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要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粮食市场与粮食生产同等重要.论述了湖南省粮食流通市场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湖南粮食市场和粮食经济,保障粮食安全供给,促进湖南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自给率与粮食贸易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现有的粮食自给率水平和粮食需求,对中国未来粮食单产发展和未来粮食自给率进行探讨,结合国际粮食市场出口情况,提出中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3.
1发展小杂粮是改善人民膳食结构的需要粮食是国家战略物资,中国的粮食安全关系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市场的稳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粮价波动和粮食危机,必须着手制定和完善粮食战略。在  相似文献   

4.
<正>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以来,各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履行粮食生产、流通和储备责任,粮食工作总体情况较好。但是,随着国内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一些地方存在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过度依靠中央的现象,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有待进一步加强。为加快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国务院提出了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生产政策体系现状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历来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为了从根本上保障粮食供给,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确保和促进粮食生产政策。深入分析了目前中国包括粮食补贴政策、粮食价格政策、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农业保险政策、土地政策和税费改革等在内的粮食生产政策体系及其实施效果,并通过与发达国家粮食生产政策体系对比研究,提出完善中国粮食生产政策体系的建议: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改进粮食最低收购价及粮食存储政策、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强化粮食产销区的利益协调和优化粮食市场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保持我国粮食市场稳定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物价稳定的基本要求,也是今后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支撑。但是,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粮食市场稳定,面临更加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粮食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上海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功事例和运用市场模型对粮食流通体制对比分析,说明了建立粮食市场体系的必要性,提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及其建立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谢佩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335-336,358
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问题,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该研究从相关政策、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存储与粮食消费等与粮食安全紧密相关的5个方面,分别探讨并梳理其中对粮食安全能够产生影响的各主要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谈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体系是从国情出发 ,保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需要 ,是国家通过国际市场调节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跨入世贸组织的大门,这意味着中国将按国际规则逐步开放国内粮食市场,国内粮食生产面临世界粮食市场的冲击与挑战,在WTO游戏规则下,分析目前粮食生产现状,提出采取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建立有效的粮食储备系统,促进粮食企业改革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等措施来引导我国粮食生产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梅 《农业展望》2013,9(5):50-54
用翔实的数据讴歌了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连续9年取得的辉煌成就。粮食生产"九连增"不仅为应对国际经济衰退、满足国内粮食需求、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粮食"九连增"背后,中国粮食安全仍面临隐忧。一是玉米连获丰收,需求趋缓,价格承压;二是大豆进口数量激增,供求严重失衡;三是片面追求高产导致农田污染严重等。最后,提出有益于确保中国粮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中国口粮进口对口粮安全的影响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在全球粮食丰收、国际市场价格优势明显等因素作用下,中国口粮(稻谷和小麦)进口大幅增加。总体上,中国口粮产需平衡,进口量占口粮产量和消费量的比重都比较低,口粮进口对中国口粮安全影响不大。长期看,中国口粮消费刚性增长,口粮生产比较效益下降,全球可利用资源有限,中国口粮安全仍存隐忧。要通过提高口粮生产能力、创新经营体系、完善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等措施,切实保障中国口粮安全。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战略问题,主要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单产、总产、粮食播种面积及其和农作物作物播种面积之比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回顾.然后从耕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约束性资源制约;从农田水利基础、粮食物流、农业科学技术、农民种粮积极性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能动性资源制约因素.根据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从培育与推广、作物栽培与管理、收割与储运、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四个方面,探索了提高粮食产量的具体技术措施.最后从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资源性制约因素和能动性制约因素入手,构建包含激励、效率、预警、服务、抗灾、监督等六大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户粮食储备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户粮食储备是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文献较多,但有关农户粮食储备问题的研究文献甚少,笔者从农户粮食储备概念、衡量标准、储备量估算、品种结构、储备动机、影响因素、农户粮食储备模型、对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和作用、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研究意义几个方面对我国农户粮食储备问题进行系统综述,最后提出农户粮食储备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对当前中国粮食生产现状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剖析了中国粮食增产背后农业科技的重要支撑作用,明确了未来发展阶段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并从大力提升粮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不断完善粮食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姜楠  韩一军  李雪 《农业展望》2013,(10):45-50
50年来,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粮食产业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特别是粮食价格频繁波动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粮食主产国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制定粮食产业支持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都是政府农业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在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粮食产业支持政策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发达国家粮食生产保护的措施和经验,从而研究其对中国粮食产业政策制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系统考察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助于从国家全局层面把握耕地与粮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2011—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双固定模型等估计方法,明晰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其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呈上升态势,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有效赋能全国粮食安全。在地区异质性研究中,辽宁省、黑龙江省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粮食安全保障效应更加明显,吉林省作用渠道有待畅通。在维度异质性研究中,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通过促进粮食数量安全和粮食经济安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粮食生态质量保障效应不明显。据此,为了使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更好地促进国家粮食安全,从提供东北地区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经济补贴、因地制宜制定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策略、打造以生态质量为导向的“优质粮食工程”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对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对粮食生产的时序动态和空间变化进行的分析表明,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依赖于粮食单产的提高,土地高产出(粮食单产)与资源低效率并存;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与粮食价格不能同步提高,出现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双低"现象,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障碍因素。粮食产量的波动与粮食政策关系密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政策具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制定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发展的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探索一条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同步提高、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协调和不以牺牲粮食主产区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粮食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价格干预机制和储备制度为核心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切实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保持了粮食市场稳定、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宏观调控机制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市场功能的作用不断弱化、调控政策的保障力和执行力出现下降的趋向,以及政策调整的步伐滞后于粮食形势、市场化形势、宏观调控形势的发展。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重视,及时纠正偏差、加快改革完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切实提高宏观调控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