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光谱和光照强度对绿盲蝽成虫行为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对绿盲蝽进行准确预测预报和灯光诱集,室内采用昆虫行为试验方法,研究了绿盲蝽雌、雄成虫对光谱和光强度的趋、避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340~605 nm波谱范围内,绿盲蝽雌成虫对14种单色光刺激的趋光行为反应为多峰型,其中紫光440、400、420 nm及绿光562 nm处的趋光率较高,分别为12.00%、10.67%、6.67%和7.33%;而雌成虫对10种单色光表现出避光行为,避光率在各单色光之间无显著差异。绿盲蝽雄成虫对14种单色光刺激的趋光行为反应也为多峰型,其中紫光420 nm处的趋光率最高,为6.00%;而雄成虫仅对9种单色光表现出避光行为,避光率在各单色光之间无显著差别。在紫光420 nm单色光刺激下,绿盲蝽雌成虫对不同强度光照的趋、避光行为曲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相对光照强度1.5时两种反应达到最大,分别为15.00%和6.67%;雄成虫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反应曲线均呈持续上升,最高趋、避光率出现在光照强度为零时,分别为21.67%、5.00%。上述结果表明,紫光420 nm在相对光照强度1.5时对绿盲蝽雌雄成虫有较强的引诱效果。光谱和光强均对绿盲蝽的趋、避光行为具有一定影响,其中绿盲蝽雌、雄成虫对光谱和光强的反应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灰毛豆种子甲醇提取物对白背飞虱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比较了提取物对黑肩绿盲蝽成虫和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杀虫毒力,测定了提取物对黑肩绿盲蝽成虫存活时间和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物对黑肩绿盲蝽成虫的毒力远低于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处理后48 h的LC50值分别为298.8和16.3 mg/L;用10 mg/...  相似文献   

3.
绿盲蝽成虫对几种寄主植物花器的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室内饲养的绿盲蝽成虫为试虫,以黄瓜、辣椒等17种作物或蔬菜的花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末位淘汰法,研究了绿盲蝽对各寄主植物花的趋性。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对向日葵花、辣椒花和豇豆花的趋性明显强于其他作物花;番茄花、草莓花、车轴草花和黄瓜花对绿盲蝽也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本研究将为绿盲蝽趋花特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绿盲蝽与寄主植物间的化学通讯机制,采用触角电位(EAG)和风洞技术,测定了绿盲蝽雌、雄成虫对寄主植物花器挥发物的电生理和风洞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除间二甲苯外,绿盲蝽雌、雄成虫对a-蒎烯、乙酸叶醇酯和松油烯均产生明显的EAG反应;风洞试验结果表明,绿盲蝽雌、雄成虫对乙酸叶醇酯的定向行为反应均较强,且与对照化合物苯乙酮和顺-3-己烯醇无显著差异。乙酸叶醇酯等植物花器挥发性成分可能在绿盲蝽寄主定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方茶园绿盲蝽年种群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绿盲蝽严重为害北方茶园的问题,通过目测法、性诱法、剥查法,研究确定绿盲蝽在茶园的年种群动态及越冬产卵规律。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在茶园每年发生5代,从第三代出现世代重叠;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以第四代成虫为主体的绿盲蝽大量回迁茶园。绿盲蝽若虫数量在茶园每年有春季和秋季2个高峰。绿盲蝽越冬卵主要散产于茶树枝条当年剪口的髓部海绵状组织内,卵数占总量的70.74%,其次为茶树花托上,卵数占总量的20.63%。生产上,可以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在茶园采用化学药物驱避或物理阻隔,阻止绿盲蝽成虫回迁茶园,以减少越冬卵数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由挥发物传递的稻虱缨小蜂、黑肩绿盲蝽种内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和黑肩绿盲蝽通过挥发物而产生的种内作用不明显;稻虱缨小蜂并不明显避开"稻苗 +飞虱雌成虫+黑肩绿盲蝽 "复合体,黑肩绿盲蝽则明显地趋向"稻苗+飞虱雌成虫+稻虱缨小蜂"复合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绿盲蝽的毒力效果,为绿盲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比较9种杀虫剂对阿克苏地区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结果】 9种杀虫剂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作用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丁硫克百威>毒死蜱>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阿维菌素;阿克苏地区不同采样点绿盲蝽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水平不同。【结论】 在棉花花蕾期,可选用丁硫克百威、氟啶虫胺腈、呋虫胺作为目前防治该虫用的啶虫脒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常规农药的替代药剂轮换使用,有效控制绿盲蝽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8.
