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87年用Co^60-γ射线8000伦琴处理黑农33原原种风干种子,按着大豆高光效育种程序和方法育成高脂肪、高光效、高产、稳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黑农41。1999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99-2001年,在哈尔滨地区累计推广1725hm^2。黑龙江省应该以高脂肪育种为主,兼顾高蛋白的双高育种,并且要优质与高产并重考虑。诱变是选育高脂肪、高光效、高产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大豆高蛋白质、高脂肪育种中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基因源缺乏、两性状与产量和子粒外观性状相关密切。提出了大豆品质育种改进的主要措施,即制定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通过引种、远缘杂交、辐射诱变等手段创造新型优质基因源,提高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大豆优质高蛋白育种的紧迫性、相关性及技术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旨在促进大豆优质高蛋白育种的研究,为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美国高油、矮秆和耐密植大豆种质资源与高产广适应性大豆杂交,通过单交及简单回交与辐射诱变育种相结合,经过连续定向选择,利用先进的品质分析、抗病鉴定等方法进行品种选育研究。结果表明:选育出高油、高产和抗病的4个大豆新品种合丰42、合丰52、合丰57、合农60,脂肪含量为22.25%-23.24%,其中合丰42是国内育成的第一个半矮秆大豆品种,合农60是矮秆品种。这些品种是高油、矮秆大豆育种的宝贵种质。  相似文献   

5.
发展小麦生产,选育高产、抗病新品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小麦育种采用辐射诱变的方法、选育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是行之有效的。国内外采用辐射诱变的方法已选育出一些新品种,但提高小麦辐射诱变育种效率的研究资料尚少,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一、γ射线、中子、EMS、γ+EMS 等不同诱变因素的诱变效果以铁春1号为试材,进行了不同诱变因素的处理,观察了其 M_2的变异情况,见表1。表1 不同诱变因素处理后小麦 M_2世代的变异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豆辐射育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大豆辐射育种的成就我国大豆辐射育种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在新品种选育、突变体的选育、遗传机理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一)育成了一批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多抗的大豆新品种通过辐射、辐射与杂交相结合和突变体利用的方法先后育成了年推广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大豆品种13个.其中直接辐射育成的品种有黑农4号、黑农5号、黑农6号、黑农7号、黑农8号、丰收11号和彰豆1号等.杂交与辐射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品种有黑农16号、黑农26号,牡师6号、铁丰18号、铁丰19号等.利用突变体做杂交亲本育成了辽豆3号品种.  相似文献   

7.
诱变育种在草业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综述了不同诱变剂、不同辐射敏感性和适宜性诱变剂量产生的效果,以及利用辐射改变草的生产能力、成熟周期、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辐射育种新品种的选育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我国番木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我国番木瓜育种研究进程的3个主要转折阶段,以及我国育成的主要品种与育种技术,初步建立了“杂交选育”和“生物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模式。提出了今后番木瓜育种与应用研究的方向:提高番木瓜品质和综合抗性;生物信息技术与杂交品种选育相结合,加速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番木瓜诱变育种与太空育种;番木瓜抗低温育种。  相似文献   

