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京举肢蛾 (Beijinga utilaYang)以幼虫主要在国槐害虫槐花球蚧 (Eulecanium kuwanai )和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iantea)雌蚧壳下捕食卵,致使蚧虫卵量显著下降.该虫成虫于4月上旬出现,4月中旬达高峰.雌蚧壳下有其幼虫率高达45%以上.该虫尚属山东省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枣球蜡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83年5月我们在喀什地区莎车县二林场三队红枣苗木上发现了枣球蜡蚧。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 Shinji)属同翅目蚧总科球蚧蚧属,别名枣球坚蜡蚧、瘤坚大球蚧、大玉坚蚧。该虫在喀什地区危害已达10年之久,发生面积由1990年的513.33hm~2发展至1993年的1226.7hm~2,占全地区经济林面积的25%。据1991年统计,枣球  相似文献   

3.
北京举肢蛾(Beijinga utila Yang)以幼虫主要在国槐害虫槐花球蚧(Eulecanium kuwanai)和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iantea)雌蚧壳下捕食卵.致使蚧虫卵量显著下降。该虫成虫于4月上旬出现,4月中旬达高峰。雌蚧壳下有其幼虫率高达45%以上。该虫尚属山东省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对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Fabricus)、瘤大球坚蚧(Eulecanium gigantea Shinji)、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和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等5种蚧虫微卫星引物多态性扩增进行了研究。发现种间的聚类分析所反应的5个种间的亲缘关系,验证了它们在汤氏分类系统和Hodgson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并支持了Hodgson的蚧科分类系统;种内个体的聚类分析表明,日本龟蜡蚧和白蜡绵粉蚧种内所有个体聚到了一起;分布在同一地区并且寄生于同一寄主的日本龟蜡蚧和角蜡蚧两个虫种间无明显的个体混合聚类;同一地区的朝鲜毛球蚧和瘤大球坚蚧种间存在明显的个体混合聚类。由Nei和Shannon遗传多态性指数分析表明,两种指数反映5种蚧虫的种间遗传多样性趋势基本一致,即:按种内遗传分化程度从大到小为日本龟蜡蚧>朝鲜毛球蚧>角蜡蚧>瘤坚大球蚧>白蜡绵粉蚧;种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明显低于种内。  相似文献   

5.
蚧虫DNA的提取及PCR法虫种快速鉴定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植物检疫中利用蚧虫残体提取DNA并应用PCR技术快速鉴定虫种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蚧虫残体DNA的提取效果很好,并筛选出了适合蚧虫DNA扩增的引物"AGAGGTGGGCAGGTG";利用该引物对枣大球蚧(Euleconium gigantea Shinji)、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和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4种蚧虫进行PCR扩增后均有很好的特异性,这为蚧虫的快速检疫鉴定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县发生的介壳虫主要有球坚蚧、龟蜡蚧、梨园蚧、康氏粉蚧等,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杏、柿树等,近几年,介壳虫已成为危害我县果树枝干的一种主要害虫,在个别管理水平差、早春清园不彻底的果园发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病原真菌降解蚧虫体壁过程中胞外酶的作用及其毒力效应,为应用病原菌对蚧虫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4株昆虫病原真菌-蜡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菌株V3.4505、V3.4504、噬菌蚧霉(L. fungicola)菌株HEB02和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equiseti菌株HEB01,以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和沙里院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ni Borchsenius)为靶标害虫,以这两种蚧虫的表皮作为病原菌培养基的唯一碳源,测定培养过程中各菌株4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包括脂肪酶、类枯草杆菌蛋白酶(Pr1酶)、几丁质酶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并据此分析真菌入侵蚧虫体壁过程中胞外酶的作用。同时,测定两种蚧虫被4株病原真菌感染8 d后的死亡率,用于评价菌株和胞外酶的毒力效应。【结果】4株病原菌在降解两种蚧虫的体壁过程中,4种胞外酶的活性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脂肪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得最早,在培养2 d后就达到最大值,且在日本龟蜡蚧上各菌株脂肪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沙里院褐球蚧。菌株的Pr1酶活性高峰出现在3-4 d,而几丁质酶和NAG酶的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6 d和4-5 d。4个菌株相比较,V3.4505菌株对日本龟蜡蚧和沙里院褐球蚧的致死率均为最高,分别是73%和81%,且与HEB02菌株和HEB01菌株有差异显著。4个株菌的Pr1酶活性平均值与它们对日本龟蜡蚧和沙里院褐球蚧感染8 d后累计死亡率的线性相关性显著,线性方程分别为:y=0.082x+5.822(R2=0.823)和y=0.119x+14.75(R2=0.764);4个株菌的几丁质酶活性平均值与两种蚧虫累计死亡率的线性相关也较显著,线性方程分别为:y=-0.148x+15.89(R2=0.645)和y =0.095x+10.46(R2=0.762)。【结论】在对两种蚧虫的感染过程中,病原真菌的4种胞外酶均参与了对蚧虫蜡质和体壁的降解。脂肪酶降解虫体表面的蜡质,酶活性高峰出现最早,在蜡壳厚的日本龟蜡蚧上其酶活性表现得更高。在其余3种酶中,先由Pr1酶作用,降解蚧虫原表皮中的蛋白质,再由几丁质酶和NAG酶作用,降解几丁质。酶作用高峰时间与酶活性大小与其底物在蚧虫体壁中的排列层次与含量相吻合。菌株的酶活性和蚧虫致死率相关性分析说明,Pr1酶和几丁质酶可作为菌株的毒力指示因子。4个菌株相比较,蜡蚧霉V3.4505菌株表现出较好的致病特性,说明其对蚧虫的毒力较高,可考虑作为蚧虫生物防治应用的病原菌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摸清和田县果农间作模式下核桃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方法]生长季节,在间作核桃园采用定点定期的系统调查方法.[结果]和田县间作核桃害虫7种,主要包括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Kaltenbach)]、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n (Shinji)]、皱大球蚧(Eulecanium kuwanai);天敌种类24种,主要包括食蚜绒螨(Allothrombium sp.)、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Stephens,1836)]、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esmael)、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L.)、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孪斑瓢虫(Chilocorus geminus)和蜘蛛类(Araneida).核桃黑斑蚜、春尺蠖、介壳虫(枣球蜡蚧和皱大球蚧)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5月中旬、4月上旬至5月上旬.食蚜绒螨、草蛉和蜘蛛类发生高峰分别在6月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结论]初步摸清了和田县果农间作模式核桃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及其田间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9.
<正>新疆部分地区果园介壳虫发生越来越严重,对梨、红枣、苹果造成很大危害,在南疆地区尤为明显。在成年结果树上,以橄榄片盾蚧和梨圆蚧为主,在幼树上,以吐伦球坚蚧为主。糖槭蜡蚧兼有发生,北疆重于南疆。1发生规律及症状1.1梨圆蚧别名较多,又称梨笠盾蚧、梨夸圆蚧、梨笠圆  相似文献   

