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祁连山高寒阴湿地区山生柳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无性基株个体(即一个遗传单位)种群和无性克隆分株及萌生枝种群两个层次上对东祁连山高寒阴湿地区山生柳种群年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性基株个体种群0~10龄级幼苗贮备严重不足,11~20龄级苗木所占比重最大,种群动态呈稳定型;无性克隆分株和萌生枝种群年龄结构比较完整,结构分布图呈正三角形,种群动态表现为增长型;总体上来讲山生柳种群呈增长趋势,只是在演替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其繁殖方式有所改变,导致现阶段山生柳种群两个层次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2.
克隆植物唐古特白刺不同层次的种群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地区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天然群落基株、分株种群的调查资料,对基株、分株两个层次的唐古特白刺种群年龄结构与生命表进行了分析,以探究其自然条件下克隆繁殖的特性及群落稳定性,为当地唐古特白刺天然群落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过程利用空间扩展至时间的思路,以冠幅、径级作为其相对年龄划分的依据.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基株、分株种群个体数所占百分比随龄级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二者的存活曲线整体上趋于Deevy-Ⅰ型,种群死亡率呈现波动变化,且均存在两个死亡高峰;在第Ⅲ龄级,唐古特白刺基株种群危险率位于波动变化的谷底,而分株种群危险率位于波峰,与之恰好相反.研究认为:唐古特白刺基株种群生长的关键阶段是第Ⅲ龄级左右,分株种群生长的关键阶段为第Ⅵ、Ⅴ龄级,对唐古特白刺的保育工作的实施应该根据种群水平及龄级的差异而区别进行.  相似文献   

3.
彭杰  韩路  王海珍  张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60-11462
[目的]了解塔里木盆地灰叶胡杨种群的数量及动态。[方法]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绘编灰叶胡杨种群结构图;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灰叶胡杨种群的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及亏损率曲线,分析灰叶胡杨种群结构与动态趋势。[结果]塔里木盆地灰叶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呈双曲线型,幼苗数及成年个体数都较丰富,1龄向2龄过渡时死亡率较高,达71.9%,致使2龄级个体偏少,4龄以后各龄级比例协调。灰叶胡杨种群存活数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幼龄与老龄的生命期望较低。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死亡率和亏损率曲线均有2个高峰期,与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环境恶化有关。[结论]灰叶胡杨种群呈增长型,死亡率高峰出现在1~2龄级和6龄级附近。幼苗到中龄级个体的不足是胡杨种群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董云波  焦德志  李波  孙婴宁  杨允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32-5733,5769
[目的]为了研究扎龙自然保护区羊草种群分蘖株的数量性状。[方法]以扎龙羊草种群为研究对象,以年龄结构为切入点,对不同土壤生境条件下羊草分蘖株的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在5~9月的取样中,扎龙保护区4种生境的羊草种群分蘖株平均数量表现为沙土>林间风沙土>草甸土>中度碱土,年龄结构最多由3个龄级组成,其中均以1龄和2龄级分蘖株占绝对优势,3龄级所占比例甚小,呈增长型年龄结构;不同生境分蘖株的生物量也表现为沙土>林间风沙土>草甸土>中度碱土,年龄组成均以1龄和2龄级分蘖株对种群物质生产的贡献大,3龄级所占比重很小,也呈增长型年龄结构。[结论]该研究为湿地的管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从龄级结构、数量动态、时间序列预测等方面,对比分析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撂荒30余年后天然恢复的次生林中5个优势种群的结构及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样地的木本植物共计3 251株,其中光皮桦、化香、马尾松、枫香、山杨种群株数占总株数的78.6%,有明显优势,为群落的优势种群。5个优势种群龄级结构相对完整,且各种群个体数量随龄级的增大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但由于各优势种群Ⅰ~Ⅱ龄级的个体数偏少且波动较大,总体表现为幼苗更新不足,种群稳定性较差。5个优势种群数量动态均呈增长型,增长潜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马尾松、化香、山杨、光皮桦、枫香。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时,马尾松种群受干扰概率最大,光皮桦最小。5个优势种群在未来龄级均出现种群个体数量优势减弱的现象,经过6个龄级后,各种群结构逐渐呈稳定增长的态势。