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三种泡桐无性系木材材性及纤维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陕西林研所新培育的7年生陕桐3号,陕桐4号泡桐与豫杂1号泡桐木纤维形态和木材材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陕桐3号,陕桐4号泡桐纤维长度均较豫杂1号(对照)长,但3种之间差异不明显;陕桐3号材性最优,豫杂1号次之,陕桐4号较差。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后二者材性相近。从纤维形态特征和木材材性结果看,两新杂交种均可大面积推广,陕桐4号和陕桐3号适作家具用材。  相似文献   

2.
泡桐优良无性系—陕桐3号,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1年研究,从毛泡桐(陕西周至)×白花泡桐(湖北黄岗)杂交组合的F1中,选育出了陕桐3号和陕桐4号两个优良无性系。其主要特点是速生、材质好、抗性强。7年生对比林中陕桐3号材积比对照豫杂1号大47.6%,陕桐4号比豫杂1号大63.7%。陕桐3号木材力学性质显著优于豫杂1号,抗旱性中等,感病性与豫杂1号接近;陕桐4号抗旱性显著优于豫杂1号,木材材性与豫杂1号接近。  相似文献   

3.
套种三年桐的杉木幼林生长效应和生物量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4和5年生杉木幼林套种三年桐林分的生长效应、树冠和生物量结构、营养空间利用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杉木幼林套种三年桐不仅促进杉木生长,而且也有利于三年桐的生长发育;通过套种三年桐,林分可提早1~2年郁闭,提高光能和土壤营养空间利用率;4和5年生套种林分的总生物量分别为纯林的1.26和1.61倍.  相似文献   

4.
宽台栽培大豆根系特点及施肥位置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黑龙江垦区大豆宽台栽培联网试验,以及大豆根系活性在土壤中的动态分布研究优化了大豆的施肥位置,宽台施肥位置为:1.种肥分散在种下2cm左右,占总肥量的1/4-1/3,用于催苗和壮根;2.基肥施在台上植株行间,深度为5-15cm,距两侧主根15cm左右,占总肥量的2/3-3/4,用于提高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的供肥强度。  相似文献   

5.
采种对直播西洋参产量及内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洋参直播栽培采种次数对西洋参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3.4年连续两年采种减产40.5%;3年或年生采种一次,分别减产15.7%和23.1%。采种组化对照组优质参率下降1.5-5.5个百分点,折干率下降1.2-1.4个百分点。3,4年连续两年采种组与三年生采种组比对照组氨基酸总量分别降低10.753和3.1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海涂果树发展区划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沿海滩涂地区农业气候、土地资源和果树树种生物学特性为依据,提出其果树发展区划为:1.渠北果树经济栽培区;2.盐东与通北耐盐果树经济栽培区;3.南通庭院型与林网型果树经济栽培区。并以作者对果树树种耐盐力筛选试验结果为依据,制定江苏海涂各区的果树树种布局。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泡桐不同粗度种根的苗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种根粗2.6-3.5cm时,苗木生长最好;种根粗度1.6-3.5cm时,出苗率和成苗率均很高;种根粗度对苗木高生长的影响,主要是影响苗木速生期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成人胸12及腰1椎体高度,前后缘差及楔变指数X线的正常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0例成人第12胸椎(T(12))及第1腰椎(L_1)X线侧位片测量的结果:(1)椎体侧位的高度正常值:T_(12)椎体前缘男性为29.5±4.9mm,女性为28.1±4.4mm;后缘男性为32.7±5.7mm,女性为30.3±5mm。L_1椎体前缘男性为30.2±5.1mm,女性为29.1±4.1mm;后缘男性为33.8±4.6mm,女性为31.6±4.2mm。(2)T_(12)和L_1椎体侧位的高度差正常值上限男性为6.5mm,女性为5.4mm;楔变指数正常值下限男性为0.79,女性为0.83。(3)T_(12)及L_1推体侧位"楔变"为正常表现。  相似文献   

9.
采用5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豫薯8号产量与密度、栽期及施氮、磷、钾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豫薯8号优化栽培的农艺措施模型,通过微机模拟寻优,筛选出在该试验条件下,亩产3000~5000kg水平最优化栽培措施区间为:密度3264~3849株/亩,栽期5月23~26日,亩施N4.7~5.3kg、P2O53.1~3.6kg、K2O2.1~2.5kg。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于1982,1987,1988和1992年在东北地区的辽宁海城、沈阳、大连和吉林公主岭4个观察圃中系统观测了含有不同抗白粉菌基因的小麦品种和拟等基因系的白粉病病情:Pm1、Pm5、Pm7及Pm3a或Pm3b和Pm3c的病情均达20MS以上,感病严重.Pm2+6,Pm2或Pm4抗性较强,病情仅达0~5HR.采用离体活动圃鉴定法观测表明:1987~1988年各病圃白粉菌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为:V7(67.2%~80.4%,平均74.0%),V1(67.9%~78.1%,平均73.1%),V3c(61.9%~71.4%,平均67.6%),V5(62.3%~73.1平均67.3%),V3c(43.0%~51.8%,平均48.7%),V3a(32.7%~47.8%,平均39.5%),V5(15.6%~26.5%,平均20.25%);出现频率较低毒力基因为V2+6(0%~1.6%,平均0.51%),V2(2.1%~7.6%,平均4.05%)和V4(5%~12.6%,平均8.6%)。  相似文献   

