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栽培姬松茸后的下脚料(即菌糠)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将姬松茸菌糠施入苏打盐碱土后,土壤化学性质发生了显著改善。土壤pH值随菌糠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可溶性盐组成中CO32-和HCO3-的含量随菌糠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当菌糠用量达50.0g/kg时,CO32-消失;Cl-、SO42-含量与全盐量的变化规律一致,随菌糠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可溶性盐中Ca2+、Mg2+、K+、Na+含量增加。而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组成中Ca2+、Mg2+含量增加,交换性Na+含量降低,阳离子交换量增加,其碱化度降低,且交换性Ca2+、Mg2+含量与菌糠用量呈正相关关系(r=0.9923,r=0.9813);交换性Na+含量、碱化度与菌糠用量呈负相关关系(r=0.9624,r=0.9521)。这说明将姬松茸菌糠施入苏打盐碱土后,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创造了宜于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提高了土壤肥力。在施入菌糠的苏打盐碱土上种植牧草,可提高其地上部生物量。菌糠作为有机改良剂改良苏打盐碱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吉林松原乾安盐渍土的理化性质,通过研究食用菌菌糠作为基质的新型复合改良剂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探讨菌糠改良盐渍土的可行性。以菌糠为基质,添加石膏和硫酸铝,通过土培试验研究复合改良剂对盐渍土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改良剂能较好地改善盐渍土的理化性质,降碱作用明显;随菌糠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下降,土壤微团聚体(0.25~1 mm)数量明显增加,土壤pH、交换性钠含量和总碱度都逐渐下降。土壤总盐含量呈先逐渐降低、后略有升高的趋势。复合改良剂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不是很大,各添加物的比例菌糠66%、石膏26%、硫酸铝8%的改良效果最好。通过复合改良剂组方效果研究,为吉林省西部盐渍碱土改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耕种年限增加,土壤日益退化,菌糠作为廉价有机物料及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作物生长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以黑木耳菌糠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肥(CK),纯氮120 kg/hm2(T1),菌糠替代氮肥用量20%(T2)、40%(T3)、60%(T4)5个处理,将菌糠与0~20cm土层土壤充分混匀.研究黑木耳菌糠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菌糠后土壤耕层贯入阻力下降;土壤三相比得到改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随菌糠添加量增加而增加,且各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表现为增加趋势;马铃薯产量与CK相比2015年各处理分别增产10.51%、3.31%、8.19%、9.01%,2016年分别提高4.61%、0.60%、5.13%、4.53%.结合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本研究认为菌糠替代氮肥40%为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4.
王斌  张强  黄高鉴  李磊  孙捷  温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734-2736
[目的]研究施用脱硫石膏对内陆表层苏打型碱化土及典型作物的影响。[方法]在水盐胁迫条件下,通过不同用量的脱硫石膏施用对比试验,分析了其对表层苏打型碱化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脱硫石膏可以显著降低表层苏打型碱化土pH值,抑制碱化度(ESP),降低土壤CO23-、HCO-3、Cl-、K+含量,但同时会增加根层Ca2+、Mg2+含量,提高土壤可溶性盐含量(EC)值。脱硫石膏也可以显著改善表层苏打型碱化土的物理性状,使土壤表层容重下降,土壤三相比中气相率增加,固相率降低,孔隙率增加,土壤硬度降低,活化了根际土壤养分,使土壤养分活性增强,植物吸收养分能力提高,作物生长环境得到改善。