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为定量测度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揭示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从居住条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5个方面,构建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区)为评价单元,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对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在西宁、海东2个行政区内均呈现出东南高周边低的空间格局,且大多处在较低水平.从各子系统来看,西宁、海东行政区内的居住条件均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生态环境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均呈现出中部地区高于周边地区的空间格局;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海东行政区内由北向南呈下降趋势,西宁行政区内则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基于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测度方法具有典型、可定量的特点,可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特色田园乡村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对于优化特色田园乡村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ArcGIS 10.2技术平台及数理统计方法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模式,呈明显的"点轴状"空间格局,且省域分布不均衡.从空间位置来看,试点村庄主要集中在距离中心城市1~50 km范围内.进一步探讨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发现政策环境、资源空间、交通条件、经济水平等要素对于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发展均具有明显影响.应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优化空间发展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化片区式发展,增加乡村知名度.  相似文献   

3.
发展数字乡村是党和国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条重要战略路径,其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利突破口。明晰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衡量两者当前发展水平及协同程度,对于推动农村地区繁荣兴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分析了2015—2020年全国30个省份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系统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及影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系统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性和空间非均衡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乡村发展地区分异程度加剧,乡村振兴发展地区分异程度趋于减缓;数字乡村系统发展相对滞后,但发展进步速度逐渐赶超乡村振兴系统。(2)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步提高,形成良性发展。整体由濒临失调衰退向初级协调发展转变,但目前全国范围耦合协调程度仍然偏低,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格局。(3)阻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系统耦合协调程度的主要因子有农村产业数字化、农村数字产业化、农业生产水平、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收入水平,障碍度的变化趋势存在地区差异。据此,本文提出优化农村财政投入、提升数字产业化服务综合水平等建议以促进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耦合...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2016年榆林市子洲县西北部10个行政村的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并以此针对黄土高原目前农村人居环境现状提出建议,以期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研究区人居环境水平不高,综合指数和单项指数在区域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政府所在地和常住人口较少的行政村水平相对较高,其他行政村相对较低;行政村之间同一系统层指标的区域空间差异明显,尤以公共服务协调性最差,要注意强化行政村之间公共服务的协调建设,继续加强行政村之间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居住质量的统筹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渐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尽管近年来我国乡村人居环境取得较大改善,但仍存在整治不均衡、不充分的情况,部分地区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本文基于乡村人居环境内涵及其现有研究与工作实践,深入剖析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在系统规划设计、技术政策、系统协调性、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并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际需求,提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现路径,旨在拓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思路,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基于乡村土地利用形态日趋多元化的现状,探究山东省乡村三生空间整体及系统间时空演变、格局演化等关键问题,从而为山东省各地市未来乡村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运用2007、2012、2017年数据构建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进而对山东省乡村三生空间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讨其格局演化与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乡村三生空间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东中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山东省乡村三生空间耦合度与协调度发展轨迹相似,分别经历了由拮抗向协调以及中度失调向中度协调的转变,同时耦合协调度呈现以"核心-周边"形态由西南向东北层层递增的格局;乡村三生功能之间耦合协调分布不均,其中生产-生活耦合协调度最高、生产-生态最低.因此,山东省乡村空间优化应以人为本,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各项用地空间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重构集约高效的乡村生产空间.  相似文献   

