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无性基株个体(即一个遗传单位)种群和无性克隆分株及萌生枝种群两个层次上对东祁连山高寒阴湿地区山生柳种群年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性基株个体种群0-10龄级幼苗贮备严重不足,11-20龄级苗木所占比重最大,种群动态呈稳定型;无性克隆分株和萌生枝种群年龄结构比较完整,结构分布图呈正三角形,种群动态表现为增长型;冲体上来讲山生柳种群呈增长趋势,只是在演替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其繁殖方式有所改变,导致现阶段山生柳种群两个层次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2.
克隆植物唐古特白刺不同层次的种群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地区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天然群落基株、分株种群的调查资料,对基株、分株两个层次的唐古特白刺种群年龄结构与生命表进行了分析,以探究其自然条件下克隆繁殖的特性及群落稳定性,为当地唐古特白刺天然群落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过程利用空间扩展至时间的思路,以冠幅、径级作为其相对年龄划分的依据.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基株、分株种群个体数所占百分比随龄级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二者的存活曲线整体上趋于Deevy-Ⅰ型,种群死亡率呈现波动变化,且均存在两个死亡高峰;在第Ⅲ龄级,唐古特白刺基株种群危险率位于波动变化的谷底,而分株种群危险率位于波峰,与之恰好相反.研究认为:唐古特白刺基株种群生长的关键阶段是第Ⅲ龄级左右,分株种群生长的关键阶段为第Ⅵ、Ⅴ龄级,对唐古特白刺的保育工作的实施应该根据种群水平及龄级的差异而区别进行.  相似文献   

3.
从龄级结构、数量动态、时间序列预测等方面,对比分析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撂荒30余年后天然恢复的次生林中5个优势种群的结构及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样地的木本植物共计3 251株,其中光皮桦、化香、马尾松、枫香、山杨种群株数占总株数的78.6%,有明显优势,为群落的优势种群。5个优势种群龄级结构相对完整,且各种群个体数量随龄级的增大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但由于各优势种群Ⅰ~Ⅱ龄级的个体数偏少且波动较大,总体表现为幼苗更新不足,种群稳定性较差。5个优势种群数量动态均呈增长型,增长潜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马尾松、化香、山杨、光皮桦、枫香。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时,马尾松种群受干扰概率最大,光皮桦最小。5个优势种群在未来龄级均出现种群个体数量优势减弱的现象,经过6个龄级后,各种群结构逐渐呈稳定增长的态势。5个优势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具有明显差异,但总体均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Ⅰ~Ⅱ龄级的个体数偏少是影响种群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封育保护结合人工抚育的措施,以提升林分质量及更新数量,实现次生林群落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彭杰  韩路  王海珍  张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60-11462
[目的]了解塔里木盆地灰叶胡杨种群的数量及动态。[方法]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绘编灰叶胡杨种群结构图;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灰叶胡杨种群的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及亏损率曲线,分析灰叶胡杨种群结构与动态趋势。[结果]塔里木盆地灰叶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呈双曲线型,幼苗数及成年个体数都较丰富,1龄向2龄过渡时死亡率较高,达71.9%,致使2龄级个体偏少,4龄以后各龄级比例协调。灰叶胡杨种群存活数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幼龄与老龄的生命期望较低。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死亡率和亏损率曲线均有2个高峰期,与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环境恶化有关。[结论]灰叶胡杨种群呈增长型,死亡率高峰出现在1~2龄级和6龄级附近。幼苗到中龄级个体的不足是胡杨种群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董云波  焦德志  李波  孙婴宁  杨允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32-5733,5769
[目的]为了研究扎龙自然保护区羊草种群分蘖株的数量性状。[方法]以扎龙羊草种群为研究对象,以年龄结构为切入点,对不同土壤生境条件下羊草分蘖株的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在5~9月的取样中,扎龙保护区4种生境的羊草种群分蘖株平均数量表现为沙土>林间风沙土>草甸土>中度碱土,年龄结构最多由3个龄级组成,其中均以1龄和2龄级分蘖株占绝对优势,3龄级所占比例甚小,呈增长型年龄结构;不同生境分蘖株的生物量也表现为沙土>林间风沙土>草甸土>中度碱土,年龄组成均以1龄和2龄级分蘖株对种群物质生产的贡献大,3龄级所占比重很小,也呈增长型年龄结构。[结论]该研究为湿地的管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伊犁四爪陆龟保护区不同生境下囊果苔草无性系种群分蘖株的年龄结构及其数量特征。【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测定的方法,对坡顶、沟底和繁育区3种生境内囊果苔草各龄级分蘖株的数量、高度、生物量、生产力等数量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不同生境对囊果苔草营养分蘖株的年龄结构影响不明显。坡顶样地囊果苔草种群营养分蘖株由3个龄级组成,沟底样地和繁育区样地均由2个龄级组成,生殖分蘖株仅存在于繁育区且只有1龄级。