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用5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配制24个组合(缺失一个组合),单行种植,重复3,,按NCⅡ设计,估算配合力和有关方差,并按逐步剔除法作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贡献大的性状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和结实率.就一般配合力而言,_(7001)S、_(6085)S、轮回422的单株谷重,每穗实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所配组合的产量及实粒数也高.M_(105)S、皖恢9号的有效穗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高,所配组合易获多穗._(5088)S、M_(105)S、4859所配组合的千粒重高.就特殊配合力来说,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最高的组合为5047×皖恢9号,其次是M_(105)S×培C_(115),结实率的特殊配合效应最高的为_(6085)S×轮回422和_(7001)S×皖恢9号.从组合产量优势看,有22个组合超过鄂宜105,5个组合超过当优C堡,其中2个是_(7001)S配组,3个是轮回422配组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引进9个水稻新品种在庙街镇的区域性对比试验,对各品种的特征特性、抗逆行、产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滇杂86号、楚粳26号、楚粳28号和滇粳优5号这4个品种丰产性、抗逆行、适应性好,生产潜力大。楚恢13号和滇粳优6号建议继续试验。滇杂74号、楚粳27号由于生育期长,可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3.
2014年,66团通过引种6个杂交水稻对比试验,了解和掌握杂交稻的生产特征特性,为66团今后水稻种植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2014年,66团引进6个杂交稻品种试种。品种分别为隆优619号、粮粳杂7号、粮粳杂9号、粮粳杂10号、粮粳杂11号及新稻25号,对照品种为农林315。2.试验概况试验设在66团农1连101条田试验地。前茬为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引进9个水稻新品种在庙街镇的区域性对比试验,对各品种的特征特性、抗逆行、产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滇杂86号、楚粳26号,楚粳28号和滇粳优5号这4个品种丰产性、抗逆行、适应性好,生产潜力大.楚恢13号和滇梗优6号建议继续试验.澳杂74号、楚粳27号由于生育期长,可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5.
徒稻4号A×反五-2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课题组于1979年选育的杂交晚粳新组合。1980-1982年在南方稻区(苏、皖、沪、湘、鄂五省市六个点) 单季杂交粳稻区试中,连续三年亩产量居供试组合的第一位,其中1980年亩产972.5斤比对照“鄂宜105”增产12.9%;1981年亩产854.7斤比对照“南粳34”增产22.9%;1982年亩产1037.8斤,  相似文献   

6.
大穗型粳稻新品种(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高产粳稻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豫粳6号为对照,对大穗型粳稻新品种新选1号、蒲粳2号、3优32、两优豫101、X65003、郑稻05094、郑选3号、新粳优1号、焦杂粳1号和金稻1008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供试品种中有8个品种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1.4%~11.2%,其中较对照增产5%以上的品种有6个,分别为郑稻05094(增产11.2%)、焦杂粳1号(增产10.3%)、新粳优1号(增产9.9%)、X65003(增产8.8%)、两优豫101(增产8.7%)、新选1号(增产6.3%);进一步分析发现,株高增高、长势增强、穗长增加、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大幅度增加是大穗型粳稻品种高产的主要因素。[结论]供试的部分品种可代替豫粳6号在黄淮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陈焕棠 《广西农学报》2011,26(5):5-7,17
为筛选出适合广西东兴市种植的丰产、稳产、抗逆性强的水稻优良品种,进行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9个供试品种组合在生长性状、抗病性和产量上表现有明显差异,其中,以中浙优1号最好,其次为秋优998、泰丰优9918、博优6811;秋优998和Y两优1号易感染病毒病、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所有供试品种从产量...  相似文献   

8.
安礼 《安徽农学通报》2013,(16):36-37,86
为加快水稻钵苗摆栽技术的推广,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栽进程,组织开展了水稻钵苗摆栽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中籼杂交组合新两优6号、两优996和丰优512和中粳稻品种泗稻11号、盐稻866、宁粳2号等供沿淮麦茬稻区钵苗摆栽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9.
2013年在广西容县进行6个杂优早稻新品种(组合)对比试验。以特优8631、广信优319、特优8号、特优41、C两优608等5个品种(组合)为试验品种,特优9846为对照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特优41比对照增产11.2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可进入区试阶段,产量位居第二的是特优8号,比对照增产3.4%,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宜继续进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0.
<正> 皖粳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1977年以加农15为母本、南粳15为父本杂育成的晚粳新品种。近年来,在我省及南方稻区试验、示范和推广,证明它具有适应性广、高产、优质和抗病等特点,是当前晚稻生产上较为理想的粳稻品种,颇受广大农民欢迎,种植面积1987年将突破百万亩。因此,我们对该品种的株形、产量结构及运用水稻叶龄模式开展栽培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品种进一步的推广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 (一) 试验概况。 1986年皖粳1号和鄂宜105(对照),  相似文献   

