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化学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化学诱变剂对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的选育。[方法]以1株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F1)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和氯化锂诱变处理,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生产菌。[结果]经LiCl诱变后,得到1株产酶活力较高的菌株L6,相对酶活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5.7%。[结论]化学诱变是诱变微生物、筛选优良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选择有效的方法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种。[方法]利用黑曲霉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选育出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培养并测定其酶活。[结果]在单因子诱变中,紫外线效果明显优于亚硝酸,致死率70%~80%的诱变剂量比较理想。复合诱变比单因子诱变效果好,产酶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菌落生长速度也加快,在多次传代试验中,菌株的性状也比较稳定。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15 W,照射距离30 cm左右,照射时间8 min)和亚硝酸(0.1 mol/L的NaNO3处理5 min)的复合诱变,复筛得到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了61.10%,滤纸酶活力提高了64.01%。[结论]通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周小楠  董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576-1577
[目的]选育高产胆固醇氧化酶菌株。[方法]从环链拟青霉、斜链拟青霉、中国拟青霉和蛹拟青霉中筛选出发菌株,对筛选出的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出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其酶活。[结果]选择环链拟青霉为诱变选育的出发菌株,紫外诱变环链拟青霉获得了一株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CM3,确定了紫外诱变的最佳时间是80S。通过优化其发酵条件,得出CM3发酵产酶最优条件为30℃,pH值6.0,接种量为10%。其最高酶活力为1.3360U/ml,比出发菌株(0.3369U/m1)提高了296.6%。[结论]通过紫外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胆固醇氧化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绿色木霉菌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选育高纤维素酶活的绿色木霉菌株。[方法]以一株绿色木霉F1为出发菌株,以每一轮诱变处理筛选到的酶活最高的突变株作为下一轮诱变的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亚硝基胍(NTG)、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计录菌落数,计算致死率并测定CMCase的酶活。[结果]紫外线处理200 s时,孢子的致死率接近100%。U1突变株的相对酶活最高,为出发菌株F1的110.4%。NTG处理50 min时,孢子的致死率接近100%,N4诱变菌株的相对酶活最高,为出发菌株F1的128.9%。DES处理50 min时的诱变致死率接近100%,D8菌株的配对酶活最高,相对酶活为出发菌株F1的140.6%。[结论]得到了一株产酶量高且性状稳定的高产绿色木霉菌株D8,其CMCase相对酶活较出发菌株F1提高了40.6%。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紫外和超声波复合诱变方法对红色素产生菌进行处理,以期达到提高红色素产量的目的。[方法]以红色素产生菌A0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和超声波进行诱变。[结果]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了10株红色素产量较高的菌株,选取色价最高的菌株A10作为超声波诱变的菌株,结果获得了1株红色素高产菌株B1,提高了红色素的产量。[结论]为微生物发酵生产天然红色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普鲁兰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酸性普鲁兰酶产生菌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及诱变育种进行研究。[方法]对盐球菌(Halococcus sp.)Z1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选育普鲁兰酶高产菌株。[结果]菌体经培养14 h后,在36℃、2.8 mg/ml溶菌酶作用下酶解1.5 h,其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87.4%和19.4%。采用紫外线对原生质体进行诱变,筛选得到9株普鲁兰酶活性比出发菌株高的突变株,其中D9-08的酶活达6.37 U/ml,比诱变前提高了0.96倍,经10次传代遗传性稳定。