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疆伊犁地区杨树品种的引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扦插试验对30个杨树品种在伊犁地区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杨树品种的插穗扦插成活率、株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有显著差异;杨树扦插植株的株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01 4),其回归方程为:y=0.007 5 x+0.252 2(R2=0.812 5)。北京0001、格鲁德杨的适应性最好,其扦插成活率大于85%,扦插植株的平均株高生长量大于1.3 m,平均地径生长量大于1.3 cm,可以用作营造伊犁地区农田防护林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2.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营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 2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间隔深松 3种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的营养生长及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残茬覆盖和深松耕作玉米播种后出苗率高 ,次生根多 ,株高增加而基部节间缩短 ,叶面积系数提高 ,最终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3.
夏玉米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两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间隔深松三种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的营养生长及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茬覆盖和深松耕作玉米播种后出苗率高,次生根条数多,株高增加而基部节间缩短,叶面积系数提高,最终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地下水埋深下适合夏玉米灌溉的微咸水浓度。[方法]以浚单20号为供试材料,利用地中蒸渗仪控制不同地下水埋深(2、3、4m),在灌水定额为900m^3/hm^2条件下利用不同浓度微咸水(1.5、2.5、3.5、4.5g/L)对夏玉米进行灌溉试验,测量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株高、产量等生育指标,研究不同地下水埋深下适合夏玉米灌溉的微咸水浓度。[结果]地下水埋深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株高和产量呈负相关,其中地下水埋深4m对夏玉米的影响最大;微咸水浓度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株高和产量呈负相关,其中4.5g/L微盐水灌溉对夏玉米影响显著。[结论]地下水埋深为2m时,适合灌溉的微咸水浓度不宜超过3.5g/L;地下水埋深分别为3、4m时,适合灌溉的微咸水浓度不宜超过2.5g/L。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海拔因素对昆明烤烟主栽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主栽品种K326、云烟87、红花大金元(红大)为试材,于昆明主产区3个海拔段(16001800 m、18001800 m、18002000 m、≥2000 m)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海拔条件下烟株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海拔间,随着海拔升高,烟株生长发育规律表现一致,株高、节距、有效叶、腰叶面积均呈降低趋势,茎围则与之相反,打顶期以16002000 m、≥2000 m)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海拔条件下烟株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海拔间,随着海拔升高,烟株生长发育规律表现一致,株高、节距、有效叶、腰叶面积均呈降低趋势,茎围则与之相反,打顶期以16001800 m海拔段的烟株株高最高、有效叶最多、腰叶面积最大;同一海拔不同品种间,除茎围以外,其他指标均以云烟87较大,K326、红大品种的株高、茎围、节距较为接近,有效叶数、腰叶面积以K326较大。因此,在昆明主要烟区海拔范围(16001800 m海拔段的烟株株高最高、有效叶最多、腰叶面积最大;同一海拔不同品种间,除茎围以外,其他指标均以云烟87较大,K326、红大品种的株高、茎围、节距较为接近,有效叶数、腰叶面积以K326较大。因此,在昆明主要烟区海拔范围(16002000 m)内,以16002000 m)内,以16001800 m海拔段的烟株生长发育最快,品种间以云烟87生长发育较快、生物学性状测量值较大,K326、红大品种较为接近,但有效叶数、腰叶面积以K326的较大。  相似文献   

6.
套种宽窄行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等行距为对照,研究了豫西地区套作模式下宽窄行栽培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的籽粒灌浆速率显著提高,有利于夏玉米营养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株高增高,并且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快,后期下降慢,生物产量高,百粒重高,产量性状明显改善,其中平均产量为6660.2kg.hm-2,比等行距增产16.7%,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由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的分离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在夏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穗位高与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株高与穗上叶片数,穗上叶片数与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叶面积与雄穗长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顶高/株高与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和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高油玉米育种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根系生长空间对玉米植株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根箱限根的方法,使玉米根系生长空间分别为25,50,75和100 L/株。分别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取样,测定其生长和养分吸收状况,在生理成熟时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无限制根系生长空间(100 L/株)处理相比,限制根区体积在生殖生长阶段(大喇叭口期-吐丝期)使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显著降低(P<0.05),在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大喇叭口期)使玉米地上部干质量显著降低(P<0.05);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使玉米植株氮浓度、含氮量和含磷量及氮养分比吸收率显著下降(P<0.05),但对磷养分比吸收率没有显著影响;玉米籽粒产量随根区体积的增加而提高。