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H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孵化率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25±0.5)℃条件下,比较了不同pH (3.5~5.5,8.5 ~10.5)时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和野生型唐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及其仔鱼在24、48、72、96 h的存活率,并测定了pH为4.5 ~9.5时两种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野生型唐鱼孵化率略高于转基因唐鱼,二者孵化的适宜pH为5.0~8.5;转基因唐鱼仔鱼的96 h存活率略高于野生型唐鱼,而野生型唐鱼初孵仔鱼的SAI则高于转基因唐鱼.综合分析认为:两种仔鱼适宜生存的pH为5.0~9.0,各p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类型的唐鱼对pH的耐受力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和pH值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 LacSpSde)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的影响,并测定了各环境因子条件下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豹纹鳃棘鲈受精卵孵化适宜温度为24~30℃,最适温度为26~28℃;受精卵孵化适宜盐度为25~45,最适盐度为25~30;受精卵孵化适宜pH值为6.0~8.5,最适pH值为7.0~8.5。由仔鱼不投饵系数可知,豹纹鳃棘鲈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生存的温度为20~26℃;仔鱼生存的适宜盐度为10~40,最适生存的盐度为20~35;仔鱼生存的适宜pH值为5.5~8.5,最适生存的pH值为7.0~8.5。豹纹鳃棘鲈受精卵和仔鱼对温度、盐度和pH值3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的范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大口黑鲈是国内淡水养殖的名优鱼类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探究大口黑鲈优鲈3号适宜孵化温度和孵化装置,在5个温度梯度(20、22、24、26和28 ℃)和2种孵化装置(孵化盆和孵化框)下进行了受精卵孵化试验。结果显示,水温在20~28 ℃时,胚胎发育速度与水温成正比;2种孵化装置对孵化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出苗数差别明显,孵化盆组各温度下出苗率为0;孵化框组孵化率和出苗率均在26 ℃达最大值,分别为66.0%和62.5%,均与24 ℃无显著差异,与28 ℃差异显著。孵化盆会导致初孵仔鱼的大量死亡,不宜作为初孵仔鱼培育装置;优鲈3号适宜孵化温度为24~26 ℃,适宜孵化温度内可适当提高水温来加快胚胎发育,缩短孵化时间。  相似文献   

4.
张玉明  田秀娥  王永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34-12436
[目的]了解安康地区泥鳅的胚胎发育全过程。[方法]用DOM和LHRH-A2对泥鳅进行催产,将所产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后所获的胚胎置于24~26℃、pH值7.0~7.5的淡水中培养,进行泥鳅的胚胎发育观察,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期的27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泥鳅胚胎发育可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24~26℃、pH值7.0~7.5的淡水中,泥鳅胚胎从受精到孵化出膜历时30h45min。[结论]为泥鳅的人工繁殖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将卵形鲳鲹初孵仔鱼从温度24℃、盐度32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18℃、21℃、24℃、27℃中培育,每个温度各设6个盐度(16、20、24、28、32、36)。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变化1 d后,温度21℃、24℃、27℃与盐度16、20、24所组成的9个试验组存活率最低,均小于10%;盐度为28至36的仔鱼存活率较高,均大于50%;同时,在温度18℃环境下,不同盐度试验组的存活率均高于50%。温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发育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发育减缓。在18℃的环境下,仔鱼发育极为缓慢甚至停滞。结合仔鱼存活率和发育情况,其最适温度和盐度为孵化时的温度和盐度,即温度为24℃,盐度为32。  相似文献   

6.
温度及盐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将卵形鲳鲹初孵仔鱼从温度24 ℃、盐度32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18 ℃、21 ℃、24 ℃、27 ℃中培育,每个温度各设6个盐度(16、20、24、28、32、36)。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变化1 d后,温度21 ℃、24 ℃、27 ℃与盐度16、20、24所组成的9个试验组存活率最低,均小于10%;盐度为28至36的仔鱼存活率较高,均大于50%;同时,在温度18 ℃环境下,不同盐度试验组的存活率均高于50%。温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发育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发育减缓。在18 ℃的环境下,仔鱼发育极为缓慢甚至停滞。结合仔鱼存活率和发育情况,其最适温度和盐度为孵化时的温度和盐度,即温度为24 ℃,盐度为32。  相似文献   

7.
虎斑乌贼是一种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销量的重要的海洋渔业产品,其受精卵孵化率较低一直是限制其人工繁育的主要因素.本文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盐度和pH值进行研究,探究其孵化的适宜生态条件,为虎斑乌贼的人工育苗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单因子试验,分别设置了不同温度(18、21、24、27、30和33℃)、盐度(15‰、18‰、21‰、24‰、27‰、30‰、33‰和36‰)和pH值(7.0、7.5、8.0和8.5),检测不同条件下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显示,受精卵可孵化温度为21~30℃;在27℃时,孵化率(72.2%)显著升高(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时间呈现缩短的趋势.在30℃时,孵化时间显著缩短(P0.05).受精卵可孵化盐度为27‰~36‰;在最适盐度范围(30‰~33‰)下孵化率为70%~80%. pH值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pH值7.0~8.5条件下均可孵化,孵化率均大于70%.因此,在温度24~27℃,盐度30‰~33‰和pH 7.0~8.5范围内,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较高.  相似文献   

