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江西省高安、上饶、靖安、遂川、南昌定地饲养的中蜂为素材,人工饲喂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毒。从受试蜂群中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和雄蜂,作为中蜂子1代。然后用同样方法进行人工饲喂感染,培育中蜂子2代和子3代。再用中蜂与意蜂营养杂交方法来培育中蜂子4代、子5代和子6代,并测定了其感染发病率、产育力及7个工蜂形态指标;利用14条随机引物检测了其DNA多态性,并计算了遗传距离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选育的中蜂子3代感染发病率显著低于普通中蜂,中蜂子6代感染发病率显著低于中蜂子3代;中蜂子6代蜂群的产育力比子3代和普通中蜂分别提高6.56%和10.22%,都达到显著差异;子4代、子5代、子6代工蜂的吻长、右前翅长度、右前翅宽度、第3腹节背板长度、初生重与亲本工蜂、子1代、子2代、子3代工蜂之间差异显著;所有子代工蜂的肘脉指数和右后翅的翅钩数与亲本工蜂之间差异不显著;RAPD标记显示中蜂子6代与亲本中蜂之间的遗传距离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应用蜜蜂营养杂交技术培育抗螨蜂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大蜂螨是中国饲养的西方蜜蜂最重要病虫害之一,多年来药物防治蜂螨,一方面蜜蜂对药物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另一方面治螨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会污染蜂产品。本研究通过蜜蜂营养杂交,探讨培育抗螨蜂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中华蜜蜂的蜂王浆饲喂意大利蜜蜂工蜂小幼虫,然后测定营养杂交后代工蜂形态指标、苹果酸脱氢酶Ⅱ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蜂群遗传相似系数以及抗螨力。【结果】营养杂交子后代工蜂的吻长、右前翅面积、腹部第3+4背板总长、第4背板突间距、第6腹节面积、蜡镜面积6个指标与亲本工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肘脉指数、跗节指数和翅钩数与亲本差异不显著;营养杂交子后代工蜂的苹果酸脱氢酶Ⅱ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的变异;营养杂交子后代之间遗传相似系数明显高于亲本意大利蜜蜂;营养杂交子后代的工蜂抗螨力显著高于亲本意大利蜜蜂。【结论】通过蜜蜂营养杂交,可以改变营养杂交后代工蜂形态、生理生化、分子遗传相似性及抗螨力等特性。蜜蜂营养杂交可成为蜜蜂育种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蜂与意蜂营养杂交对工蜂形态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测定了中蜂与意蜂营养杂交的亲本中蜂、亲本意蜂、以及连续3代营养杂交后代意蜂和连续3代营养杂交后代中蜂的工蜂11个形态指标,测定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营养杂交后代工蜂的吻长(A)、右前翅面积(B)、腹部第3+4背板总长(D)、第4背板突间距(E)、第6腹节面积(F)和蜡镜面积(G)6个指标与亲本工蜂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营养杂交后代工蜂的肘脉指数(C)、跗节指数(H)、∠B4(J)、∠I10、(K)和翅钩数(I)与亲本工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营养杂交各代工蜂以上11个形态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是危害中华蜜蜂养殖最为严重的病毒病,中蜂一旦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很难治愈。为研究营养饲喂对中囊病的防治效果,在春繁期定期对已检测患中囊病的蜂群补充饲喂花粉和橡胶蜂蜜,利用RT PCR技术检测饲喂后蜂群中成年工蜂、工蜂幼虫和雄蜂幼虫感染CSBV情况。结果显示,补饲花粉和橡胶蜂蜜后,感染CSBV蜂群中成年工蜂、工蜂幼虫和雄蜂幼虫均携带CSBV,染病率分别为917%、500%和1000%,但蜂群“烂子”明显减轻,患病蜂群由显性感染转为隐性感染。表明春繁期补充饲喂花粉和橡胶蜂蜜对中囊病有一定的防控效果,能提高蜂群的抗病力,但不能根除CSBV。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配比的葵花粉和黄豆粉饲料饲喂蜂群,测定后代工蜂的初生重。