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赣州市201 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类型农户的特征和土地流转行为,通过建立 Logistic 模型,从户主特征、农户资源禀赋、承包地流转特征、政策认知4 个方面对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 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被调查的201 户农户按职业、收入分为纯农户、兼业户、非农户,占比分别为 5%、60.2%、34.8%;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影响纯农户转入土地的主要因素;家庭人均收入是兼业户转 出土地考虑的关键因素;非农户流转土地受家庭劳动力数量、承包地距中心城镇距离、流转费用和流转年限等 综合因素影响。根据不同类型农户特征和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差异,制定不同政策引导农户土地流转 是保障农户土地权益和发展权益,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索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家庭收入变动特征以及家庭经营收入的决定因素。【方法】首先利用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CHIP)的微观数据,构建转换矩阵,计算收入阶层向上/向下流动比率,分析出我国农户纯收入的动态演变规律,发现农户家庭收入有弱质化的特征。接下来采用分段回归方法,筛选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决定因素,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它们的弹性值大小,并结合这些因素的平均拥有水平,探讨促使该层次农户家庭增收的措施。【结果】不同层次的农户家庭经营收入决定因素和决定因素的弹性值有较大的差别,不同层次的农户家庭增收的途径不同:对于中低收入农户家庭,应增加其土地使用面积和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对于高收入农户家庭,应进一步扩大其经营的规模。【结论】应采用不同的措施,促进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3.
橡胶价格低迷,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同时也影响了农户生产行为。通过对海南26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其家庭种植结构、生产决策行为、割胶生产行为、胶园流转行为、发展林下经济情况和参与合作社的情况,得到如下结论:橡胶价格低迷导致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变化,越来越多家庭倾向于外出务工和多元化种养弥补收入;橡胶收入锐减导致一部分弃割弃管的现象,但农户对橡胶树资产仍然重视,并未盲目砍树或者丢荒;种植结构丰富的市县弃割比例更高,槟榔成为局部地区弥补橡胶收入的重要作物;尽管林下经济、胶园流转和参加合作社被认为是改变现状的潜在途径,但发展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4.
基于江苏和河南两省107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不同层面的低收入农户参与行为对灌溉用水及时性和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参与灌溉管理行为提高了自身的灌溉及时性,在操作规则、集体选择规则到宪政规则渐次升高的制度安排层面,灌溉及时性提高幅度更大。低收入农户参与层次的提高可以获得更好的灌溉及时性,而且比同层次高收入农户的灌溉及时性更强。农户参与层次越高,其农业收入提高越明显。参与层次越高,低收入农户的参与行为带来的增收效果越明显,而且均高于同一个参与层面的高收入组农户。  相似文献   

5.
基于江苏和河南两省107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不同层面的低收入农户参与行为对灌溉用水及时性和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参与灌溉管理行为提高了自身的灌溉及时性,在操作规则、集体选择规则到宪政规则渐次升高的制度安排层面,灌溉及时性提高幅度更大。低收入农户参与层次的提高可以获得更好的灌溉及时性,而且比同层次高收入农户的灌溉及时性更强。农户参与层次越高,其农业收入提高越明显。参与层次越高,低收入农户的参与行为带来的增收效果越明显,而且均高于同一个参与层面的高收入组农户。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8):117-121
基于低收入农户监测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影响低收入农户收入的因素。研究结果: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年龄大、受教育年限短、体质差,就业率低且就业不稳定,家庭负担较重、家庭资产少;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集体资产缺乏、集体经济收入低。提出了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政策支持、创新工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原沟壑区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农户的实地调查,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土地经营行为的差异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收入水平越高,园地比例越大,耕地比例越小;在单位面积园地上的投入量表现为高收入户>低收入户>中收入户,但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户越注重技术投入;农户收入越高对土地的投入总量占纯收入的比例越小,但对园地的投入占总投入量的比例越高;在粮食作物种植中,高收入户更倾向于对口粮作物进行高投入,中收入户和低收入户对口粮作物和饲料粮作物投入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辽宁省5个地区的实地调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电商行为对农户人均收入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比较系数差,得出参与电商行为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农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参与电商行为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高收入农户相比高收入农户缩小了收入差距,低收入农户相比中低收入农户也缩小了收入差距,但是中低收入农户到中高收入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并没有缩小,电商行为反而会扩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运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全样本回归模型中,家庭总收入、学历、家用生产设备、非金融资产、家庭消费支出对农户借贷需求为正向影响,家庭金融资产对农户借贷需求为负向影响.进一步对农户收入进行分组回归,不同收入组农户家庭总收入对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在中低收入组中,家庭总收入对农户借贷需求没有显著影响,而在高收入组中家庭总收入对农户借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户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药使用的重要决策者,分析农户农药使用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对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维护耕地生产地力、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江西省2 028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农药使用的特征差异,运用二元回归模型定量揭示不同类型农户农药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户农药使用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农户农药使用认知特征、农药使用变化特征、农药种类选择依据特征以及确定农药使用量依据特征等方面;纯粹务农人数是影响纯农户、Ⅰ兼户、Ⅱ兼户3类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共同原因;此外,不同类型农户农药使用行为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其中影响纯农户的因素有人均年收入、承包地面积、人均承包地面积;影响Ⅰ兼户的因素包括年龄、人均年收入、农业收入、承包地面积;影响Ⅱ兼户的因素有家庭劳动力人口、农业收入、人均承包地面积、负面影响、土壤污染认知;影响非农户的因素有家庭劳动力人口、负面影响、基本认知和土壤污染认知。  相似文献   

11.
