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赣亚1号、两优培九、9311、培矮64S和Hb-01为供试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的形态解剖性状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材料间,绝大部分形态解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叶片主脉大维管束面积、主脉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主脉大维管束导管面积、穗茎节间大维管束个数、大维管束总面积、小维管束总面积、大维管束韧皮部总面积、大维管束导管总面积、茎壁面积、上部一次枝梗大维管束导管面积、韧皮部总面积、导管总面积、横切面积、下部二次枝梗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和导管面积,两优培九比赣亚1号大,9311比Hb-01大.叶鞘大维管束面积、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和大维管束导管面积,两优培九比赣亚1号大,9311比Hb-01小.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与叶片主脉大维管束、穗茎节间大维管束、上部一次枝梗大维管束导管和下部二次枝梗大维管束发育呈正相关性,与叶鞘大维管束结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源库特征   总被引:99,自引:11,他引:99  
 对大量典型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种组合的产量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如下如果:亚杂组合的物质生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穗后经济产量形成期,这与籼型三系杂交稻物质生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穗前迥然不同;亚杂组合的库容优势也十分明显,就其总体而言全生育期物质生产量与库容的比例高于汕优63;大多数亚杂组合的光合产物向穗的运转不良,这是部分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也是限制亚种间杂种优势充分利用的带普遍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展望及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栽培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江西甘蔗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变异与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6份江西省甘蔗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甘蔗主要形态农艺、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和相关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甘蔗主要形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很大差异,其差异大小顺序为分:蘖率,萌发率,株高,蔗糖产量,蔗茎产量,单茎重,有效茎,茎径,苗高,锤度,糖分。甘蔗主要形态农艺和经济性状的种质频数分布均近似于正态分布,但不同性状间有所差异,萌芽率、茎径、有效茎、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呈典型正态分布,分蘖率和单茎重呈左偏正态分布,苗高、株高、锤度和糖分呈右偏正态分布。(2)相关分析发现,萌发率与分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茎重呈显著负相关,与苗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茎呈正显著相关;分蘖率与苗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蔗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苗高与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锤度、糖分和有效茎呈极显著正相关;单茎重与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蔗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蔗茎产量与蔗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从单茎水平上探讨了25个水稻两系杂种(含亚种间)抽穗结实期叶、茎鞘、穗以及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考察了干物质积累、分配与籽粒产量的关系,并通过杂种与其相应父本的差异比较,分析了干物质积累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杂种干物质变化存在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总体上开花期叶片和茎鞘部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穗部和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在籽粒灌浆末期达到最大值.叶和茎鞘干物质所占比例从抽穗之日起呈下降趋势,穗部所占比例则一直上升;抽穗后第1~7d,茎鞘为干物质的主要贮存器官,至抽穗后第14d,穗部转变为干物质的主要贮存器官.单茎籽粒产量与抽穗后叶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关系,且以抽穗后第1~7d相关系数较大;抽穗后第1d茎鞘干物质积累与单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自第7d始转为负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抽穗后穗部和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单茎干物质积累在各器官中分配的相关趋势和籽粒产量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相关趋势基本一致.多数组合抽穗后叶、茎鞘、单茎植株干物质积累表现出负向父本优势,单茎穗干物质则表现出正向父本优势的组合数多,单茎籽粒产量和结实率的父本优势表现出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特征及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木质部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从而促进了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籽粒数的大量增加,这是其大穗的生物学基础;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颖花负荷量及韧皮部的籽粒充实物的日流量的负荷量均低于汕优63,因而不仅其穗大,而且籽粒充实良好,单穗重提高,克服了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穗大而流不畅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这一主要生理障碍;结果证明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选育方法为籼粳亚种间超高产育种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小麦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23个小麦品种(系)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植株性状的研究表明: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茎叶重、穗节茎粗、穗长达极显著正相关;生物产量与穗节茎粗、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冀西北地区超高产玉米与普通玉米源库特征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比较研究了超高产玉米和普通玉米源库的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群体条件下超高产品种 "郑单958"和 "纪元1号"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等源特性和穗粒数、百粒质量、穗粒质量、产量、经济系数等库特性均高于两个普通品种;表征源库关系的茎鞘物质输出率郑单958<纪元1号<张玉1号<四单19,4个品种茎鞘物质输出率差异显著(P<0.005);粒叶比郑单958>纪元1号>张玉1号>四单19,超高产郑单958与普通品种四单19粒叶比差异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超高产品种郑单958和纪元1号属源库互作型,适宜在冀西北地区推广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优质超级稻松粳9号干物质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粳9号齐穗期单茎干重、齐穗期地上部干物重、成熟期稻穗干物重均极显著高于两个对照品种.通过相关分析,成熟期单茎干物重、齐穗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干物重、成熟期稻穗干物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祁家凤  王昊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15-116
