年人,学历普遍较低,对猪肉可追溯体系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较为一般。分析发现,采购关系、销售年限、销售利润、销售业态、关注程度、惩治力度、监控力度与年龄显著(P<0.1)影响销售商的参与行为。据此提出加强猪肉可追溯体系宣传工作、给予规范实施可追溯体系参与行为的猪肉销售商适当奖励、政府相关部门和市场管理方应加强对猪肉销售商的监管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 , 对不同地区小规模生猪养殖效率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小规模生猪 养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利用 2016 年我国 25 个省(市、自治区)小规模生猪生产的投入、产出 以及环境数据,通过三阶段 DEA 模型测算出各地区的生产效率。【结果】在未剔除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前,我 国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被低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小规模生猪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地区对外开放程 度和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的提高能显著减少小规模生猪养殖的投入冗余。【结论】改善生猪产业的发展环境有 利于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的提高,政府的支持能有效提升小规模生猪的生产效率,各地区应加强农业扶持 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着近年环保政策对生猪产业发展的约束、南方水网地区生猪“禁 - 限 - 适”养区的划 定、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以及非洲猪瘟等疫情风险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监管部门保障生猪养殖供应端视角, 监管部门如何完善生猪供应体系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猪供应稳定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从监管部门 保障生猪养殖供应端视角出发,通过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不同生猪供应体系现状以及数据、资料等进 行归类和比较等,对大湾区城市不同生猪供应体系进行梳理分析。【结果】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生猪供 应体系目前主要存在 3 个类别,在当前国内生猪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都面临着供应稳定性不强、受到非洲猪瘟 等疫情风险影响大等问题。【结论】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生猪供应体系面临的问题,需从稳定供应、强 化质量安全等视角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生猪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寻影响规模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找到提高规模养殖场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方法】运用实证方法对四川省新津县63个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资金投入规模、经营者文化程度、政府支持和是否参加合作社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投入产出率和成本利润率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养殖场应加强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行业应加强组织化程度,政府应给予良好的指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生猪价格波动的形成机制。【方法】运用持续-短暂(P-T)模型和信息份额(IS)模型测算生猪主产区间生猪价格的共因子、持续-短暂因素的分解及其在生猪市场所占市场份额。【结果】四川、湖南和河南生猪价格对长期生猪价格形成有显著作用;四川和湖南生猪价格的上升对共因子有负向作用,而河南生猪价格的上升则对共因子有正向作用;各主要生产地区生猪价格的持续性因素比重总体呈上升态势,四川和河南生猪价格形成中短暂性因素比重相对较高;四川和河南生猪价格所占市场信息份额相对较高。【结论】确保湖南、四川生猪价格稳定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尽可能减少河南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从而降低生猪价格共因子的变动幅度;关注疫情和下游需求(猪肉需求)等因子引起的四川和河南生猪价格中短暂性因素部分的变动态势,尽可能减少具有扰乱作用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北京市实地调查的495份消费者问卷,依据计划行为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水平整体不高,电视、食品标签、网络是人们了解可追溯食品的三种最主要渠道;购买可追溯食品的消费者不多,其中以购买过可追溯猪肉的消费者最多;在假设市场上的猪肉全部实施可追溯的情境下,若猪肉价格不变,大多数消费者的猪肉购买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若猪肉价格提高,较大比例的消费者表示猪肉购买量会减少;权益保障因素反向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意愿,外界刺激因素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意愿。政府应加强对消费者关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了农药使用技能培训对农户个人防护行为的影响,以规范农户施药时的个人防护行为,提高农药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 153个粮食种植户的问卷调查,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了农药使用技能培训对农户个人防护行为的影响,并解决了农药使用技能培训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结果】农药使用技能培训能够改善农户的个人防护行为,使农户更注重个人防护装备PPE的使用;此外,农户的个人防护行为还受到农户性别、农药相关知识水平以及区域变量的影响。【结论】农药使用技能培训能够有效促进农户个人防护行为的改善,政府应当合理设计农药使用技能培训项目,关注女性农户的安全施药问题,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以规范农户的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疫情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机制有助于预测价格的短期波动。【方法】采用2009年2月至2020年7月共138个样本量的月度数据,通过VAR模型对疫情和生猪价格的联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疫情是生猪价格的GRANGER因果原因,反之不成立。(2)疫情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呈现出持续性和滞后性特征,其中持续性特征表现为在初期4个月内对生猪价格造成直接的负向影响,在中期5个月到16个月之间对生猪价格产生正向影响,第17个月之后疫情的影响趋于消失;而滞后性特征表现为:疫情在发生后14个月内对生猪价格的平均影响程度约为5.03%,最大影响时滞约10个月,第11月时影响达到最大值8.223%。【结论】疫情是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加强疫情净化效率,增强对生猪市场的调控,有利于保障生猪养殖,保证猪价的平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猪肉等肉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大。为确保人类食用猪肉的安全性,应对猪肉进行有效检疫,避免劣质猪肉流入市场。在屠宰检疫中,存在诸多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只有对其因素进行分析,才能使屠宰检疫人员在未来工作中加以注意,并采取科学方法而开展屠宰检疫工作。本文主要对猪屠宰前、中及检疫员行为等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晟镭炜  饶静  左停 《广西农业科学》2013,(12):2102-2106
【目的】探讨分析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影响化肥使用量的因素,为促进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化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北京郊区20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对影响农户使用化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产品商品化率、农产品的预期收入与农户施肥强度有显著正影响,农户受教育程度、土地属性、对环境的认知、测土配方技术和土壤深松技术推广、有机肥补贴政策对农户施肥强度有显著负影响。【建议】结合大都市在资本、市场、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户健康、环保方面的培训与宣传力度、加快土壤深松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强化有机肥补贴和供给政策,同时要加强农产品的标识管理、加快农产品认证制度建立,在引导或管理使农户科学合理施肥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目的】探讨分析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影响化肥使用量的因素,为促进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化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北京郊区20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对影响农户使用化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产品商品化率、农产品的预期收入与农户施肥强度有显著正影响,农户受教育程度、土地属性、对环境的认知、测土配方技术和土壤深松技术推广、有机肥补贴政策对农户施肥强度有显著负影响。【建议】结合大都市在资本、市场、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户健康、环保方面的培训与宣传力度、加快土壤深松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强化有机肥补贴和供给政策,同时要加强农产品的标识管理、加快农产品认证制度建立,在引导或管理使农户科学合理施肥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