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双一流"建设以追求"一流"为最终目标,突出了学科建设的战略意义。以优势特色学科如何评价为切入点,对比分析高校类型、学科属性、被调查者群体的不同,对比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评价认知上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明确高校"双一流"差异化发展思路。在推进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其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要重视优势特色学科分类评价与内涵发展,关注国家和社会需求,完善学科绩效评价机制,用世界一流水平检验学科发展状况,坚持走开放融合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农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水平农业院校肩负着我国农业重大科技创新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使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维结构学科体系"。高水平农业院校作为行业特色型代表性高校,其学科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推进高水平农业院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努力突破农业学科的"四方城"封闭环境,需要从制度、文化和特色三个维度,形成学科建设的制度保障、传承创新学科文化以及特色定位与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高校改革、创建一流深受各界关注。作为农业特色突出的高校,新的一年,中国农业大学将继往开来,深化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方案》精神,全面加快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建设给地方高校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地方高校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实现在"双一流"建设中有所作为,就要从特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筹备、社会服务能力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聚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以此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是农业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理性选择。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农业高校的学科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一批学科领域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若干高校及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为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农业高校应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  相似文献   

6.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提升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部署,为高校全面发展与学科建设带来新的动力与机遇。综合性大学涉农学科应紧跟"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瞄准世界一流涉农学科,立足现有涉农优势学科,精选凝练学科发展新方向,借助综合性大学学科资源,寻求学科交叉创新发展,从而促进涉农学科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建设的启动,为我国农业院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ESI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评估与衡量的世界标准。基于ESI学科排名,重点分析农业院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所遇的论文产出、科研能力、师资队伍、培养质量、国际影响等现实困境,并且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影响四方面提出农业院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地方农业高校的学科建设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优势;文章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围绕国家和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双一流"建设的评价体系和任务导向,初步分析了一流学科的遴选思路和建设领域,凝练了学科优势领域,探讨了学科发展规划的编制路径。  相似文献   

9.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农业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则是农业高校冲击"双一流"的重要引擎和必然选择。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一些农业高校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学科,但也存在着数量不足、竞争力不强、覆盖面偏窄、应用学科为主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农业高校应及时改造提升传统学科,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提升学科知识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创新发展为省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及其服务区域创新能力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立足于"双一流"建设背景,研究重新审视省属本科高校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省属本科高校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协同发展与错位竞争的定位,并据此提出了特色优势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和谐共生的理念,提出了特色优势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在资源、人才、价值上的协同发展以及在区域创新、特色优势、应用性方面形成错位竞争优势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集全社会之力共同推进。涉农高校应当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优势,主动肩负起伟大责任和历史使命。文章阐述了涉农高校"双一流"建设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对涉农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以西南大学为例,分析了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困境,讨论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涉农高校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水平和推进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路径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湖南农业大学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和地方"双一流"建设内涵,紧密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国家和湖南省"双一流"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路径探索的实践,坚持以特色一流为目标、立德树人为根本、学科建设为基础、服务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通过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学研平台建设六大工程,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双一流"建设;通过创建特色品牌,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满意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是我国民办高校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民办学校现代化治理和教育事业的改革都有着很深远影响。部分民办高校投资主体内部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等因素增加了内部管理的难度。为此,民办高校要进行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提升学校教育水平,促进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加减乘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基本载体和综合平台,在各项工作中处于龙头地位。本文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加强学科建设的方法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了Clarivate Analytics 2016年度高被引科学家的国家分布、高校分布、学科分布和科研合作等情况。结果表明:中国的一流科学家、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与美国相比,除了工程、材料、化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外,中国大部分学科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提出应当继续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科学家的建设,逐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科建设目前存在涉林学科过度分化,学科与专业发展失衡等问题。林业高校要正确处理"涉林"学科与"非林"学科关系,要依据学科定位,加快做强"涉林"学科,先做大再做强"非林"学科。通过学科结构优化,集中优势兵力,坚持自身特色,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科技合作基础和各国畜牧学科优势高校;总结全球畜牧战略发展和"一带一路"相关地区的畜牧业状况和科技需求,结合中国畜牧科技经验,探讨未来可能的合作内容与重点;立足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四大功能,提出从联合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开展项目合作和平台共建、进行技术转移和数据库建设、加强学术文化交流这四个方面推进高校"一带一路"畜牧科技合作,迎接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和畜牧学科建设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8.
"双一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促进高校合理定位,优化布局,提高办学效益,给地方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然而,受地位、区位、文化等影响,地方高校"双一流"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文章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论述了其建设"双一流"的思路,主要有:科学制定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内部改革,深入推进学科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文章指出,建设真正的"双一流",地方高校要从科学定位、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入手,培育学科高峰,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夯实平台建设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凝练培育重大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中的创新动力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双一流"建设的启动,在全国范围内再一次掀起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热潮,为高校内涵式发展带来了契机。深刻明晰"双一流"背景下作物学科建设的目标、指向与建设策略,对于提升重点学科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学科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学科中的特色学科是学科建设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特色学科在学科建设实践中应然表现为独特性与质量性两种特征.其建设路径在结构主义中既表现为纵向面的历时性过程,亦可表现为横断面的解构性过程.协同学视角下的特色学科建设要素应当涵盖“人——物”学科内部协同系统以及校企、校产与校地合作的外部协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