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农业区位理论与西部退耕还林区农业产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河流的源头,又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如何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该项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按照农业区位理论和产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在分析西部退耕还林区现状及农业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西部退耕还林区农业产业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并用“吴旗模式”验证其可行性,为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发展和繁荣西部地区经济的基础和重点。本文分析了严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加快西部地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关键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布局和规划;现有林的管护和经营;退耕还林,还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科技和经费的投入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国亮  耿蕾  樊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64-7165
以陕西省黄陵县科技园区规划布局为例,探讨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园区布局的思路与目标,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园区用地布局、道路布局和绿地系统布局的内容,突出了科技园区规划布局对西部大开发建设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疆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主要水问题的基本观点和认识,阐述了生态保障可利用水量的概念,并提出了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新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布局.  相似文献   

5.
西部生态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的天然屏障,保护着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安全发展,而西部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又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会东县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建筑与生态文化关系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生态文化,例举并分析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黄河中下游地区北方典型建筑形态、四合院布局形式、北部及西部边疆等地区的民居形式,提出传统建筑艺术的生态文化对当代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即当代城市生态建设应吸收传统建筑艺术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的四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7.
立足西部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在剖析西部农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对西部农业 的特色优势、区域布局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加快西部农业开发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西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科学评价其生态脆弱性是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的重要前提。构建了西部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博弈论集结思想,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主观赋权)和主成分分析(客观赋权)的博弈论组合赋权模型,借助2013年截面数据评价了西部12省区生态脆弱性并进行等级划分。研究结论表明,西部地区内部生态脆弱性分布极不平衡,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程度明显高于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建设生态家园是一种不仅可以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同时又能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主要从必要性和条件、规划建设以及资金筹集三个方面对西部生态家园建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前,西部农村社区农村工业企业布局分散,结构层次较低,发展资金缺乏,发展难以持续。通过对影响西部农村社区工业空间形成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人的因素、资源禀赋和宏观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西部地区农村社区的具体情况,对西部农村社区工业空间进行重构,认为该地区工业空间模式应以当地生产当地消费型为主,政府协调引导发展;工业空间布局应以零星分散式布局为主,能人富户带动发展;工业空间形式应以农产品加工联系为主,多元化产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模效益比较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城市规模效益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城市规模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灰色关联综合分析法,对重庆不同等级城市的内部各城市的规模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将城市规模效益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文章最后针对不同规模效益类型城市的特点,提出了实现重庆各等级城市最佳规模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海云  王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33-12735
基于三峡地区小城镇人类活动强烈,自然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实况,采用土地生态适宜性、环境敏感性、综合效应的分析方法,指出城镇生态系统脆弱、城镇分布在江河两旁、不利的气候条件、不良的环境地质现象、环境因子敏感、工程加剧城镇变迁、环境投入严重不足、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规划滞后于整体规划的是制定环境规划特色考量的重要内容。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系统脆弱的三峡地区存在着潜在的环境灾害因素,急需经环境容量的核算编制环境规划,有效的调整产业结构,严禁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化工、建材、行业、造纸行业。  相似文献   

13.
孙波  王婧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625-16627
结合当前形势,对工业小城镇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小城镇环境生态建设理论与构建原理进行了剖析。强调对工业型小城镇进行生态规划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工业型小城镇生态规划的误区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小城镇生态规划的解决途径,以期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的城镇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紧迫,城镇环境污染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绩观,城镇环境治理投入不足,保护机制缺乏密切相关。推进城镇化,要树立生态城镇发展观念,设置科学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增加乡镇环境治理投入,优化城镇布局,实现城镇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浙江省森林特色小镇在省域尺度上的空间布局特征,并对影响空间布局的人文和自然因素进行研究。  方法  以浙江73个森林特色小镇、121个省级及以上森林公园的地理数据以及各市相关自然社会状况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相关性分析与核密度分析,对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  浙江省73个森林特色小镇的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分布在浙北、浙东和浙南的小镇为均匀型,分布在浙西的小镇为凝聚型;从均衡性来看,不同地级市内的森林特色小镇数量分布合理,另外根据核密度值由密到疏的散布情况,可以将小镇分为3个主要梯队,其中湖州西部与北部为第1梯队,衢州中北部为第2梯队,丽水、温州和台州的部分区域为第3梯队。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山区分布、交通条件以及临近城市等因素对3个梯队的划分产生了影响。  结论  森林特色小镇的成长以当地林业产业为重要支柱,并以第一、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集中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森林特色小镇沿山麓与山谷地带布置的趋势十分明显,且高速公路网有利于小镇的落地发展,但地级中心城市对森林特色小镇布局的影响十分有限;从森林特色小镇的选址与森林公园分布的空间高关联度可以看出,周边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森林特色小镇发展至关重要的保障,浙江其他地区发展森林特色小镇的潜力仍然巨大。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主要观赏果树资源种类及在环境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生态条件独特,果树资源丰富,可供观赏的果树种类较多,合理开发利用贵州的观赏果树资源,对于发展贵州生态旅游农业和提升城镇绿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介绍了贵州省主要的观赏果树资源种类及在环境绿化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合理开发利用贵州的观赏果树资源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目标和任务,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对北京大兴县礼贤镇所做的实地调查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小城镇建设方面的初步设想 ,分析了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意义 ,对于象礼贤这样的经济欠发达乡镇如何建设小城镇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对北京大兴县礼贤镇所做的实地调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小城镇建设方面的初步设想,分析了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意义,对于象礼贤这样的经济欠发达乡镇如何建设小城镇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发展小城镇建设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规模较小、布局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等.从小城镇的概念、功能和作用入手,对我国农村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