3个样地中,分蘖株的数量、高度、生物量均以1龄株占明显优势,均为增长型年龄结构;平均单株生产力也以1龄株最高,并随龄级增加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不同生境内囊果苔草种群营养分蘖株的数量特征呈现出较大程度的变异。【结论】3个样地中营养分蘖株的数量、高度、生物量和生产力均以1龄株占优势,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1龄株以其较高的生产力和数量在种群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晰祁连山东段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空间分布类型和株高、基径、枝条数、叶面积以及地上生物量等生长状况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采样、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山生柳灌丛的个体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祁连山东段山生柳种群空间分布表现为聚集型分布。株高与总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枝条数与总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毛管孔隙呈显著正相关;叶面积与非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大持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最大持水量与非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非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大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区山生柳灌丛7个环境因子的变异系数在0.01~0.15,土壤有机质和毛管孔隙变化幅度较大,其次为土壤含水量和容重,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变化幅度最小。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质是影响该地区山生柳灌丛分布的主导因素,其次是土壤持水能力,而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研究区灌丛分布的主要因素,对研究区内灌丛生态系统和高寒区植物多样性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极小种群多脉铁木年龄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保护浙江省极小种群多脉铁木,对文成县石垟林场的多脉铁木种群进行了全面调查,绘制了多脉铁木种群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生境对Ⅰ龄级个体的环境筛作用较强,该龄级出现死亡高峰,Ⅱ龄级后的年龄结构基本呈纺锤形,近似于正态分布;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且动态指数>0,为增长型种群;从时间序列来看,低龄级的个体数量不足,种群面临衰退。因此,加强多脉铁木高效繁育技术研究,并适当进行人工抚育,以保证其种群的正常更新。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天然长白松种群的生存状况, 采用典型抽样法对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长白松种群 进行调查, 分析种群数及年龄结构,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中长白松 种群个体数估计为36 293,分布在蒙古栎林、臭冷杉-长白松林、白桦林、白桦-臭冷杉林、红松-长白松林和长白落 叶松-鱼鳞云杉林等6 种植物群落类型中。白桦林群落中的长白松种群个体分异程度明显,年龄结构表现为I、 II、III、IV 和V 龄级个体同时存在, I 龄级个体最多(占64.29%),V 龄级以上个体相对缺乏的组成格局。白桦-臭 冷杉林群落中有少量的I、II 龄级个体,其他4 种植物群落类型中长白松种群均表现出V龄级以上的个体占优势, I、II、III龄级个体缺乏的结构特征;白桦林群落中长白松种群经历30 年或60 年后,II、III 龄级个体有恢复的潜 力,90 年以及150 年后,长白松IV龄级以上个体表现出增加势态,种群稳定发展。其他植物群落类型中长白松种群 随时间推移,呈现出V龄级以上大龄级个体增多,IV龄级以内小龄级个体补充不足的衰退趋势;对长白松种群的保 护,应根据自然保护区中6 种不同植物群落特点及长白松种群结构特征,通过相应措施创造适合各年龄阶段长白 松个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维持种群的稳定和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扎龙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羊草种群根茎的数量性状。[方法]利用根茎型禾草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方法,于2005年6~9月对扎龙自然保护区4种生境羊草种群的根茎长度、根茎生物量的年龄结构动态进行研究。[结果]扎龙保护区4种生境羊草种群的根茎均由4个龄级组成,9月的根茎长度、根茎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沙土>林间风沙土>草甸土>中度碱土。根茎长度,6、7月以23、龄级占绝对优势,呈稳定型年龄结构;89、月以1、2龄级为主,呈增长型年龄结构。根茎生物量,8月之前以2龄级为主,8月之后以1龄级为主。随着龄级的增加,根茎生物量减少。[结论]不同生境条件下羊草种群的根茎长度、根茎生物量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山生柳3种不同无性繁殖技术,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繁殖技术观测指标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保存率主根长度茎粗株高一级分枝数量地上生物量鲜质量侧根数量;3种不同处理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根插。主根长度、茎粗和株高3个观测指标是影响山生柳无性繁殖成活率的主要指标因子,硬枝扦插处理是山生柳在高寒区最适合的快繁技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讨除萌蘖、修剪、断根3种抚育措施处理对12年生衰老火炬树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究其衰老机理。设置4组处理,CK为对照组,D1为除萌蘖处理组,将主树2 m范围内萌蘖苗全部剪除,之后每隔15 d将新萌蘖苗剪除;D2为修剪处理组,将冗杂枝、干枯枝、过密枝疏除,树冠回缩;D3为断根处理组,距树干50 cm处画圆,沿弧线分6段,每隔1段断根处理,共断1/2的根。