以毕节试验区典型村域的150户农户2009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喀斯特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兼业行为的动因、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兼业行为具有农户的兼业收入与家庭收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兼业农户的年轻化明显、农户兼业行业的相对集中性、文化程度对农户的兼业收入影响显著、农户兼业意愿强烈等特征;信息、资金、技能、市场意识是影响农户兼业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农户兼业行为的优化对策和措施:加强对农户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文化素质;构建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库,为农户兼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渠道;加强对农户市场意识的培育,提升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闵杨  张家偶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69-8072
在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资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财政投资和社会捐赠等相比,信贷则是一种最为适合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户摆脱贫困、扩大生产的资金来源。在我国,小额信贷已经得到推广,但是贫困农户获取小额信贷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现象严重。该研究基于在湖北省农村的问卷调研数据,运用离散选择模型,实证研究了贫困农户小额信贷获取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收入、自营职业和官方地位是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3大影响因素。偿还能力和获得小额信贷之间密切相关,说明提高农户的债务偿还能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小额信贷。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7县236户农户的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的影响因素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对待风险的态度、收入来源、存款余额占收入比例、是否出现过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家庭成员中是否有村干部、本村是否有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等变量对农户融资约束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等支持性服务、不断开展创新和设计合理的贷款产品以及培育社会型的农村金融机构等缓解农户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4.
陈萌  夏方舟  严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96-22798,22803
基于对江苏省常熟市和江都市农户的调研,对不同区域农产品市场发展情况下,微观经济主体——农户的商业决策、生产行为进行研究。选取江苏省常熟市、江都市7个村的农户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对理论进行判断与验证,探索农产品市场发展、农户行为和农户收入之间关系,建立农产品市场对农户人均收入影响的计量模型。研究发现,江苏省内不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相同因素在不同地区作用效力不尽相同;农户收入结构、市场化发展对农户人均总收入影响比较大;种植结构对于人均农业收入的影响显著。进而提出推进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建设,加强市场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合理调整农户生产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华北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产污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华北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产污特征,准确评价农村生活污染状况,本研究选取华北平原地区典型农村(保定市徐水县荆塘铺村)不同收入水平的15户典型农户,对其生活污水的产污情况进行12个月(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的调查和监测,得到农户的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pH、COD、TAN、TN和TP的产污系数。农户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为21.03L·d-1·人-1,pH值为6.14,COD、TAN、TN和TP的产污系数分别为7.87、0.581、1.31g·d-1·人-1和0.0662g·d-1·人-1。各项指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收入水平农户,高收入水平农户和低收入水平农户,且高中收入水平农户与低收入水平农户各项指标差异性较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和污染物产污系数与收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家庭资源禀赋是影响着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分析农户不同的家庭资源禀赋对其绿色生产的影响,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方法/过程】选取福建省福鼎市、安溪县、华安县等地的50个村庄共计458户茶叶种植农户进行入户调研,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的家庭资源禀赋对其绿色生产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不同的家庭资源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不同,其中茶叶种植规模、专业化程度、户主教育程度等对农户绿色生产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基于此,为了实现农户的绿色生产,提出以下建议:促进土地流转或农业社会化服务,以提高经营规模;建立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以提高农户经营收入;创造年轻人回乡创业的良好环境,以提升农户的整体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华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7):196-199
以覆盖江苏、四川、陕西、吉林、河北、福建6个省2 314个农户的大样本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二项Logit模型对农村宅基地在分配上表现出的一户多宅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属于本村大姓、家庭人口多、家庭人均年收入高、存在宅基地被占且择地补偿情况及对住房满意度低等因素对一户多宅现象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家庭成员中有村干部则对其有反向的抑制作用。为促进农村宅基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出了发展股份制乡镇企业、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出台政策鼓励宅基地退出、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树销售阶段是杨树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也是栽植农户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销售环节的健康运行。文章研究了栽植农户杨树销售决策过程中的考虑因素。在对江苏省278个杨树栽植农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9个可能影响农户销售决策的影响因素中提取了3个影响因子。研究发现农户通过市场销售杨树时面临着很大的付款的不确定性和价格的不确定性,因而对付款因素和价格因素最为关注。农户在选择杨树的销售渠道时主要受到“价款因子”、“信任因子”和“便利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江苏省滨海盐碱区2个县级市4个行政村133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农户盐碱地改良技术选择意愿与各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从农户特征、家庭特征、政策导向、社会环境4个方面分析农户选择盐碱地改良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丰、东台2市以秸秆还田为代表的化学生物改良技术普及率较高;家庭农业人口多,农业纯收入大的农户更加意愿进行盐碱地技术改良;非农就业情况影响农户盐碱地改良的行为决策;农业政策诸如补贴、农业保险、贷款因素等对改良技术选择的影响有限;东台、大丰2市影响农户盐碱改良技术的意愿的因素大体一致,部分因子在影响方向和显著程度上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Financial support is a crucial part of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effort. Thus, it is vital to understand how formal credit impacts income growth in rural households. In 2012, 2015, and 2018, a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obtain a panel dataset of 592 rural households from 6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in western China, including counties in Guizhou, Yunnan, and Shaanxi provinces. We use the data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formal credit on rural household income and the mechanism that underlies this effect. We find that formal credi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rural households' income in deprived areas in western China. Furthermore, formal credit promotes the reallocation of household labor from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to the non-agricultural sector and changes rural households' decisions about investment-consumption behavior. These are the drivers of changes in the amount and structure of household income. Further analyses show that formal credit may widen income inequality among rural households in western China's deprived areas.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ouseholds, such as different levels of materi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bring about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formal credit on income growth.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mal credit is an essential strategy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but policymakers should not excessively interfere with the financial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