8.
摘 要:本实验旨在研究盐度、光照周期、孵化密度、溶解氧对拟目乌贼(Sepia lycidas)胚胎发育的影响,以确定其胚胎发育最佳生态条件。在室内控制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度(18、21、24、27、30、33、36),光照周期L:D(0 h:24 h、6 h:18 h、12 h:12 h),孵化密度(3、6、9、12、15 ind/L)等对其胚胎孵化率、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卵黄囊完全吸收率和初孵幼体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胚胎发育影响显著(P<0.05),适宜盐度为27~33,最适盐度为30,最适盐度下孵化率达(93.33?2.89)%、培育周期为(25.67?0.58)d、孵化周期为(5.33?0.58)d、卵黄囊完全吸收率达(89.27?0.33)%、初孵幼体体重达(0.247?0.006)g;光照周期对孵化周期影响不显著(P>0.05),对其它指标影响显著(P<0.05),适宜光照周期为L:D(6 h:18 h),最适光照周期下孵化率达(80.33?2.89)%,培育周期为 (35.67?0.57) d、孵化周期为(4.67?0.57)d、卵黄囊完全吸收率达(82.18?7.72)%、初孵幼体体重达(0.243?0.012)g;在各孵化密度下充气与否,对胚胎发育有显著影响(P<0.01),水中含氧量≤5.55 mg/L时,胚胎发育受阻。在充气情况下不同孵化密度对胚胎发育影响显著(P<0.05),适宜孵化密度3~9 ind/L,最适宜孵化密度6 ind/L,最适孵化密度下孵化率达(96.67?2.89)%、培育周期为(29.67?0.58)d、孵化周期为(5.67?1.15)d、卵黄囊完全吸收率达(89.65?0.31)%、初孵幼体体重达(0.244?0.005)g。由此确定,其适宜的孵化盐度为27~33,光照周期为L:D(6 h:18 h),孵化密度为3~9 ind/L。由此确定,其适宜的孵化盐度为27~33,光照周期为L:D(6 h:18 h),孵化密度为3~9 ind/L。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孵化水温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26℃范围内,黄鲷胚胎都能孵出仔鱼,孵化速度随水温上升而加快。其中18~22℃是黄鲷胚胎孵化的最适温度,孵化率最高,20℃时达89%,畸形率最低;受精卵42 min细胞开始分裂,3 h 30 min为多细胞期,7 h为囊胚期,22 h胚孔关闭,37 h仔鱼开始孵出,孵出仔鱼健壮活泼。当水温高于26℃或低于16℃时,黄鲷胚胎不能孵出仔鱼;水温低于14℃时胚胎发育停止于高囊胚,12 h后受精卵开始变浊死亡;水温高于28℃时,胚胎发育至多细胞期,胚盘聚合死亡。黄鲷胚胎发育的有效积温为422.2~483.6(h.℃)。黄鲷发育的阈温度为7.88℃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孵化水温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26℃范围内,黄鲷胚胎都能孵出仔鱼,孵化速度随水温上升而加快。其中18~22℃是黄鲷胚胎孵化的最适温度,孵化率最高,20℃时达89%,畸形率最低;受精卵42 min细胞开始分裂,3 h 30 min为多细胞期,7 h为囊胚期,22 h胚孔关闭,37 h仔鱼开始孵出,孵出仔鱼健壮活泼。当水温高于26℃或低于16℃时,黄鲷胚胎不能孵出仔鱼;水温低于14℃时胚胎发育停止于高囊胚,12 h后受精卵开始变浊死亡;水温高于28℃时,胚胎发育至多细胞期,胚盘聚合死亡。黄鲷胚胎发育的有效积温为422.2~483.6(h.℃)。黄鲷发育的阈温度为7.88℃  相似文献   

11.
用Nikon显微镜观察了日本黄姑鱼胚胎发育全过程,并比较了受精卵在13种温度下胚胎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22.5℃、盐度29.9和pH 8.2条件下,从受精卵至孵化出膜总历时34 h 55 min,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21期;孵化水温对受精卵的孵化率、畸形率和孵化时间有显著影响,孵化时数(h)、孵化积温(A)与平均水温(θ)密切相关,h=4265.9θ-1.547 9,A=3.420 1θ2-168.99θ+2 786.1;有效积温为480.04~553.96℃.h,阈温度为7.01℃,但实际孵化水温须高于12℃,14~28℃胚胎均能正常孵化。适宜孵化水温为17~22℃,孵化率高于89%,畸形率低于16%。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鳜鱼种间杂交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斑鳜♀×鳜♂杂交一代胚胎发育与仔稚鱼生长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不同杂交方式对杂种一代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杂交F1受精卵卵径为(2.20±0.09)mm,在水温18~25℃下流水孵化,杂交F1经历卵裂期(7 h)、囊胚期(8 h)、原肠期(8 h)、神经胚期(4 h)、器官形成期(40 h),受精后67 h达到半数出膜。杂交F1初孵仔鱼全长为(4.12±0.12)mm,初孵至孵出后43 d全长日均增长率为1.03 mm。[结论]斑鳜♀×鳜♂杂交F1胚胎发育介于双亲之间,仔、稚鱼生长速度与父本接近。  相似文献   

