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种群的结构动态及演替趋势,为该种群的保护与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 800 m处设立100 m×100 m的典型样地,对固定样地内所有基径≥0.1 cm的乔木树种进行调查,记录树高、基径、胸径、生长状况等信息,对于基径0.1 cm的幼苗采用抽样调查统计其数量。采用基径和胸径2个指标将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划分为13个龄级,分析该种群的龄级结构;利用种群动态量化方法计算相邻龄级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_n)和种群结构对随机干扰的敏感性指数(P_(max))等;采用种群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等方法,分析种群结构特征;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种群未来数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量化预测。【结果】(1)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呈典型的"金字塔"型,1龄级幼苗储备丰富。(2)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显示该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对外界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种群林龄结构完整,1龄级阶段存在强烈的环境筛选作用,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直线型(Deevey-Ⅱ型)B_3亚型,种群死亡率与消失率随龄级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4)生存分析表明,随龄级的增大,种群生存率逐渐降低,累积死亡率与生存率为互补关系,死亡密度与危险率总体呈降低趋势,但危险率曲线波动较大。(5)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呈增长趋势,与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虽然各种指标均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目前处于稳定增长期,但结合生境及气候条件认为,该种群目前处于以地形、风、雪为主导的一种多元演替顶级的稳定期,今后一段时间其种群数量虽有波动,但不会偏离目前整体状态。考虑该种群对外界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建议进一步加强生境的保护,防止生境破坏引起种群衰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次生林群落的生存现状,预测群落发展趋势,为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杉人工林退化形成的次生林群落为对象,设置50 m×50 m的标准样地6块,测量样地内胸径(D)≥3 cm的全部乔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并记录林木生长状况;对胸径(D)<3 cm的乔木幼苗、幼树,测量并记录其地径、高度、冠幅和林木生长状况;并在每个样地设置3个10 m×10 m的灌木样方,调查灌木物种组成、数量等。基于以上调查数据,以径级代替龄级分析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运用数量化方法研究优势种群的数量化动态,并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的计测指标,计算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分析种间总体联结性。【结果】次生林群落为岷江冷杉 桦木林群落,乔木层共有树种13种,云杉已大量死亡。现存群落中,岷江冷杉种群结构完整,幼龄个体比例大,存活率高,为增长型种群;桦木(红桦和糙皮桦)幼龄个体比例低,存活率不高,已呈现出衰退趋势;槭树、花楸等小规模种群结构多不完整。种群数量化分析表明,各种群生存状态不稳定,易受随机干扰,受随机干扰时岷江冷杉种群最稳定,红桦种群次之,槭树、花楸等种群结构均不稳定。岷江冷杉种群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均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桦木在乔木层的生态位宽度仅次于岷江冷杉,优势明显,但其更新不良,在灌木层不具优势。乔木层、灌木层物种间总体均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结论】研究区次生林群落为正向演替,种群优势度与生态位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各种群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的变化阶段,群落结构尚不稳定。桦木种群在乔木层优势尚存,但在灌木层更新受到限制,不具备发展成优势种群的条件;云杉人工林则必被淘汰;岷江冷杉在乔、灌木层均有较大优势和生态位宽度,表现出进一步扩散的可能。因此本研究区次生林的经营应以培养冷杉林为主,为冷杉林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藏墨脱人为干扰下小果紫薇种群的样地调查,依胸径大小将林木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运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小果紫薇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其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以及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分析小果紫薇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下小果紫薇种群属于增长型,幼苗个体数量丰富,以萌枝更新为主,表明萌蘖能力较强;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各龄级有相近的死亡率;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同时在第Ⅰ龄级、第Ⅴ龄级和第Ⅸ龄级阶段出现峰值;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小果紫薇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期减弱和后期衰退的特点。在人为干扰下小果紫薇通过萌枝更新维持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红豆杉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濒临灭绝.通过调查白龙江林区不同群落红豆杉的更新状况,为红豆杉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区红豆杉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分析红豆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更新特征、更新的环境因子及红豆杉濒危的机制.【结果】红豆杉更新以萌生为主,更新状况良好,随着群落郁闭度的增加红豆杉萌生苗增多,不同的样地红豆杉平均苗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无显著差异.分枝数与温度、光照呈显著的负相关,胸径、高度增长量与光照强度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在不同草本层厚盖度、枯枝落物厚盖度、腐殖质厚度和土壤含水率水平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影响种群萌生更新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群落的光照及温湿度,因此,调节林分郁闭度或人工开林窗、增加林内光照和温度,促进红豆杉幼苗的更新,对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和缓解其濒危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五角枫(Acer mono)落叶阔叶林是江淮丘陵大蜀山重要森林群落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五角枫种群的数量动态,根据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对五角枫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角枫种群个体数量主要集中在Ⅳ(胸径为15~20cm )和Ⅴ龄级(胸径为20~25cm ) (个体数量比例占42.86%),中老龄个体数量多,幼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处于成熟阶段.