结果显示,饲喂100%葵花粉和饲喂"75%葵花粉+25%黄豆粉"的蜂群,所育工蜂的初生重差异不显著;与饲喂"70%葵花粉+30%黄豆粉"、"65%葵花粉+35%黄豆粉"和饲喂100%黄豆粉的蜂群相比差异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比例花粉蛋白质营养水平对工蜂初生重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蜂与意蜂营养杂交对意蜂抗螨性及卫生行为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添加中华蜜蜂王浆来培育江山2号与法国意蜂的杂交蜂王,并测定江山2号、中华蜜蜂、营养杂交子一代及子四代抗螨性能和卫生行为能力指标.结果表明:营养杂交蜂群抗螨性均显著高于亲本江山2号,工蜂卫生行为能力也显著高于江山2号,且随营养杂交代数的增加,蜂群的抗螨性也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中华蜜蜂为实验材料,通过饲喂3种不同人工饲料,检测其对中华蜜蜂春繁群势、封盖子数及工蜂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人工饲料的实验组蜂群在春繁群势与封盖子数方面的饲养效果均与对照组(A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工蜂初生重方面,实验组B(饲喂花粉+熟豆粉+酵母粉+白糖)的饲养效果与对照组蜂群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实验组蜂群(C组和D组)(P<0.05)。  相似文献   

8.
以美意种王和蜂王浆高产2个西方蜜蜂品种为亲本,对其杂交一代蜂王浆生产性能形态学进行分析研究,测定了正反交西蜂一代杂交种工蜂的咽下腺长度和重量、工蜂体重和头重。结果表明,同一工蜂的左、右两条咽下腺长度、重量差异均不显著;正交种和反交种工蜂体重分别是0.119 3 g和0.114 5 g,二者差异显著;工蜂头重正交种为0.013 5 g,反交种为0.012 9 g,二者差异显著;工蜂咽下腺长度正交种为12.51 mm,反交种为11.21 mm,二者差异极显著;工蜂咽下腺重量正交种为0.001 3 g,反交种为0.0012 g,二者差异不显著;试验蜂群正交种和反交种蜂王浆产量分别是128.2 g和68.37 g,二者差异显著,说明工蜂咽下腺长度与蜂王浆产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八叶五加流蜜期和外界缺蜜期,观察中蜂工蜂对不同距离设置的人工饲喂点的采集反应.结果表明,50只标记蜂对不同距离给饲点的信息传递的有效率和准确率有显著的差异(P<0.01),外界有蜜源会降低标记蜂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另一观察表明,中蜂工蜂的信息传递能在一定范围表达食物源的相对高度.  相似文献   

10.
中蜂与意蜂营养杂交对意蜂抗螨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ra cerana Fabriciu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为实验材料,用中华蜜蜂蜂王浆饲喂意大利蜜蜂幼虫,进行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营养杂交,然后检测营养杂交亲本意蜂蜂群、杂交子1代意蜂蜂群和杂交子2代意蜂蜂群的蜂螨自然寄生率;同时采用人为转接蜂螨技术,检测实验蜂群的抗螨力。结果表明:亲本意蜂群与营养杂交子代抗螨力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营养杂交子代的抗螨力得到显著提高;但营养杂交子1代和营养杂交子2代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野生中华蜜蜂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镜泊湖周边、东宁和饶河地区黑龙江省野生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调查、收捕及标本观察,结果表明:野生中蜂多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栖息于活体树洞中。标本观察中蜂工蜂体色背板以几丁质黑色为主,腹板为黄色,东南部林区多有第二背板工蜂有黄色带,个体与南方中蜂相似。收捕观测树洞巢脾分布多以斜方向或横面对着巢门,呈圆柱状,气眼分布巢脾周围,饲料集中在巢脾上部,下部为繁殖区。  相似文献   

12.
中华蜜蜂群内工蜂监督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为实验材料,对处女蜂王分别进行单雄和双雄人工授精,并以自然交尾作为多雄交配对照。然后用标准的方法检测各蜂群对蜂王产的未受精卵(QUG)和工蜂产的未受精卵(WUG)的监督效果,结果表明:在自然交尾、双雄授精或单雄授精3种蜂群中,都明显存在工蜂监督现象。  相似文献   

13.