【结论】限制根区体积可抑制玉米根系下扎,导致过多根系充满0~20 cm表层土壤孔隙,使玉米根系生长受抑制,N吸收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由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的分离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在夏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穗位高与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株高与穗上叶片数,穗上叶片数与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叶面积与雄穗长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顶高/株高与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和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高油玉米育种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配施对夏玉米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水平对夏玉米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及配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米的株高、穗位、棒三叶叶面积、穗长和秃尖长度;氮、钾肥对玉米株高、穗位、棒三叶叶面积的影响显著大于磷肥;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果穗长度;钾肥对玉米果穗秃尖长度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目前肥力条件下,以P2O5 150 kg/hm2、K2O 150 kg/hm2和N 300kg/hm2配施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植被类型对土壤剖面盐分离子迁移与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盐分累积与离子分异特征,对于挖掘、利用盐渍土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省秦安县次生盐渍化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种植大麦、玉米、果树和裸露地块(CK)对土壤剖面盐分离子迁移的影响。【结果】在半干旱盐渍化地区,裸露地块土壤剖面盐分始终处于累积状态,随着时间的推进,盐分累积的强度和深度逐渐增大;种植大麦、玉米,在生育后期具有明显的抑盐、脱盐的功效;而种植果树,土壤盐分累积有两个峰值,第一个峰值出现在5—6月,土壤盐分主要累积在大约10—30 cm土层;第二个峰值在8月中旬,土壤盐分主要累积在30—50 cm土层。【结论】在半干旱地区的农林植被条件下,植被类型影响土壤剖面盐分离子迁移累积的时期、强度和部位。种植大麦、玉米、果树对土壤剖面盐分、Cl-、水溶性Ca2+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夏玉米光谱特征对其不同色素含量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施氮水平夏玉米的6个典型生育期,采用化学方法测定冠层叶绿素含量,利用叶绿素计测定的叶绿素读数以及光谱反射率,系统分析了单波段反射率、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组合而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等8种常见植被指数与相应时期2种方法测定的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冠层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都随之增加;整个生育期中孕穗期在近红外区域反射率最高,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相差最大;6个生育期单波段510~1 100 nm反射率、NDVI、RVI等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的2种测定结果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植被指数的表现较单波段更好,且从苗期到乳熟期,各波段反射率与叶绿素的相关性逐渐增强。整体来讲,可见光中560、660 nm和近红外760、810、590和1 300 nm组合的NDVI在各生育期与2个农学指标的相关性较好,选择NDVI(560,760)可以准确拟合夏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其对化学方法测定的叶绿素含量拟合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长汀县崩岗侵蚀区不同治理模式植物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福建省长汀县崩岗侵蚀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择4种生物治理模式,分别从植物的种类、数量、盖度及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群落调查,同时对乔灌层、草本层植物种类、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不同治理模式下植被恢复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物治理模式下植被恢复效果不同,经济林+封育模式>乔灌草混交模式>灌草模式>灌木模式>对照,其中经济林+封育模式和乔灌草混交模式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高,植被均匀度高,植被恢复效果好,是崩岗侵蚀区较为理想的生物治理模式.芒萁为崩岗侵蚀区先锋植物,在崩岗侵蚀区的植被恢复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4~2006年的遥感MODIS-NDVI和地面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NDVI时间序列的变化与贵州中部农作物生长发育及长势的规律。结果表明:遥感植被指数与秋粮作物生育期和长势存在较好的相关性,NDVI=0.7和ND-VI>0.75对应了黔中水稻和玉米的关键生育期及对温度条件要求最敏感的时期。利用卫星资料得出的植被指数,可用于建立秋粮作物产量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时相HJ-1B CCD影像的玉米倒伏灾情遥感监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对倒伏发生前后的多时相HJ-1B卫星CCD多光谱影像植被指数的变化分析,实现区域尺度下的玉米倒伏受灾范围监测和灾情评估。【方法】以2015年8月3日因大风暴雨导致大面积玉米倒伏的河北省藁城市为研究区,提取HJ-1B CCD多光谱影像的多种植被指数,根据多时相植被指数变化量与实测倒伏样本的关联分析,筛选玉米倒伏敏感植被指数,采用正态(偏正态)统计理论的双阈值划分策略划定阈值,构建基于植被指数变化分析的玉米倒伏灾情遥感监测模型,评价玉米倒伏灾情严重程度,并基于野外实测样本进行精度评价。【结果】基于城镇、水体、倒伏与未倒伏玉米的HJ-1B CCD2多光谱反射率曲线可得,玉米与城镇建筑物和水体的光谱反射率存在较大差异,在可见光波段,倒伏玉米要高于未倒伏玉米的反射率,然而在近红外波段(830 nm),未倒伏玉米略高于倒伏玉米的反射率。由已提取出玉米种植区域后的前后两期HJ星的差值影像分析可得其像元整体分布趋势基本符合正态(偏正态)分布。由相关性分析可得,倒伏前后的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与玉米倒伏比例具有最高的相关性(R=0.9377),而且倒伏越严重,其RVI差值越大;通过野外实测样本与模型验证结果进行混淆矩阵分析,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5.7%,Kappa系数为0.804;研究区玉米倒伏遥感空间制图结果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倒伏发生后,其玉米长势以及灾后恢复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基于玉米倒伏前后RVI差值的遥感监测模型能有效反映不同倒伏程度的冠层群体变化信息以及长势恢复情况,能在区域尺度下实现玉米倒伏受灾范围监测和灾情等级评估。  相似文献   

16.