选用12个棉花新品种(系),就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皮棉产量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德抗杂1号、东杂10号及皖杂5号的丰产性较好.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衣分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2.5%跨长与单铃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果枝数正相关;马克隆值与单株果枝数呈较大的负相关,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较弱;比强度与衣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间呈弱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采用加-显性(AD)遗传模型,对陆地棉中熟×早熟的8个亲本及其16个F1组合的4个产量性状和5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和成对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遗传组分方差相差很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顶部茎粗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铃重、衣分、株高的显性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较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主茎节数、果枝数、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表现型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陆地棉中熟与早熟陆地棉品种杂交的F1产量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单株皮棉产量间存在正向极显著的显性相关,说明单株皮棉产量表现有优势的组合,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可能表现杂种优势.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间正向或负向的加性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对杂种后代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选择,可提高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也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1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scular bundle in the first internode from top and grain-filling of heavy panicle type hybrid rice(HPTH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HPTHR had more vascular bundles and a much bigger area of single vascular bundle, all vascular bundle, all phloem and all xylem in the first inter-node than Shanyou63. The vascular bundles had the similar load of spikelet number and sink capacity between the HPTHR and Shanyou63. The HPTHR had not only a larger sink but also normal grain-filling and sink-filling, high seed-setting rate and heavier panicle. Those characteristics of vascular bundle were the biological bases for the larger and heavier panicle of HPTHR.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breeding model of HPTHR wa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the super high-yielding ri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与籽粒充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系杂交稻穗颈节维管束特征及其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维管束数目与一、二次枝梗数及颖花数有密切关系。籽粒充实好的品种维管束和韧皮部的总面积显著高于籽粒充实差的品种,维管束的颖花负荷量与总库容负荷量明显低于充实率差的品种。扬两优6号不仅库容量大,而且籽粒充实率、充实程度良好,结实率正常。发达的维管束是其籽粒充实的前提。还讨论了育种、栽培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杂交中稻Ⅱ优7号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 2 0 0 0年 ,研究了杂交中稻Ⅱ优 7号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栽培技术。结果表明 :Ⅱ优 7号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库大源足 ,Ⅱ优 7号产量为 90 0 0kg/hm2 以上的库源特征为 :齐穗期叶面积指数 6 5~ 7 0 ,成熟期叶面积指数 3 4~ 4 0 ,成熟期干物重 1875 0kg/hm2 左右 ,颖花 375 0 0万朵 /hm2 左右 ,齐穗期叶粒比 1 7cm2 /粒。Ⅱ优 7号的主要高产农艺措施是 :移栽叶龄 3~ 4叶 ,栽 2 4~ 2 7万穴 /hm2 ,施纯N 16 5~ 180kg/hm2 。  相似文献   

14.
春玉米茎杆维管束与叶片光合性状和果穗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下,研究了春玉米两种株型品种茎秆维管束与叶片光合性状和果穗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茎秆上、中、下各节位的维管束数、面积以茎部第2节最多、最大;茎基部第2节、果穗节、果穗柄维管束数、面积与叶片光合性状、籽粒灌浆特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果穗节、果穗柄是转运光合产物“流”的限速器官。密度和施氮量对基部第2节的维管束数、面积影响最大,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施氮量的增多而增加。采取合理栽培措施,使源、库、流协调发展,是夺取春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水稻穗颈维管束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个偏粳品种“光三”/C41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SSR标记的连锁图谱,并以此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分析。在第1,5,8和11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在第5,9和10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的QTL;共检测到产量及8个与产量相关性状的30个QTL。通过分析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二次枝梗数,穗一、二次枝梗粒数,穗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连锁关系,表明穗颈维管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解剖结构;通过增加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可望增加水稻“库”的容量。保证“流”的畅通。  相似文献   

16.