于6月开始取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之后每隔30 d取样1次,测定各处理下叶片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除萌蘖、修剪、断根3种抚育措施处理下,火炬树叶片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 “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分别较CK显著增长44.78%、22.10%、73.27%、141.31%、39.05%,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升高”趋势,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最低值显著低于CK 25.20%。3种抚育措施处理对火炬树早期预防衰老以及衰老期改善生长状态、延缓火炬树衰老均有明显作用,各处理综合评价结果为除萌蘖处理对衰老火炬树叶片生理影响效果最好,断根处理次之,修剪处理影响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开垦利用对东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同一海拔高度的东祁连山金露梅、山生柳高寒灌丛草地以及灌丛草地开垦后种植燕麦的土地,进行了土壤养分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露梅灌丛草地和山生柳灌丛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除全钾外,其他元素都是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且各土层差异显著(P<0.05).燕麦地除了全钾、速效钾、速效锰外,都是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且各土层差异显著(P<0.05).山生柳灌丛草地与金露梅灌丛草地土壤养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灌丛草地与开垦地土壤养分差异显著(P<0.05),并且开垦后种植燕麦的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受到人为的控制和干扰,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锌含量均比灌丛草地高,而全磷、速效钾、速效铁、速效铜和速效锰含量比灌丛草地低,速效钾含量并不随土层加深而变化,速效铁和速效锰含量则随土层加深而上升.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白银屈吴山不同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方差/均值比(S2/x)、负二项参数(k)、Monisita扩散型指数(I)、丛生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和聚块性指标(m*/m)等6项指标来研究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山杨、云杉、华山松、白桦纯林的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混交林中的白桦、山柳、油松、刺柏的分布格局呈均匀分布或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云冷杉种群结构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匀滑技术和谱分析等方法,在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基础上,对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臭冷杉种 群和红皮云杉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臭冷杉径级结构呈典型的倒J 型分布,幼苗和幼树在 种群中所占比重大,种群个体数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红皮云杉结构近似呈倒J 型分布,幼苗所占比重较大。2)臭 冷杉种群的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均出现2 个高峰,一个出现在第4 龄级阶段,另一个 出现在第9 龄级阶段;红皮云杉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也基本一致,每个龄级阶段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比较稳 定,没有太大差异。3)臭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介于Deevey-II域型和Deevey-III型之间,更趋于Deevey-II型;红皮云杉 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II型。4)臭冷杉和红皮云杉种群的生存率曲线都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减小,-积死亡率 曲线都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增大。5)臭冷杉种群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变化基本一致,红皮云杉也具有类 似的变化。6)谱分析显示,臭冷杉种群天然更新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受基波的影响较大,说明臭冷杉种群在整个生 命过程中的数量动态变化,主要是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红皮云杉种群天然更新也存在明显的波动,但受基波影响 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桃叶杜鹃种群构件的特征,为桃叶杜鹃的繁殖、经营、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采用Harper构件理论结合野外调查对不同径级桃叶杜鹃种群枝、叶构件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桃叶杜鹃的分枝角度变化范围为42°~71°,在各级分枝上并无统一规律,分枝粗度以一级枝最大,二者总体均呈不同程度的波动性变化;分枝长度以一级枝最长,平均叶面积以一级枝最大,分枝数与叶片数主要以二、三级枝最多,说明,一、二、三级枝均为桃叶杜鹃种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桃叶杜鹃的构件种群形态具高度可塑性,枝构件种群的结构影响着树冠的整体构型,分枝长度和分枝角度受分枝高度的影响不大,分枝率随桃叶杜鹃径级粗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  相似文献   

17.