5个优势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具有明显差异,但总体均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Ⅰ~Ⅱ龄级的个体数偏少是影响种群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封育保护结合人工抚育的措施,以提升林分质量及更新数量,实现次生林群落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伊犁四爪陆龟保护区不同生境下囊果苔草无性系种群分蘖株的年龄结构及其数量特征。【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测定的方法,对坡顶、沟底和繁育区3种生境内囊果苔草各龄级分蘖株的数量、高度、生物量、生产力等数量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不同生境对囊果苔草营养分蘖株的年龄结构影响不明显。坡顶样地囊果苔草种群营养分蘖株由3个龄级组成,沟底样地和繁育区样地均由2个龄级组成,生殖分蘖株仅存在于繁育区且只有1龄级。3个样地中,分蘖株的数量、高度、生物量均以1龄株占明显优势,均为增长型年龄结构;平均单株生产力也以1龄株最高,并随龄级增加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不同生境内囊果苔草种群营养分蘖株的数量特征呈现出较大程度的变异。【结论】3个样地中营养分蘖株的数量、高度、生物量和生产力均以1龄株占优势,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1龄株以其较高的生产力和数量在种群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极小种群多脉铁木年龄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保护浙江省极小种群多脉铁木,对文成县石垟林场的多脉铁木种群进行了全面调查,绘制了多脉铁木种群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生境对Ⅰ龄级个体的环境筛作用较强,该龄级出现死亡高峰,Ⅱ龄级后的年龄结构基本呈纺锤形,近似于正态分布;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且动态指数>0,为增长型种群;从时间序列来看,低龄级的个体数量不足,种群面临衰退。因此,加强多脉铁木高效繁育技术研究,并适当进行人工抚育,以保证其种群的正常更新。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天然长白松种群的生存状况, 采用典型抽样法对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长白松种群 进行调查, 分析种群数及年龄结构,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中长白松 种群个体数估计为36 293,分布在蒙古栎林、臭冷杉-长白松林、白桦林、白桦-臭冷杉林、红松-长白松林和长白落 叶松-鱼鳞云杉林等6 种植物群落类型中。白桦林群落中的长白松种群个体分异程度明显,年龄结构表现为I、 II、III、IV 和V 龄级个体同时存在, I 龄级个体最多(占64.29%),V 龄级以上个体相对缺乏的组成格局。白桦-臭 冷杉林群落中有少量的I、II 龄级个体,其他4 种植物群落类型中长白松种群均表现出V龄级以上的个体占优势, I、II、III龄级个体缺乏的结构特征;白桦林群落中长白松种群经历30 年或60 年后,II、III 龄级个体有恢复的潜 力,90 年以及150 年后,长白松IV龄级以上个体表现出增加势态,种群稳定发展。其他植物群落类型中长白松种群 随时间推移,呈现出V龄级以上大龄级个体增多,IV龄级以内小龄级个体补充不足的衰退趋势;对长白松种群的保 护,应根据自然保护区中6 种不同植物群落特点及长白松种群结构特征,通过相应措施创造适合各年龄阶段长白 松个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维持种群的稳定和增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扎龙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羊草种群根茎的数量性状。[方法]利用根茎型禾草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方法,于2005年6~9月对扎龙自然保护区4种生境羊草种群的根茎长度、根茎生物量的年龄结构动态进行研究。[结果]扎龙保护区4种生境羊草种群的根茎均由4个龄级组成,9月的根茎长度、根茎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沙土>林间风沙土>草甸土>中度碱土。根茎长度,6、7月以23、龄级占绝对优势,呈稳定型年龄结构;89、月以1、2龄级为主,呈增长型年龄结构。根茎生物量,8月之前以2龄级为主,8月之后以1龄级为主。随着龄级的增加,根茎生物量减少。[结论]不同生境条件下羊草种群的根茎长度、根茎生物量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石河子东大塘天山云杉种群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东大塘风景区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的种群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保护现有资源,在东大塘风景区选取了20个样地(10m×10m),对该地区天山云杉种群的年龄结构、高度结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进行了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种群个体数量主要集中于Ⅱ、Ⅲ、Ⅳ龄级(个体数量比重占86.05%),幼苗、老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径级结构表明,种群的优势径级在6-22 cm,其个体数占总数的89.46%。种群的高度结构表明,种群高度基本呈正态分布。静态生命表分析表明,种群天山云杉的Ⅰ、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种群Ⅳ、Ⅴ龄级的死亡率最高,累计达80.1%。以标准化最高存活量为起点天山云杉的存活率基本符合属于DeeveyⅢ型。  相似文献   

11.