[结论]合理的脱硫石膏用量会提高苏打型碱化土上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改良物质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更好地开发利用苏打盐碱土,针对苏打盐碱土可溶性盐含量、pH、交换性钠含量高以及土壤结构松散等特点,以吉林省前郭县套浩太乡碱巴拉村北重度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实验室模拟田间泡田试验,向盐碱土中分别添加2种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改良剂)——硫酸铝和腐殖酸,与不加改良剂土壤(ck)的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改良剂后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土壤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善。经添加不同改良物质再次泡田后,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土壤pH均逐渐降低,土壤0.005 mm粒径的微团聚体数量明显减少,0.25~2.00 mm粒径间的团聚体数量均增加;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土壤水溶性钠逐渐溶脱,使得土壤中钠离子的含量均降低,土壤电导率逐渐升高。说明这2种化学物质对重度盐碱土改良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爽  阚雨晨 《农学学报》2023,13(5):58-65
为探明不同碳氮比的食(药)用菌菌糠对土壤团聚体的作用效果,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香菇菌糠、灰树花菌糠和双孢菇菌糠对砂壤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供试菌糠都能够有效增大砂壤土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增加幅度香菇菌糠(206.8%)>双孢菇菌糠(81.8%)>灰树花菌糠(54.5%),添加香菇菌糠使土壤团聚体性状评级从较差提升到了良好至优级别。香菇菌糠处理的团聚体性状都随着的添加量和培养时间显著提升,团聚体性状指标的增加主要与<0.25 mm团聚体通过团聚作用向大团聚体转化有关;灰树花菌糠处理团聚体性状指标的增加则是<0.25 mm团聚体在真菌菌丝的缠绕作用下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团聚体,新形成的团聚体稳定性较差;而双孢菇菌糠处理中,0.25~1 mm团聚体向3~5 mm较大团聚体的转化对团聚体性状指标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不同菌糠对砂壤土团聚体性状的改善能力有着很大差异,菌糠的碳氮比是影响其对土壤团聚体性状改善效果的重要因素。菌糠碳氮比过高导致其对团聚体性状的改善作用仅具有短效机制,形成的团聚体不具有长效稳定性;而菌糠碳氮比过低则达到改善效果所需菌糠的添加量大幅增加,并且改善作用发生极其缓慢。当菌糠碳氮比在微生物活动适宜碳氮比2倍(50:1)左右时,其用于改善砂壤土团聚体的性价比较高,并且能够获得长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不同处理菌糠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灵芝、猴头菇、平菇菌糠经过晾晒、腐熟和裂解为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对油菜生长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菌糠都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且生物炭的促进作用大于经过晾晒和腐熟的菌糠,各个处理土壤酶活性均高于空白处理,且菌糠处理的酶活性均高于生物炭处理的酶活性。不同处理菌糠对叶绿素的提高不明显。(2)施入菌糠的处理会降低土壤的p H,而施入生物炭的处理则会使p H升高。施入灵芝菌糠生物炭后的p H最大,比空白处理增加了1.59%,直接的灵芝菌糠处理后的p H最小,比空白处理减小了5.05%。不同处理菌糠均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直接的灵芝菌糠比空白处理增加了12.90%。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3)不同处理菌糠均促进了土壤速效氮含量的提高,其中直接的灵芝菌糠处理对速N的增加作用最高,增加了62.8毫克/公斤。速效磷都比空白处理增加,除腐熟的平菇菌糠处理外,其余各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菌糠对土壤速效K的含量相对CK来说,均有促进作用,促进作用最明显的是灵芝菌糠,其次是猴头菇菌糠,促进作用较小的是平菇菌糠。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种稻、改良与培肥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开碱地土壤性状的优化作用,更好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采用田间试验法,将自制的亚克力管套作在水田中,在其中施用等量化肥以及不同配比的菌糠物料(0、4.0、8.0、12.0 t/hm~2)与Al_2(SO_4)_3改良剂(0、1.0、2.0、3.0 