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侍福梅  王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806-2808
[目的]对农杆菌法介导的绿色棉花茎尖转化体系进行筛选优化,为基因工程辅助彩棉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天然绿色棉的茎尖作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筛选绿棉茎尖再生体系的最佳条件。[结果]3日龄的绿棉茎尖为最佳转化外植体;在OD600值为0.5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 min,同时辅助真空渗透的侵染效果最佳;在茎尖最适培养基MS+l mg/LKT,pH值5.8上共培养24 h,转至Kan浓度梯度为30-50-70 mg/L的筛选培养基上选择培养,茎尖分化苗阳性率达34.6%,并获得了绿棉9804的Kan阳性苗。[结论]绿色棉花比白色棉花更有利于进行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2.
绿色棉花再生体系研究(摘要)(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农杆菌法介导的绿色棉花茎尖转化体系进行筛选优化,为基因工程辅助彩棉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天然绿色棉花的茎尖作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筛选绿棉茎尖再生体系的最佳条件,包括茎尖外植体最佳苗龄的筛选,激动素(KT)最适浓度的筛选,卡那霉素(Kan)敏感浓度的筛选,农杆菌菌液最佳侵染浓度的筛选以及真空渗透条件的优化筛选。[结果]3日龄的绿棉茎尖为最佳转化外植体;在OD600值为0.5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min,同时辅助真空渗透的侵染效果最佳;在茎尖最适培养基MS+lmg/LKT,pH值5.8上共培养24h,转至Kan浓度梯度为30、50、70mg/L的筛选培养基上选择培养,茎尖分化苗阳性率达34.6%,并获得了绿棉9804的Kan阳性苗。[结论]绿色棉花比白色棉花更有利于进行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一种更为高效、简便的海岛棉遗传转化技术,为海岛棉转基因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农杆菌侵染花柱头法,在不同时间侵染对4个海岛棉品种进行遗传转化,分析其对海岛棉的成铃率,田间卡那霉素抗性率及PCR阳性株率的影响。[结果]农杆菌侵染花柱头法的平均成铃率为12.60%,田间卡那霉素检测的平均抗性率为9.87%,PCR鉴定的平均阳性株率为1.72%。花后12 h进行转化,成铃率、抗性率和阳性株率均最高,分别为20.25%、11.68%和2.59%。[结论]在花后12 h利用农杆菌侵染花柱头法进行海岛棉遗传转化,转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将斑鸠菊(Vernonia galamensis)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VgDGAT1a)导入棉花,创制转基因高油棉花种质,优化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棉花茎尖转化体系,以‘中棉所49’茎尖为外植体,以HptⅡ基因为筛选标记,VgDGAT1a为目的基因,用农杆菌介导法,研究外植体培养时间、浸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及吸光度A600值等对棉花茎尖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植体培养3~5d、生长点纵切、菌液吸光度A600值0.6~0.9、浸菌40~60min、浸菌后暗培养1d和使用MSB+活性炭1g/L+头孢霉素400mg/L作为生根培养基的条件下能高效获得再生转化植株,从而为转基因高油棉花种质的创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新疆和黄河流域两生态区棉花品种的体细胞再生能力,建立高效棉花体细胞再生体系.[方法]以新疆棉区的新陆中15号、新陆中18号、系9;黄河流域棉区的中棉所35号、中棉所44号及对照品种柯字312为研究对象,优化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相关条件参数.[结果]在IBA+KT的激素组合下,6个棉花品种再生了5个.[结论]新疆棉区和黄河流域棉花品种的植株再生潜力没有明显差别,但新疆棉花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所需的时间长.新陆中15号的愈伤组织分化率及胚胎萌发率都比较高,具备作为棉花优良遗传转化受体的基本特征,目前已经用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试验,为新疆棉花组织培养及转基因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以农杆菌介导的吴屯杨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吴屯杨无菌苗叶片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结合草甘膦(PPT)筛选,探讨影响吴屯杨叶片遗传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结果]吴屯杨叶片分化不定芽和生根的草甘膦临界浓度分别为0.8、0.6 mg/L。对预培养2~3 d的叶片,用OD600=0.4~0.5的菌液侵染10~15 min、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AS)200μmol/L、共培养3 d可有效提高吴屯杨遗传转化效率。