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人均GDP为经济指标,测算出1990-2011年的泰尔指数,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机理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苏北内部、苏南内部差异是江苏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县域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相似地区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格局,且集聚的程度不断增强;局部空间格局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层空间分布结构;县域经济发展的自组织性较强,空间格局演化中的随机成分较低,而由结构化分异引起的空间差异越来越显著;东北-西南方向县域经济差异较小,而东南-西北方向县域经济差异较大。从完善合作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人才引进制度等方面提出县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黄海燕  武戈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43-5645
选取了一系列能反映地区竞争力的测度指标,构造相应的测度统计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发现江苏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呈现出地区不平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杨松  何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97-11099
选取13个评价指标构建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2009年江苏省51个县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并提出了提升江苏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7个时间断面的县域GDP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指标测度和区域重心计算,并借助GIS软件可视化表达,系统分析近30年浙江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的过程,目前县域经济差异较大,主要来自南北差异;以杭金—金丽高速沿线、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三大板块高速增长为特征的全省不平衡发展,打破了县域经济原有相对均衡的空间格局,当前,以杭州、宁波为核心的浙北地区、以义乌为首的金华地区和温台沿海地区已成为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优势区域。基于县域经济格局影响因素的变化,提出推动欠发达县市跨越式发展、促进浙江县域经济统筹协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曾光  丁玉超 《世界农业》2021,(3):120-130
产业空间集聚外部性形成的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在给集聚区内企业带来递增规模报酬的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会影响邻近区域产业的增长。论文基于湖北省101个县(市、区)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两种外部化经济与县域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Moran指数和LISA图都表明两种外部化经济在湖北省县域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对本地以及相邻县域产业增长影响显著;地方化经济对县域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0.287),除本地直接效应外(-0.286),相邻县域的溢出效应(-0.001)也强化了这种负向关系;与之相对,本地城市化经济显著地促进县域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0.749),相邻县域也存在正向溢出效应(0.002),两种效应共同促进了县域产业增长(0.752);表征Porter外部性的变量显著为负,意味着企业间激烈的竞争对县域产业产生负向影响;此外,企业资本投入、政府产业政策与市场潜能等因素也都显著地促进县域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最后,通过采用不同的权重矩阵以及变换核心解释变量,证明了模型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ArcGIS,Geoda软件,运用加权变异系数、标准差、经济增长指数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利用2002年-2014年人均GDP数据对湖北长江经济带48个县域的经济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时间演变特征:湖北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显著增大,相对差异呈先缓慢增大后逐渐减小特征,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缓慢;2空间演变格局:县域经济空间自相关性显著,呈现相对稳定的空间格局,具有“大均质,小异质”的空间分布特征,逐渐形成以武汉、宜昌、黄石3市市辖区为主的热点区域.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表现出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引领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县域数量较少,未形成连绵分布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建  甄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33-2635,2704
以安徽省典型年的县域人均GDP数据为基础,县域为基本单元,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从空间相互作用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九五")以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县域总体空间差异变化趋势出现波动,县域间空间相互作用不强.大部分县域经济增长缓慢,呈现出较低层次的空间均衡.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省183个县域为基本单元,选取人均GDP指标,结合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和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1998-2016年四川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县域经济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浪式减弱态势.低于四川省人均GDP平均水平的县域是县域经济数量结构的主体地位将长期保持.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经济发达的县域集聚在成都平原和安宁河谷平原的腹地,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差异格局.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9年世界银行提出的“3D”分析框架,基于2005-2013年成渝经济区县域数据,分析了密度、距离、分割三大经济地理特征对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考虑到密度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和各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采用2SLS估计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别对估计结果进行纠正.研究发现,密度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距离对其显著为负,以户籍城镇化率衡量的分割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以民族差异衡量的分割对其无显著影响.这个结论为审视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差异提供了一个系统性视角,对促进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南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的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雪峰  刘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71-9773
传统的度量指标基尼系数、Ellison-Glaser指数等没有考虑到相邻经济体的相互影响。基于此,采用空间自相关衡量河南省县域经济空间集聚的演化,并构造包含地理溢出效应的增长回归模型,分析空间集聚的机制。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较强的地理溢出效应,同时国内投资和工业化等因素对空间集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为研究实证单元,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对县域尺度上江苏省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以ArcGis 9.3、GeoDa 095、SPSS 16等软件平台为支撑,采用Jenks最佳断点分类、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的空间分异进行定量地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差异性不显著,但乡村性较强区域所占比重略大;从苏南到苏北呈现乡村性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异特征;全局上呈乡村性集聚分布态势,局部上在江阴、昆山等7县市和苏北灌云、阜宁等7县形成县域尺度的乡村性"冷点区"与"热点区"。  相似文献   

