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应兵  廖咏玲  杨代勤  谢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22-21823,21828
[目的]了解温度对泥鳅仔鱼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温度(18、21、242、73、0和33℃)下,研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对初孵的泥鳅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当温度为18~33℃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温度为18℃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最长,分别为39.43和10.13 h。当温度为21~27℃时,受精卵孵化率达80%以上,且初孵仔鱼的畸形率较低。当温度为18~30℃时,初孵仔鱼在24 h和48 h存活率都相对较高。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温度的增长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24℃时,仔鱼的SAI值最高(27.01)。[结论]泥鳅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1~27℃,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为21~2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温度、光照时间对中华大蟾蜍受精卵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时间下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探讨中华大蟾蜍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和光照时间。[结果]不同温度下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率及蝌蚪成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20℃是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此时其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且孵化时间较快,随着温度升高孵化速度加快,但孵化率与蝌蚪成活率明显下降。25℃下不同光照时间对中华大蟾蜍蝌蚪孵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每天24 h光照是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最适孵化光照时间。[结论]该研究可为促进中华大蟾蜍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常重杰  吴小华  赵旭  杜启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33-16435
[目的]研究油烟机清洁剂对水生生物安全性的影响。[方法]以胚胎孵化率、畸形率为指标,以胚胎发育的4个不同时期和仔鱼期为处理时间,研究了油烟机清洁剂对泥鳅胚胎及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油烟机清洁剂可诱使泥鳅胚胎孵化率降低、畸形率升高,对胚胎发育具有一定的致畸、致死作用。随着油烟机清洁剂浓度的增加,泥鳅胚胎孵化率逐渐降低,畸形率逐渐升高。尾芽期处理的胚胎孵化率和畸形率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处理。油烟机清洁剂对泥鳅仔鱼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其24h半数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23和0.05ml/L。[结论]油烟机清洁剂对泥鳅有毒,且具有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4.
该文选择2~3龄台湾泥鳅作为亲鱼,背部肌肉注射DOM和HCG催情药物进行催产,采用流水孵化法进行孵化,并将鱼苗移入育苗池进行培育。结果显示,经技术优化,台湾泥鳅孵化率90.7%以上;采用蛋黄浆、豆浆、蛋白质作为开口饵料其幼苗平均成活率为88.2%,其中蛋黄浆成活率最高,达91.0%。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育苗存活率,并获得较为稳定的育苗效果。[方法]选择1龄以上性成熟雄鱼、3龄以上性成熟雌鱼作为亲本,采用淡水催产孵化、3‰~4‰低盐度海水育苗的方式,开展澳洲银鲈室外规模化繁育试验。[结果]3批次受精卵孵化中,孵化率分别达92%、87%、90%,平均孵化率为90%;3批次人工育苗共获160万尾鱼苗,培育4~5 cm鱼苗成活率分别为58%、31%、28%,平均育苗成活率为37%。[结论]试验表明澳洲银鲈对盐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低盐度海水培育澳洲银鲈苗种是切实可行的,且生长速度快、育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土壤湿度及稻草作为基质对宽体金线蛭繁殖性能的影响,为促进宽体金线蛭规模化养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规格整齐的2龄性成熟且具有生殖环带的宽体金线蛭亲本放养到30%、40%、50%、60%和70%等5个土壤湿度及40%湿度稻草基质的养殖箱中,分别观察其亲本存活率、产茧数、卵茧规格、卵茧孵化率及孵化量情况.[结果]经过30 d的繁殖周期,不同土壤湿度下的宽体金线蛭亲本存活率、产卵茧数和产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所产卵茧规格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其中,土壤湿度为60%时,亲本存活率、产卵茧数及产茧率最高,土壤湿度为30%时最低.通过拟合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土壤湿度为58.80%时,卵茧孵化率最高,达95.56%;土壤湿度为57.61%时,卵茧孵化量最高,为27.59尾.40%湿度稻草基质条件下的宽体金线蛭亲本存活率、产卵茧数和产茧率均显著低于相同湿度土壤基质的结果;在两种基质条件下,宽体金线蛭卵茧的孵化率和孵化量也无显著差异,孵化率均高于90.00%,孵化量为20.67~22.00尾.[结论]土壤湿度对宽体金线蛭的繁殖性能和卵茧孵化效果影响显著,但对所产卵茧规格无显著影响,其中以土壤湿度保持在60%时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泥鳅稻田原位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秋季养殖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odatus)的稻田环形沟中,架设简易的泥鳅产卵孵化箱和育苗箱,进行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稻田原位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泥鳅人工催产率78.6%,受精率84.5%,共孵化出苗约18.24万尾,孵化率60.8%。经过13 d的培育后,获得规格5 cm左右的鳅苗2.90万尾,育苗成活率16.0%。