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为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工厂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4个养殖密度(120、180、240、300尾/m2),在养殖环境相同的条件下养殖30 d后对4个养殖密度条件下的墨吉明对虾进行生长性状测量及存活率统计,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探讨墨吉明对虾最适养殖密度.[结果]不同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体长和体质量增长有显著影响(P<0.05).G120组的体长和体质量的增长速度显著优于其他密度组,增长率(GR)和增重率(WGR)分别高达36.54%和158.53%;墨吉明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与密度的呈负相关(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特定生长率逐渐下降,G300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为(2.09±0.57)%,与其他密度组特定生长率差异极显著(P<0.01);饵料系数(FCR)与养殖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即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饵料系数逐渐增大,G300组的饵料系数仅为3.37±0.53,低于其他3组.不同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当养殖密度高于240尾/m2时死亡率高达40%,严重影响墨吉明对虾的存活率.[结论]当养殖密度为120尾/m2时,虽然各测量指标最大,但空间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墨吉明对虾工厂化养殖,养殖密度为180 ~ 240尾/m2时,各生长性状测量值相对较高,且有利于墨吉明对虾工厂养殖空间利用率,因此应选180 ~ 240尾/m2作为墨吉明对虾工厂化养殖最适养殖密度.  相似文献   

2.
选取同等规格的南美白对虾SIS一代虾苗、南三1号虾苗(基于SIS一代选育出的本土虾苗)、墨吉对虾虾苗进行养殖试验,每种虾苗设两个平行进行养殖试验,研究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不同品系的对虾在生长速度、成活率、饵料系数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SIS一代虾生长速度最快,饵料系数最低,但成活率也相对最低;南三1号虾生长速度仅次于SIS一代虾,但成活率最高,饵料系统仅高于SIS一代虾;墨吉对虾生长速度最慢,饵料系数也最高,但存活率较SIS一代虾高。  相似文献   

3.
徐敏  王晓梅  季延滨  王存  戴伟  潘宝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72-12274
[目的]研究养殖密度对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以体重(30.71±0.89)g革胡子鲶为试验对象,测定4种养殖密度(35、65、95、125 kg/m3)下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养殖60 d后,随着养殖密度升高,革胡子鲶终末重、日增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35 kg/m3与65 kg/m3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密度处理组间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处理组(35 kg/m3与65 kg/m3)与高密度处理组(95 kg/m3与125 kg/m3)间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补体C3、C4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65 kg/m3可推荐为革胡子鲶的最佳养殖生产密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投饵密度对卤虫高密度养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永岩  夏营顺  何碧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49-16153,16179
[目的]探讨一种用卤虫生物量百分比投饵进行卤虫高密度养殖的方法。[方法]用酵母作饵料,按卤虫体重的5%、7.5%、10.0%、12.5%比例投饵进行不换水卤虫高密度(1×104/L)养殖试验,研究不同投饵密度对卤虫高密度养殖透明度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5.0%卤虫生物量饵料密度组卤虫仅存活13 d,7.5%卤虫生物量饵料密度组卤虫仅存活14 d,10.0%卤虫生物量饵料密度以上组卤虫能存活至试验结束(17 d)。各饵料密度组间卤虫存活率随饵料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P〈0.01)。卤虫体长随饵料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1)。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加,卤虫体重逐渐增加。10.0%、12.5%卤虫生物量的投饵量为不换水卤虫高密度养殖可行饵料密度,12.5%卤虫生物量组比10.0%卤虫生物量组效果较好,但最终存活率和饵料系数均比10.0%组差。[结论]该研究为卤虫高密度养殖提供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设置了10、20、30、40、50尾/m25种养殖密度,进行了150 d的鳜鱼养殖试验,通过分析试验鱼的体质量、日增长率、饵料系数、产量及经济效益,评价不同养殖密度对鳜鱼生长和养殖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密度与饵料系数成正相关,与日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成负相关。养殖鳜鱼的日均换水量为0.25 m3/kg。养殖密度为30尾/m2时养殖效益最高,为220.75元/m2,是对照池塘的18.1倍。