种群死亡趋势是生长后期高于生长前期,在Ⅶ~Ⅷ龄级的年龄阶段出现死亡率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引入生命表栏目中的几个函数很好地说明了种群的结构.更新方式为实生苗繁殖,幼龄期发展不稳定,量化分析现阶段整体为稳定型种群,结构增长性很低.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省将乐林场海拔220、320 m和420 m处各设置了4块以栲树作为优势树种的20 m×30 m的样地。通过对优势树种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栲树幼苗储备达1 321株·hm-2,直径分布大致为倒“J”型,种群在Ⅱ、Ⅲ阶段竞争激烈,死亡率较高。将乐林场栲树种群整体上呈集群分布,不同样地面积、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海拔高度对其分聚集强度有影响,栲树种群的聚集度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大具有增强的趋势;径级增大时,栲树种群的聚集强度下降; 海拔高度增加时,栲树种群的聚集强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的生态特征与生长动态,为探究马尾松—杉木优势树种的生态特征林分管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设立固定样地的基础上,调查并分析了优势树种马尾松、杉木的径级结构、胸径生长、年轮、树高和胸径关系。【结果】调查样地内的马尾松为第一优势种,但幼树较稀少,林冠下实生与萌芽大量分布的杉木为亚优势种;树木年轮显示出两优势树种的树龄相近,但马尾松的胸径生长量大于杉木,树高生长量也比杉木大。【结论】成熟林林冠层马尾松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地位会降低,而杉木的优势地位会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8.
大蜀山短毛椴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大蜀山短毛椴(Tilia breviradiata)种群的数量动态,根据对短毛椴种群的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危险率函数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结果表明:短毛椴种群以中大径级个体数量较多,幼龄级个体数量较少,种群处于成熟阶段;种群死亡趋势是生长后期高于生长前期,在Ⅶ~Ⅷ龄级的年龄阶段出现死亡率高峰,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短毛椴种子向幼苗的转化率低,幼苗数量较少;量化分析表明现阶段整体为稳定型种群,结构增长性很低.选择合适的恢复和保存方法促进短毛椴种子萌发和更新层个体发育是保持该种群稳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西藏色季拉山高山松种群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山松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及其空间关联性。【方法】2014年6-8月,在西藏色季拉山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置50m×50m的高山松林样地4块,对样地内的高山松进行定位和每木检尺,按胸径12cm、≥12~32cm、≥32cm将高山松分为小树、中树和大树,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s L函数,对高山松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色季拉山高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种群自然更新良好,属增长型种群;(2)高山松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各异,小树在小尺度范围内的聚集强度均明显强于中树和大树,中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而大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3)样地1与样地2中,高山松小树与中树、大树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基本上均呈负关联关系,但中树与大树之间基本上无关联;样地3和样地4中,高山松不同龄级的小树、中树和大树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关联性小。【结论】在从小树发育到大树的过程中,高山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过程基本表现为由集群分布到随机或均匀分布;高山松种群的更新不仅受种间竞争的影响,同样受种内竞争的制约;在环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高山松种群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影响其分布格局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国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揭示当前群落演替趋势,为紫金山森林群落的科学管理以及南京丘陵地带的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以南京市紫金山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取相邻格子样方法先划分10 m×10 m的调查样方,再在每个调查样方的对角线建立2 m×2 m小样方(4个角及中心),采用每木调查法确定落叶阔叶林中各树种的重要值,进而确定该群落内重要值前7位的主要树种,并分析了这些主要树种在100 m2林分尺度下种群的胸径分布、空间分布状况以及种间关联性。【结果】(1)紫金山南坡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为糙叶树、朴树、山胡椒、黄连木、马尾松、枫香和栓皮栎。其中朴树和山胡椒为进展种群,糙叶树、黄连木、枫香和栓皮栎为稳定种群,针叶树马尾松为衰退种群。(2)主要阔叶树种群的空间格局为集群分布,聚集程度依次为山胡椒>朴树>黄连木>枫香>栓皮栎>糙叶树;先锋树种马尾松则为均匀分布。(3)7个主要种群间的整体关联性为显著正关联;其中不同树种间的正联结有14个,负联结有7个,且均不显著。【结论】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紫金山落叶阔叶林乡土落叶阔叶树种占据主要地位,群落仍处于进展演替的动态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6.
施用SODm增效剂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置不同SODm增效剂施肥量梯度,研究SODm增效剂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SODm增效剂分别较普通肥处理和复混肥处理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6.8%和5.04%。施用SODm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以及抽穗后物质转运效率,相对于普通肥处理增产8.4%。  相似文献   

17.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9.
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麦秸培养基,系统研究了姬松茸在生长期间对碳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降解的有机物质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在菌丝生长阶段,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被主要利用,而木质纤维素则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且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姬松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79.86%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20.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