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揭示卷烟抽吸过程中外加香料的逐口转移规律.[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对烟丝加香的卷烟进行逐口烟气分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卷烟前7口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的12种外加醛酮类香料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空白卷烟的烟碱、焦油和一氧化碳的逐口变化趋势和总粒相物相似,均呈逐口增加趋势;加香卷烟的逐口转移率总体呈增加趋势,部分香料增加到最大值后缓慢降低.[结论]该研究为醛酮类外加香料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深度抽吸模式下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逐口释放量。通过使用RM20H吸烟机连接逐口抽吸单元,实现对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的自动化逐口捕集,并通过HPLC外标法实现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抽吸模式下国内市售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进行逐口捕集、测定及分析,根据卷烟单口烟气中苯酚的检测含量,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其逐口递送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SO模式逐口抽吸过程中其释放量呈多项式(n≥5)形态增加趋势显著,Massachusetts及Health Canada抽吸模式下苯酚释放量趋势呈多项式改变(n=5),并且在第七口以后释放量逐渐降低;不同抽吸模式下趋势线模拟方程的拟合度均较高,R2≥0.972 5。苯酚的逐口释放量特征可划归4类,具体为:1第一口;2第三口;3第五口、第六口和第七口;4第二口和第四口。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逐口主流烟气总粒相物(TPM)中有机酸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采用20 mL 30 mmol·L-1的NaOH水溶液在50℃下对捕集了卷烟主流烟气的剑桥滤片超声萃取50 min,AS11-HC为分离柱I、on AG11-HC为保护柱、ASRS-ULTRAⅡ为再生抑制器,KOH溶液为淋洗液,用电导检测器对前8口主流烟气TPM中的6种有机酸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研究了6种有机酸的逐口递送规律。结果显示:(1)烤烟型卷烟和混合型卷烟中有机酸含量的逐口递送规律基本一致,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主流烟气TPM中有机酸含量逐渐升高;(2)甲酸、乙酸、丙酸及乳酸在第1口烟气中的含量较低,第2口增加较多,从第3口开始增加的趋势趋于平缓;(3)草酸前5口增加趋势平缓,第6口急剧增加,随后两口增加的趋势较平缓;(4)苹果酸每口间增加的趋势较平缓,第6口到测定值达到最大,随后两口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卷烟主流烟气中NNK的逐口释放量与烟丝结构间的关系,设计制作不同烟叶类型和烟丝组成的卷烟样品。通过RM20H吸烟机连接逐口抽吸单元实现对主流烟气粒相物的自动化逐口捕集,并参照烟草总公司标准运用HPLC-MS/MS实现对NNK释放量的定量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烟丝结构对卷烟NNK的总释放量具有较大影响,调整烟丝配方及降低白肋烟比例可以有效减少NNK的总释放量。(2)NNK的逐口释放量随抽吸口序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5口后,迅速下降;在前5口抽吸过程中,烟丝比例及白肋烟比例高的样品逐口释放量较高;第6口,烟丝及白肋烟比例的影响逐渐减弱。(3)烟叶类型、烟丝组成与NNK的逐口释放量(1~6)口间均存在较强的线性回归关系,其复相关系数(R)为0.951R0.999,通过适当降低白肋烟比例,增加膨胀烟丝比例可以降低NNK前5口每口释放量。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滤棒载香型卷烟在不同贮存时间下柠檬烯的烟气转移行为、贮存稳定性和感官品质,以滤嘴中负载橘皮颗粒的滤棒载香型卷烟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测定主流烟气常规成分释放量,分析贮存和抽吸过程中柠檬烯的含量变化并评价感官质量。结果表明,橘皮颗粒能够降低卷烟烟气中焦油、烟碱及总粒相物的释放量。