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乡村人居环境与乡村振兴具有紧密的逻辑契合性和内在系统关联性,构建5个维度36个指标组成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和空间关联测度等评价分析方法,基于乡村振兴视角对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与空间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指数高、低值集聚和空间自相关性较显著,指数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梯度空间格局,各地市分系统环境质量水平差距较大,冷热点区域空间分异明显,呈不均衡和不充分的发展特征.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需制定差异化的分区调控策略,强调人居环境各子系统的全面补缺和冷热点区域协同优化,注重"拉长板,补短板,重协同,谋特色",统筹促进省域乡村地域产业、生态、文化、治理和生活环境水平的系统振兴,这对江苏省各地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优化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学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15-20818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变量指标,通过计算测度1996~2009年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利用全局Morans’I指数和空间联系局域指标(LISA)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聚集效应增强,集聚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不断拉大,经济增长收敛性在空间格局上表现出明显的苏南、苏北间发散和两大区域内部收敛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县域农田经济密度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苏省县域单元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2011年江苏省县域农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地域差异,并利用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等区域差异统计方法分析10年间江苏省县域农田经济密度的动态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田经济密度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截至2011年形成苏锡常高值连绵区和苏北个别县域高值区;(2)2001—2011年县域间农田经济密度动态差异呈现大幅度波动态势,但苏南、苏中、苏北3个区域间的区间差异始终处于波动性增大趋势,另外3个区域所辖县区的内部差异大小顺序为苏北苏中苏南;(3)2001—2011各县区农田经济密度相对发展速率变化幅度较大,整体顺序为苏南苏北苏中,10年间各县区发展速度是2011年现状形成的基础。研究县域农田经济密度空间演变及区域差异有利于苏南、苏中、苏北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恰当的农业发展策略,为协调区域农业发展、制定农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缩小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形成的苏南、苏中、苏北三个阶梯性经济发展群的差距,加速苏北地区经济的良性增长,分区域对江苏省的经济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1999-2007年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土地经济密度数据,采用GIS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变异进行空间分析,并利用库兹涅茨曲线作比对.结果表明:(1)不同区域的土地经济密度的差异大小基本上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2)不同区域土地经济密度的差异性与区域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之间具较大的一致性;(3)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力大;而相对落后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力更依赖于城市化的强势;(4)发达地区人口聚集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区则相反.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3点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人均GDP为经济指标,测算出1990-2011年的泰尔指数,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机理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苏北内部、苏南内部差异是江苏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县域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相似地区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格局,且集聚的程度不断增强;局部空间格局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层空间分布结构;县域经济发展的自组织性较强,空间格局演化中的随机成分较低,而由结构化分异引起的空间差异越来越显著;东北-西南方向县域经济差异较小,而东南-西北方向县域经济差异较大。从完善合作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人才引进制度等方面提出县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耕地空间分布特征和耕地集聚程度,可以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耕地保护、耕地资源利用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高精度耕地地块数据,采用耕地指数、景观指数、核密度估算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江苏省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指数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的特征,耕地高比重区分布于苏北和苏中,低比重区分布于苏南;耕地指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呈显著的集聚状态;耕地高比重集聚区分布在苏北,低比重集聚区分布在苏南。(2)江苏省耕地景观指数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平均斑块面积指数排序为苏北>苏中>苏南;斑块密度指数和边界密度指数排序为苏中>苏北>苏南;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排序为苏南>苏中>苏北;边界密度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平均斑块面积指数、斑块密度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性均不显著。(3)江苏省50%以上地区耕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指数、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随着耕地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全省70%以上地区耕地的边界密度指数和斑块密度指数随着耕地密度的增大呈先上升...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苏北的徐州市贾汪区、苏南的吴江市两个典型的县市级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以社会经济土地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依据,采用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等指标,以及景观生态学中关于结构数量的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1996~2005年间各类用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制作了对比分析,城市化因素、二三产业比重、城乡收入差异、人口密度因素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上有较大差异。综合体现不同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和影响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异规律,在苏南向苏北产业转移初期的大背景下为江苏"省直管县"以及类似地区的土地调控差异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变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不变价格分别测算了苏南、苏中、苏北 ,以及 13个省辖市和 6 4个县市这 3个不同层次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 ,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 ,1978至 2 0 0 0年间 ,不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都呈逐年扩大的变迁态势 ,并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而且区域层次划分得越小 (地域单元越小 ) ,所体现出的差异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9.
