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PCR-RFLP方法鉴别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开发一种精准度高、灵敏性好、简便快捷的鉴别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的方法,为粮食储藏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早期预警,为食品工业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为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生物防治提供无毒微生物来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以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eus)、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的黄曲霉毒素合成基因簇中的关键调控基因aflR及其启动子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黄曲霉毒素可能产生菌株进行鉴别分析研究;为进一步验证PCR-RFLP方法对产毒菌株区分结果,利用大豆培养基对上述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并利用HPLC方法测定了菌株产毒能力。【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可能产生菌株的aflR高度同源, 但启动子和结构基因的部分碱基出现了规律性变异,并导致了限制性酶切图谱中的NheⅠ、PvuⅡ和HincⅡ等限制性酶切位点的改变;通过提取各菌株基因组DNA,PCR扩增得到aflR和启动子序列片段,测序得知片段长度分别为798 bp和 515bp;PCR-RFLP鉴定结果表明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aflR启动子片段经NheⅠ酶切后得到176 bp和339 bp 2个片段,不产毒菌株无该限制性酶切位点;试验进一步对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aflR结构基因的分析发现,利用HincⅡ分别处理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aflR的结构基因,可以分别得到3个片段(387、250和161 bp)和2个片段(548、250 bp);利用PvuⅡ分别处理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aflR结构基因,可以分别得到2个片段(652、146 bp)和3个片段(413、239和146 bp);产毒试验表明,米曲霉菌和酱油曲霉菌不产生黄曲霉毒素,PCR-RFLP分析表明不产毒的黄曲霉菌的确丧失了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能力;产生黄曲霉毒素各曲霉菌株之间产毒能力差异显著,不但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总量高低相差几十倍,其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组分也不尽相同。【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在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关键基因aflR序列中存在的差异,通过PCR-RFLP方法快速鉴别黄曲霉菌株产毒与否,并且对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两种曲霉进行了区分。黄曲霉毒素产生菌株鉴定方法的开发,将为粮油食品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粮食食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与监测提供基于分子水平的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致病真菌,早期准确检测黄曲霉并加以控制是减少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黄曲霉转录间隔区并进行克隆测序,通过序列比对,设计1对黄曲霉特异性引物S1/X2,由此建立的PCR检测体系对包括黄曲霉在内的5种曲霉菌及其他17种不同的真菌、细菌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只有不同来源的黄曲霉菌株能扩增出334bp的特异性条带,而其余参试菌株均无扩增产物,其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可达到280fg。该检测体系能从自然发病的花生或玉米组织中扩增到334bp的特异片段,实现对黄曲霉的快速可靠检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猪发生赭曲霉毒素中毒的病例呈上升趋势,在黄曲霉毒素之后,赭曲霉毒素引起了从业者的广泛关注。为了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将从赭曲霉毒素A的一般概况、猪饲料中OTA的污染现状、检测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福建省福清和永泰2个基地共采集106份垫料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曲霉菌.对从不同样品中分离到的曲霉菌菌株的初步形态进行归类后,从不同类群中共选取10个代表性菌株,经菌落培养和菌体形态观察,再结合β-微管蛋白基因(Ben A)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共鉴定出曲霉菌6个种,即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亮白曲霉(A.candidus)、聚多曲霉(A.sydowii)、土曲霉(A.terreus)、黄曲霉(A.flavus)和烟曲霉(A.fumigatus).从福清养猪发酵床垫料中分离鉴定出除烟曲霉外的其他5种曲霉菌,而从永泰养猪发酵床中仅分离到土曲霉、黄曲霉和烟曲霉.