9.
应用辐射诱变可以创造出水稻优良突变体,丰富水稻种质资源,选育出优良水稻新品种。结合采用越光干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成功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早熟水稻新品种新稻12号,对水稻辐射诱变育种的效果、辐射材料的选择、辐射后代的选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辐射诱变育种是人类利用电磁辐射或电离辐射诱发基因突变,促进基因重组,提高重组率,以获得各种变异、创造新的遗传资源的一种育种技术,具有提高突变率、改良不良性状、缩短育种年限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新品种的选育。为牧草辐射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与借鉴参考,从诱变源的种类、诱变育种特点与机制、诱变材料的选择及其诱变效应和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等方面对牧草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未来牧草辐射诱变育种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1983—1986采用盆栽的方法对九个不同类型的品种和品系及七个组合的大豆材料进行了根量、瘤量、瘤数、固氮酶活性的分析研究,所测的资料表明,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中其根部性状表现有较大的变异。育成品种和双亲在所测定的根部性状方面是遵循数量性状的遗传动态而表现的。在今后的大豆育种工作中,不但要注意对材料的地上部分性状的选择,而且可以按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来对双亲的根部性状进行选配及杂种的选择。从而更有利于创造出综合性状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不同基因来源的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来源于美国的大豆品种其产量水平显著的高于基因来自国内的大豆品种,与基因来源于日本的大豆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基因来源于国内的大豆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基因来源于美国和黑龙江的品种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而基因来源于日本和辽宁的品种蛋脂总量相对较高;含有美国或黑龙江基因来源的亲本易育成高油品种,含有日本或辽宁基因的亲本易育成高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13.
对宾县当地大豆生产使用的常规品种和一些新品种进行大区展示,以黑农37产量最高;高油大豆以黑农44表现最好;高蛋白大豆品种以黑农48表现最好.在宾县建立40 hm2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加速宾县大豆良种化基地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选取29个大豆品种,测定大豆籽粒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灰分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基础理化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份分析与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品质,发现优异品质大豆籽粒具有蛋白质、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特点。根据大豆聚类分析结果将29个大豆品种分成4大类,每类选取一种作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萌发处理提高大豆胚芽抗氧化活性,降低大豆胚芽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和脂肪氧化酶活性,提高大豆胚芽品质。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生育期相近、化学成分含量不同的5个品种(品系)共3个类型大豆种子形成发育过程中单粒种子的蛋白质及脂肪的毫克数,新鲜种子与干种子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1)同一品种单粒种子蛋白质和脂肪毫克数的积累形式相同,但类型间存在差异;(2)不同大豆品种新鲜种子的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随种子的发育而呈增加的趋势;(3)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烘干种子的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在高蛋白大豆中呈增加的趋势,而在高脂肪大豆中则保持相对持平趋势;烘干种子的脂肪含量,在高蛋白大豆中无明显增加,而高脂肪大豆则持续增加。兼用型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分别与高蛋白大豆和高脂肪大豆相似。  相似文献   

16.
宋向东  张之鑫  王巍巍  富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97-4498,4502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样品先用浓度80%甲醇提取,而后100℃水解;色谱分离使用反相C18分析柱二元高压梯度洗脱(分析时间25min),柱温40℃;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60nm;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相关性采用Origin6.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经方法学验证建立的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准确、可靠;通过对85份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的异黄酮含量测定,初步明确了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的特点及范围,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幅为2.29~4.89mg/g,平均含量为3.36mg/g,含量超过4mg/g的大豆品系5份;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脂肪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系异黄酮含量较高,培育高异黄酮含量和高脂肪含量的大豆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丘北辣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业化、栽培技术及育种现状3个方面对丘北辣椒的发展和研究进行了综述。产业化方面,丘北辣椒产业已经是文山州第二大生物产业,已有一些专门从事辣椒产品开发和加工的企业,市场化平台已经初步形成,但是标准化程度低、大型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发展合力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应该从加强研发平台、加大产业信息化进程、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进行改进。栽培技术方面,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较多,但各学者研究的结果不完全一致,且研究的系统性不足,对丘北辣椒的栽培指导作用不强。育种方面,有部分新品种被选育出来,但得到审定命名并在文山州推广种植的品种少,品种混杂度还很高,急需培育真正能在文山州推广种植并满足丘北辣椒品质需要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大豆品系农艺与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大62×诱处4号杂交组合的亲本及其40个较稳定的后代品系为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大豆农艺性状与籽粒中蛋白、脂肪含量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叶面积对蛋白、脂肪的积累具有截然相反的作用,出苗至始花日数和始花至成熟日数分别为控制蛋白、脂肪积累的重要因子;延长生育期可以同时增加大豆籽粒中蛋白和脂肪的积累,人为调整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的相对长短及各时期叶面积指数可以改变大豆品种蛋白、脂肪含量的比例。研究可为今后大豆品质育种中性状的选择和品种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豆北99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9939是新疆农科院粮作所采用联合育种模式,于2002年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农业科学科研所引进,经过异地鉴定,选择培育的早熟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37.0;(干基),脂肪含量22.8;(干基),且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小,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总量受环境影响较大.2004~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400.05 kg/hm2,较对照阿豆1号增产8.68;,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62.05 kg/hm2,比对照阿豆1号增产2.67;,居参试品种第二位.该品种适宜新疆北部冷凉大豆产区春播.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选取7个大豆品种与玉米品种‘陕单650'进行间作种植,分析了间作和单作模式下大豆品种各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大豆的株高、结荚高度和主茎节数比单作大豆高,但单株荚数和结荚密度比单作大豆低,间作大豆的生育期比单作大豆长;间作大豆的粗脂肪和蛋白质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单作大豆降低,而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比单作大豆低,百粒重在不同的品种间变化规律不一致,7个大豆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比单作模式平均低49.88%。通过各性状的分析,为我们在不同的区域筛选合适大豆品种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