江苏经济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省内各地区的发展却极不平衡.若我们以长江为界,将江苏省分为"苏北"、"苏南"两个区域,则苏北经济明显滞后于苏南.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其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从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入手,重点分析了相关指标的地区差异,并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这种地区差异的成因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了具有一定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生产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00—2016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江苏省粮食产量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均在地理上呈现出空间相关性;2)江苏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会显著促进周边地区粮食产量增加;3)对比混合线性回归、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若不考虑空间因素则会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直接效应和总效应的系统性估计偏误;4)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粮食品种之间具有异质性,江苏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空间溢出效应较高。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县域单元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婷婷  葛兆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06-22108
分别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经济产出等3个方面构建了3级15个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江苏省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格局。从江苏省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度来看,可将江苏省分为高集约地区、中集约地区和低集约地区3类。其中高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中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中和苏北部分地区;低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从区域差异来看,以南北差异为主,东西差异为辅,长江成为江苏省土地利用集约差异的南北分界线。  相似文献   

13.
选取河南省和江苏省共6个典型区域作为研究样区,将空间粒度引入并应用于土壤和地表水体多样性的研究中,分析优势土属和稀有土属空间分布多样性指数、地表水体空间分布面积指数及长度指数的粒度响应类型,并研究指数间的相关关系及其稳定性,旨在分析土壤与地表水体在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空间粒度的增加,优势土属和稀有土属空间分布多样性指数及地表水体空间分布面积指数的空间粒度响应类型均属于无响应型,而地表水体空间分布长度指数的空间粒度响应类型属于无规律型;土壤和地表水体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中林州市水土资源的关联性强且相关关系稳定。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及时准确地监控农产品产地环境状况,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对保障农产品产地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农业环境监控手段存在耗时长,成本高等缺点,无法及时快速的掌握环境污染状况。为此利用Java技术平台,将开源WebGIS技术与环境分析评价模型整合,在江苏省建立了基于WebGIS的农产品产地污染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利用Web技术的便捷性,实现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数据的快速收集、管理和统计功能;也可以利用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和环境污染评价模型,对江苏省进行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的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系统最终可以利用收集的数据生成江苏省的环境污染风险分级评价图,为江苏省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环境模拟与环境评价中多变量空间变异规律 ,研究了多变量空间结构模型构建的基础理论 ,采用随机性与确定性相结合以及多变量相协同的处理方式 ,通过互变异函数计算、互变异函数理论模型最优拟合和检验 ,建立了环境模拟与评价多变量空间结构模型及多变量空间结构信息方向综合变异指标 ,探讨了其在环境模拟与环境评价变量空间变异性分析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 :环境模拟与评价多变量空间结构模型能充分利用多元空间结构信息 ,弥补环境模拟与评价中主要变量环境监测数据的不足 ,揭示研究区环境模拟与评价多变量协同空间变异现象 .用经典环境统计方法及其特征值无法取得环境模拟与环境评价变量的空间结构信息 ,多变量空间结构信息方向综合变异指标 ,充分考虑了环境模拟与环境评价变量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 ,可以用于环境模拟与环境评价变量空间变化异向性评价 .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湿地生态环境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MapInfo作为开发平台,利用MapBasic为二次开发语言,以北固山湿地为研究对象,对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有效集成,研制和开发了基于MapInfo的湿地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数据的系统化管理,具备数据的编辑、查询、统计分析及报表的自动生成、专题图制作等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能够为湿地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蛤滩涂养殖海域水体有机污染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航  沈新强  蒋玫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2927-2930,2933
分别于2010年3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调查了江苏省南通沿岸的文蛤滩涂养殖区内10个站位的水体中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以及DO的时空分布,并选用海洋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单项指标评价法、富营养化指数法以及潜在富营养化指数法对调查海域的有机污染状况和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5月(春季)水质已经受到严重的有机污染和重度富营养化状况。但整个海域周年水质则受到轻度有机污染,水质状况总体上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同时还受到不同程度的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为研究实证单元,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对县域尺度上江苏省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以ArcGis 9.3、GeoDa 095、SPSS 16等软件平台为支撑,采用Jenks最佳断点分类、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的空间分异进行定量地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差异性不显著,但乡村性较强区域所占比重略大;从苏南到苏北呈现乡村性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异特征;全局上呈乡村性集聚分布态势,局部上在江阴、昆山等7县市和苏北灌云、阜宁等7县形成县域尺度的乡村性"冷点区"与"热点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