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微肥拌种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通过对高油大豆品种进行不同微肥拌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钼酸铵拌种处理,能增加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和产量,蛋白质含量提高,脂肪含量略有下降;硫酸镁和硼砂的拌种处理,产量稍有下降,脂肪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下降;硼砂处理的大豆,不利脂肪的形成,有利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不同微肥拌种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通过对高油大豆品种进行不同微肥拌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钼酸铵拌种处理.能增加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和产量,蛋白质含量提高,脂肪含量下降;硫酸镁和硼砂的拌种处理.产量稍有下降,脂肪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下降;硼砂处理的大豆,不利脂肪的形成,有利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选取29个大豆品种,测定大豆籽粒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灰分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基础理化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份分析与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品质,发现优异品质大豆籽粒具有蛋白质、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特点。根据大豆聚类分析结果将29个大豆品种分成4大类,每类选取一种作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萌发处理提高大豆胚芽抗氧化活性,降低大豆胚芽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和脂肪氧化酶活性,提高大豆胚芽品质。  相似文献   

4.
豆粕生产工艺的选择及大豆皮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养业对豆粕蛋白质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脱皮是提高豆粕蛋白质含量的有效方法,脱皮豆粕的营养价值优于不脱皮豆粕。选择脱皮豆粕生产工艺取代传统的大豆加工工艺除能生产脱皮豆粕外,也能用于生产含皮豆粕以满足市场对豆粕产品不同等级的要求,具有非常的灵活性。生产脱皮豆粕是大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研究施锰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和蛋白质质含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垦农18高油大豆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有上升趋势;东农42大豆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脂肪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显著;垦农4双高大豆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而蛋白质含量各拌种处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叶面喷施各处理间达到5%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大豆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7~2002年对吉林省审(认)定(不包括引种)的9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1.07%,脂肪含量为19.94%。其中,普通高产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0.9%,脂肪含量为19.96%;高蛋白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4.99%;高油大豆品种平均脂肪含量为22.37%。全省仍然缺少蛋白质含量达46%以上和脂肪含量达23%以上的优质大豆新品种。含有十胜长叶大豆种质的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分别占我省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总数的61.5%和53.3%。  相似文献   

7.
大豆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处理下 ,子粒中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下 ,大豆子粒中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变化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 ,蛋白质含量随灌浆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 ,并呈“W”型曲线变化 ;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 ,蛋白质含量则是随子粒的形成呈不规则消长变化。脂肪含量随着子粒的形成呈“S”型曲线变化。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下 ,子粒中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表现为 :中密度>低密度 >高密度 ;中施氮量 >高施氮量 >低施氮量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16,(3):95-98
以13个小粒大豆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实验室恒温培养技术,系统研究了不同小粒大豆品种对豆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发芽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增长趋势,蛋白质也呈增长趋势,而脂肪含量变化不大,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籽粒脂肪含量与豆芽的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豆芽的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豆芽的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豆芽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豆芽产出率与豆芽平均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豆芽蛋白质含量与豆芽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今后大豆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322个大豆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0.12%,355个大豆品种的平均脂肪含量为20.61%。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品种为1983年推广的东农36,其蛋白质含量为46.02%;脂肪含量最高的品种为1941年推广的满仓金,其脂肪含量为23.87%。蛋白质含量以20世纪80年代最高,平均为40.76%;脂肪含量以20世纪60年代最高,平均为21.76%。32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之和平均为60.71%,以20世纪80年代的蛋脂之和最高,为61.18%。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19 5;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与产量、百粒重、生育日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高脂肪含量和高蛋白含量也与产量、百粒重、生育日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河北省785份大豆资源对其蛋白质、脂肪含量及与若干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大豆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1.96%,其中有37份品种的蛋白质超过45%;大豆脂肪平均含量为17.51%,有58份品种的脂肪超过20%。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地区间有明显差别,南部的邯郸地区蛋白质平均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北部的承德地区脂肪平均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高蛋白品种生物学特征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紫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量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大豆合交98-1667进行叶片氮素、籽粒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2(90 kg.hm-2,纯氮)处理中大豆叶片氮素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是N1(45 kg.hm-2,纯氮)处理,N0和N3处理在叶片氮素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中的差异不显著,说明不施氮或高施氮对大豆生长均不利,尤其对大豆氮素和蛋白质含量的抑制影响较大。