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湘中糯1号是慈利县农业局科技人员选育而成的中熟偏迟、优质籼型糯稻新品种。2000年2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大物博,特种水稻生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久负盛名,开发前景看好。 据资料记载,我国东南西北中各地都有特种优质稻的品种和生产历史,其中在历史上稀有名贵以“贡米”著称的就有 40多种。如广西环江香粳、桂平西山香粘、东兰黑米、靖西香糯,云南接骨米和紫米,陕西洋县香米和黑米,江苏常熟血糯,四川黄龙香米和桃花米等。特种优质稻品种多,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是气味芳香,米质和外观特别令人喜爱,食用爽口,具有极好的营养及滋补保健作用,加工制作糕点或酿造滋补饮料特别受欢迎,也是出口创汇的高值粮食品种。如常熟血糯,历来是名贵甜点心的上等原料,有补血功效,制成点心身价百倍。扬州八宝饭、五芳斋点心、宁波汤圆等名吃用料都来自特种稻米。特种稻米单产虽低,但因其品质特佳,市场售价要比普通大米高出数倍,种植收益并不亚于一般水稻,而且不愁销路。  相似文献   

3.
科技动态     
《当代农业》2014,(22):19-19
小麦品种——扬糯麦1号扬糯麦1号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育成,属春性中熟糯小麦品种。该品种幼苗直立,叶片宽长,叶色绿,分蘖力和成穗数中等。春性强,抗寒性偏弱。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穗数较多,每亩有效穗32万~33万;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红粒,穗型较大,平均每穗37~40粒;籽粒较小,千粒重40~41克;感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不抗黄花叶病;成熟期比扬麦16略迟,熟相较好。2009~2011年平均亩产475公斤,丰产稳产性好。为保证小麦品质,大田生产行距应适当加大,1以25厘米为宜。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无黄花叶病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4.
糯玉米新品种江南花糯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花糯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 1997年育成的糯玉米新品种 ,2 0 0 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江苏张家港市从1999年开始引进试种与开发。该品种由于具有肉质厚、糯性强、香味浓、外观美、不易与普通玉米混淆等特点 ,深受消费者青睐。江南花糯一般田块产鲜穗 75 0kg 6 6 7m2 ,高产田块达 10 0 0kg 6 6 7m2 以上 ,鲜食上市价格高 ,种植效益较高。该品种在偏碱、偏酸、偏沙、偏粘土壤上种植 ,均能获得较高产量。1  江南花糯的生物学特征特性江南花糯属早熟性糯玉米品种 ,全生育期115d ,采食鲜穗春播 90d ,秋播 80…  相似文献   

5.
水果型甜糯玉米品种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均溪镇引进的香白糯(广西)、香白糯(福建)、中糯1号3个甜糯玉米品种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这3个品种表现优秀,可以在大田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从江县香禾糯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从江县普遍种植的20个香禾糯品种进行田间种植,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稻》进行特征特性观测、品种数据收集和汇总。结果表明:20个香禾糯的必测性状中叶鞘色、叶片颜色、倒数第2叶叶耳色、倒数第2叶叶舌形状、倒数第2叶叶舌色、剑叶叶片卷曲度、茎秆角度、茎秆基部茎节包露、剑叶叶片角度、穗立形状和颖壳茸毛等性状均一致。颖尖色多为秆黄色、褐色、红色和紫色,护颖色多为白色、秆黄色和红色。颖壳色较为多样,包括秆黄色、褐色、红褐色、黄色、色斑和紫黑色,谷粒形状主要为阔卵性和椭圆形;选测性状中穗伸出度、倒2叶叶尖与主茎的角度、倒2叶叶枕色、茎秆节颜色、茎秆节间色、分蘖力等性状均一致。后期香禾糯育种中应综合考虑目标性状及各品种优缺点,选择合适的亲本。建议选取红禾、岑告嫩、苟当1号、苟把当等千粒重较高的品种为亲本材料,以提高香禾糯千粒重;选取苟卫当、勒大等品种为亲本以增加香禾糯的穗粒数,其中苟卫当的穗粒数虽高,但结实率却较低,在选择时需结合其他性状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7.
香白糯是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选育的糯质型杂交玉米单交种,于2001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田白糯1号由广州市田园农业科技研究中心育成。2006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2004、2005两年春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898.1公斤和809.7公斤,分别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17.6%和16.2%.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春季生育期80—83天,比香白糯早熟1天。2005年省生产试验结果为:该品种平均亩产鲜苞819.8公斤,  相似文献   

