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个小麦品种和不同剂量化学杂交剂SQ-1为处理,研究了SQ-1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SQ-1的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小麦植株主茎旗叶抽出倒2叶一半时,喷施4.0kg/hm2SQ-1效果较好,可诱导参试品种杀雄率达到99.93%以上或接近于100%,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和自然异交授粉结实率平均达82.7%和62.8%,而且与品种间无互作效应,具有广谱性,证明SQ-1是一种高效、副作用很小的较理想的化杀剂。  相似文献   

2.
水稻杂交采用经改进的"剪颖破药杀雄法",杀雄率达93.65%。与传统的剪颖杀雄相比,异常剪颖破药杀雄法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杀雄率与结实率两种方法间无太大差异。介绍了异常剪颖破药杀雄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发掘海涂互花米草耐盐、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新互花米草与水稻正反远缘杂交适用方法。[方法]正交:水稻♀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热气杀雄吸花授粉法;反交:互花米草♀剪颖去雄授粉法、连续去雄授粉法、温汤杀雄连续去雄授粉法。[结果]水稻♀热气去雄吸花授粉法比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结籽组合数提高34.09%,穗均结籽提高121.21%,出苗率提高60.07%,提高工效6-7倍;互花米草♀连续去雄授粉法比剪颖去雄授粉法结籽组合数增加3.14倍,穗均结籽增加4.21倍,出苗率提高68.47%,提高工效7-8倍。[结论]水稻♀热气去雄吸花授粉杂交法适用于水稻♀×互花米草♂;互花米草♀连续去雄授粉杂交法适用于互花米草♀×水稻♂。  相似文献   

4.
发掘海涂大米草酎盐、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新大米草与水稻正反远缘杂交适用方法。本文研究了正交法(水稻♀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热气杀雄吸花授粉法)和反交法(大米草♀剪颖去雄授粉法、连续去雄授粉法、温汤杀雄连续去雄授粉法)。结果表明,水稻♀热气去雄吸花授粉法比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结籽组合数提高103.23%,穗均结籽提高65.58%,出苗率提高88.67%,提高工效5~6倍;大米草♀连续去雄授粉法比剪颖去雄授粉法结籽组合数增加1.67倍,穗均结籽增加2.83倍,出苗率提高41.79%,提高工效6~7倍。水稻♀热气去雄吸花授粉杂交法适用于水稻♀×大米草♂;大米草♀连续去雄授粉杂交法适用于大米草♀×水稻♂。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在8个品种范围内,以穗基部距旗叶叶枕的距离为形态指标,以指示小麦花粉发育的不同成熟程度,分4个处理对小麦剪颖杀雄和手工去雄的杀雄效果及人工授粉后的结实情况进行了连续3年的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小麦花粉成熟前,剪颖杀雄的杀雄效果为100%,而手工去雄中,芬粉发育前期去雄效果为100%,后期有一定的花粉污染率;2.剪颖杀雄和手工去雄后,进行人工授粉,两种方法的平均结实度无显著差异,但在籽粒  相似文献   

6.
1.拔除雄穗人工去雄可减少肥水消耗,降低株高,增强抗倒能力,改善中上层透光条件,减轻雄穗虫害,促进果穗发育和提高粒重.故能增产10%左右.去雄要在雄穗刚抽出而未开花散粉时进行,去雄株数一般占全田总株数的1/3左右,不得超过1/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个粳稻品种和3个籼稻品种进行水稻剪颖后再温汤杀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剪颖后再温汤杀雄的方法只适用于粳稻品种,不适用于籼稻品种;剪颖后杀雄温度43~45℃、杀雄时间3~5 min条件下,可以有效杀死粳稻的花药而对柱头没有影响。剪颖后温汤杀雄方法延长了粳稻杂交剪颖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杂交效率,对粳稻杂交技术的改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麦新型化学杀雄剂——ES(专利申请号92103773-2)杀雄后母本植株性状观察表明:(1)ES 是理想的小麦杀雄剂,自造孢时期至减数分裂期间,在每公顷1.5t 溶液剂量下,以6000mL/L 浓度喷施,可诱导95%~100%的雄性不育,天然异交率达80%以上,人工饱合授粉结实率达90%以上;(2)植株受药后,一般株高降低10~15cm,母本穗层恰处在父  相似文献   