基于生长性能及养殖效能的综合评价,在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鳜鱼养殖密度以30尾/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以建鲤鱼种为研究对象,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1.5%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每种DHA水平分别添加62.5,125.0,250.0mg/kg维生素E(VE),共配制9种试验饲料,每种饲料饲喂2个养殖密度(15g/L和60g/L)的建鲤,饲养8周。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VE和DHA对不同养殖密度的建鲤生产性能、饲料利用和大小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建鲤的生长、摄食率和体质量变异系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高密度各组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但体质量变异系数均是高密度组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VE显著影响建鲤的生长和饲料利用(P0.05),且显著影响建鲤的个体分化(P0.05),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随着VE的增加,建鲤生长和个体分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DHA只是显著影响特定生长率(P0.05),对摄食率和体质量变异系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同一养殖密度下,饲料中添加DHA对低密度各组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养殖密度、VE和DHA三者的交互体系只对建鲤体质量变异系数有显著影响(P0.05),养殖密度和VE或DHA的交互作用对生长影响显著(P0.05),但饲料中添加VE和DHA的交互作用对建鲤的生长、摄食率和体质量变异系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VE和DHA可提高建鲤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进而促进生长、降低个体分化,适宜在集约化养殖中作为抗拥挤胁迫的免疫增强剂适量添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摄食行为、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工厂化条件下,设60、100和140尾/m~3 3种养殖密度,养殖周期50 d,记录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摄食行为,并测定其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在摄食行为方面,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幼鱼摄食形态基本遵循圆锥形—碗形—团形—平铺形的变化规律;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分布在上层摄食比例逐渐降低,对应的平均摄食比例分别为80.0%、72.0%和66.7%,其在摄食等级1所占比例也逐渐降低,分别为82.7%、73.3%和64.0%。在生长性能方面,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平均增重、日增重、饵料转化率和生长效率等4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饵料系数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体长、全长、增重率、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等6项指标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白细胞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养殖密度为100尾/m~3的效果最佳。【结论】养殖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适宜密度为100尾/m~3,既能保障其健康生长,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养殖密度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精养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选用初始体质量平均16.7 g、体长平均10.8 cm的黄颡鱼幼鱼,分别设置初始密度为125 000尾/hm~2(D1)、100 000尾/hm~2(D2)和75 000尾/hm~2(D3)的3种养殖密度,在精养池塘中进行142 d的养殖和水质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各密度组均属绿藻型池塘,且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丰度增幅均随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在富营养化程度评价上显示出了较强的相似性和一致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均随养殖密度升高而呈递增趋势,但均未达到重污染水平,表明放养密度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影响。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均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饵料系数则呈上升趋势。成活率变化不大,均在90%以上。其中特定生长率在D1、D2和D3各组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增重率、肥满度和饵料系数在D1和D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黄颡鱼生长指标分析,该试验条件下的最适放养密度为D2(100 000尾/hm~2)。  相似文献   

9.