海子坪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倒逐龄级累加法"(RAA)和邻接格子样方法,研究海子坪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克隆生长格局和无性系分株克隆生长型动态。结果表明:海子坪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的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无性系分株集群的聚块大小或格局规模为256个单位格子面积,即斑块面积在256 m2以上;格局强度达到2.56;格局纹理为2.52,说明疏密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晰祁连山东段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空间分布类型和株高、基径、枝条数、叶面积以及地上生物量等生长状况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采样、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山生柳灌丛的个体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祁连山东段山生柳种群空间分布表现为聚集型分布。株高与总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枝条数与总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毛管孔隙呈显著正相关;叶面积与非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大持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最大持水量与非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非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大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区山生柳灌丛7个环境因子的变异系数在0.01~0.15,土壤有机质和毛管孔隙变化幅度较大,其次为土壤含水量和容重,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变化幅度最小。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质是影响该地区山生柳灌丛分布的主导因素,其次是土壤持水能力,而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研究区灌丛分布的主要因素,对研究区内灌丛生态系统和高寒区植物多样性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根茎型禾草巨序剪股颖种群构件的年龄结构。[方法]通过生长季末期单位面积取样的方法,对新疆伊犁河谷昭苏县境内2个生境的巨序剪股颖种群构件的组成及其年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2个样地的巨序剪股颖种群均由营养分蘖株组成,由4个龄级组成,且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2个样地的根茎均为5个龄级,其中又以1和2龄根茎占绝对优势。在生长季末期,2个样地的巨序剪股颖潜在种群均由各龄冬性分蘖苗、根茎顶芽、根茎节间芽和各龄分蘖节芽组成,这些芽在潜在种群中占优势地位,各龄级芽又以1龄级的占显著优势,均属于增长型年龄结构。[结论]该研究反映出巨序剪股颖无性系的发展方向,也为该种牧草的栽培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的萌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了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的起源与萌生特征。结果表明:所调查的4个种群中共记录到景东翅子树99株,其中萌生形成的植株35株,占总株数的35.4%;萌生个体主要处于幼树(D<2 cm)和小树(2 cm≤D<5 cm)阶段,二者占全部萌生个体的85.7%。景东翅子树萌生更新的方式主要是根部萌生和干基萌生2种。4个种群平均的萌生百分比为59.2%,萌生个体萌生的平均茎数为2.8个。景东翅子树萌生的方式和萌生能力的大小与人为干扰的状况与关。萌生在干扰条件下景东翅子树种群的恢复和维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九宫山惟一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种群进行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绘制了红椿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图,量化分析了种群各龄级间个体数量、变化动态,编制了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种群生存函数;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红椿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Ⅰ龄级存活植株占总存活植株的45.64%,Ⅱ~Ⅳ龄级占28.20%,Ⅴ~Ⅵ龄级占13.33%,Ⅶ~Ⅻ龄级占12.82%;个体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Ⅰ最高,为62.92%,除V_(Ⅳ)和V_Ⅴ2个龄级间波动外,V_(pi)=45.96%,V_(pi′)=3.83%0。(2)种群存活曲线:N_x=8.448 e~(-0.09x),R~2=0.956,符合DeeveyⅡ型存活曲线,说明种群在生活史各个阶段具有较为稳定的死亡率。(3)生存率函数S(i)单调下降,积累死亡率F_((i))呈单调上升,两者下降和上升的幅度前5个龄级高于后期,F_((i))到Ⅵ龄级达0.881。死亡密度函数f_((ti))随龄级逐渐下降,到Ⅷ龄级后稳定在0.003。危险率函数λ_((ti))出现Ⅴ、Ⅶ、Ⅺ龄级的3个峰值,均为0.250,龄级结构和动态分析的趋势一致。(4)对Ⅱ、Ⅳ、Ⅵ、Ⅷ龄级动态预测表明,种群各龄级个体数量呈增加-下降-平稳变化,种群趋于老龄化。总之,九宫山红椿种群受特定环境影响,改善了红椿林下幼苗在生长过程中的光照条件,光照环境筛和竞争成为中间龄级植株的抑制条件,因此该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趋于老龄化。在管理上应针对不同阶段种群生长发育特征,采取适当措施,使种群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珍稀濒危植物--崖柏种群结构与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对崖柏产地7个典型群落的实地调查,运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崖柏种群年龄结构与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崖柏种群各龄级间出现严重的不连续现象;根据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崖柏种群年龄结构可划分为4个类型:增长型,始衰型,中衰型和老衰型;同时所有群落的调查表明,崖柏幼苗幼树数量稀少且个体死亡率高,故认为种群增长接近于衰退状态。  相似文献   

17.