贮存期内柠檬烯的滤棒持留率、主流烟气粒相物转移率以及烟蒂截留率分别介于65.10%~100.00%、8.60%~14.48%和76.29%~85.17%,且随贮存时间延长均呈降低趋势,而气相转移率变化趋势不明显;贮存期在20~180 d内柠檬烯在烟支及烟气中衰减率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贮存期卷烟中柠檬烯的逐口转移率介于0.22%~3.97%,在贮存期10~180 d内柠檬烯的逐口转移率趋于稳定,逐口转移率随抽吸口数的增加而升高,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减小并趋于平缓,且在贮存期内逐口释放率与抽吸口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负载橘皮滤棒的卷烟果香突出,贮存期内特征香韵强度减弱缓慢,感官品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卷烟抽吸过程中香线滤棒内含致香成分逐口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香线滤棒中致香成分在卷烟燃烧过程中随主流烟气的转移情况,采用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技术,对卷烟前7口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的薄荷醇及苯乙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回收率为98%~104%。随着卷烟的抽吸口数增加,除第一口卷烟刚点燃释放量较低外,剩下6口均以一定的线性关系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深度抽吸模式下卷烟主流烟气中氨的逐口释放量,通过使用RM20H吸烟机连接逐口抽吸单元实现对卷烟主流烟气气相物进行自动化逐口捕集,并通过离子色谱外标法实现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抽吸模式下国内市售卷烟主流烟气中氨的含量进行逐口捕集、测定及分析,根据卷烟单口烟气中氨的检测含量,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其逐口递送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SO模式逐口抽吸过程中,其释放量呈多项式(n≥6)形态增加趋势显著,Massachusetts及Health Canada抽吸模式下氨释放量趋势呈多项式改变(n=6),并且在第10口以后释放量逐渐降低,不同抽吸模式下方程的拟合度均较高,R2≥0.989 2。氨的逐口释放量特征可划归4类,具体为:(1)第1、2、6口;(2)第8口;(3)第3、4口;(4)第5、7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烟丝含水率对卷烟落锥及烟气成分的影响。[方法]研究了部分贵烟牌号在不同平衡湿度条件下的卷烟落锥及烟气成分情况。[结果]卷烟烟丝含水率随平衡湿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卷烟的总粒相物、烟气烟碱、焦油含量变化不明显,卷烟抽吸口数、一氧化碳量呈现出相同的增加趋势,当烟丝水分条件一定,各烟气成分间并无显著的关联性;卷烟含水率升高,卷烟落锥数量明显减少,不同含水率条件对卷烟落锥的影响要大于不同卷烟之间造成的影响,不同卷烟之间的落锥个数存在显著差异,卷烟在50%与60%水分条件下落锥个数无明显差异,其余含水率条件下卷烟的落锥个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烟丝含水率及烟丝结构对卷烟落锥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别测定38种具代表性卷烟烟丝中总烟碱、游离态烟碱、结合态烟碱的含量和烟气总粒相物pH,通过简单相关性和内在关联性分析方法,研究卷烟烟丝中烟碱不同形态与烟气总粒相物pH的关联性。简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游离烟碱含量与卷烟烟气总粒相物pH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6,游离烟碱和总烟碱之比与卷烟烟气总粒相物pH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4。内在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总烟碱含量对烟气总粒相物pH影响显著(P=0.016)。  相似文献   

10.
黎洪利  朱立军  彭忠  兰中于  杨俊  杜启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28-12029,12067
[目的]研究丙二醇、丙三醇和三醋酸甘油酯在卷烟存储和抽吸过程中的转移行为,为卷烟配方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卷烟烟丝、卷烟滤嘴、卷烟总粒相物中的丙二醇、丙三醇和三醋酸甘油酯含量,研究这3种物质在卷烟中的转移规律。[结果]卷烟在室温下存放2个月后,烟丝中的丙二醇向丙纤和醋纤型滤嘴中的转移率分别为2.78%和21.95%,而滤嘴中三醋酸甘油酯向烟丝中的转移率为4.86%。丙二醇、丙三醇和三醋酸甘油酯占焦油百分比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这3种物质均能对焦油起到稀释作用,且丙三醇的稀释作用大于丙二醇。卷烟抽吸过程中丙二醇、丙三醇和三醋酸甘油酯向总粒相物中的转移率分别为3.90%~6.89%、9.06%~10.88%、13.58%~17.01%(丙纤滤嘴),3.75%~6.49%、9.34%~10.28%、4.47%~5.30%(醋纤滤嘴)。[结论]这3种物质的转移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在卷烟贮存过程中,丙二醇较容易转移到醋纤滤嘴中,在卷烟抽吸过程中,丙三醇往主流烟气中的转移率明显大于丙二醇。  相似文献   

11.