以褐鳟(Salmo trutta)商业品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养殖密度梯度,对处于稚鱼期的褐鳟进行常规生长指标差异测定,综合分析养殖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养殖密度组,每个试验槽分别放养400、600、800、1000、1200尾,每组3个重复。经过49 d的养殖试验,褐鳟稚鱼体重从0.14 g长到1 g,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褐鳟稚鱼的生长指标明显不同,其中最终体重、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及增重率均随着养殖密度增大而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日增重由(0.018±0.001)g下降为(0.013±0.001)g,降幅明显;净增重却随着养殖密度增大而上升,各养殖密度组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这可能是由于高密度组种群个体基数较大。各密度组褐鳟稚鱼的生长表现为不等速性,但生长离散却没有加剧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养殖密度对褐鳟稚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似鲇高原鳅在循环水系统中的最适养殖密度,为人工繁殖似鲇高原鳅的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似鲇高原鳅初始体重为(88±5)g/尾,养殖密度为1.27、2.54、3.81、5.08、6.35、7.62和8.89 kg/m2,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似鲇高原鳅特定生长率、增重率、饵料系数、存活率、脏体比和肝体比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养殖鱼类群体体长和体重等指标出现分化,养殖密度与肝体比和脏体比呈负相关,循环水养殖适宜密度为6.35 kg/m2.[结论]不同养殖密度差异体现在肝体比和脏体比方面,从成本和效率出发,综合增重率、饵料系数等生长指标,推荐养殖密度为6.35 kg/m2,养殖上市前应该进行适当肥育,以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拌料投喂的方式,研究来源于糟粕醋的融合乳杆菌(LAB041)和植物乳杆菌(LAB1036)分别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拌料投喂8周后,LAB041可显著提高实验对虾的存活率、终全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LAB041和LAB1036可显著降低对虾养殖的饲料系数(P0.05)。LAB041可显著提高实验对虾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P0.05),显著降低对虾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虽然LAB1036可提高实验对虾对亚硝酸盐的耐受性和对虾的耐低盐能力,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之间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LAB041和LAB1036均可显著降低对虾对高盐度的耐受性(P0.05)。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爱拔益加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本研究设置2种饲养方式(网上平养和笼养)和2个饲养密度(14和10只/m2),采用2×2因子设计,共分4个处理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和饲养方式对肉鸡耗料增重比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网上平养低密度组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高于笼养高、低密度组,网上平养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笼养,日增重和平均体重显著高于笼养;2)网上平养肉鸡胸肌率、腿肌率显著高于笼养,胸肌和腿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笼养,胸肌滴水损失显著高于笼养。低密度组肉鸡腿肌pH24极显著高于高密度组;3)笼养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高于网上平养,高密度组T-AOC显著低于低密度。网上平养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高于笼养。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血浆肌酸激酶(CK)的互作效应显著。笼养高、低密度组CK显著低于网上平养高密度组。综上,14只/m2饲养密度虽然对肉鸡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增加了肉鸡氧化应激反应;网上平养肉鸡在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方面优于笼养,但在肉品质、耗料增重比、免疫应激和抗氧化方面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鲻鱼混养密度与网箱围隔对鱼虾混养效果和水质的影响,为今后发展推广鱼虾混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3.2 m×3.2 m的室内水泥池放养800尾虾苗(处理I)、800尾虾苗+1.0 kg鲻鱼(处理II)、800尾虾苗+2.0 kg鲻鱼(处理III)、800尾虾苗+3.0 kg鲻鱼(处理IV)、800尾虾苗+2.0 kg鲻鱼(处理V),处理V用网箱将鲻鱼隔离在网内而对虾可通过,探讨凡纳滨对虾与鲻鱼混养对鱼虾生长、饲料效率、能量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及水质的影响。【结果】收获时,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重、产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鲻鱼的体重、增重率、体重特定生长率均随鲻鱼混养密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采用网箱围隔相对其他混养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对虾的生长状况,但仍显著低于单养对虾处理(P〉0.05,下同)。【结论】凡纳滨对虾混养鲻鱼能有效提高饵料利用率,但由于鲻鱼抢食虾料而影响对虾生长;采用网箱围隔混养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对虾生长,却未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因此,凡纳滨对虾混养鲻鱼时,二者间的合理放养密度有待下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在南美白对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0.5%、1.0%和1.5%的裂殖壶藻发酵粉,研究其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实验在30个网箱(1m×2 m×1 m)中进行,每个网箱放虾180尾,实验时间为60d。结果表明:0.5%裂殖壶藻发酵粉能有效提高个体增重和降低饲料系数,但裂殖壶藻发酵粉对南美白对虾增重率、成活率和饲料系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裂殖壶藻发酵粉对南美白对虾肌肉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能显著影响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粗脂肪中DHA的含量(P0.05),1.0%组蛋白质含量最高,0.5%组粗脂肪中DHA的含量最高。