植物种群构件数量统计是植物生态学的崭新领域,对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无性系灌木刺五加种群的地上部分构件枝、芽为对象,研究了三种天然次生林群落中及皆伐迹地上刺五加的平均枝长和分枝级数以及各级枝上着生的活芽数和分枝角度的变化规律,并从群落环境和刺五加的年龄状况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刺五加种群的枝、芽构筑型特征是由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但随年龄和环境状况而产生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赵阳    杨萌萌    刘锦乾    杨永红    陈学龙    黄旭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4):37-44
紫果云杉为我国特有树种,以冶力关林区的紫果云杉天然种群为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种群结构图,编制静态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运用数量化分析法研究种群动态,并用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数量动态进行预测,以揭示本区域紫果云杉的生存现状,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紫果云杉幼苗占种群个体总数的21.05%,Ⅱ龄级时,个体数量迅速减少,幼苗死亡率达到80.40%,出现瓶颈现象,种群结构近似于纺锤型。总体来看,紫果云杉种群幼苗数量优势不明显,种群更接近于稳定型,种群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Ⅱ型;未来2、4、6、8个龄级后,种群个体数量呈增长趋势,但增长性低,增长潜力小,并对外界干扰较敏感;竞争、自疏作用造成幼苗、幼树存活率偏低是影响紫果云杉种群自然更新关键因素,幼苗的分布状况也影响着种群的发展。散生的种群在自身比例较低的混交林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种群增长。因此,须采取人工措施使种群形成规模,促进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9.
构树是喀斯特地区的先锋树种之一,文中分析了喀斯特地区不同干扰条件下构树萌枝种群的数量特征、年龄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干扰条件下的构树萌枝种群年龄结构呈现增长、稳定和衰退的趋势;萌枝种群结构可分为5种主要类型,各类型的数量和年龄结构与干扰有关,说明萌枝是主要的更新方式,干扰是影响萌枝产生的主要因素,中度干扰促进了构树萌枝的发展。萌枝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乔木层呈随机分布型,而灌木层呈集群分布型,主要与构树本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同时受干扰及群落内生境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沿海防护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柳树是华东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筛选优质的耐盐乔木柳品种可满足沿海防护林造林的品种需求。用水培法对15个乔木柳品种1年生枝条进行了50 mmol·L-1NaCl的盐胁迫,并设清水作为对照,测定了始根期的根干重、叶片数、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等14项指标,并采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耐盐性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50 mmol·L-1盐胁迫对多数乔木柳品种根、叶的萌发时间和生长有抑制作用,根系电导率升高,丙二醛的含量有增有减。其中对盐柳1号的根系萌发,苏柳795、渤海柳1号、苏柳799的根生长,竹柳的萌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总萌枝数和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数、叶干重与电导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表型鉴定和生理指标测定并聚类分析,可将15个乔木柳品种按耐盐性分为3类:盐柳1号、东营柳2号、竹柳、渤海柳1号、紫杆柳>287、J2087、龙爪柳、苏柳932>苏柳795、J2187、苏柳172、东营柳1号、金丝垂柳J1010、苏柳7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