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学》2004,(4):24-25
“京茄10号”是北京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继中晚熟圆茄一代杂交种“京茄2号”、“京茄1号”之后,又推出的一个优质高产的长茄品种。  相似文献   

2.
秋大豆新品种“赣豆6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赣豆6号”是利用高产、早熟、适应性广的“82N10”作母本,质优、抗逆性强的“8415-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秋大豆新品种。通过参加江西省秋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赣豆6号”平均产量为2477.18kg/hm2,比对照“赣豆3号”增产5.47%,全生育期95d左右。  相似文献   

3.
《江西农业学报》2022,(4):42-43
“赣豆6号”是利用高产、早熟、适应性广的“82N10”作母本,质优、抗逆性强的“8415-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秋大豆新品种。通过参加江西省秋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赣豆6号”平均产量为2477.18kg/hm2,比对照“赣豆3号”增产5.47%,全生育期95d左右。  相似文献   

4.
6月12日.陕西中科航天培育出的小麦高产新品系“航麦6号”高产栽培测产活动在杨凌举行。专家组对太空搭载选育的“航麦6号”新品系.通过装袋过秤、标准化实测收割面积0.2公顷、按处理程序进行最后实测产量.  相似文献   

5.
一、选用良种信阳地区一般选用华油2790、中油杂2号、蓉油3号等优质高产“双低”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2006,(10):F0002-F0002
2006-2007年农业“五新”——“新技术”项目重点推广12项,种植业粮油作物主要推广超级稻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和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经济作物主要推广天宝香蕉标准化生产与采后技术、芦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台农2号蜜雪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用优质水稻新品系“88—16”为母本,与高产品种“特青”杂交,按系谱法对杂交后代进行优质高产抗病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凉籼3号”,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的优良生产性能。米质达部颁优质标准特级,获四川省第2届“稻香杯”奖;区试产量每667m^2达613.2kg,与“汕优63”每667m^2产量615.45kg持平。“凉籼3号”作为常规优质水稻新品种,其产量水平达到了杂交稻“汕优63”的水平;“凉籼3号”叶瘟4-6级,颈瘟5级,稻瘟病抗性较对照“汕优63”提高3-4个等级。截止目前,该品种已示范推广8万余hm^2,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该品种的育成及推广,为四川省凉山州优质稻米基地建设、为“三高农业”的发展、为农民的增产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津黑糯1号”和“垦粘1号”两个糯玉米品种在4个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半紧凑型并接近紧凑型的“津黑糯1号”玉米是以株型紧凑、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群体产量实现高产的。在种植密度为42000株/hm2时,“津黑糯1号”具有较大的叶面积指数,能在生育期保持较大的群体光合功能,获得高产;其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穗重、穗长、秃顶长等指标均较理想。测产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42000株/hm2左右时,种植“津黑糯1号”能获得最佳经济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1一减 减少种植密度,合理稀植。 2九改 2.1改种抗病杂交棉品种,俗说:“棉花要高产,抗病棉种是首选”。选抗病、高产、优质、大棵、杂交棉品种,如:冀棉牌冀杂1号、冀杂2号、GKZ19等。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宜选择优质高产的特早熟品种,如:“东农303”“中薯2号”“费乌瑞它”等。以提早上市。  相似文献   

11.
福建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杂交早稻的组合、施氮量、基本苗和秧龄对产量效应的研究表明:威优64具有最高的产量,杂交早稻每公顷以插基本苗90万、施纯氮量187.5公斤以下为宜;在稀播条件下,35天以内的秧龄均适宜。通径分析表明:杂交早稻要获得高产,必须抓住每公顷有效穗与每穗饱粒数这两个因素,使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之问达到最大的协调。为此,本文提出了要使杂交早稻每公顷产7500公斤的群体动态、库源关系等指标。  相似文献   