[结论]利用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手段进行酸性普鲁兰酶产生菌的育种是一条可行并具有较好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壳低聚糖高产菌诱变选育的方法。[方法]以壳低聚糖产生菌蓝色犁头霉ZH08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和亚硝酸诱变处理,以对硝基乙酰苯胺为指示剂,利用双层平板颜色反应法,挑取菌落黄色比较深的脱乙酰酶高活性突变株,再经摇瓶发酵复筛,以获得壳低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结果]通过对出发菌株ZH08进行理化诱变,获得突变株共7株(XH01~07),经过反复传代和筛选,这几株突变株的壳低聚糖含量均高于出发菌株,其中XH05菌株的壳低聚糖含量最高,其产量稳定在1.07 g/L,比出发菌株提高72.6%。[结论]利用对硝基乙酰苯胺作为筛选具较高甲壳素脱乙酰酶酶活的跟踪试剂,用于筛选壳低聚糖高产菌株,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效产果胶酶的黑曲霉菌种的诱变及筛选(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原有保藏菌株经诱变并筛选出高产果胶酶的黑曲霉菌种。[方法]涂布平板法选取透明圈和菌落直径较大者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进行菌种诱变,选择致死率在70%~80%范围内的诱变后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经透明圈检测和摇瓶发酵酶活检测确定其最高酶活和培养时间。[结果]D1-4菌种在适宜培养基中培养96h酶活性最高,达141.13U/ml,比出发菌株酶活提高了1倍。[结论]诱变菌株D1-4有较强分泌果胶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不同诱变方法对兽疫链球菌产透明质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不同诱变方法对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进行处理,以期达到提高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产量的目的。[方法]具体讨论了紫外、DES、微波、温度等不同诱变方法单独和复合诱变对兽疫链球菌产透明质酸的影响。[结果]复合诱变比单一诱变效果好。而最优的复合诱变处理方式为首先紫外诱变处理90s,然后微波诱变处理100s。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菌株,其透明质酸产量由原始菌株的1.99g/L提高到3.42g/L,相对于原始菌株增加了72%,极大地提高了透明质酸产率。  相似文献   

10.
以胶体甲壳素作为惟一碳源,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并诱导到一株产甲壳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经16S r DNA鉴定为Aeromonas sp.。并以该菌株作为出发菌株,经过一次紫外诱变,酶活是初筛菌株的1.48倍。再经过二次紫外诱变或者紫外-Li Cl复合诱变,酶活分别是初筛菌株的3.16和3.87倍,最高酶活达到3.48 U/m L。最后通过连续传代培养,确定了菌株HMX-16经过紫外和复合诱变后突变性状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香兰素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香兰素一直是香精香料行业关注的重点。本文介绍一株链霉菌L1936,它能以阿魏酸和香兰素为唯一碳源生长,且能将阿魏酸转化为香兰素。并发现阿魏酸是生产香兰素的一种非常好的底物,添加量可达12g/L。测试了链霉菌L1936对阿魏酸的转化能力,能够将6g/L阿魏酸转化为2.02g/L香兰素,相应的摩尔转化率为42.97%。而且此株链霉菌具有一种与其它菌株完全不同的代谢流。在转化阿魏酸时,当香草酸的积累量达到200mg/L时,就开始积累香兰素作为代谢的主要过量合成产物。流加两次底物阿魏酸后,产物浓度达到4.38g/L,相应的摩尔转化率为44.58%。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具有丙烯醇抗性的富马酸高产米根霉菌株。[方法]以溴甲酚绿与丙烯醇平板作为双初筛标准,建立代谢调控选育米根霉富马酸高产菌株的方法。[结果]利用紫外诱变对米根霉孢子的最佳诱变条件分别为紫外灯30 W,垂直照射距离30 cm,诱变时间1 min;化学诱变剂亚硝酸浓度0.1 mol/L,诱变时间10 min。优化条件下,通过紫外和化学的复合诱变获得了1株产量高、稳定性好的米根霉丙烯醇抗性突变株ME-F12,富马酸产量达到50.39 g/L,与原始菌株相比提高23%,连续传代5次后,产量无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稳定性,副产物乙醇浓度只有1.87 g/L,明显低于原始菌株。[结论]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富马酸的工业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夏顺翔  张魁  贾秉晟  杨启银  薛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780-2782,2792
