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地区荔枝品种进行RAPD分析,拟通过该研究为荔枝品种体系分类及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采自四川、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5个地区的荔枝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改进的CTAB法提取其叶片总DNA,选取20对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并对该5个荔枝品种进行多态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5个荔枝品种多态性为61%,其相似系数为0.5714~0.8036,其中广东和广西的相似系数最大,为0.8036,最小的是四川和海南,为0.5714。适当延长退火到延伸的时间(即ramp),将其调为0.3℃/s时,可显著提高RAPD的分辨率和产量。[结论]该研究为荔枝品种体系分类以及进一步的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地区荔枝品种进行RAPD分析,拟通过该研究为荔枝品种体系分类及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采自四川、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5个地区的荔枝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改进的CTAB法提取其叶片总DNA,选取20对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并对该5个荔枝品种进行多态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5个荔枝品种多态性为61%,其相似系数为0.571 4~0.803 6,其中广东和广西的相似系数最大,为0.803 6,最小的是四川和海南,为0.571 4。适当延长退火到延伸的时间(即ramp),将其调为0.3℃/s时,可显著提高RAPD的分辨率和产量。[结论]该研究为荔枝品种体系分类以及进一步的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荔枝的品种分类是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广东虽作为中国荔枝的主产区之一,却少有研究关注历史上人们对广东荔枝各品种的命名起源及分类方式的形成缘由。本文通过探究广东荔枝“山枝”与“水枝”分类法的形成过程,得出如下结论:一,广东的早、晚熟荔枝品种的形成与土壤环境、生态条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二,此分类法的形成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源...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粤西地区龙眼与荔枝叶表皮和花粉微形态特征及其演化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粤西地区6个龙眼品种和6个荔枝品种的叶表皮及其花粉微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龙眼、荔枝叶片下表皮有大量的乳状突,龙眼的乳状突为长形,荔枝的乳状突近半圆形;龙眼和荔枝不同品种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龙眼、荔枝品种的花粉都具有3条萌发沟,属N3P4C5类型;供试品种的赤道面观大都为圆形至宽椭圆形,极面观呈三角形和三裂圆形;龙眼、荔枝供试品种间的花粉大小和表面纹饰等均有明显差别.说明龙眼和荔枝的叶表皮和花粉微形态特征可作为品种间分类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内生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挖掘和利用潜在荔枝内生菌种资源,为进一步研究荔枝与内生菌互作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 6 个不同品种荔枝的果肉组织为材料,PCR 扩增 16S rDNA 的 V3~V4 区,利用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果肉组织内生细菌在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群,结合 Alpha 多样性分析评估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对 6 个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 16S rDNA 的 V3~V4 区进行扩增,共获得 2 139 086 条序列,其平均长度为 376 bp。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在相对丰度和多样性上无显著差异。在门分类水平,变形菌门为主要优势细菌门类,其次为放线菌门。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不同品种荔枝内生菌群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占比不同。差异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迪基氏菌属(Dickeya) 在优良品种‘鹅蛋荔’‘糯米糍’和‘观音绿’中显著富集,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变形菌属(Snodgrassella)只在‘鹅蛋荔’中富集。根据菌群相对丰度进行聚类分析,‘观音绿’‘糯米糍’和‘鹅蛋荔’的相似性更高。Alpha 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 种荔枝果肉内生菌群仅在丰度和多样性上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首次分析了 6 个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并在优良荔枝品种中发现特有的微 生物类群富集现象,可为后续提升荔枝品质、开发利用内生菌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荔枝种质资源的研究及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荔枝种质资源研究及创新利用进行简述,指出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加强了荔枝种质资源的研究,确证了我国是世界荔枝的起源中心,提出了荔枝品种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建立了国家果树种质广州荔枝圃,并在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同时,大力开展创新利用研究,应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挖掘和利用新的优良基因。  相似文献   

7.
从七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宋代蔡襄《荔枝谱》的科学价值:古代对荔枝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标志、我国荔枝谱的方法论范例、提高荔枝的社会和科学地位、广泛流行于国内外、反映并推广荔枝加工技术、最早揭示核种导致荔枝品种变异现象以及荔枝品种的命名方法、证明蔡襄《荔枝谱》是我国古代农业科技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8.
齐文娥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1):233-236
根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收集的 2011要2013 年度产业数据、首先从覆盖县区数量变动情况、生 产面积变动情况和产量变动情况等 3 个维度分析了我国主要荔枝品种的生产规模发展状况、 之后从单产和产值两 个维度详细探究了我国主要荔枝品种的生产效率、计算出荔枝产业综合平均每 667 m 2 产量和产值。 结果表明、我国 主要荔枝品种单产和产值偏低、且年度波动幅度较大;不同品种荔枝单产和产值年度变动走势不同、且品种间差异 较大。  相似文献   

9.
从七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宋代蔡囊<<荔枝谱>>的科学价值:古代对荔枝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标志,我国荔枝谱的方法论范例,提高荔枝的社会和科学地位,广泛流行于国内外,反映并推广荔枝加工技术,最早揭示核种导致荔枝品种变异现象以及荔枝品种的命名方法,证明蔡<<谱>>是我国古代农业科技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0.
"观音绿"荔枝是樟木头镇近年来着力推广的荔枝品牌,记者昨日从该镇获悉,"观音绿"荔枝品种已经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鉴定,正式确定为新的荔枝品种。"观音绿"荔枝原产金河社区沙园村,曾被当地村民称为"犀角子",后经专家鉴定,属荔枝实  相似文献   