13.
泰国斗鱼的胚胎发育及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泰国斗鱼Betta splendens受精卵的形态和胚胎发育的过程,研究了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温度组(20、23、26、29、32℃),记录各温度下胚胎发育历时、孵化率和畸形率,共重复5次。结果表明:水温为20~32℃时,泰国斗鱼受精卵均能孵化,最适孵化温度为26~29℃。孵化温度T与孵化时间t呈负相关,相关方程为t=18878T-1.8528(R2=0.9811);泰国斗鱼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1.08℃,有效积温为659.39℃.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桑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质量检验新方法,提高成品卵质量检验的准确性、高效性及可操作性。【方法】分别采用直接计数蚁蚕法、称量计算蚁蚕法、直接计数良卵法,进行蚕种孵化率和良卵数调查,并比较3种方法的调查效率。【结果】采用称量法计算蚁蚕头数与直接计数蚁蚕头数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直接计数良卵数与实际良卵孵化值误差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效率方面,直接计数良卵法耗时是直接计数蚁蚕法的56.75%,而称量计算蚁蚕法耗时仅是直接计数蚁蚕法的21.83%,节省约4/5的调查时间,工作效率极大提高。【结论】将称量计算蚁蚕法应用于良卵数和孵化率调查是可行的,且具有操作性好、省时、省工、效率高,准确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温度、光照时间对中华大蟾蜍受精卵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时间下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探讨中华大蟾蜍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和光照时间。[结果]不同温度下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率及蝌蚪成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20℃是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此时其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且孵化时间较快,随着温度升高孵化速度加快,但孵化率与蝌蚪成活率明显下降。25℃下不同光照时间对中华大蟾蜍蝌蚪孵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每天24 h光照是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最适孵化光照时间。[结论]该研究可为促进中华大蟾蜍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棘胸蛙胚胎发育及蝌蚪表型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温度对棘胸蛙(Paa spinosa)胚胎发育及蝌蚪表型特征的影响,将受精卵分别在20℃、23℃、26℃和29℃4个不同温度下孵化及驯养。测定各温度下受精卵的发育时间及蝌蚪体长、全长等表型特征变化。结果表明:20~23℃是棘胸蛙适合的孵化温度,孵化率均在80%以上,随着温度升高,孵化速度增加,但孵化率明显下降;温度对棘胸蛙全长与体长等表型特征具有显著影响,在23~29℃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增加,其增加量降低,增速减小。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内对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和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了两种石磺受精卵生物学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平疣桑椹石磺和里氏拟石磺的受精卵生物学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记录两种石磺受精卵、分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担轮幼虫期、膜内面盘幼虫期、孵化期7个发育阶段的胚胎大小和孵化所需时间,观察各期胚胎发育特征,并与瘤背石磺胚胎发育做比较。发现不同种石磺胚胎发育各期的主要形态结构并无明显区别,但是发育各期胚胎大小及孵化所需时间均有较大差异。在平均水温28℃,静水微充气,平均盐度15的条件下,平疣桑椹石磺、里氏拟石磺和瘤背石磺从受精卵到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分别需要210 h、253 h和270 h;死亡时间分别为产卵后的第25天、22天和24天。孵化后的自由面盘幼虫发育至匍匐幼虫期开始死亡,未完成幼虫培育过程,面盘幼虫的变态过程和变态条件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研究滇池金线鲃的胚胎发育情况,为其人工繁殖、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Olympus SZ61体视解剖镜观察人工催产受精的滇池金线鲃受精卵,记录其胚胎发育过程.[结果]在水温14.7~15.2℃的条件下,滇池金线鲃从受精卵至全部出膜需要200.6 h,有效积温达2977.9℃.滇池金线鲃的胚胎发育可划分为7个阶段及23个发育时期,其7个阶段分别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及出膜期.初孵仔鱼全长约7.6 mm,卵黄囊较大且呈长椭圆形,喜伏于池底或寻找缝隙躲藏.[结论]在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生产中,应对原肠中期的受精卵进行消毒,人工剔除死亡的受精卵,同时适当提高水温,加快胚胎发育速度,缩短孵化时间,降低水霉感染风险,提高滇池金线鲃孵化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离子液体[C_(16)mim]Cl的生物毒性作用,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胚胎和仔鱼为受试动物,分别以胚胎发育的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尾芽期4个发育时期以及孵出期和孵出3 d的仔鱼作为处理的起始点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随着[C_(16)mim]Cl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泥鳅胚胎的孵化率逐渐下降,畸形率则在逐步升高;其中,刚孵出的仔鱼24 h与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0.555、0.453、0.091 mg/L;孵出3 d的仔鱼24 h与48 h的LC_(50)及SC分别为0.444、0.273、0.031 mg/L。表明在较低剂量内,离子液体[C_(16)mim]Cl对泥鳅胚胎及其仔鱼的发育表现出明显的致畸与致死作用,并且该毒性作用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