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盼  许艳  赵小明  吕银霞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8):192-196+209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研究方法,探究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户的耕地撂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蜕变型农户的撂荒比重最高、户均撂荒面积最大,生产型农户的撂荒比重最低、户均撂荒面积最小;耕地总面积和耕地质量对每类农户的影响效果较为相似,农户的耕地总面积越多、耕地质量越差,撂荒面积就越大;道路情况和自然灾害对每类农户耕地撂荒的影响普遍较小。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是突破低效率用地的有效途径,解析山区耕地流转特征可为推进山区耕地高效利用提供决策支撑.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获取巫山县农户数据,并从农户尺度统计分析研究区耕地流转特征及分布,研究显示:1农户流转规模对撂荒及实际耕种的影响表现为流转规模越大,撂荒地越少,耕种面积就越大;撂荒普遍存在于不同耕地流转类型之间.2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其家庭规模、劳动力配置、家庭年龄结构及收入结构等影响耕地流转;且主导耕地流转类型及流转规模的因子随不同生计类型农户而不同.3耕地流转区主要集中在距农户居住地0.5km以内,0.5km以外的耕地多以撂荒为主,山区耕地呈连片种植趋势.  相似文献   

3.
从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及生计资产出发,为解释丘陵山区农地弃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本文以地处重庆 渝东南翼的酉阳县为例,利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PRA)对6个典型村进行农户调查,得到246份有效问卷,利用经 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及农户生计理论进行综合研究;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解释该地与农地弃耕的影响 因素.研究结果:(1)酉阳县存在大量弃耕现象,调查结果显示,撂荒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7.72%;转出耕地面 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0.09%;(2)在县域尺度来看,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呈上升趋势,农户家庭务农机会成本中短 暂的务工、打零工等形式的工资性收入较高;务农机会成本上升程度也存在地域差异,其大小顺序为:槽谷平坝 区,低山区和中山区;(3)务农机会成本的变化是丘陵山区尤其是中低山地区农户弃耕的重要原因;(4)农户的生 计资产中,自然资产、物质资产和社会资产对农户弃耕行为具有一定影响.农户务农机会成本及生计资产能够较好 地解释丘陵山区农地弃耕的影响因素,为深入研究丘陵山区农地边际化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山区农户耕地撂荒特征及代际异质性,借助代际社会学中的“社会代”理论构建了山区农户耕地撂荒行为代际差异分析框架,基于赣南于都县的微观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山区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明显的代际差异,老一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农户的耕地撂荒行为依次增强,具体而言,代际差异每提升一个等级,农户耕地撂荒概率增加6.6%、撂荒程度增加2.3%;2)代际差异具有通过作用山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生计策略和种植结构而影响其耕地撂荒行为的机制,即山区老一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趋弱、生计策略非农转型趋强、经济作物种植趋减,导致其耕地撂荒行为依次增强。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变革农业经营体系,优化山区不同代际农户农业生产模式;优化山区耕地在农户代际间的配置,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建设山区经济作物产业链,促进不同代际农户共同增收。  相似文献   

5.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大量补充耕地撂荒现象。本文针对广东山区补充耕地撂荒现状,利用DEM数据结合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当地耕地撂荒成因。经田野调查与数据分析,相当一部分新垦耕地撂荒原因与自然耕作环境较差、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和工业化有关。本研究有助于在今后实施耕地补充战略中加强对新垦耕地质量把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发展快速推进,全球范围内耕地撂荒已成为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重要趋势之一,深刻改变了农村土地景观,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湟水流域上游36个样本村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在农户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自然、社会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型农户撂荒耕地的原因,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湟水上游耕地撂荒比较普遍,撂荒农户占比为10.74%,所有农户撂荒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为3.08%,但撂荒农户撂荒面积占撂荒农户耕地面积比高达24.01%,撂荒地主要集中在峡口附近和农牧交错带,平坦地区和距离西宁市较近的地区撂荒较少。耕地撂荒的主要因素为耕地坡陡无法开展机械作业、土地贫瘠和耕地距离远3种;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自然因素占据主导,其次是农户自身特征因素,最后是社会经济因素。农户会根据耕地特征和自身条件将耕地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同时也会结合现实条件对耕地进行选择性撂荒,故耕地撂荒情况在不同类型农户之间差异明显。不稳定型农户户均撂荒面积最少,稳定型次之,基本型最多。而拥有耕地的数量以及转出面积和退耕面积是不同类型农户撂荒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区内退耕耕地并未完全落实,导致大面积耕地处于荒芜状态。因此,提出需加强耕地保护和补偿、完善土地流转等相关法律制度,大力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耕地撂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现明显的耕地撂荒现象,并展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耕地的撂荒现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对比法梳理耕地撂荒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1)目前对耕地撂荒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普遍认为耕地撂荒现象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2)耕地撂荒主要受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务农机会成本高、种地比较利益低下与耕地边际化是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农村劳动力析出导致的农村农业劳动力减少是耕地撂荒的直接原因。(3)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4个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农户自身特征、自然因素、农业生产环境。(4)耕地撂荒的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和经济2个方面,经济方面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研究。(5)针对耕地撂荒的建议大致归纳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因地制宜实施惠农政策,提高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建立耕地撂荒惩罚机制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6)在耕地撂荒区域比较与遥感监测技术开发;耕地撂荒时空演变、趋势模拟与风险评估,耕地撂荒的生态、经济效应及政策研究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基于CFD和CHFS微观农户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耕地撂荒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非粮食主产区显著高于粮食主产区,西部地区显著高于东中部地区;户主老龄结构和身体健康程度以及耕地细碎化对全国农户耕地撂荒影响正向显著,农业劳动力规模、土地转出规模和撂荒机会成本对全国农户耕地撂荒影响负向显著;驱动各地区农户耕地撂荒的因素存在差别。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业弱势地位和农民的老龄化问题,区域差异的原因是区域发展失衡、人口迁徙和"三农"问题的深层次体现。因此要通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来解决耕地撂荒。  相似文献   

9.
当前贫困山区农地撂荒现象普遍,威胁区域粮食安全,揭示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促进农地有序流转,缓解耕地撂荒;因此,本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利用Tobit模型分析农户耕地流转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耕地流转现象普遍,但耕地流转规模较小,多为无偿方式,对解决耕地撂荒作用有限;由于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户生计非农化抑制农户经营耕地,会加剧耕地撂荒问题;此外,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农业收入、平均地块面积对农户转入和转出耕地面积均有显著影响,而家庭纯收入仅对耕地转出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经营耕地面积和微耕机仅对耕地转入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耕地撂荒是土地利用的负极端化,可能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和改变农村面貌。因此,研究耕地撂荒对更新我国农村农业景观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分析法,以耕地撂荒原因—影响—对策思路完成。结论:(1)撂荒原因、对策、影响几乎贯穿所有学者的研究,农业效益低是学者普遍认可的内在原因;(2)耕地撂荒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浪费耕地资源,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但在生态脆弱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3)土地流转是解决耕地撂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3.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20.
结合河北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情况 ,简析了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因素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