对成活的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转入吴屯杨中。[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吴屯杨分子育种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棉花抵御外来病原物侵害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研究抗病转基因棉和非转基因棉在组织结构上的抗性差异.[方法]利用茎尖遗传转化获得的转SNC1(suppressor of npr1-1, constitutive)基因棉花"中35"和"军棉1号",通过营养钵伤根法对其接种棉花枯萎病菌菌株,借助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棉株根茎部细胞解剖结构.[结果]抗病转基因棉根茎部胼胝质、侵填体和胶质体形成多于非转基因棉,并且韧皮部细胞排列紧密,规整,细胞间隙小.[结论]组织结构抗性在棉花抵御外来病原物侵害时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农杆菌介导番茄"美粉1号"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方法]以番茄美粉1号无菌苗的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效率进行了优化,建立高效番茄子叶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外植体在MS+2mg/L6-BA+0.5mg/LIAA进行2d的预培养后,用农杆菌EHA105(浸染浓度为OD=0.4)浸染5min,转化效率最高;经过PCR检测初步证明nptⅡ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再生植株中。[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今后优良基因导入番茄品种美粉1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立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107-5108,5117
[目的]优化农杆菌介导番茄"美粉1号"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番茄美粉1号无菌苗的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效率进行了优化,建立高效番茄子叶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外植体在MS+2.0 mg/L6-BA+0.5 mg/L IAA进行2 d的预培养后,用农杆菌EHA105(浸染浓度为OD=0.4)浸染5 min,转化效率最高;经过PCR检测初步证明nptⅡ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再生植株中。[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优良基因导入番茄品种美粉1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棉花茎尖培养及高效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棉35号、中棉27、石远321和珂字棉312共4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茎尖为材料,探讨了苗龄、生长调节剂、活性炭和IBA等因子对茎尖培养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5d苗龄的茎尖、0.1mg/L 6-BA+0.1mg/L α—NAA最适于不定芽的诱导,3g/L活性炭和0.4mg/L IBA对根诱导与植株再生效果最佳,再生频率平均可达86.8%。实验结果初步建立了棉花茎尖的再生体系,为棉花茎尖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获得转CP4基因籼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籼稻‘中恢161’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 ‘Zhonghui 161’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转化体系。  方法  以籼稻‘中恢161’的成熟胚为材料,设置了5个草甘膦质量浓度(100、200、300、400和500 mg·L?1)进行胚性愈伤组织的草甘膦敏感性试验。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草甘膦抗性基因CP4-EPSPS导入‘中恢161’的胚性愈伤组织中,转化后的胚性愈伤组织分别在含有300、350和400 mg·L?1草甘膦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抗性筛选。抗性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成苗。  结果  草甘膦质量浓度为300~400 mg·L?1时,愈伤组织褐化率约50%,具有很好的选择效果。经统计,300、350和400 mg·L?1草甘膦抗性筛选后,愈伤组织阳性率分别为40.16%、61.72%和84.04%,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为46.43%,成苗率为32.84%。共获得67株再生小苗,经PCR检测,43株成功转入CP4基因,再生植株阳性率为64.18%。  结论  建立了‘中恢161’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图5参20  相似文献   

12.