两要交稻穗穗部解剖特征及其与结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用不同类型两系杂系组合进行穗部解剖构造和籽籽结实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组合1286S/2410在穗颈节上的维管束数和面积均大于组合,但其韧皮部占维管束面积比率则小于汕优63和两亿培特;结实颖花主要分布在一次枝梗和中上部二次枝梗上,它秕粒分布在中上部二次枝梗上;穗颈节上可分配给每朵颖花的韧皮部面积,1286S/2410〉鄂粳杂一号〉汕优63〉两优培特;上第二次枝梗上的结实颖花平均 韧皮部面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田间统计雌穗的花粒数量和吐丝进度;常规石蜡制片观察雌穗的发育和结构。【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大,雌穗小花的分化相应推迟;在吐丝初期和吐丝中期,吐丝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吐丝后期差异不显著;小花总数、吐丝小花数、受精小花数和饱满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未受精小花数和总退化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雌穗穗轴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横截面积和韧皮部总横截面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种植密度在7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雌穗穗轴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横截面积和韧皮部总横截面积与种植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单穗籽干重、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种植密度对雌穗小花分化、吐丝进程、花粒数量、穗轴结构和产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在7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高产春玉米源库特征及其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明确高产春玉米(15 000 kg•hm-2)的源库特征及其数量关系,揭示玉米不同密度对源、库及其产量的调控规律。【方法】在新疆、宁夏具有相似气候特征的玉米高产区共设置4个试验点(新疆农四师71团、新疆农六师奇台农场、宁夏大学试验农场、宁夏同心县),按照统一的栽培管理措施,以广适、耐密、高产品种郑单958为试材,设12个密度处理(从1.5万—18万株/hm2)以创造不同源库类型和产量水平,研究高产(15 000 kg•hm-2及以上)玉米的物质生产特征、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单株粒重、单穗粒数、收获指数和粒叶比等源库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24 937—54 895 kg•hm-2,19 270 kg•hm-2(最高单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37 417 kg•hm-2,其中吐丝前占44.31%,吐丝后占55.69%;高产玉米产量与最大LAI、光合势均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最大LAI为3.9—11.4,光合势为113 401—502 703 m2•d,最高单产玉米最大LAI为6.68,光合势为348 142 m2•d;产量与单株穗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88**),15 000 kg•hm-2以上的玉米,单株穗重为95.5—289.6 g,穗粒数为366.6—545.9粒,千粒重为232.6—388.6 g,最高产量玉米单株穗重平均为169 g,穗粒数为469粒,千粒重为361.0 g;产量与穗粒数、千粒重均呈二次函数关系;高产玉米产量与收获指数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收获指数为31.5%—61.9%,最高单产玉米收获指数为51.5%,产量与粒数/叶面积和粒数/叶干重相关不显著(r粒数/叶面积=0.1520,r粒数/叶干重=0.2577),而与粒重/叶干重极显著相关(r=0.5847**),两者呈二次曲线关系,15 000 kg•hm-2以上高产玉米,粒重/叶重为1.1—7.13,粒重/叶面积为149.4—506.5 g•m-2,最高产量时的粒叶比为5.39和366.4 g•m-2。【结论】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物质积累量、光合势、吐丝前、吐丝后物质积累和吐丝前、吐丝后光合势比例均有差异,产量越高,对吐丝前干物质积累量要求越高,吐丝后光合势比例也越高;郑单958类型的品种在低密度下源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此时增密能够增产,而增产的主要机制是叶源的增加;高密度下源、库同时增加但增加比例不同导致的库相对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此时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等扩库措施是增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W6154S/早特青结实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W6154s/早特青的产量,从源库特征及维管束特性等方面对其结实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6154S/早特青比汕优63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及超高产潜力,但结实率较低,其原因主要是源的供应不足,维管束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20.
遮阴对夏玉米茎秆形态结构和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在太阳辐射不断减少的气候条件下,探讨遮阴(弱光胁迫)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及其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1)、穗期遮阴(S2)、全生育期遮阴(S3)3个处理,遮光度为60%,以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弱光胁迫对夏玉米茎秆性状及其倒伏的影响。【结果】遮阴后夏玉米株高、穗位高和叶面积指数,地上第3茎节长、茎节横截面积、茎秆穿刺强度均显著降低,且遮阴时期对其影响表现为S1<S2<S3;DH605和ZD958的茎秆穿刺强度分别较对照降低22.23%和24.41%。茎秆硬皮组织厚度和维管束数目及中央大维管束面积、木质部面积、韧皮部面积较对照也显著降低,田间倒伏率显著升高,全生育期遮阴两品种倒伏率分别高达36.5%和24.7%。遮阴后空秆率增加,收获穗数、穗粒数显著降低,产量下降,减产幅度表现为S3>S1>S2。【结论】夏玉米生长期内光照不足影响产量形成,改变植株形态,通过降低基部节间长度、粗度、穿刺强度和茎秆硬皮组织厚度,减少维管束数目,降低茎秆抗倒伏性能,且花前遮阴对田间倒伏率的影响大于花后遮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