棉盲蝽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指棉田常见的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总称,均属半翅目,盲蝽科。在山东省绿盲蝽年发生3~5代,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1危害症状棉盲蝽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的汁液。棉花幼苗期生长点受害形成仅剩两片肥  相似文献   

9.
害虫解毒代谢增强是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为此,本研究建立了Bt棉田重要害虫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成虫多功能氧化酶、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3种解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以DCNB(1,2二氯4硝基苯)为底物,不能检测到棉盲蝽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棉盲蝽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也不宜选用动力学法进行测定。同时2种棉盲蝽成虫的日龄对解毒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因此,对由不同日龄成虫组成的棉盲蝽田间种群可以直接进行解毒酶活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后对黑肩绿盲蝽功能反应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协调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关系.[方法]用抗、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分别饲养黑肩绿盲蝽1代,测定F2代黑肩绿盲蝽RNC和SNC种群各龄若虫和成虫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结果]黑肩绿盲蝽RNC和SNC种群各龄若虫和成虫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lingⅡ圆盘方程进行拟合,同一个种群的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两个种群的1~3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褐飞虱卵的捕食能力、各龄期的日最大捕食量、对猎物的处理时间均差异不显著,但黑肩绿盲蝽RNC种群的4和5龄若虫对褐飞虱卵的瞬间攻击率α分别为1.2946和1.0968,显著低于SNC种群的1.9597和1.5657.[结论]用抗吡虫啉褐飞虱种群饲养黑肩绿盲蝽1代后,黑肩绿盲蝽的功能反应发生变化,其捕食功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通过在棉田设置白、蓝、青、绿、黄5种颜色粘胶板,开展了色板诱捕棉盲蝽成虫试验.结果表明,黄色版和白色板对绿盲蝽的诱捕效果比较明显,而中黑盲蝽诱捕效果各色板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用普通黑光灯、频振18#、频振12#、绿光4种光源对棉铃虫、玉米螟、棉盲蝽成虫的诱测效果进行了测定,摸清了关中东部棉盲蝽种类,主要为绿盲蝽,占90.53%;其次为中黑盲蝽,占5.1%;再次为苜蓿盲蝽,占3.12%;最后为三点盲蝽,占1.25%。普通黑光灯对棉铃虫成虫诱测效果最好,绿光光源对棉盲蝽和玉米螟成虫诱测效果最好,建议在测报或害虫无公害治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有效的光诱棉盲蝽途径,选择绿光灯和普通黑光灯2种光源的全自动虫情测报灯连续进行了2年多代棉盲蝽成虫灯光诱测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绿光灯和普通黑光灯2种光源的全自动虫情测报灯均能诱到棉盲蝽成虫,且绿光灯效果优于黑光灯。绿光灯对于绿盲蝽的诱捕量大于三点盲蝽和中黑盲蝽的诱捕量。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不同温度和密度下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的功能反应试验,用该方法定量评价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若虫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反应,在温度为24-35℃时,24-30℃黑肩绿盲蝽的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0℃时捕食量达到最大值,30-35℃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不同密度下,黑肩绿盲蝽的捕食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若虫的捕食能力大于成虫;4龄若虫理论捕食量最大,为104.2粒卵/d。数值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褐飞虱卵密度对黑肩绿盲蝽的生长、发育、繁殖有着显著影响。随着猎物密度增大,黑肩绿盲蝽若虫发育迅速、雌虫产卵量、孵化率及雌性比增大,成虫寿命减小,最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研究了沧州地区绿盲蝽在棉田的危害特点及发生状况,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为防治棉田绿盲蝽提供参考。一、绿盲蝽在棉田的发生规律绿盲蝽在棉花整个生长发育期都有发生,但从宏观上看,其发生与棉花的生育期有着密切关系。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棉花受绿盲蝽为害重的时期主要是苗期、蕾期和花铃期。这一生态规律是比较恒定的。绿盲蝽羽化后的第2代成虫极少数在枣树上产卵,大多数由枣树转主至棉田产卵,转主高  相似文献   

16.