王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59,62
[目的]提高草地早熟禾的转化频率。[方法]以草地早熟禾的丛生芽芽尖为转化受体,研究了影响农杆菌转化草地早熟禾频率的有关因素。[结果]农杆菌悬浮液浓度OD600=0.6,并添加0.1mmoL/L乙酰丁香酮,在50kPa真空处理5min,获得的抗性芽比例较高,最大达15.19%。[结论]农杆菌悬浮液浓度、真空渗透处理及乙酰丁香酮的诱导均能影响草地早熟禾的转化频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杂交棉品种高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杂交棉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方法]在相同的密度和栽培条件下,研究常规棉花与不同品种杂交棉的性状表现.[结果]杂交棉新陆中31号和新杂1号与常规棉中棉43号相比,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要高且保持时间长,从盛花到初絮间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明显较高,分别高出10;和70;左右,且杂交棉成铃数多,单株成铃6~7个,成铃率高,单铃重大于5 g.[结论]棉铃在空间分布上,以中、下部果枝为主,而杂交棉第2果节的棉铃数与常规棉相比对产量的增加起了更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适合淮北地区抗虫棉生产的最合理密度和钾肥施用量。[方法]以中棉45为供试品种,采用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探讨密度和钾肥施用量对常规抗虫棉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钾肥对常规抗虫棉果节数和成铃数的影响是正效应。而在整个生长盛’期,密度对常规抗虫棉果节数和成铃数的影响是负效应。从籽棉、皮棉和霜前花的产量方程分析看,密度和钾肥对这3种产量的影响都是正效应,除对霜前花的互作效应很小外,对籽棉和皮棉有较大的互作正效应。密度为40005~44775kg/hm^2。氯化钾在436.5~529.5kg/hm^2时,3种产量都最高,并且钾肥以基肥和初花期各施1/2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为淮北地区棉花的丰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陆海杂交长绒棉与常规棉的叶绿素荧光差异。[方法]以陆海种间杂交长绒棉新品种康地4036为供试品种,以长绒棉常规种新海21号和陆地棉常规种中棉49号为对照,用PAM-2100便携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测定棉花花铃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在同等栽培管理条件下,康地4036叶片的初始荧光(Fo)较2个对照品种的变化幅度较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明显低于2个常规棉对照品种,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以及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均高于2个对照品种。表明康地4036能很好的适应强光,对光能利用率和转换效率较高。[结论]该研究为指导杂交棉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辣根茎尖组织培养,为其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提供新途径。[方法]分别就不同消毒时间对茎尖接种污染率的影响、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茎尖出愈率、分化率的影响、不同激素浓度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酒精消毒时间为35 s时外植体污染率和褐化率均较低;MS+0.5 mg/L 6-BA+1.0 mg/L NAA培养基对茎尖形成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高,为82.3%;MS+0.5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诱导茎尖分化率较高,达80%;MS+0.2 mg/L Kt培养基适合辣根不定芽的继代繁殖;MS+0.1 mg/L NAA为辣根不定芽生根培养基。[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辣根茎尖的组织培养提供了试验基础,为其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产脱毒龙牙百合种苗的最佳途径。[方法]以龙牙百合无菌小苗和小鳞茎为材料,研究了茎尖大小来源与成活率和脱毒率之间的关系,高温预处理、化学抑制剂病毒唑预处理等对其茎尖存活率和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茎尖分生组织的大小与脱毒率呈负相关,分生组织越大,脱毒率越低,诱导率越高;高温对4种病毒的抑制作用依次为CMV、LSV、TBV、LRV;一定浓度的病毒唑可有效地使病毒钝化,提高脱毒率。单一的脱毒处理技术或难以完全脱除病毒或需要较长的时间。[结论]2种或3种脱毒技术的组合使用是生产脱毒龙牙百合种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抗草甘膦棉花杂交种F1代竞争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具有高产、优质、抗草甘膦,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杂交种。[方法]以抗草甘膦棉花品种(系)作父本/母本,与常规优良品种(系)组配14个杂交组合,分析测定各杂交组合在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抗虫和抗草甘膦方面的竞争优势表现。[结果]14个杂交组合生育期较对照赣棉杂1号提前,高抗草甘膦,其中组合①、⑤、⑨、⑩、瑏瑡抗棉铃虫;组合②、⑤、⑥、⑩产量构成因子协调,籽、皮棉产量高于对照赣棉杂1号;组合①、②、③、⑤、瑏瑤棉纤维品质较好。[结论]综合抗性、结铃进度、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等性状,最终筛选出②、⑤、⑥、⑩等4个高产、优质、抗草甘膦、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