明确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最优估算模型对获取即时、无损、可靠的长势关键参量具有重要意义。2018—2019年,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处理,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获取多光谱影像,分析两品种LAI和地上部生物量与植被指数相关性,分别构建了基于植被指数的LAI和地上部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同一植被指数在两品种中对施氮量的变化响应规律不同;在吐丝期,幂函数对ZD958的LAI和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效果最好,指数函数对XY335的LAI估算效果好,幂函数对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效果好;在灌浆期,幂函数对两品种的LAI估算效果最佳,而指数函数对两品种的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春玉米长势监测的精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植被更替对土壤质量造成的作用和影响较为深远,土壤有机质及酶活性则属于能够较好反 映这种作用和影响的指标。基于此,本文基于地形、土壤、管理水平基本一致条件,围绕10 年果园、20 年果园、农田土壤开展了针对性研究,通过对比0~40cm 土层深度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过 氧化氢酶活性、有机质变化趋势,研究明确了植被更替及植果年限带来的影响,果树生长因此受到的 影响也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择伐的促进效果常用伐后林分保留木的生长动态来评估。本文对择伐后的云冷杉林林分直径结构异质性及不同树种和径阶的生长动态进行研究,为帮助经营者调整择伐策略提供科学指导。  方法  基于吉林省金沟岭林场4块云冷杉林固定样地,其中对照样地1块、3块择伐样地,择伐强度分别为21%(轻度)、27%(中度)、36%(强度),采用普雷斯勒生长率以及基尼系数分析了林分伐后直径结构异质性和生长的动态,并采用了生长优势的概念分析了林分内不同耐荫程度的树种和径阶对择伐的生长响应。  结果  伐后5年,不同择伐强度(轻度、中度、强度)样地耐荫树种生长率分别为2.92%、2.73%、3.04%。择伐强度的增大对耐荫树种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能显著促进林下不耐荫树种的生长(2.18%、2.91%、3.65%);中低择伐强度能显著促进林分内中小径阶林木的生长,但对优势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强度择伐对林分各径阶的生长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不耐荫树种非优势木对择伐的响应更积极,伐后相比耐荫树种展现出更强的负生长优势;对中径阶林木的择伐能立即提高林分直径结构异质性。伐后样地的基尼系数呈现降低趋势,择伐能够通过降低林分不对称竞争,促进中小径阶林分生长,进而降低林分直径结构异质性水平。  结论  高强度择伐以及定期伐除生长贡献较低的耐荫树种优势木能够最大化林分生产力,轻度择伐能较好地促进云冷杉林林分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朝东北地区初级植被的正向演替。生长优势能够有效反映伐后各径阶林木的生长状态,为合理采伐林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贾国梅  武振汝  陈菽  央金措  张宝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32-1833,1836
土壤利用和植被覆盖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有利于退化土地的恢复。研究发现,随着茶树生长年限的延长,0~20cm土壤含水量、阳离子代换量逐渐提高,〉2.0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也逐渐增多,但pH值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也表明,植被恢复年限与土壤含水量(P〈0.01)、阳离子交换量(P〈0.05)和〉2.0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P〈0.01)呈显著的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由此可以说明,耕地退耕后种植茶树,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有利于减缓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0.
In-season nitrogen (N) management of irrigated maize (Zea mays L.) requires frequent acquisition of plant N status estimates to timely assess the onset of crop N deficiency and its spatial variability within a field. This study compared ground-based Exotech nadir-view sensor data and QuickBird satellite multi-spectral data to evaluate several green waveband vegetation indices to assess the N status of irrigated maize. It also sought to determine if QuickBird multi-spectral imagery could be used to develop plant N status maps as accurately as those produced by ground-based sensor systems. The gree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ormalized to a reference area (NGNDVI) clustered the data for three clear-day data acquisitions between QuickBird and Exotech data producing slopes and intercepts statistically not different from 1 and 0, respectively, for the individual days as well as for the combined data. Comparisons of NGNDVI and the N Sufficiency Index produced goo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that ranged from 0.91 to 0.95 for the V12 and V15 maize growth stages and their combined data. Nitrogen sufficiency maps based on the NGNDVI to indicate N sufficient (≥0.96) or N deficient (<0.96) maize were similar for the two sensor systems.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se N sufficiency maps for the V10–V15 crop growth stages ranged from 79 to 83% similarity based on areal agreement and moderate to substantial agreement based on the kappa statistics. Results from our study indicate that QuickBird satellite multi-spectral data can be used to assess irrigated maize N status at the V12 and later growth stages and its variability within a field for in-season N management. The NGNDVI compensated for large off-nadir and changing target azimuth view angles associated with frequent QuickBird acquis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