浙江天台山落叶阔叶林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浙江省天台山落叶阔叶林优势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多数落叶阔叶树种的龄级不完整,种群存活曲线不表现为线性关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常绿阔叶树种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或增长型,七子花种群和短柄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其他多数落叶树种的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木荷和短尾柯的分布局呈集群分布,各优势种群从小树到大树群强度逐渐降低,种群呈扩散趋势。图2表2参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组成六盘山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分析六盘山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有助于掌握六盘山辽东栎的生长发育现状及种群发展过程。  方法  基于六盘山12个辽东栎纯林样地,通过静态生命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系数、死亡率、消失率以及生存分析,对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采用点格局分析了六盘山辽东栎林种群空间格局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样地内辽东栎种群径级结构分布近似于倒J型,更新状况良好,结构稳定。②辽东栎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曲线。③辽东栎种群整体呈前期和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④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近熟龄个体在小尺度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  结论  六盘山辽东栎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新状况良好。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中龄与近熟龄个体在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明显,呈相互独立状态。为保持辽东栎林结构稳定,应加强人为调控,确保辽东栎林种群更新的稳定环境条件。图8表2参2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红桦是我国特有的桦木科高大落叶乔木,也是我国暖温带森林主要建群种之一,具有观赏、经济和生态价值。通过对秦岭两地区红桦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研究,阐明红桦种群年龄结构特征及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建立种群发展预测模型,揭示红桦种群自然更新障碍原因,为今后红桦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陕西省宁陕县火地塘林场和甘肃省礼县洮坪林场红桦种群调查与统计,绘制红桦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建立种群发展预测模型,同时结合种群动态数量化法和数量时间序列分析法揭示红桦种群的发展趋势。  结果  两地种群年龄结构均在Ⅲ龄级时个体数最多,种群主要由幼龄个体组成;两地种群均是前期先衰退后增长,中期短暂衰退后增长,在Ⅵ ~ Ⅶ 龄级急剧衰退;洮坪种群比火地塘种群更早进入衰退期,其种群更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两地红桦种群的存活曲线都趋向于Deevey-Ⅱ 型。  结论  火地塘和洮坪两地红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呈不规则的金字塔型,种群发展主要靠中老龄个体维持;两地红桦种群现阶段都为增长型种群,且都对生境因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洮坪种群尤为明显;在未来两地红桦种群均不同程度地缺乏幼苗,自然更新较困难。针对此问题,提出保护和恢复红桦种群的策略:人工培育幼苗移植到种群的林窗内;对幼龄林采用“3年5次”的抚育方式,对中龄林采用整枝、修剪、除灌等方式进行抚育;对于郁闭度达0.9以上的林分,适当间伐,每公顷保留1 500株左右,提高种群的自然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研究了陕西楼观台青檀的种群年龄结构,编制了种群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及4个生存函数曲线,同时运用谱分析方法,共同揭示青檀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青檀种群低龄级个体较多,Ⅰ龄级和Ⅱ龄级的个体占总数的81.7%,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前期死亡率较高,后期稳定;死亡率和消失率变化趋于一致,均在Ⅱ、Ⅲ龄级和ⅩⅣ龄级出现死亡高峰;累计死亡率在Ⅲ龄级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危险率在Ⅱ龄级和ⅩⅣ龄级出现高峰。谱分析表明青檀种群的更新过程中还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波动主要发生在Ⅲ龄级、Ⅸ龄级和Ⅺ龄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