[目的]对红色素生产菌RZ21菌株的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育种,以提高其红色素的产量。[方法]以粘质沙雷氏菌为供试菌种,研究其原生质的制备、再生的条件和该菌的原生质紫外诱变对红色素产量的影响。[结果]RZ21菌株以溶菌酶8 mg/ml,37℃作用30 min后,再加0.01 mol/L(终浓度)的EDTA作用20 min,原生质体形成率达81.9%,再生率达31.5%。该菌原生质体经紫外诱变原生质体处理及抗性平板、摇瓶两步筛选后,得到1株高产株RZ21-3,灵菌红素产量达到了0.813 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4.9%。[结论]溶菌酶8 mg/ml,37℃作用30 min后,再加0.01 mol/L(终浓度)的EDTA作用20 min为该菌原生体制备的最佳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吸水链霉菌的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方法]从海南土壤中筛选出1株吸水链霉菌,以经过自然分离和2次紫外诱变的S6-7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光照射辅以链霉素抗性筛选后,再进行摇瓶发酵复筛。[结果]从62株随机挑选的单菌落中初筛出7株较好菌株,经斜面连续传代3次后复筛,发现5株菌株具有较好的正突变,正突变率可达8.06%,效价最高提高25.11%。[结论]将链霉素筛选法与传统紫外诱变法相结合,使菌株的产素能力有较大提高,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菌种正向突变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紫外诱变吸水链霉菌选育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永春  曹仁林  彭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47-6848
[目的]为抗生素产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麦赤霉菌为指示菌,以从吸水链霉菌海南变种S101菌株分离到的S510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后分别采用琼脂块法和二级摇瓶复筛法对其进行初筛和复筛,以选育出高产菌株,分析发酵培养基pH值和培养时间对发酵液效价的影响。[结果]当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5.5~6.5时,发酵液效价较高,最适pH值为6.0。发酵液的效价在72 h后可维持在较稳定的范围内,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通过连续2次紫外诱变,菌株的产抗生素能力比初始菌株提高了30.06%。将获得菌株在斜面培养基上连续传代5次后,仍有稳定的遗传性状。[结论]采用紫外诱变法选育该链霉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育B1a组分较高的阿维菌素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紫外线-氯化锂(LiCl)和紫外线-亚硝基胍(NTG)对阿维链霉菌N-5-6进行了复合诱变处理。[结果]以1.00 mol/L的LiCl和60s的紫外线照射时间以及以45 s的UV照射时间和0.8 mg/ml的NTG浓度分别对出发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处理,通过筛选得到13株总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以上的突变株,经HPLC检测,其中7株B1a组分含量较高,均在45%以上。菌株H02180的B1a含量达到了51.35%,比出发菌株N-5-6的B1a含量提高了65.1%;菌株H02108的B1a含量达到了51.26%,比出发菌株N-5-6的含量提高了64.8%。[结论]采用紫外线和氯化锂、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这2种复合诱变方法对于阿维链霉菌的高产菌株的选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冯思琦  魏炜  张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66-569,583
[目的]从自然土壤中筛选出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降酚菌并研究其降酚特性。[方法]采用逐量分批驯化筛选降酚菌,通过紫外诱变技术,进一步提高苯酚降解能力。[结果]筛选出1株可降解高浓度苯酚的菌株,经鉴定为酵母菌(Pityrosporum sp.),菌株最高耐酚浓度为1800mg/L。同时研究了不同条件如培养温度、pH值、转速、接种量等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温度为28℃、pH值6.0、转速130r/min,在有氧条件下,48h内对500mg/L苯酚降解率可达96.3%,经过紫外诱变后36h内可将500mg/L苯酚完全降解。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降酚条件为温度28℃,pH值6.0,NaCl浓度1.0g/L,装瓶量50ml。[结论]经过紫外诱变技术构建的高效苯酚降解菌其降酚性能比野生菌株有较大提高,可为合酚废水的工业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推理选育,获得高产的阿维菌素工业生产菌种。[方法]以Biok Av-023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常规紫外诱变筛选出正突变菌株,再通过添加L-异亮氨酸诱导推理选育方法选育高产阿维菌素生产菌株。[结果]经紫外诱变和L-Ile定向筛选表明,L-Ile筛选浓度以0.5%最佳,经复筛后获得的高产突变菌株AV60s-32最高效价可达4 520 IU/ml,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23.4%。[结论]采用紫外诱变和L-Ile推理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阿维菌素菌种发酵效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