12.
Agronomic traits and heteroses of javanica varieties and the indica/javanica hybrids in Changsha are reported. Javanica rice exhibits long panicles, big grains, less panicles per plant, a long growth duration and high plant height in Changsha. The hybrid of Pei'ai 64S/javanica possesses positive heterobeltiosis in culm height, panicle length, panicles per plant, spikelets per panicle, grains per panicle, yield per plant, theoretic yield per hectare and actual yield per hectare; performs negative heterobeltiosis in days to flower, seed setting rate and 1000-grain weight. There are significant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s between culm height of the hybrid and panicle length of its male parent, panicle length of the hybrid and that of its male parent, spikelets per panicle of the hybrid and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panicle length of its male parent, grains per panicle of the hybrid and spikelets per panicle of its male parent, 1000-grain weight of the hybrid and spikelets per panicle of its male parent,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1% level are seen in most traits except grains per panicle and theoretic yield per hectare between the indica/javanica hybrid and Pei'ai 64S/Teqin (CK). Compared with the check, the indica/javanica hybrids have positive standard heterosis in culm height, panicle length, spikelets per panicle, grains per panicle and 1000-grain weight but negative standard heterosis in days to flower, panicles per plant, seed setting rate, theoretic yield per hectare and actual yield per hectare. For the individuals, 11.1% hybrids possess > 40% standard heterosis in theoretic yield per hectare, 3.7% possess >40% standard heterosis in actual yield per hectare. The javanica restorer line 770 derives from a single cross of Pei'ai 64S/Moroberekan B-51-4-9-2. The hybrid 43S/770 possesses an elite plant type and strong heterosis.  相似文献   

13.
根系分布及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设计,应用塑料箱栽培并在每穴拥有4 kg土条件下研究了根系分布与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根系分布加深植株分蘖数减少,生长中后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提高,成穗数减少,但成穗率、总粒数、实粒数明显增加,产量以18 cm土壤深度最高,28 cm土壤深度因贪青导致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采用新型施肥法水稻分蘖数与常规分次施肥无差异,但中后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成穗数、总粒数和实粒数分别提高5.18%、11.75%和11.81%,产量增加9.41%。说明增加根系分布能明显改变穗形,显著增加总粒数和实粒数;采用新型施肥法能延缓衰老,改善灌浆能力,增加粒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相关分析、协方差分析和偏回归方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福建水稻高产区——龙溪地区1978、1979两年杂交水稻亩产1100斤以上的197块高产田的产量构成因素和群体动态结构,结果如下: 1、汕优2号、四优2号早、晚季都表现产量与总粒数、产量与结实率的偏相关达显著水准。总粒数与结实率、总粒数与千粒重之间成极显著的负偏相关。但总粒数与总实粒数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增加总粒数,即使结实率和粒重有所下降仍然增产。 2、增加总粒数是在一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有效穗来达到。 3、汕优2号、四优2号的有效穗与总粒数成极显著正相关,基本苗数与有效穗数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即亩基本苗在1.5—12万范围内,基本苗愈多,有效穗愈多,总粒数愈多。 4、高产田群体的动态结构是按1:3:2的苗、株、穗比例,亩产1400斤的总粒数为2900万(汕优2号)与3100万(四优2号)。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中籼2301S/H7058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两系杂交中籼组合 2 3 0 1S/H70 5 8有关性状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基本苗和最高苗对有效穗有显著影响 ,秧龄和施氮水平对分蘖性状影响很小 ;产量构成中 ,起主要作用的是穗实粒数和有效穗 ,而这两者也达显著负相关 ;栽培措施中栽插密度为主要限制因子 ,它与穗实粒数达显著负相关 ,而与有效穗达显著正相关。辅助试验说明 ,适宜播期为 4月底至5月初 ,过迟则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6.
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0,自引:6,他引:50  
【目的】探索超级稻群体库容形成及其构成特征。【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5个籼型超级稻为材料,用汕优63为对照,比较研究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构成及特征。【结果】 (1)不同试点的超级稻品种均显著或极显著比对照增产,群体颖花量的增加是产量增加的直接原因。培育大穗是超级稻扩大库容量、增加颖花量的主要途径,而增穗并不能扩增群体总颖花量。(2)大穗是通过两种途径协调实现的:一是增加一次枝梗数及其上的平均着粒数,二是增加二次枝梗数但稳定二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数; 其中增加二次枝梗数及其总粒数是主要的; 超级稻在一、二次枝梗数增加的同时,通过稳定二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数而增加一次枝梗上的平均着粒数,优化颖花分布,提高全穗结实率而增加单穗籽粒重; 超级稻单穗重达4.0 g 以上, 平均比对照增重10.9% 。(3)超级稻产量潜力高,最大库容达870 kg/667m2,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增幅近10%;但最高库容有效充实度在品种间、试点间变化较大,并无稳定优势,平均为80.3%,略低于对照,故因种因地栽培是实现超级稻稳定超高产的关键。【结论】超级稻在稳定适宜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增加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及其平均着粒数来增大穗型,通过优化一、二次枝梗上颖花分布来提高结实率从而增加单穗重。  相似文献   