11.
泡桐腐烂病在山东、河南等省发生严重。病原菌为Valsapaulowniae Miyabe etHemmi,菌落生长最适温25℃,在0~3℃仍能生长。对碳源利用以麦芽糖及蔗糖为好,氮源以蛋白胨及牛肉膏为好。pH 范围2~4;菌落生长过程中分泌酸。分生孢子与子囊孢子在25℃、有丰富营养与空气及相对湿度100%条件下最易发芽;在0~5℃仍能发芽。以分生孢子出现机率大。伤口侵入,潜育期半月至4个多月,孢子全年可由风雨等传播,侵染期在9月至翌年4月,发病期为10月底至翌年4月下旬,孢子及菌丝在病斑内越冬。枝干有伤口是极重要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2.
泡桐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 12年生的 31个泡桐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泡桐基本密度平均为 0 .3771g·cm-3 ,无性系间木材基本密度存在显著差异 ,并明显受遗传控制 .生长性状与木材基本密度之间无相关关系 ,可选择木材基本密度较大且生长快的优良无性系作进一步的材性改良  相似文献   

13.
杨哓娟 《北京农业》2012,(21):12-13
以兰考泡桐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种抗氧化剂对兰考泡桐芽诱导和褐化的影响,在附加PVP和Vc的培养基上,当PVP浓度为7.0g/L时,芽诱导率最高,达到了81.85%,适宜浓度的DTT能够促进兰考泡桐叶片芽的诱导,芽诱导率最高的DTT浓度是10.00mg/L。  相似文献   

14.
泡桐属花粉形态及其与分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5.
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检测方法、传播途径、植原体防治以及植原体引起泡桐体内的物质变化。并对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研究进展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6.
应用动态规划和层次分析法研究了桐粮间作的动态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动态间作模式能够有效地调节林粮之间的矛盾,具有较高的综合生态经济效益。而最佳的动态间作模式还要取决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条件,取决于对粮食生产、经济收入和木材收获的侧重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泡桐接干类型划分及干形相关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11年生泡桐杂交种试验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株150棵,研究了23个与干形相关的性状。结果表明:泡桐接干类型分为难接干、徒长枝接干、连续接干3种;23个性状中有19个性状在不同接干类型间差异极显著;干形性状的前3个主导因子分别为接干材积、主干材积和主干尖削度,连续接干是泡桐干形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河南省泡桐资源现状,预测了2000年泡桐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种根采用根接、苗木采用皮接的方法,进行了泡桐丛枝病病原物诱导抗性试验。结果表明,根接后的当年苗木和皮接后第2年的苗木丛枝病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中根接当年苗木发病率为4.28%~13.0%,皮接第2年苗木发病率为5.34%~11.76%,对照为0.83%~1.45%和1.14%。用经过根接和皮接诱导后的苗木造林,泡桐幼树丛枝病发病率显著降低。经根接处理后,幼树4a生丛枝病发病率均为零,皮接1次诱导后4a幼树发病率为0~4.17%,而对照发病率为19.8%~31.5%。本项研究结果初步证明,利用嫁接的方法进行病原物诱导,可提高泡桐幼树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20.
对泡桐一年生埋根苗生长、干物质积累、储存/结构分配、同比物分配等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结合不同群体结构的研究,优化了育苗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年生长周期中,泡桐一年生埋根苗的叶面积增长和干物质积累规律均符合Logistic 方程,净同化率和比叶面积为单峰曲线,相对生长率和叶面积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储存/结构分配的变化规律与净同化率一致:而同化物的分配在各生长时期不同,生长初期主要分配给根系和叶片,速生期主要分配给叶片和茎,生长后期主要分配给茎和根系.同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和分配具有交替节律性。密度影响单株叶面积、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能的分布,从而影响净同化率。随着密度的增大,净同化率降低,单株生物量减小。密度对储存/结构的分配没有显著影响,但它影响同化物在各器官间的分配。通过优化方法,确定育苗密度以每亩555株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