t/hm~2),设置16个处理,在水稻苗期、孕穗期和成熟期对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有机碳(SOC)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碱化度(ESP)以及交换性Ca~(2+)、Mg~(2+)含量进行动态分析,进而揭示对新开碱地稻田土壤性状最具优化作用的菌糠与Al_2(SO_4)_3间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历经水稻生长季,3.0 t/hm~2 Al_2(SO_4)_3结合12.0 t/hm~2菌糠的施入可使新开碱地稻田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降低46.1%、32.1%,相反增加CEC、速效钾和SOC的含量;Al_2(SO_4)_3用量为0或1.0 t/hm~2时,配施菌糠能够促进SOC的矿化分解,而将用量增至2.0或3.0 t/hm~2后,SOC含量有所累积;Al_2(SO_4)_3和菌糠的施入能够缓解CEC的降低,甚至通过适宜配比[Al_2(SO_4)_3 3.0 t/hm~2结合4、8或12.0 t/hm~2菌糠]的调控可使CEC增加,其中3.0 t/hm~2 Al_2(SO_4)_3和12.0 t/hm~2菌糠的配比能够使CEC增加72.6%;施用较大量Al_2(SO_4)_3不利于ESP的降低以及交换性Ca~(2+)含量的增高,而在不施用Al_2(SO_4)_3的情况下,菌糠的施用更有益于ESP的降低;经过水稻生长季,施用Al_2(SO_4)_3和菌糠后土壤交换性Ca~(2+)、Mg~(2+)含量均有所增加。3.0 t/hm~2Al_2(SO_4)_3和12.0 t/hm~2菌糠的施入更有利于新开碱地稻田保肥与供肥协调,考虑到降低ESP对水稻生产的益处,可适当减少Al_2(SO_4)_3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有机物料对苏打盐渍土物理特性及盐分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利用草木犀等有机物料处理苏打盐渍土的一系列盆栽及淋盐模拟试验研究,对苏打盐渍土在有机物料作用下其物理性状的改变及其盐分迁移特点等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苏打盐渍土物理性状的变化特点及与盐分迁移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物料提高了高粒级的土壤微团聚体,改善土壤通透性。有机物料能促进土壤盐分淋移,各种离子的迁移速率也不同,阳离子中以Na~+迁移速率及淋出量最大。在阴离子中HCO_3~-—淋出量最大,而C_3~-的淋移速率最低。土壤结构等的改变是一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张传华 《福建农业》2011,(10):18-18
生产银耳等高温菌类后的废料中含有大量鸡腿蘑所需的营养素.添加一定量的辅料,就可用于鸡腿蘑生产。笔者经过二年的试验,利用银耳菌糠栽培鸡腿蘑取得成功.累计推广1000多万袋,创产值20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彭星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21-3923
对洞庭湖区潮沙泥田的主要复种制度进行了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复种制度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不同.春大豆-杂交晚稻、春大豆间玉米-杂交晚稻等水旱复种制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降低土壤中的还原物质含量和厌气微生物数量,明显提高土壤中速效磷、钾含量,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和酶活性也有一定的增加.水旱复种制促进了晚稻产量的提高.在产投比和投肥效率上也明显高于双季稻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菌糠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参考,探究菌糠对污灌区种植不同作物的土壤中重金属铜和铬形态的影响,针对污灌区土壤,采用田间试验,对玉米、高粱、糯玉米3种作物基施菌糠后,在作物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重金属铜、铬总量及不同形态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菌糠的施用增加了污灌区土壤中铜、铬总量的降低幅度,与不施菌糠相比,3种作物种植后土壤中的铜、铬总量都呈现减少趋势。在不施用菌糠土壤中,Cu含量减少率在3.17%~16.20%,Cr含量减少率在5.00%~15.40%;在施用菌糠的土壤中,Cu含量减少率在6.17%~18.60%,Cr含量减少率在8.94%~20.60%;菌糠的施用提升了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铜和铬的减少率,除可交换态铜含量呈增加趋势外,其余各形态铜和铬均呈减少趋势。3种土壤中,种植玉米的土壤中铜、铬各个形态的含量减少率显著高于种植其他两种作物的土壤,这与土壤中铜、铬全量的减少率规律一致。除种植玉米的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的含量外,种植其他两种作物的土壤施加菌糠后,铜、铬各个形态含量的减少率均高于不施用菌糠土壤,说明施用菌糠可以促进重金属铜和铬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的减少,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13.