10.
日本龟蜡蚧又名枣龟蜡蚧、日本蜡蚧、树虱子。为害枣、柿、苹果、梨、杏等100多种植物。以雌成虫和若虫吸食枝条和叶片的汁液,其分泌物常引起煤污病,造成早期落叶,树势衰弱,大量减产,严重时枝条枯死。介壳虫的虫体上常覆一厚层白色蜡壳,加之生产中防治方法不当,药物防治效果很差,成为近年来北方地区枣园久防难治的首要害虫。  相似文献   

11.
枣大球蚧在新疆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在中国的分布、潜在的危险性、寄主植物、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风险管理的难度等,并应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对枣大球蚧扩散蔓延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枣大球蚧风险性R值为2.126,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是新疆重要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建议在枣大球蚧发生地区把它列为重点防治对象,在发生地周围建立健全监测网络,严密监控枣大球蚧的发生发展动向,并进行严格植物检疫把关。表1参9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法对枣大球蚧Eulecaniumgigantea及其主要天敌球蚧蓝绿跳小蜂Blastothrixsericae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各聚集度指标均表明:枣大球蚧及其球蚧蓝绿跳小蜂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均是聚集分布;Taylor幂法则、1wao的回归分析法也表明:枣大球蚧及其球蚧蓝绿跳小蜂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也是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这种分布形式的一致性,有力地提高了天敌对寄主的自然控制能力。表3参10  相似文献   

13.
墨玉县果树介壳虫发生规律研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壳虫是近年来在和田地区严重危害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常见的种类主要有糖槭蚧、枣大球蚧、圆梨蚧.糖槭蚧、枣大球蚧在墨玉县一年发生1代,以2~3龄若虫在枝条上或隐蔽的树皮裂缝处越冬.梨圆蚧一年发生2~3代,以1~2龄若虫在枝干上越冬.介壳虫的危害盛期,第一次为越冬若虫自树液流动至成虫产卵期(或产仔),此时为化学防治关键适期,最佳适期为3月下旬~4月初.第二次危害盛期为小若虫孵化(或产仔)到若虫进入越冬,此时最佳化防适期为6月5~25日.该虫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药剂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法对枣大球蚧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聚集度指标均表明,枣大球蚧越冬若虫和初孵若虫在核桃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Taylor幂法则、Iwao的回归分析法也表明,枣大球蚧越冬若虫和初孵若虫在核桃树上呈聚集分布。聚集度随虫口密度增大而减小;聚集原因与枣大球蚧本身的生活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槐花球蚧是我国北方为害树木的重要蚧虫,对园林绿化美化、城市整洁、园林观赏具有较大的为害.综合防治试验表明,药物防治的有效配方是1∶1 500的毒死蜱+80%的DDV1∶1混合液;防治时间最好在5月中旬.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以来,在黑龙江省林甸县对柳准球蚧采取了野外定期观察,室内饲养观察及人工接种。结果表明:1年发生一代;以2龄若虫在柳树的枝干部越冬,成虫的发生期为5~6月中旬,6月中旬出现初孵若虫。柳准球蚧有三种寄生蜂,其中跳小蜂的控制力最强,一年发生两代,越冬代寄生率为12.1%,第一代寄生率为65%。  相似文献   

17.
南疆果树介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几年来对喀什果树上的介壳虫调查研究,明确了果园主要介壳虫有桑白盾蚧、橄榄片盾蚧、吐伦球坚蚧、糖槭蚧、枣球蜡蚧.经过调查,掌握了它们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和为害期,并采取刮皮涂药,枝条、枝干喷雾两种方法,以及介壳虫不同发育时期进行防治试验,筛选出防治果树介壳虫的最佳施药方法和最佳打药时间.此外,进行了相关的药效试验,结合农业技术防治措施,保护和利用天敌等,从而提出一套果树介壳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