结果表明养猪地区不同,其发酵床中的曲霉菌种类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抽提得到的黑曲霉mRNA为模板,根据GenBank上检索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m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3′RACE PCR扩增,并在NCBI网站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扩增得到长约1kb的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所获得的DNA序列与gene bank上检索到黑曲霉产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同源性大于97%,与其他曲霉产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基因同源性大于50%。经开放阅读框软件分析发现其具有2个外显子,其中1个外显子的氨基酸序列与黑曲霉产GS同源性为1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枣果霉烂病是枣果产后的重要病害,曲霉菌是枣果霉烂最重要的致病菌.目前,国内外对引起枣果霉烂病的病原种类报道甚少.明确新疆枣果霉烂病的病原种类及优势致病种群,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和危害.[方法]通过广泛采样、组织分离和回接证病对大量病样进行系统分离;对几种致病曲霉菌进行形态鉴定、分子验证及致病性比较.[结果l曲霉属真菌为枣果霉烂病的最主要病原;分离得到的大多数曲霉属的单孢分离菌株对枣果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致病的214个曲霉属单孢菌株分属于5个种,分别为黑曲霉、黄曲霉、赤曲霉、赭曲霉和聚多曲霉;其中黑曲霉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性最强.[结论]引起新疆枣果霉烂病的曲霉有5种,其中黑曲霉为优势致病种.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荆州周边地区3个猪场所使用的饲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饲料中的真菌种类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真菌毒素ELISA试剂盒对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了饲料被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所检测的配合饲料、全价饲料、玉米和豆粕普遍受到了以上6种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检出率高达100%,黄曲霉毒素B_1和T-2毒素的检出率平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能够危害苜蓿等多种作物,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病原真菌。我们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基于颜色判定的简单、快速和灵敏的黑白轮枝菌检测方法。[方法]基于LAMP技术,通过比对分析黑白轮枝菌与其相似种不同靶标序列间的差异,选取Tub(β-tublin,编码β-微管蛋白)基因作为靶标基因,设计并筛选了4条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LAMP引物和1条环引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黑白轮枝菌的LAMP体系,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试验及田间发病组织的检测。该方法在62℃等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70 min,扩增前加入染料HNB(羟基萘酚蓝),反应后根据染料颜色变化判定扩增结果。[结果]特异性试验中,仅黑白轮枝菌菌株DNA扩增后呈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在其他真菌的供试菌株中均呈紫色的阴性反应。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 pg·μL~(-1)。Tub-LAMP技术能够检测出发病苜蓿植物组织中的目标菌,在采自新疆的7份疑似样本中检测到3份阳性。在土壤中人工添加孢子的试验中,Tub-LAMP技术能够从每0.25 g土壤含有10个孢子和每10 g苜蓿种子含有50个孢子中检测出该病菌。[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黑白轮枝菌的检疫及其所致病害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类毒性极强的物质,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因此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灵敏的黄曲霉检测方法就显得极为迫切。通过以aflP(GenBank:FN398191)为分子靶标,比较黄曲霉菌近缘种aflp的基因序列,以特异性序列为靶标设计2对PCR引物aflP-1-F/aflP-1-R和aflP-2-F/aflP-1-R,由此建立的PCR检测体系对7种黄曲霉菌、5种其他的曲霉菌、21种其他真菌cDNA进行扩增,结果只有在7种黄曲霉菌株中扩增出211bp的特异性条带,而其余参试菌株均无扩增产物。巢式PCR能使其检测灵敏度达到10fg,检测灵敏度提高100倍。该检测体系能从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的花生和玉米样品中扩增到211bp的特异片段,实现对黄曲霉菌的快速可靠检测。  相似文献   

10.
应用PCR技术,首先从A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株NCTC64609中扩增出α-毒素保护性抗原基因片段,然后从C型产气荚膜梭菌C58-1染色体基因组中扩增了930 bp的β-毒素基因,并将α-毒素基因和β-毒素基因插入融合表达载体pBV221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MCPAB,转化受体菌BL21(DE3),得到重组菌株BL21(DE3)(pMCPAB)。对重组菌株诱导的表达产物进行ELISA检测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可以高效表达α-β融合蛋白。免疫实验表明,表达产物免疫的小鼠可抵抗α-毒素和β-毒素的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