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信息动态     
国务院颁布《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为了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国务院颁布《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以下统称粮食经营活动)。条例分为:总则、粮食经营、宏观调控、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共六章,五十四条。条例于2004年5月26日发布之日起施行,同时1998年6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粮食收购条例》、1998年8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同时废止。农业…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2004,(7):1-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根据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以下统称粮食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前款所称粮食,是指小麦、稻谷、玉米、杂粮及其成品粮。第三条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促进公平竞争。依法从事的粮食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严禁以非法手段阻碍粮食自由流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当转变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下称《条例》),《条例》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浙江结合省情、适应新时代粮食消费转型升级需求而制定的第一部粮食安全地方性法规。《条例》结合浙江实际,对粮源保障、粮食储备、粮食流通、应急与监管等方面作了基本规定,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值得关注的是,《条例》首次将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纳入粮食安全保障范畴,为满足全省居民“吃得好”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农业质量标准》2013,(1):76-76
《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将从2013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条例还规定,对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负有责任的单位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5.
自《粮食收购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农民和粮食企业的利益得到了保护,粮食流通体制顺畅了许多,体制改革得到了保障。但有些专家在参加粮食市场整治的过程中,发现粮食市场目前存在着四种隐患: 一、敞开收购打折扣。《粮食收购条例》中规定,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以保护价按质量敞开收购农民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01,(10)
日前国务院以314号令颁布《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条例》强调,严禁棉花经营者在收购、加工、销售、存储等经营活动中掺假掺杂,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如违反此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没收掺假掺杂、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棉花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货物违法金额的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同时移送工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国家粮食局网站发布《关于严肃纪律切实做好政策性粮食出库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对于政策性粮食,严禁以任何名目向买方额外收取或索要其他费用,变相抬高出库价格。近一段时间,有些地方和企业反映,部分最低收购价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务院公布了《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制定该条例是为了加强棉花质量的监督管理,维护棉花市场秩序,保护棉花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条例强调,严禁棉花经营者在收购、加工、销售、存储等棉花经营活动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如违反此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没收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棉花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货值金额 2倍以上 5倍以下的罚款 ; 同时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条例还规定,国家实行棉花质量公证检验制度.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棉花质量、数量进行检验并出具公证检验证书,公证检验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所需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列支 .  相似文献   

9.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加强粮食流通管理,确保粮食收购、储存、销售、加工各个环节平稳有序运行,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近年来,现行《条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必要修改完善。修订后的《条例》,重点从6个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粮食流通管理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0.
健全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平台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  颜繁宝 《农业展望》2013,9(2):44-47
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随着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和粮食流通法制化进程加快,中国政府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带动下的新型粮食流通模式,构建并逐步完善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平台,依托其开展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工作。这对进一步规范中国粮食现货交易活动,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加强国家对全国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备受关注的《广州市生猪屠宰和生猪产品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7月1日施行。根据《条例》规定,今后不管是大型餐饮店还是街边摊档都被纳入监管范围内,各种烧烤、烧腊产品也属监管之列,如经营者采购非法屠宰的生猪产品,将被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这里的经营者包括了企业和个人。  相似文献   

12.
《农家顾问》2013,(3):9-9
<正>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农业保险的法规《农业保险条例》本月1日正式实施。此条例强调了"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与此前"定位于由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有所区别。《农业保险条例》规定,将对符合规定的农业保险给予保险费补贴,对农业保险经营依法给予税收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投保农业保险的农民和农  相似文献   

13.
正为进一步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筹集和兑付管理,杜绝在粮食收购活动中因资金筹集不到位、兑付不及时等给农民"打白条"现象的发生,国家粮食局日前出台《粮食收购资金筹集和兑付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在政策性粮食收购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棉花质量的监督管理,维护棉花市场秩序,保护棉花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国务院公布了《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条例共5章39条,包括总则、棉花质量义务、棉花质量监督、罚则、附则。条例强调,严禁棉花经营者在收购、加工、销售、承储等棉花经营活动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如违反此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没收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棉花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同时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条例还规定,国家…  相似文献   

15.
正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为贯彻落实好《条例》,我部决定开展"《农药管理条例》宣传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目的宣传修订《条例》的重要意义、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让农业部门勇于担当扛起农药管理的责任,让农药生产、经营者自觉遵守《条例》的规定,让全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以来,昌宁县种子部门多措并举,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切实抓好种子"源头"监管,严格执行《种子法》《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相关规定,对县民生种业有限公司的种子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监管,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种子市场、种子企业、种子经营户进行有效监督。加强种子质量监管。逐步推行种子质量认证制度,健全抽检制度,逐步向经常化、规范化的质量抽检转变,2020年共留案备查农作物种子150个。抓实种子市场监管。加大种子经营市场巡查力度,规范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促进粮食质量和卫生尽快走向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就当前市场经济下粮食流通领域粮食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通过立法明确防治责任,作为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有哪些方面的责任呢?笔者梳理了以下5个方面的责任,并分别做出解释,供大家参考。1.《条例》第8条规定:"农业生产经营者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生产经营范围内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的防治工作予以配合。"  相似文献   

19.
《农家顾问》2012,(5):8
据农业部4月印发的《2012年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方案》,今年将强化市场监管,整顿经营秩序、组织各地对市场上流通的农药产品进行抽查,依法公布监督抽查结果。结合近几年监管结果,开展部级农药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6月1日,国务院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后,周口市农药监督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新《条例》及配套规章要求,坚持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原则,严格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监管,强化农药监管责任落实,有效维护了全市农药市场生产和经营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