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地球上的气候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即使没有人类影响,地球气候也会发生变化。在地球地质史中,地球气候分为大冰期(冰河时代)、大间冰期,每次转换都以亿年为单位。目前,我们处于第四纪大冰期气候中。第四纪大冰期气候也有很大的波动,突出特征就是冰期、间冰  相似文献   

2.
地球历史上,第四纪曾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它严重的影响地表的自然状况和生物生存环境、海陆分布以及外力地质作用的进行.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几度交替出现.深刻地影响着土壤的特性,以致它们形成的土壤彼此间在生产上也有一些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台湾杉属的木材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杉木与峦大杉、秃杉与台湾杉幼材组织主要结构的数量及各自间的比值, 探索其种间和种内的关系. 从早、晚材管胞长度、径向宽、壁厚及腔径等比值以及各自纹孔的数量、纹孔口/纹孔缘的比较结果均表明:台湾杉与秃杉间的差幅,仅相当于峦大杉和杉木间差幅的1/10~1/2, 其中纹孔密度的差幅则约1/30. 轴向薄壁组织和射线, 在台湾杉和秃杉中的分布、密度等数量组成也甚为接近,其细胞长度差幅分别为±10、±4μm , 而在峦大杉和杉木中则分别相差50、28μm , 因此, 初步认为台湾杉与秃杉为同一树种不同种源的生态差异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台湾杉属树种引种效果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杉属的秃杉和台湾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1992~1993年在浙江省遂昌县对二树种进行了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二树种速生,适应性良好。秃杉6年生平均树高达3.61m,地径8.4cm;台湾杉5年生平均树高达2.54m平均地径5.0cm,与当地主栽树种杉木速丰林生长速度相仿。秃杉和台湾杉在遂昌县引种已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5.
较详细地概述了大陆引进台湾峦大杉、台湾杉、红桧等一些树种的种植及生长情况,并简要提出台湾树种基因资源保存策略。  相似文献   

6.
红桧等台湾特产珍贵树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桧、台湾扁柏、峦大杉、台杉和台湾黄杉为台湾特产珍贵用材和观赏树种,本试验首次在大陆引种成功,达到或超过当地主栽树种杉木的生长量,丰富了浙西南中山地区的造林树种.在试验中摸清了3个主要树种的年生长规律,红桧和台湾扁柏全年形成2次速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和7月,而峦大杉仅形成一个生长高峰期,是在7~8月.作为伴生树种银鹊树、凹叶厚朴对引种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褂木[Liriodendron ehinense(Hemsl)Sarg.]又称鹅掌楸、脚木、九层皮、枫荷树等,属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乔木。马褂木在新生代有十余种,到第四纪冰期大部分灭绝,现残存的仅有中国马褂木和北美马褂木两种,是鹅掌楸属的遗种。现存资源少,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8.
雷公山保护区位于苗岭山脉东段,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重点保护对象为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珍贵残遗种台湾杉。它是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精华所在,它的管理好坏与整个试验区发展有直接的关系。简略地介绍它的基本特点和探讨有效管理的某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方红豆杉别名,美丽红豆杉、杉公子、海罗松,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我国特有树种。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台湾及陕西南部均有分布。常绿乔木,高约达16m。小枝互生,稠密。树皮红褐色,浅纵裂。叶旋转互生,排成二列,条形,微弯,近镰状,  相似文献   

10.
7种台湾特产珍贵树种的引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浙江和福建两省的亚热带地区引种了台湾特产珍贵树种。68的结果证明,在两省范围内26°20'~30°20'N之间的地区红桧、台湾扁柏、台杉和峦大杉生长良好;台湾黄杉耐寒性较强,可栽培于更冷地区;台湾翠柏和台湾榉耐寒性较差,宜在较暖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4.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7.
精胺对菊花蕾期叶片生理及花期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0,0.1,0.2,0.5mmol·L-1)的精胺(Spm)对菊花品种兼六香菊绿蕾期叶片生理生化、开花时期和花期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Spm可使菊花蕾期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叶绿素(Chl)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组花期的花径、株径、株高均高于对照组,外观株型整体比对照美观,其中以0.1 mmol·L-1处理的效果最明显,开花时间比对照提前3d,整个花期延长10d.  相似文献   

18.
干旱对合丰42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垄作、密植两种栽培方式的条件下,研究干旱对大豆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垄作还是密植,干旱严重影响大豆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周长的大小、不同部位叶长、叶宽及比值、叶片形状因子等。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GM(1,1)模型分析闽东几种桉树幼树的高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桉树幼林高生长是平衡的。作用于树高生长的灰因子集随年龄增长而加强。  相似文献   

20.
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麦秸培养基,系统研究了姬松茸在生长期间对碳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降解的有机物质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在菌丝生长阶段,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被主要利用,而木质纤维素则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且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姬松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79.86%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