11.
<正> 1980年以来,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先后育成适宜长江流域作单、双晚种植的粳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当优C堡与当优3号,1981~1984年两组合先后经南方稻区区试及省区试鉴定,并于1983年开始多点试种.1984年扩大到各300亩,种植地区达六个省市及省内十九个县(市),地跨12个纬度(26—38°N).在多数年份和多数地区,作单、双晚种植都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引进杂交水稻新组合9个,以Ⅱ优838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金优527、杂优1号组合可以作为本地区海拔1000m左右稻区的主推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3.
毕节地区2006年杂交粳稻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优质高产的杂交粳稻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徐稻201、9优481、3优18、滇粳优8号、滇粳优12号等5个引试的品种,在植株长势、分蘖情况及产量方面,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对照毕粳37,可在毕节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正>为探索一季粳稻不同品种生产力表现,2013年都昌县进行了一季粳稻品种对比试验。安排了10个一季中粳品种和两个籼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对比效果,现做如下总结。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共12份,分别是常规粳稻:长江23、长江24、长江25,杂交粳稻:甬优9号、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538、甬优1538、花优14、春优84,杂交籼稻(CK):Y两优5813、天优华占。  相似文献   

15.
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优质品种五优稻1号和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两个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密度和品种裂区试验设计以及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插秧密度对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11(0.36m×0.15 m)密度条件下,优质品种五优稻1号ADPG(ADPG焦磷酸化酶)、GS(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表现较高;在M9(0.30 m×0.15 m)密度条件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ADPG、GS活性表现较高;在相应的条件(M11和M9)下,五优稻1号和松粳9号分别表现出较高的产量;这为相应密度条件下五优稻1号和松粳9号形成高产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三系杂交稻推广以来,每年种植面积近一亿亩,对稻谷增产起到一定作用。杂交稻的育成,经千百次组配和选择而获得的优良因子组合,优势强,增产潜力大。而利用杂交稻的花药离体人工培养,诱导大量花粉植株,自然或人工加倍,从中筛选鉴定具有杂交稻类型的纯合二倍体,丰产性状类似杂交稻,克服了杂交稻繁殖、制种工序,扩大了杂交稻应用的范围。我所自1976年以来,先后利用籼型杂交稻的南优2号、汕优2号、汕优6号、威优6号、红优3号(红410A×661)、菲优(菲改A×圭630)、威优64号(V_(20)A×测64)和粳型杂交稻的辽优(辽秋A×C57)、当优C堡(当选晚2号A×C堡)等九个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合适福安市种植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2014年选用"两优616"、"甬优9号"、"浙优18号"、"湘两优396"、"中浙优8号"5个品种进行了中稻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品种产量均较高,且各有特长,"甬优9号"已成为福安市水稻生产上的当家品种;"两优616"、"湘两优396"、"中浙优8号"3个品种建议适度扩大示范规模;"浙优18号"建议进一步示范观察。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平罗县播后上水栽培水稻品种多、乱、杂的局面,试验筛选适合推广的水稻品种。选择前茬水稻,肥力中等,盐碱较重,p H为7.6的耕地,供试田块面积为0.1 hm2。以富源4号、节—3、吉特605、宁粳43号、宁粳47号5个品种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9.
屉优 418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以屉锦 A和粳型特异亲和恢复系 C418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参加北方稻区和辽宁省杂粳区试以及大面积生产试验,表现穗粒优势明显、株型理想、高抗稻瘟病、米质优良、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 1998年 10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列入辽宁省中南部稻区重点推广新组合.  相似文献   

20.
王春林  王文相  陈雨  杨雪  张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87-13887,13960
2012 ~2013年对安徽省256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明确了近年来新品种(组合)抗性的基本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安徽省区试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一般,杂交籼稻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较差,中粳稻、单季晚粳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相对较好.抗性较好的品种有两优807、两优160、两优560、两优831、扬育粳2号、丰糯1246、皖垦糯1号、明粳1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