实验条件下,裂殖壶藻发酵粉能改善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性能,提高肌肉的营养品质,推荐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体质量(136.62±5.34)g的乌鳢Channa argus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围隔养殖试验法,研究了3种放养密度(15 000、30 000、45 000 ind./hm2)和2种饲料类型(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对乌鳢生长性能、生物学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冰鲜鱼投喂组乌鳢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放养密度对乌鳢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投喂组乌鳢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高于冰鲜鱼投喂组(P0.05),放养密度对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饵料类型与放养密度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脏体指数影响显著(P0.05),对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类型、放养密度对乌鳢肌肉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试验组乌鳢肌肉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除脯氨酸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基酸评价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肌肉蛋白质品质优于投喂冰鲜鱼的乌鳢,且以低密度养殖时最佳;脂肪酸分析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投喂冰鲜鱼(P0.05),但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低于投喂冰鲜鱼组(P0.05);投喂冰鲜鱼相对于投喂配合饲料,可提高养殖乌鳢生长性能,改善生物学性状,降低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和肥满度,对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种放养密度对乌鳢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配制饲料时可参考冰鲜鱼的营养成分,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添加量,以提升养殖乌鳢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淀粉糊化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淀粉糊化度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体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前4组饲料中淀粉的质量分数为18%,淀粉糊化度分别为7.78%、32.07%、56.35%和70.34%,第5组饲料的淀粉糊化度为76.74%,淀粉的质量分数为28%,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0.5±0.02)g的凡纳滨对虾,饲料为等氮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采用循环水族箱系统,盐度为6~14 g/L。日投喂量为对虾体重的7%。经过56 d饲养,检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成活率和体营养成分情况。结果表明:当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度为32.07%时,对虾的生长速度最快(P〈0.05);对虾肝胰腺脂肪含量随着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0.05)。总之,在饲料糖含量不超过20%的前提下,当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度为32%左右时,对虾可以获得最大生长。  相似文献   

17.
循环水养殖密度和氨氮对斜带石斑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取平均体重为146.3 g/尾的斜带石斑鱼450尾分成3个密度组进行饲养,分别为低密度组D1(100尾/m3,14.6 kg/m3)、中密度组D2(150尾/m3,21.7 kg/m3)和高密度组D3(200 尾/m3,29.5 kg/m3),比较不同养殖密度引起的水质变化对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摄食率和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氨氮含量随斜带石斑鱼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斜带石斑鱼的摄食率随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斜带石斑鱼的生长速度呈现负相关性,各试验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07、0.66、0.47;各实验组斜带石斑鱼体重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各实验组的尾均增重量分别为118.5 g、63.3 g和44.1 g;养殖密度对斜带石斑鱼的饵料系数和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斜带石斑鱼的免疫指标血清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阐明了养殖密度引起养殖水质状况的改变,继而影响斜带石斑鱼摄食率的变化,从而造成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出现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养殖密度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影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几种无磷保水剂对南美白对虾冷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瑞昌  于刚  袁丽  薛长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40-18142
[目的]研究几种无磷保水剂对南美白对虾冷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新鲜虾仁用不同的保水剂浸渍处理,通过测定虾仁的浸泡增重率、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破断力等物性学指标,筛选出效果最佳的无磷保水剂。[结果]褐藻酸钠裂解物的效果最佳。南美白对虾虾仁经0.5%褐藻酸钠裂解物浸泡1h,增重效果达13%左右。经0.5%褐藻酸钠裂解物处理的虾仁经冻藏20 d后,仍能够有效地保持浸泡增重效果,防止了解冻损失,提高了产品出品率,效果优于复合磷酸盐。另外,褐藻酸钠裂解物能够降低虾仁的破断力,增加嫩度。[结论]为开发一种低价、高效、适用于南美白对虾的天然无害的无磷保水剂奠定基础,为冷冻虾仁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