1、绿盲蝽.绿盲蝽又名青色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以若虫和成虫的刺吸式口器危害石榴、苹果的幼芽、嫩叶及果实.被害的幼嫩芽叶后期变成黑色小点,局部组织皱缩死亡.幼果被害后,果面上出现黑褐色水渍状斑点,造成僵化脱落,对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7.
绿盲蝽对寄主转换的适应性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绿盲蝽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转换后的适应性与生理响应机制。【方法】采用昆虫试验种群生命表方法,系统测定用四季豆饲养2代后的绿盲蝽分别转换到豇豆、绿豆、鄂杂棉10号(Bt棉)和苏棉9号(非Bt棉)上的种群生长发育与繁殖等生命表参数,并分析不同供试寄主饲养的绿盲蝽成虫体内的淀粉酶、蛋白酶及海藻糖酶活性和海藻糖含量。【结果】绿盲蝽由四季豆转移到不同供试寄主植物上均可完成世代循环,但不同龄期若虫的发育历期与存活率、5龄若虫体重及成虫寿命与产卵量等差异显著。不同供试寄主饲养的绿盲蝽种群趋势指数值依次为:四季豆(16.56)﹥Bt棉-鄂杂棉10号(3.23)﹥常规棉-苏棉9号(2.14)﹥豇豆(1.67)﹥绿豆(1.31)。不同供试寄主饲养的绿盲蝽成虫体内的几种酶活性也存在较大差异。转基因棉(鄂杂棉10号)种群的海藻糖酶活性最高(3.74 μg•mg-1•min-1),而海藻糖含量最低(3.03 μg/adult)。【结论】绿盲蝽由四季豆转换到其它4种寄主后,其生长发育速率与种群趋势增殖指数等生命参数均有所下降,成虫体内的蛋白酶、淀粉酶、海藻糖酶活性及海藻糖含量也有显著差异。总体相对比较而言,绿盲蝽对棉花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正>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为杂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十分广泛,危害桃、梨、葡萄、枣、棉花、葎草等30多科140余种植物。危害桃树时,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刺吸幼嫩新叶及幼果,造成叶片孔洞,新梢生长缓慢,果面出现木栓化斑点,降低果实商品性,对桃树产量及果实品质造成影响。绿盲蝽为桃树次要害虫,但近年来发生危害有上升趋势,危害程度逐渐加重,需要引起重视。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 mm,宽2.2 mm,较扁平。头部三  相似文献   

19.
黑肩绿盲蝽成虫对褐飞虱卵和成虫各龄期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 Ⅱ型。其反应曲线均能用Rogers的捕食者模型所拟合。该天敌的搜寻能力随其猎物褐飞虱龄期的增加而减少,而所需的处理时间则增加。本文还讨论了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2.利用捕食性天敌防虫水稻上的捕食性天敌有黑肩绿盲蝽、尖钩宽黾蝽、青翅蚁形隐翅虫、双斑青步甲、捕食菅蓟马等。如黑肩绿盲蝽和尖钩宽黾蝽是稻飞虱和稻叶蝉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主要捕食卵和低龄若虫。一头尖钩宽黾蝽成虫一天可取食一龄飞虱若虫4.2头或3龄若虫2.2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