将经高温发酵处理后的杏鲍菇菌糠与土壤按照比例进行配比制作水稻育秧基质,分析不同配比的水稻育秧基质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水稻秧苗的秧苗素质、根系性状和营养吸收情况等。结果表明添加高温发酵腐熟的杏鲍菇菌糠对育秧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具有改善作用,随着菌糠添加量的增加,容重逐渐减少,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逐渐增加。水稻秧苗的株高、叶绿素含量、秧苗地上部百株干重、根的百株干重、根系活力和水稻秧苗的氮、磷、钾含量水平均优于100%土壤和100%菌糠,其中V(土壤)∶V(菌糠)为20%∶80%的基质配比更有利于水稻壮秧、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发育和对氮、磷、钾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探究菌糠-凹凸盐碱地调理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以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菌糠-凹凸盐碱地调理剂推广和盐碱地治理提供依据。试验设菌糠-凹凸盐碱地调理剂(T1)、石膏(T2)、不施调理剂(CK)3个处理,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玉米出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对土壤pH值和容重影响差异不大;T1可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玉米收获时,T1电导率较CK降低了45.56%;在玉米生育前期,T1能降低土壤碱化度,提高阳离子交换量;T1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收获时较CK增加17.96 g/kg; T1的玉米出苗率最高,为96.16%,较CK的出苗率增加了43.47百分点;T1小区产量最高,达56.31 kg/48 m2,较CK增产106.49%。本研究结果显示,菌糠-凹凸盐碱地复合调理剂能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玉米生长前期可降低土壤碱化度(ESP),提高阳离子交换量(CEC),提高玉米出苗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硫酸铝对苏打盐碱土化学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苏打盐碱土中添加硫酸铝的质量分数为0%~0.6%时,土壤平衡溶液的pH值由10.2迅速降低至8.2,硫酸铝的质量分数为0.6%~2.0%时,pH值仅降低0.55,呈缓慢下降趋势。盆栽试验表明,随硫酸铝用量的增加,土壤中CO32-和HCO3-的含量降低,硫酸铝添加量为0%~0.4%时,SO42-含量增加,添加量为0.5%~0.6%时下降,土壤盐分组成:苏打型→苏打-硫酸盐型→硫酸盐型。土壤交换性Na 含量和碱化度与硫酸铝用量呈显著负相关(r=0.995 8,r=0.995 4)。水稻有效分蘖数、千粒重随硫酸铝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水稻当年产量最高可达6 000 kg/hm2,与对照相比,增产41.67%~66.67%。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免耕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通过 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免耕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连续多年双免耕作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减少劳动力投入 ,增加经济效益 ,同时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连续 8年双免可使土壤有机质高达 5 0 8g/kg ,全氮含量高达 3 1g/kg ,速效磷提高 95 8% ,速效钾提高 6 1 0 %。同时能增加土壤孔度和促进团聚体的形成 ,达到高产节源 ,培肥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有机肥在改善大豆农艺性状、提高产量和品质、改善大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大豆生产中合理、高效施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达到既能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又能培肥土壤的效果,实现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香菇废料栽培鸡腿蘑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鸡腿蘑学名毛头鬼伞 ,俗称鸡腿菇。其肉质肥厚、营养丰富 ,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和降低血压之功效 ,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价值的食、药兼用菌。中牟袋栽香菇发展迅速 ,每年产生大量的香菇栽培废料 (菌糠 ) ,这些木屑废料既不能作肥料 ,又不能作燃料 ,常堆积在菇棚附近 ,成为食用菌生产中的重要污染源。为使香菇废料得到再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广大菇农的种菇经济效益。我们试验了利用香菇废料栽培鸡腿蘑技术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1 季节安排鸡腿蘑属中低温型菌类 ,菌丝生长温度以 2 3~ 2 8℃为宜 ,子…  相似文献   

19.
已知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具有改良盐碱土壤,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为了研究其对苏打型盐碱土壤理化性状、水稻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及机制,本文采用大田试验示范方法,于2018—2020年在大安市四棵树乡、龙沼镇典型苏打型盐碱土壤水稻,开展了大面积对比试验示范研究。与试验前本底土样相比:施用有机硅土壤调理剂降低耕作层容重8.28%~16.55%,降低水溶性盐分13.57%~53.82%,降低交换性钠离子16.15%~42.62%,降低土壤碱化度24.08%~49.82%,pH降低0.54~1.06,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10.45%~32.29%。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增加水稻株高14.72%~23.09%,增加穗数20.92%~29.23%,增加穗粒数3.15%~11.45%,增加千粒重3.61%~5.58%,提高水稻产量30.07%~56.60%。上述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可改善苏打型盐碱土壤理化性状,改善水稻生物学性状,提高产量,是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苏打型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田土壤酸化加剧问题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在酸性土壤蔬菜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不同用量(0、750、1 500、2 250、3 000 kg·hm-2)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萝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的土壤pH值提高0.1~0.5单位,可交换酸下降0.25~0.69 cmol·kg-1,交换性钙含量提高12.26~45.52 mg·kg-1,萝卜增产3.2%~18.0%,净效益增加1 444~10 165元·hm-2。综上,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能够明显缓解土壤酸化,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综合考虑土壤改酸效果与生产效益,该区域萝卜施用1 500~2 250 kg·hm-2牡蛎壳土壤调理剂是合适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