9.
以10个小麦品种和化学杂交剂SQ-1为处理,研究了SQ-1的杀雄效果及不同基因型小麦对SQ-1的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主茎旗叶抽出倒2叶一半,幼穗长为2.5-4.0 cm,穗分化期为药隔期喷施4.0 kg/hm2的SQ-1,诱导雄性不育率达到了99.93%以上。经方差分析,材料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化学杂交剂SQ-1与参试小麦不同基因型品种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生产成本较低且杀雄彻底、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化学杀雄剂,为杂交小麦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西纯820、周麦27、周麦28、徐州10030、泛麦8号、中麦895和项麦9908等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选用6种成本在100元/ha以下的化学杀雄剂(CH1、CH2、CH3、CH4、CH5和CH6)及10种表面活化剂(Silwet-40、二甲基硅油、Silwet-77、道康宁1520、瓦克SRE-CN、中油美D108、聚二甲基硅氧烷、Tween-20、Triton-100和月桂醇醚硫酸钠),通过化学杀雄剂筛选试验、基因型验证试验及表面活化剂筛选试验,筛选出新型化学杀雄剂与表面活化剂的最佳组合.[结果]300.0 g/ha的化学杀雄剂CH1可诱导小麦品系西纯820产生完全雄性不育,旗叶表现正常,但抽穗推迟.当小麦生长期处于Feekes标准8.5时,叶面喷施300.0 g/ha化学杀雄剂CH1(含0.1%表面活化剂OP-10)能使周麦27、周麦28、徐麦10030、泛麦8号、中麦895和项麦9908等小麦品种(系)的相对自交结实率明显下降,其中以周麦27、泛麦8号、中麦895和项麦9908的杀雄效果较优,对应的相对自交结实率分别降至15.8%、0.4%、2.3%和1.2%,表现出较好的杀雄广谱性.在10种表面活化剂中,二甲基硅油对小麦植株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与化学杀雄剂CH1配伍使用能获得较高的杀雄效果,小麦相对自交结实率仅为1.2%.[结论]300.0 g/ha化学杀雄剂CH1配伍0.1%二甲基硅油可诱导小麦产生接近完全的雄性不育效果,且无明显药害反应,可作为杂交小麦制种候选方案进一步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化学杀雄剂SQ-1对小麦品种间、小麦与近缘植物间、小麦与远缘植物间杂交成胚率的影响,以及阿拉伯葡聚糖蛋白对小麦与玉米杂交成胚率和得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合理选用小麦杂交方式,提高小麦杂交结实率和利用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在小麦拔节期喷施化学杀雄剂SQ-1,开花期分别授以小麦花粉和远缘植物(黑麦、玉米)花粉,并在小麦授玉米花粉后的处理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拉伯葡聚糖蛋白(arabinogalactan proteins,AGP),对小麦与玉米杂交后产生的幼胚进行离体拯救培养,统计授粉小花数、接种幼胚数、膨大颖果数、结实粒数、萌发单倍体幼胚数和单倍体植株数,计算结实率、颖果膨大率、成胚率、萌发率和成苗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合细胞学观察结果,研究SQ-1对小麦品种间杂交及远缘杂交结实性的影响,以及AGP对小麦单倍体胚诱导率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小麦品种间杂交中SQ-1处理结实率19.8%—83.3%,人工去雄的结实率为69.4%—93.0%,SQ-1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不同,Fielder对SQ-1的反应比较敏感;在中国春与兰州黑麦杂交中,SQ-1处理的结实率为65.5%,人工去雄处理的结实率为78.8%,两种处理方式产生的F1杂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8条;在不同小麦品种与玉米品种郑单58杂交中,SQ-1处理小麦单倍体胚的成胚率为1.11%—1.41%,人工去雄小麦单倍体胚的成胚率为2.38%—14.29%;在小麦与玉米杂交后的处理液中添加0.5—2.0 g·L-1 AGP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小麦单倍体胚获得率和成苗率。另外,在玉米花粉诱导的单倍体胚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现13.07%的胚发育出了2—6株苗;显微镜观察发现,玉米花粉诱导后18 d左右小麦单倍体胚上出现了多个突起,这些突起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进一步发育为形态健全的小植株,其染色体数目均为21条。【结论】化学杀雄剂SQ-1减低了小麦品种间杂交及小麦与黑麦、玉米间杂交的成胚率,AGP提高了小麦与玉米间杂交单倍体成胚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12.
对化学杂交剂SC2053 诱导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C2053 对普通小麦品种具有良好的杀雄效果。2 个供试品种各处理最高不育度均达100 % ;最高自然异交结实率分别达56 .6 % 和43.1 % ;最高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分别达64.3 % 和80 .7% 。喷施SC2053 降低小麦株高6 ~12cm ,其中穗下节间缩短2~5cm ,占株高降低的33 % ~42 % 。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月至6月,用瞬时扫描法对浙江萧山珍禽养殖场的疣鼻天鹅(Cygnus olor)进行了观察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疣鼻天鹅在孵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雌(雄)性在孵化期重要行为的时间分配为:筑巢9.84%(雄4.67%),繁殖75.41%(雄4.14%),采食2.58%(雄7.85%),理羽4.00%(雄10.39%),站立1.52%(雄15.48%),游走0.52%(雄4.26%),警戒0.90%(雄3.93%),休息2.77%(雄30.74%),游泳2.23%(雄16.55%),洗澡0.24%(雄2.00%)。对不同性别疣鼻天鹅的时间分配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孵化期雌雄疣鼻天鹅除在理羽行为上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行为都存在差异显著(P<0.05),在繁殖、站立、游走、休息、游泳及洗澡行为上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不同天气条件的比较,表明疣鼻天鹅不仅在行为时间分配上不同,而且不同性别在行为时间分配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2a田间试验表明, 杀雄剂SC-2053对小麦具有良好的杀雄效果,但不同基因型所需的杀雄剂量、杀雄时期及杀雄效果不同,敏感基因型所需剂小,适宜时间长、杀雄效果好且稳定,适宜做化杀母本;普通基因型需较高的药物剂量和准确喷药时间,不宜用化杀母本。  相似文献   