明确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在RNA干扰前后的触角电生理(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可为中蜂嗅觉识别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在前期对中蜂气味结合蛋白AcerOBP14基因序列、荧光竞争气味结合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试验进一步采用饲喂法对中蜂采集蜂AcerOBP14基因沉默后,进行qRT-PCR及EAG试验,筛选出对AcerOBP14有效干扰的序列,并比较干扰前后触角对不同气味物质EAG反应能力的变化.结果 表明,合成的2个不同片段大小的dsRNA均能够在不同程度上降低AcerOBP14 mRNA表达水平,dsAcerOBP14-1在饲喂48 h时沉默效果最好,沉默效率为68.9%.与只饲喂30%糖水的对照组相比,饲喂dsAcerOBP14-1的采集蜂触角对2-庚酮、α-法尼烯、β-罗勒烯和柠檬醛的EAG反应值极显著降低,对橙花醇和胡椒酮的EAG反应值显著降低.通过RNA干扰能够显著抑制AcerOBP14的表达,显著降低触角对报警信息素、植物花香挥发物、那氏信息素及幼虫信息素物质的电生理反应值.推测Ac-erOBP14是一种广谱结合蛋白,可能参与工蜂的采集及蜂群的秩序维持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江西省中华蜜蜂的形态差异,采用逐步判别与聚类分析联用的方法对江西省11个样点330只中华蜜蜂工蜂样本的32个形态遗传标记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中华蜜蜂在南、北区域出现明显的形态差异,赣中北地区较赣南地区的中华蜜蜂个体和器官偏大。本研究可为江西省中华蜜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长白山中华蜜蜂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蜜蜂资源,具有独特的分布区域、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性.本研究通过A107、AP043、AP085、AP313、AT101等5对微卫星引物与mtDNA tRNAku-COII 357 bp片段,对110只长白山中华蜜蜂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长白山中华蜜蜂在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观察杂合度、平均香农指数分别为0.2110±0.2333、0.0645±0.0718、0.4031±0.4202,PIC值除A107为0.5541外,其它4个位点分别在0-0.1644之间;mtDNA标记检测到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249±0.054,核苷酸多样度为0.00074±0.00017,平均核苷酸差异为0.263,表现出很低的遗传多样性.长白山中华蜜蜂的遗传结构较为单一,5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结构均以一种等位基因为主,线粒体单倍型H1(Japan1)占83.64%,且在长白山中华蜜蜂研究中首次发现H3(登录号:KF673779)、H5(登录号:KF673782)、H7(登录号:KF673780)、H8(登录号:KF673781)等4种单倍型.长白山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少,遗传多样性低,遗传结构单一,面临着灭绝的风险.长白山中华蜜蜂的资源保护刻不容缓,需要尽快建立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将中华蜜蜂卵与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DNA混合,经电穿孔作用后,人工孵化蜜蜂卵,并对孵化的幼虫进行检测.结果筛选出一组较理想的中华蜜蜂卵电穿孔参数(750 V·cm-1,100 μs,1);通过荧光检测,电击卵孵化的幼虫体内可以表达EGFP基因,阳性表达率最高可达1.05%,且外源DNA转染早期卵的效率显著高于晚期卵.结果表明电穿孔作用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引入中华蜜蜂卵内,质粒DNA转染中华蜜蜂卵的效率与卵的生长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抗菌肽Apidaecin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中的重组表达,并验证纯化后的重组抗菌肽Apidaecin在体内和体外是否具有抗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安全具有抗菌和免疫调节功能的抗菌肽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Apidaecin为模板,克隆出中华蜜蜂抗菌肽Apidaecin,成功构建his-pHT43/Apidaecin表达载体,并参照MoBiTec所提供的制备方法成功制得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细胞,现配现用,以保证其活性并得以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中重组表达。使用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可溶性蛋白)进行表达蛋白的分离纯化,使用Easy II Protein Quantitative Kit(BCA)试剂盒测定浓度。