但对大豆脂肪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常规肥料组合对高油夏大豆品种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常规肥料组合对高油大豆品种淮豆8号脂肪、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B、C、E、F、G、H均具有增加其脂肪含量的作用,处理C、D、G、H均具有增加其蛋白质含量的作用,处理B、F、G、H均具有增加其产量的作用,部分处理增加了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可见,处理B、F均能显著增加高油大豆的脂肪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肥料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N、P、K各种肥料对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和脂肪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和脂肪总量的影响较大,而硫酸钾和惠满丰的影响较小。各指标的最优处理组合各不相同,在优质大豆生产时,应根据不同的目标确立合理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育种工作者对大豆脂肪、蛋白质的组成、积累以及肥料、环境、栽培条件对大豆脂肪、蛋白质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各农艺性状对脂肪、蛋白质的影响也有不少报道,然而各性状对大豆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大小,哪一性状是优势因子,未有报道。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各农艺性状与脂肪、蛋白质含量关系进行研究,明确各性状对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的作用,为选育优质大豆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硼、钼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硼、钼能够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蛋白质的含量。从硼、钼的作用效果看,施钼处理高于施硼处理,硼、钼同施有互促作用。增产幅度表现为:秣食豆>东农42>东农46。施硼、钼处理降低了两个栽培品种(东农42、东农46)籽粒中脂肪的含量,提高了半野生品种(秣食豆)的脂肪含量。同硼、钼营养水平相比,大豆自身的遗传特性对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影响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2种磷水平下大豆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了大豆蛋白质、脂肪性状的遗传变异以及部分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提高中国南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中国不同来源地的335份大豆种质资源材料,于2015-2016年在云南省峨山县缺磷红壤上设置不施磷肥(LP)和表层土壤施普钙(160 kg/hm~2,HP)试验,测定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关键指标。【结果】2年中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变异最大,其次是油分含量,而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异最小,三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35%、5.21%和2.86%;高磷、低磷条件下蛋白质变异幅度分别为34.78%~49.32%和33.98%~50.24%,油分含量分别为17.24%~23.43%和14.68%~23.22%;年际间蛋白质性状变异较大,高磷、低磷条件下变异系数分别为5.34%和5.07%,而油分含量则相对较为稳定,分别为4.95%和4.96%;高纬度地区大豆的粗脂肪含量较高,而低纬度地区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在野生种向半野生种、栽培种的演化过程,具有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则先变高然后再降低的趋势;增施磷肥有助于大豆粗蛋白含量提高,但会显著降低粗脂肪的含量;生长期内缺水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大。【结论】大豆品质性状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但磷养分和降水等环境因素也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提高南方大豆产量和蛋白质性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取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玉米、大豆品种及行数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川单15、大豆品种九月黄、3行玉米、1行大豆处理的间作大豆单株产量最高;玉米品种农大108、大豆品种南豆12、3行玉米、2行大豆处理的间作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除大豆行数对间作大豆蛋白质含量有影响显著外,其他因素对间作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育成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吉林省育成的15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脂肪(以下简称蛋脂)总量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平均值为20.44%,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41.26%,蛋脂总量平均值为61.70%。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吉林省育成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有所上升;蛋白质含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00年略有下降;蛋脂总量趋于平稳,变化不大。省内不同单位育成的大豆品种品质性状水平有所不同,吉林号和九农号系列品种脂肪含量较高,通农号系列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吉林省的大豆品质性状还具有很大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脂类对肉牛的采食量、干物质和营养物质的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合成效率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配有瘤胃瘘和十二指肠瘘的杂交母牛9头,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母牛约18月龄,试验前与试验结束时其平均体重分别为(316.3±28.8)和(362.6±34.4)kg,饲喂青贮玉米浓缩料为64的日粮,其中浓缩料脂肪含量为58.0g·kg-1。脂类的来源包括大豆籽粒、过瘤胃脂肪和大豆油。试验数据采用SASPROCMIXED程序进行分析,均值比较采用Tukey检验。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的脂肪来源对肉牛的营养摄入量无显著影响(P>0.05)。处理组除对有机物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之外(P=0.024),其他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豆籽粒处理组肉牛体内的氮储存显著高于过瘤胃脂肪处理组(P=0.045),但与其他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豆油和大豆籽粒处理组肉牛的微生物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过瘤胃脂肪处理组(P=0.001),过瘤胃脂肪处理组的原生动物和真菌含量极显著高于另两个处理组(P<0.001)。不同脂肪来源的日粮对p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过瘤胃脂肪处理组的氨态氮和醋酸的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的脂肪对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无显著影响,但添加大豆油和大豆籽粒可减少瘤胃真菌和原生动物含量,改进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效率,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选用10种除草剂组合对大豆品种合丰39号进行了试验,以研究除草剂对合丰39号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合丰39号品质和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方差分析表明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处理均有增加大豆合丰39号脂肪的作用,增加幅度为0.14%~0.65%;只有处理A蛋白质含量与对照比增加了0.095%,其余处理蛋白质含量均降低;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存在差异,有正向效应的是处理H,较对照增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