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放养密度对解泥鳅幼苗育苗效果的影响,设计用池塘网箱模式进行同一池塘不同密度A(5 000尾/m~3)、B(4 000尾/m~3)和C(3 000尾/m~3)处理下的泥鳅育苗效果研究,分别统计不同密度下泥鳅幼苗的体长生长特点、体重变化和幼苗成活率,并利用密度、体重生长、体长生长、成活率、成活绝对数量等5个指标参数综合成一个育苗效果指标,分析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第9天开始,3种密度的幼苗体长有差异,第25天A、B处理体长接近且均低于C,30 d后各处理类型的体长生长速率均减小。泥鳅幼苗体重增长最快的是C处理,第30天后泥鳅幼苗的体重C处理明显高于A和B处理。A处理的幼苗成活率只有21.50%,B和C处理的成活率分别为45.28%和47.07%。根据5项指标综合计算,得出3种密度处理A、B、C的泥鳅幼苗育苗效果综合指标分别为0.038、0.247和0.193,因此B处理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法控制供水水源水蚤爆发的可行性,为自来水厂控制水蚤爆发提供参考。[方法]测定经水螅吞噬后水蚤卵的孵化时间和平均孵化率,并对未孵化的水蚤卵进行活性检测。探讨多形水螅对水蚤卵孵化的影响。[结果]经水螅分别吞噬的单水蚤和多水蚤,被消化排遗后的水蚤卵,其孵化时间为8~24 h,平均孵化率分别为56.42%和55.07%;未孵化的水蚤卵均被台盼蓝染色,且有原生动物侵蚀。对照组水蚤卵孵化率为100%,孵化时间为8~16 h。[结论]经水螅消化排遗后的水蚤卵,其孵化率明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刀鲚幼苗的短途运输及越冬技术。[方法]于2015年6月中旬在大洋河流域拉网采集野生刀鲚亲鱼进行现场人工受精,获得受精卵约2万粒,经室外水泥池和土池孵化培育后,10月中旬获得刀鲚幼鱼2 000余尾。对8~13 cm苗种3 h的运输,45 d暂养及室外池塘、室内水泥池、大棚3种模式进行了越冬技术研究。[结果]在水温16.5℃、盐度7~10条件下运输,万鲚苗种成活率达100%;大棚越冬方式成活率高达85.8%,室内水泥池越冬成活率达61.8%,室外池塘越冬成活率为0。[结论]该研究为刀鲚的运输与越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离子液体[C_(16)mim]Cl的生物毒性作用,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胚胎和仔鱼为受试动物,分别以胚胎发育的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尾芽期4个发育时期以及孵出期和孵出3 d的仔鱼作为处理的起始点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随着[C_(16)mim]Cl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泥鳅胚胎的孵化率逐渐下降,畸形率则在逐步升高;其中,刚孵出的仔鱼24 h与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0.555、0.453、0.091 mg/L;孵出3 d的仔鱼24 h与48 h的LC_(50)及SC分别为0.444、0.273、0.031 mg/L。表明在较低剂量内,离子液体[C_(16)mim]Cl对泥鳅胚胎及其仔鱼的发育表现出明显的致畸与致死作用,并且该毒性作用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泥鳅的人工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试验,测定不同温度(15、20、25、30℃)及不同pH值(5、6、7、8、9)下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pH值的升高,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的变化均也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泥鳅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6~28℃,最佳pH值为6.6~7.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为干预对西宁野生动物园水禽湖雁形目动物繁殖的影响。[方法]采取人工筑巢、栽植芦苇、取蛋孵化、改变雏鸟饲料和育雏方式等人为干预措施,研究其对西宁野生动物园水禽湖雁形目动物繁殖的影响。[结果]2014—2017年产卵数和产卵率逐年提高;2016和2017年火鸡孵化的成功率分别为75%和60%,均高于人工孵化和自然孵化。2017年雏鸟成活数和成活率均最高。水禽湖雁形目动物繁殖率由2014年的15.22%提高到2016年的61.54%;2017年由于强降水和主动终止杂交卵孵化,导致繁殖率有所下降。[结论]科学、合理的人为干预有助于提高水禽湖雁形目动物繁殖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国林蛙人工池塘孵化与越冬技术。[方法]2005~2007年,在牡丹江自然保护区内挖人工池塘12个,分别设置不同水温进行林蛙孵化试验,计算孵化率和变态率;设置3个越冬池进行越冬试验,计算林蛙存活率。[结果]孵化池水温在10~12℃、12~14℃时的孵化率可达到97%以上,且明显高于其他温度下的孵化率;胚胎在8~20℃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变态率达91%左右;越冬池放养密度为40只/m2左右,林蛙的越冬存活率可达95%。[结论]人工池塘孵化的最适温度是10~14℃,水深保持在2m左右;林蛙越冬的放养密度建议控制在40只/m2左右,并每月换水1次,水温控制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草鱼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用草鱼卵与鳡精子进行人工杂交,观察和记录杂交后代胚胎与胚后发育情况。[结果]杂交一代的平均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5.8±6.2)%、(41.9±8.2)%和(9.3±3.7)%。在水温20.1~21.6℃下,受精卵经34 h 25 min孵化。初孵仔鱼全长(5.8±0.12)mm,出膜3~4 d开始摄食轮虫和藻类。经65 d培育发育成幼鱼,鳞片出齐,全长(74.0±2.1)mm。[结论]草鱼♀×鳡♂F1代胚胎发育介于双亲之间,其形态与母本草鱼相似,生长比草鱼快,与父本鳡相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鬼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仔、稚、幼鱼的生态习性,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使用激素LRH A3和HCG的人工催产、人为条件下的受精卵孵化和仔、稚、幼鱼培育,经35d的人工育苗共获得了平均全长2.1cm左右的鬼幼鱼11.025万尾,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62.9%,育苗平均成活率达30.2%。结果表明提高海水盐度能提高鬼受精卵的孵化率,轮虫、卤虫、桡足类是鬼仔、稚、幼鱼的优质饵料,仔、稚、幼鱼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水质好坏是影响育苗成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鸡胚孵化过程中不同相对湿度对其孵化失重、受精蛋成活率及尿囊液量的影响。[方法]将120枚种蛋分别在相对湿度60%、65%和70%的条件下孵化12 d,研究不同相对湿度对孵化失重、胚胎成活率及尿囊液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鸡种蛋失重及失重率逐渐降低,尿囊液量逐渐升高,其中相对湿度为70%的孵化组12日龄失重率最低,单位胚重生成的尿囊液量最多,而不同湿度对胚胎成活率几乎没有影响。[结论]将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能够有效减轻种蛋的失重,获得大量的尿囊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