纯化得到的重组抗菌肽Apidaecin作用于大肠杆菌K88,在体外进行抑菌圈试验和最小浓度抑菌法测定;在体内,以小鼠为试验动物模型,试验组小鼠腹腔注射重组抗菌肽Apidaecin,阴性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头孢霉素,然后人为感染大肠杆菌K88,感染24 h后对小鼠进行解剖,取得肠道样品和血液样品,并从肠道屏障和免疫功能两个方面探讨重组抗菌肽Apidaecin对感染大肠杆菌K88小鼠的保护作用。使用ELISA试剂盒对染菌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与肠道sIgA水平进行测定,采用qRT-PCR法对小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claudin-1、ZO-2)以及小鼠肠道细胞因子(促炎因子TNF-α、IFN-γ、IL6和抑炎因子IL10)的转录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克隆得到的中华蜜蜂Apidaecin含有183 bp的碱基,编码60个氨基酸,包含Apidaecin的信号肽序列、一个基础的RR二肽以及抗菌肽Apidaecin的氨基酸序列(内含高度保守的8个氨基酸序列),编码的蛋白质命名为AccApidaecin,其分子量为15.6 kD,等电点为5.33。在IPTG终浓度为3 mmol·L -1,诱导温度为30℃,诱导表达12 h后,可从1 L表达上清中纯化得到约20 mg抗菌肽。药敏试验显示,重组抗菌肽Apidaecin在体外与阴性对照相比有明显抑菌圈出现,且测得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 mg·L -1;在小鼠体内,腹腔注射重组抗菌肽Apidaecin的染菌试验组与注射生理盐水的染菌试验组相比免疫球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腹腔注射重组抗菌肽Apidaecin能够有效缓解由大肠杆菌K88引起的小鼠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增加;同时,小鼠肠道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量也差异显著(P<0.05),说明重组抗菌肽Apidaecin能够有效保护被大肠杆菌K88侵染的小鼠肠道。【结论】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能够成功重组表达中华蜜蜂抗菌肽Apidaecin,并且纯化后的中华蜜蜂抗菌肽Apidaecin在体外对大肠杆菌K88有良好的抗菌效果;经腹腔注射进入小鼠体内,能够提高小鼠的免疫机能,有效抵抗大肠杆菌K88对小鼠的侵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中华蜜蜂蜂毒明肽基因的生物信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生理功能及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蜂毒明肽产品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克隆中华蜜蜂蜂毒明肽基因,并对所获得的基因组序列进行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蜜蜂头部和胸部组织中成功扩增获得511bp的蜂毒明肽基因序列,该序列GC碱基含量仅为24%,包含一个14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6个氨基酸残基;该序列与肥大细胞脱颗粒肽的同源性高达58%,存在较明显的信号肽序列和跨膜区结构。【结论】蜂毒明肽是一种小分子抗菌肽,存在较明显的信号肽序列和跨膜区结构,具有生物抗菌肽的典型特性,但需进一步加工切除信号肽序列后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室内人工培育中华蜜蜂幼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幼虫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饲粮配方、饲养模式和培养板对中蜂幼虫发育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幼虫饲粮LD1和LD3对幼虫的饲喂效果显著优于LD2;比较不同移虫模式下幼虫发育成功率:日转移法为61.1%,不转移法为70.8%;其中,在不转移饲喂模式下,使用新培养板培养的发育成功率(69.8%)显著高于重复利用的培养板培养的发育成功率(39.6%)(P〈0.01)。表明室内以LD1或LD3饲喂,采用"不转移法"模式,并使用新培养板,更利于中蜂幼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福建中华蜜蜂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福建中华蜜蜂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的遗传分化,采用5个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测定了福建11个样点的607只中华蜜蜂,结果表明,永定中华蜜蜂遗传多样性最低,其次为武夷中华蜜蜂,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771和0.4535.其他各样点中华蜜蜂遗传多样性水平均为中度多态,平均杂合度在0.5040 -0.5540之间.福建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