11.
荔枝,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一直以来,很多学者都认为宋代岭南和巴蜀的荔枝都衰落了,而福建荔枝在宋代中后期后来居上,福建成为宋代荔枝的主要产区。其实岭南和巴蜀荔枝并非衰落,因为福建运输相较前两地方便,岭南和巴蜀荔枝由唐代的进贡,到宋代渐趋市场化,普及程度更高。而福建荔枝更多的是供上层消费。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岭南和巴蜀荔枝"飞入寻常百姓家",更能看出当时该地区荔枝的繁荣。而文章旨在从巴蜀荔枝产地之一的叙(戎)泸地区考证该地荔枝在宋代的辉煌历史,主要从自然环境、产量、品种、与当时其他荔枝产区的对比和对外运输交流这几个方面来论证宋代叙泸荔枝的盛况。通过与同时期岭南和福建荔枝对比得出叙泸地区荔枝产量高,品质好,品种优良的结论。当时已经学会了嫁接良种和培育荔枝新品种了,同时普及化程度也较高。经考证宋代叙泸地区荔枝应是从水路运至其他大城市的,并对宋以后荔枝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宋代叙泸地区荔枝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2.
从荔枝品种选育、幼龄荔枝丰产栽培技术、早熟荔枝丰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几个方面,系统介绍海南农垦荔枝产业发展中的技术进步和研究成果,提出海南农垦荔枝栽培关键技术及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3.
桂平荔枝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高位价格的双重激励下,桂平市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成倍增长。但进入21世纪之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产品价格低位徘徊,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卖果难问题成为桂平市"三农"问题的重要议题。该文从荔枝种植品种、成熟期、分散经营、销售不顺畅和加工滞后等现状进行剖析,根据桂平荔枝生产实际,从调整品种结构,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实现标准化生产,树立品牌,开拓市场和发展果品加工业等方面,提出荔枝生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亚热带常绿果荔枝经济种植区仅限于南半球和北半球两个狭窄的纬度,在17°和32°之间。(本镇在北纬23°33′东经114°23′范围内),品种的产业结构中,基本上本镇的荔枝品种(桂味,糯米糍)都有成花障碍的现象。为进一步解决荔枝不稳定开花的问题,保证其在极端和边缘天气情况下实现的花芽分化,本文从影响荔枝花期的因素以及推迟花期技术措施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进而为荔枝提高座果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荔枝乃南方名优水果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海南开始从广东引进各种品种的荔枝进行大面积种植,到目前为此,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5万亩以上,其中在现有的荔枝品种中,妃子笑种植面积最大,占了总种植面积的85%以上。本文针对妃子笑荔枝在琼北地区多年的表现,重点介绍了其在海南的控梢促花和保花保果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荔枝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国家。我国荔枝生产面积相对稳定,但产量存在年际波动;品种资源非常丰富,但品种生产集中度较高,上市期集中,主要以鲜销、内销为主。2015年荔枝产量和市场价格皆低于2014年。总体来看,我国荔枝产业将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同时荔枝品种结构调整将持续进行,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将加快,多元模式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并将倒逼产业升级,受东盟国家荔枝产品的冲击力度也将会持续加大。但我国荔枝产业仍面临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果园管理现代化水平低,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加工业发展滞缓,对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现实问题。为促进我国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人才队伍培育等多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17.
选用7对引物组合EcoR I AAG Mse I CAC、EcoR I AAC Mse I CAA等对27份荔枝材料进行多样性分析,共得到扩增位点392个,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位点56,多态性比例达100%,区分率100%。通过UPGMA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相似系数0.61的水平可将27份荔枝种质材料(品种)分为7组,供试品种多态性比例介于19.51%~45.12%间,这一结论与形态学分类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正>从农业部门了解到,由于天气较好,今年化州市的荔枝产量稳定,销售和出口形势喜人。在各地荔枝收购点,由于现在的荔枝大量上市,黑叶、妃子笑、白糖罂、桂味等品种都在丰产期,不少果农纷纷采摘荔枝打好包装进行销售。据了解,作为荔枝产区,今年化州市种植荔枝6666多hm2,种植地点主要分布在该市笪桥、中垌、合江等镇。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荔枝品种果干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荔枝品种果干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方法】选择22个华南地区的主栽荔枝品种,整果经热风干制后,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对荔枝果干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分别对果干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荔枝品种果干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22个荔枝品种果干中共检测出10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12种物质为22个品种所共有;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变幅为1 244.19—12 965.10 μg/100 g DW,变异系数达60.41%,其中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7.05%、17.65%、7.79%、1.30%、1.18%。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荔枝果干主要挥发性物质为乙醇、乙酸、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糠醛、D-柠檬烯、苯甲醇、可巴烯、丁香烯和荜澄茄烯。22个品种的荔枝果干经过聚类分析可以聚为3类,各类荔枝果干的挥发性物质均有其显著特征。【结论】荔枝果干主要挥发性物质由烃类、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组成,其主要成分为乙醇、乙酸、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糠醛、D-柠檬烯、苯甲醇、可巴烯、丁香烯和荜澄茄烯;不同荔枝品种果干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庄西伦  刘庆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212-214
基于2012年广东省荔枝主产区的调研数据,分别从区域、规模、品种等方面对荔枝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荔枝种植主要集中在粤西和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的种植规模与成本利润率均最低,珠三角地区的荔枝产值(每667 m2)最高,粤西地区的荔枝产量(每667 m2)最高,但其产值不及珠三角地区;种植面积≤0.67 hm2和种植面积>3.33 hm2的荔枝园的产量均较高,但产值与种植规模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通过适度扩大种植规模来提高生产效率;广东省以种植桂味和妃子笑品种为主,且这两个品种的产值均较高,另外糯米糍和黑叶的产值也很高,应加强对其进行品种改良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