7.
李萌  孙秀萍  李凤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1-12,3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美丽乡村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做好脱贫攻坚体系和工作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平稳过渡,继续在各地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该文以安徽合肥为例,分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面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本文从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的路径选择两个维度展开解析.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政策的发展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长期发展的主要方向。以乡村振兴的规划为先导,乡村将在空间和功能上发生重大的改变。目前“实用性”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在海南省还处于起步的探索阶段。本文对海南省东方市布套村的“实用性”乡村人居环境规划进行介绍,分析布套村特色的可持续资源和村庄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规划贴合实际的技术路线、设置多方位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详实可靠的摸底调查以及优化创新务实的经验方法,从而建立布套村的“实用性”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也可为其他乡村的人居环境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艺术设计介入美丽乡村建设,是优化和创新乡村人居环境的最佳手段,既有利于乡村振兴,也能起到积极传承和做好乡村文明工作.强化对美丽乡村建设原则的了解和认知,能明确艺术设计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作用,并通过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强化乡村风貌设计、优化建筑空间与公共服务等工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艺术设计的融入,为美丽乡村持续...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昌吉州农业现代化处于全国中上水平,全州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基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农业基地化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人居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等。立足昌吉州发展实际提出了5种乡村振兴实施途径:农牧民增收模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乡村人才振兴模式、现代乡村治理模式、农村生态保护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9,(5):94-95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措施,是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步伐,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和生态质量的具体行动。以驻马店市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为依据,探讨了林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逐步开展美丽乡村、田园乡村、特色乡村建设以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放在突出位置.目前绿色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发展仍存在不足,本研究基于江苏省绿色乡村建设现状,从宜居、特色、绿色的视角,围绕乡村规划、公共设施、特色村庄保护、绿色农业产业、乡土建材应用、农用住房改造、节能技术路径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对绿色乡村建设的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进行探讨,提出凸显以人为本、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建设理念的适宜技术,旨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助力农村可持续发展.结合绿色乡村建设适宜技术对今后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各地绿色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具有的必要性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人民群众没有足够重视、没有明显的乡村特色等。为使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更好进行,提出开展宣传活动、建设特有乡村文化等路径。  相似文献   

15.
谢志贤 《河南农业》2023,(15):37-39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与自身感受,这就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很大活力,旅游业中的乡村旅游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作为乡村旅游业品质化及特色化的代表,乡村民宿已经成为美丽乡村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因此,研究如何利用乡村老旧宅居打造极具特色的品质民宿,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下对原本的乡村环境空间进行优化改进,以形成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就非常有价值。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体验型乡村民宿环境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朱东方 《农家参谋》2022,(11):10-12
随着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迈入了新征程.新乡市政府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市场运作,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扎实的成效.但是,新乡市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仍然存在治理进展缓慢、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效率不高、绿色资源化工作推进不快、村庄环境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江苏省苏南地区水网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乡村空间呈现出无序扩张的趋势,乡村聚落空间与水网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动态耦合关系。剖析现阶段苏南乡村聚落空间与水网环境的耦合现状,从结构、要素、功能3个层面提出苏南水网乡村聚落空间的优化策略,对构建苏南水网地区乡村格局优化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安徽省443个调研数据对村民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认知和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意愿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数量和质量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基层卫生保障条件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相对偏低,互联网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开始显现。大部分村民愿意以出资方式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提升行动,村民对村庄环境提升作用认识、对村干部信任程度对他们的出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关注乡村人居环境内涵建设,多措并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建设,明确乡村 的功能与定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方法】文章以十堰市郧阳区为研究对象构建 乡村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运用 GIS 和 NRCA 模型,分析乡村地域多功能的 空间格局特征,识别各乡镇主导功能类型,并进行功能分区。【结果】(1)郧阳区农业绿色 发展先行区建设成绩显著,其乡村功能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人居保障功能以城关镇和 茶店镇为强核心向外辐射并逐渐减弱;生产发展功能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关镇、茶店镇和杨 溪铺镇,总体呈现中部强西部弱的空间特征;生态保育功能呈现出以茶店镇为弱核心向外 增强的空间分布特征;文旅休闲功能呈中北部高,东西两翼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2)基 于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分类维度乡村功能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人居保障—生产发 展区、人居保障—生态保育区、生产发展—文旅休闲区、生产发展—生态保育区、生态保 育—文旅休闲区及综合发展区等 6 种功能类型区,并对每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结论】针对不同功能分区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可为乡村空间结构优化调整、乡村振兴提 供参考,加快实现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农业经营主体的总体规模不大、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环境不扎实等问题。现在总结闵行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举措的基础上,针对闵行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困境,在以人才和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激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解决困境的建议,旨在加快推进闵行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