15.
番茄溃疡病(Bacterial canker of tomato)是目前国内外番茄生产上最严重的细菌病害之一。为建立准确有效的人工接种鉴定体系,本研究采用5种不同的人工接种方式(剪顶法、喷雾法、复叶柄注射法、茎顶端注射法和茎基部注射法)对番茄植株进行接种,比较和分析了接种后各群体植株起始发病时间、平均发病率、病情指数和平均死株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剪顶法和茎部注射法接种病原菌致病效果最好,发病率达到100.0%,病情指数>75.0,但是剪顶法接种后植株死亡率很高,接种40 d时死亡率高达96.7%,不利于后续的遗传分析及留种;进一步分析发现茎基部注射接种时病原菌在植株体内传播速度更快;用5份抗感性不同的番茄材料及2个遗传分离群体共计742株番茄进行茎基部注射接种,结果表明该法接种后可以准确区分番茄材料的抗感性。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茎基部注射法接种适用于番茄材料抗溃疡病评价及遗传分析,为抗溃疡病番茄材料的筛选及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喷水杀雄和标记去杂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简便可靠的棉花去雄新方法,研究了喷水杀雄结合标记去杂用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可行性。以转基因抗虫棉或抗草甘膦棉花为父本,与非抗虫棉或非抗草甘膦棉花配置组合,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对母本棉花喷水杀雄,以人工剥花去雄为对照,分别人工授粉杂交,杂交种子收获后鉴定纯度,并在来年田间种植,苗期通过转基因标记去杂,收获后统计皮棉产量。结果表明,盆栽和大田条件下喷水杀雄的杂种纯度分别为94.8%和92.2%,较人工去雄分别低4.4和6.6个百分点,喷水没有达到完全彻底的杀雄效果,但大田条件下喷水杀雄比人工剥花去雄快了约1倍。人工剥花去雄的最佳时间为开花头天下午,而喷水杀雄以开花当日8~10时的效果最好。喷水杀雄生产的种子种植田间,利用转基因标记于苗期去杂,F1的最终皮棉产量与人工去雄处理的无显著差异。喷水杀雄结合标记去杂可应用于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对玉米田棉铃虫进行了人工剪花丝和 35 %植保博士乳油不同稀释液点花丝及喷雾处理的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人工剪花丝处理区雌穗被害率为 18.0 % ,较对照低 70 .7个百分点 ,其防效为 79.7% ,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同药剂进行孤雌生殖诱导是加速育种进程创造遗传标记群体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各种作物中都有研究。在小麦孤雌生殖过程中,人工去雄工作量较大,利用化学杀雄剂既简洁又有效。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化学杀雄剂进行杀雄,再通过不同配比的化学诱导剂(见表1)对小麦进行孤雌生殖诱导,从中筛选出较好的药剂配比。  相似文献   

19.
研究剪3/4穗处理下,小麦功能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变化,揭示小麦叶片逆向衰老的生理表现。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随剪穗处理时间的延长,旗叶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均低于倒二叶,而MDA质量摩尔浓度变化高于倒二叶,与各自对照相比,倒二叶与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及CAT活性在灌浆后期都保持较高水平,旗叶则降速较快。另外,剪穗处理导致小麦功能叶片可溶性糖大量积累。出现旗叶衰老早于倒二叶的现象。说明剪穗处理下,叶片同化物的过度积累可能是导致小麦叶片逆向衰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罗莎  王孟丽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139-139,141
目的:比较人工剪除法和自然脱落法对新生儿脐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新生儿1453例在出生后24h采取沿脐轮剪除脐带残端法,另有新生儿1282例采取脐带残端自然脱落法,观察两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结果:人工剪除法组新生儿脐炎发病率为0.41%(6/1453),自然脱落法组的脐炎发病率为0.94%(12/1282),出生后24h采取人工剪除脐带残端法能明显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病率(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后24h剪除脐带残端法减少了脐部感染机会,是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