12.
方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53-12155,12211
在分析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对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耦合的协调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揭示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①耦合关系包括经济发展对土地非农化的驱动作用以及土地非农化对经济发展的响应两个方面;②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由苏南向苏中再向苏北地区递减的趋势,可将13个地区划分为4种类型:协调型、基本协调型、磨合型以及低水平耦合型。  相似文献   

13.
提出能源消费足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计算了2000—2013年江苏省能源消费足迹,并分析了江苏省能源消费现状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能源消费足迹呈现增长趋势,且经济越发达地区,其能源消费足迹也越大.能源消费足迹的计算结果反映了江苏省能源消费足迹的总量与构成,也分析了不同地区能源消费足迹的时空差异.江苏省能源消费足迹总量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并且能源消费足迹存在南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朱治国  史常亮  张冠坤  裴阳朔  张大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72-16273,16276
江苏省产业结构经历实现了"二一三"向"三二一"的转变。然而,这一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模式的有效性以及产业结构格局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有待研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判别产业结构因素在江苏省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指出江苏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因素并不是主导力量;在三次产业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中,第一产业贡献最大,第二产业贡献其次,第三产业贡献最小,其中房地产业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金融业和建筑业相对较小,工业潜力有待进一步发展。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以充分发挥工业对江苏省发展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了1969~2016年江苏省13个气象基站逐日降水资料对江苏省过去近50年的年降水量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采用线性回归、经验正交分解(EOF)和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了1969~2016年江苏省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周期性。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省的年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特别的,EOF将江苏省划分为3种降水类型:全年的空间分布整体一致性、南北反位相和苏中与苏南苏北的反位相;时间上,有24年表现为第一类降水类型,有14年表现为第二类降水类型,有4年表现为第三类降水类型;从周期上来看,近50年江苏省的年降水周期存在28a,15a,9a,4a的周期尺度。  相似文献   

16.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则可能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6—2016年江浙两省县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构建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研究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和公路建设水平都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本地区公路密度的增大不仅能显著缩小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而且对其他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公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的浙西南、苏北、苏中及农村地区的资金倾斜力度。且各级政府应积极统筹规划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江苏省政府和浙江省政府应统筹规划、积极协调各县市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江苏省与浙江省之间、各县市之间也应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以进一步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总效应。  相似文献   

17.
张婧  朱国伟  姚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96-10899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对自然资源、环境进行核算,从而导致了GDP偏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江苏省为例,建立了江苏省2000~2005年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结果表明,2000~2005年江苏省资源与环境总损失大约为257.01亿~616.82亿元,占当年GDP的1.29%~4.11%。表明以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高地估计了江苏经济增长水平。所以应以绿色GDP取代传统GDP,构建可持续发展衡量指标与核算体系。由于目前我国核算方法不太完善,所以应以实物量核算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09—2015年江苏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运用土地利用相关指标测算模型,从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2个角度找出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以来土地利用演化的规律,并利用指数平滑法对"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二调"以来,江苏省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江苏省地级市中,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相对变化率最高的均为苏州市,其城市扩展规模亟需控制;2016—2020年江苏省耕地面积将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建设用地面积会继续增长,但耕地减少速度逐渐放缓,城市无序扩张将得到相应控制,建设用地面积增速也将放缓。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探索性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分4个时期定量探究2003~2014年江苏省人均GDP空间分异的空间集聚程度和时空演变特征,讨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人口密度和常住人口与江苏省人均GDP的空间相关关系,以此为依据剖析江苏省的人均GDP空间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人均GDP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性,空间布局异质性较强、差异性显著;4个驱动因素对人均GDP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工业总产值、固定生产总值。其中,常住人口与人口密度对江苏省人均GDP的影响作用较大,影响强度由北部向南部城市逐渐递增。江苏省未来的发展政策应当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南北产业转移,整合各种区域要素和空间结构,力争实现区域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