17.
双晚粳杂当优9号的高产结构及增产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粳型杂交水稻的优势是显然存在的。但在粳杂强优组合及其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尚缺乏理论指导,粳杂优势利用进展缓慢。为此,1987年以来,我们在筛选适宜庐江县生态条件下栽培的强优组合的同时,对当优9号的肥料运筹方式、栽插密度等方面做了一些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经过和方法 1987年从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引进4个粳杂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产量高、抗性强的组合当优9号。1988年针对它的特征特性,分别进行了生产试验、肥料试验和密度试验。 1.对比试验。供试材料有当优C堡、六优C堡、当优9号、当优15和鄂宜105。采用对比法排列,鄂宜105为对照,每隔两个供试组合设一对照区,重复两次。小区而积50.0米~2,株行距10×16.7厘米。6月17日播种,7月22日移栽,每穴栽两粒种  相似文献   

18.
覆膜旱作水稻生育特点及其适宜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覆膜旱作水稻栽培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水稻分蘖持续时间长,分蘖旺盛,分蘖苗多但成穗率低,平均50%左右;旱作水分胁迫光合生长,全生育期延长半个月以上;与同等肥力水平水作相比,旱作水稻平均每穗粒数减少10粒以上,每穗实粒数减少15.9~19.6粒,千粒重下降1.2~1.5g,最终减产20%左右,且减产幅度随稀植程度增大而加剧。旱作每公顷产谷7500kg(以上)的栽培条件是:施纯氮180.0kg,N∶P∶K约3∶1∶2,栽插密度10.5万穴/hm2,双本栽,在此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和提高栽插基本苗数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中后期化学调控对两系杂交早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探索化学调控对两系杂交早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并筛选水稻中后期化学调控的配方,2000年早季在湖南宁乡县对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香两优68进行了中期无效分蘖控制和后期米质调控研究。结果表明:香两优68单、双本之间,各药剂处理之间的有效穗数无明显差异。不同配方化控剂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提高成穗率,其中以控制生长为主的配方T4的控蘖效果最好,但明显减少每穗粒数,产量降低,以调动顶端优势为主的配方T1的综合效果最好,其控蘖、成穗效果仅次于T4,但每穗粒数明显增加,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后期化学调控可延缓根系与叶片衰老、促进壮籽结实,其中配方Q3显著增产,配方Q3显著提高整精米率和降低垩白粒率。  相似文献   

20.
早籼新品种浙408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浙408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金华红壤稻区进行浙408全程不同纯氮施用水平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不同比例的氮肥运筹试验,明确浙408对氮肥的需求量。[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浙408的始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推迟,生育期延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在全程施氮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前期施氮量较大处理的始蘖期早,有效分蘖期短。基肥、蘖肥、穗肥按6∶3∶1施用时,浙408的单位面积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产量最高,按4∶4∶2和5∶3∶2施用时,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结论]浙408全程纯氮总量为172.5~210.0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按5∶3∶2或6∶3∶1施用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