不同烘丝方式对烟丝外加香料持留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不同烘丝方式对烟丝外加香料持留率的影响。[方法]将10种外加香料加入到烟丝中,分别经薄板烘丝与HXD烘丝后,进行同时蒸馏萃取,并用气相色谱仪与气质联用仪测定外加香料的持留率。[结果]薄板烘丝与HXD烘丝后的外加香料持留率相差不大,可能与所用香料沸点均在128℃以上有关。[结论]薄板烘丝后的外加香料持留率比HXD烘丝后的要高一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温度、氮气流量和氧气浓度3个因素对不同类型烟草热裂解形成羰基化合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羰基化合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温度是烤烟、香料烟和白肋烟裂解产生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明显影响因素;3个因素对烤烟和香料烟裂解产生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影响规律类似,而对白肋烟的影响规律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了解不同类型烟草羰基化合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卷烟辅助材料设计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GC/MS结合程度相似度用于烟用香精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烟用香精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GC/MS法建立烟用香精指纹图谱,对6批次CW#烟用香精样品,计算其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和程度相似度。[结果]GC/MS结合程度相似度算法能够有效地反映样品间的整体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可作为烟用香精质量评价的一种直观、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烟气中挥发性羰基化合物与卷烟味觉特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48个烟叶样本中8种挥发性羰基化合物释放量对卷烟味觉特征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甲醛、丙酮、丙烯醛与烟气味觉特征各指标基本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丁醛等与味觉特征没有显著相关性,其中甲醛与苦味,丙烯醛、丙酮与甜味呈良好线性相关,乙醛、丙醛与味觉特征相应显著性指标呈多元线性相关.[结论]研究确定了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对烟气口感特征的影响规律,可为卷烟生产开发更适消费者喜好的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不同透气度、克重数卷烟纸在不同相对湿度下对香料在卷烟主流烟气中转移行为的影响,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溶剂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抽吸后主流烟气(MS)粒相转移率进行研究,并对数据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沸点相对较高,分子量较大的香味成分的转移率与不同卷烟纸透气度和克重数在α=0.0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这些香味成分基本不受卷烟纸透气度和克重数的影响;(2)在所选择参数范围内,平均主流烟气(MS)粒相转移率随卷烟纸透气度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随卷烟纸克重数的增加呈“V”变化趋势;(3)卷烟纸透气度对主流烟气(MS)粒相平均转移率的影响要大于湿度的影响,而受卷烟纸克重数与湿度的影响均相当。因此在保持卷烟产品的区域稳定性时,要考虑各香料在主流烟气中的转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烟用香精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GC/MS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测定了9批次烟用B^#香精。[结果]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采用7批次烟用B^#香精,建立了其GC—MS指纹图谱。[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可用于烟用香精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硼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对烤烟色素及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和香气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硼肥与锌肥双因子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硼肥与锌肥水平对烤烟色素、烟气羰基化合物和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T3(5 g/L硼+4 g/L锌)处理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增加最多,T4(10 g/L硼+2 g/L锌)处理各色素含量较其他处理减少;T3和T4处理对减少主流烟气羰基化合物的作用最显著。T5(10 g/L硼+4 g/L锌)处理对香气物质含量的促进作用最大,作用效果最佳,尤其对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提升作用明显。[结论]该研究为烟草微量元素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静态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制备烟草内源性固体香料。[方法]对烟草提取物进行静态微波真空干燥,通过对其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以及与不同方法干燥后所得的样品进行比较。[结果]经微波真空干燥后的样品,其成分大部分与干燥前的样品一致,产品品质稳定;对样品进行3种干燥处理,静态微波真空干燥对于烟草重要香味物质的保留更为完整,烟碱含量最低,为56.7%,β-大马酮含量为0.68%,比喷雾干燥(0.25%)和冷冻干燥(0.17%)均有较大提高,分别提升了1.72倍和3.00倍,是较优的干燥方法;三角评吸结果显示,静态微波真空干燥后的样品与原提取物无差异。[结论]该技术运用于烟用香料,不仅不会改变烟草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还能延长产品存储时间,为开发高纯度烟用香精香料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许蔼飞  黄世杰  蒋宏霖  范忠  吴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20-11121,11139
[目的]探索烟用香精质量评价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建立烟用香精指纹图谱,对19批次B#烟用香精,计算其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和程度相似度,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程度相似度算法结合聚类分析能够有效的反映样品间的整体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可作为烟用香精质量评价的一种直观、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聚类分析结合程度相似度用于烟用香精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烟用香精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方法]通过聚类分析从8批次AT#烟用香精样品中筛选出6批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建立烟用香精指纹图谱,并计算其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和程度相似度。[结果]聚类分析结合程度相似度算法能够有效地反映样品间的整体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可作为烟用香精质量控制的一种直观、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