9.
武香粳14号(原名武香99-15)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育成的早熟晚粳香稻新品种,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在太湖、沿江及淮河以南地区推广,克服了苏南等太湖稻区原有香稻品种成熟偏迟、退化严重、产量偏低等不足,提高了太湖香米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香沙芋属多子芋类中的优良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江苏,淮南、淮北地区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积、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支链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口感好.有一定的硬性和糯性.还有一股独特的香味。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禾稻类型分类及叶龄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在黎平和凯里两地种植试验,对95个禾品种特征特性的调查结果表明,禾稻有籼、粳,粘、糯,水、陆,早、中、晚等各种类型,是以中晚熟粳糯类型为主的具有地方特殊性的栽培稻。对列助、红禾、地坪红籼糯、六月谷、白芥草、大红谷、九月谷等14个代表品种进行生育动态和叶龄进程进行调查分析,建立了禾早、中和晚熟品种的叶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强度与早、中、晚稻及其早、中、迟熟的趋势一致,二者有平行关系。155个代表性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强度,属中等的占多数,弱的其次,强的最少。同地区同熟期的粳稻感光性强于籼稻。还看到两种感光型。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宜江西省种植的抗稻曲病晚粳品种和稻曲病防治药剂及其使用技术,采用自然诱发法鉴定了江西省引进的27个晚粳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药剂对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10种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以及不同施药时间与次数对3种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田间鉴定结果表明,在27个粳稻品种中,按病穗率作抗性评价指标,高抗品种3个(长江32、常优5号和迟熟粳5),抗性品种14个(长江19号等),中抗品种7个(甬优12号等),中感品种3个(甬优15等);按病情指数作抗性评价指标,高抗品种25个(长江19号等),抗性品种2个(甬优15和甬优1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种杀菌剂抑制稻曲病菌丝生长的相对毒力指数大小顺序为腈苯唑(168.49)>噻呋酰胺(111.08)>嘧菌酯(107.84)>氟环唑(91.68)>苯醚甲环唑.丙环唑(83.47)>戊唑醇(42.34)>咪鲜胺(21.51)>己唑醇(12.92)>三唑酮(1.32)>井冈霉素(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期按田间推荐剂量施药,在水稻破口期按田间推荐剂量施药,以24%噻呋酰胺SC、24%腈苯唑SC、12.5%氟环唑SC和25%嘧菌酯SC防效最高,在水稻黄熟后期穗防效达69.89%~74.33%,病情指数防效达69.16%~76.12%;其次为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和43%戊唑醇SC,穗防效为55.29%~59.31%,病情指数防效为59.84%~64.53%;30%己唑醇SC、15%三唑酮SC、5%井冈霉素ASP和25%咪鲜胺EC防效相对较差,穗防效均在50%以下,病情指数防效均在59%以下。3种药剂分别在水稻破口前7 d、破口期和破口后7 d施药,对稻曲病防效随着施药时间的推迟而下降,其中在水稻破口前7 d施药效果最好,在水稻破口后7 d施药效果最差。3种药剂施药1次(在水稻破口前7 d)、2次(在水稻破口前7 d和破口期)和3次(在水稻破口前7 d、破口期和破口后7 d),对稻曲病防效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其中施药2次和3次处理间的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无显著差异,24%腈苯唑SC和24%噻呋酰胺SC施药2次和3次处理的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显著优于施药1次处理,而12.5%氟环唑SC施药2次和3次处理的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与施药1次处理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江西省晚粳抗稻曲病品种的选育应用和稻曲病药剂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湖南双季杂交晚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抗性表现及双季晚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特点,通过2014—2016年连续三年的田间系统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了湖南双季杂交晚稻主栽品种上条斑病的田间发病情况及大田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绘制了条斑病发生动态与进展曲线图。结果表明,12个湖南双季杂交晚稻主栽品种中,仅‘深两优5814’、‘天优3301’、‘欣荣优华占’、‘五优308’等4个品种田间抗性表现较好,其余8个品种包括近年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如‘天优华占’、‘广两优2010’、‘威优227’、‘H优518’等均表现易感条斑病,揭示湖南双季杂交晚稻对条斑病的抗性水平整体较低;湖南双季杂交晚稻条斑病的始发期在8月中旬,约8月11—15日间,流行高峰期在9月上中旬。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湖南双季杂交晚稻生产上适时防治细菌性条斑病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优质稻米品质性状及其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培育筛选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以河南省沿黄稻区8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加工品质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籽粒灌浆期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个供试优良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较高,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稻米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9.73%和36.49%;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在品种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均低于5%。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上的左偏抛物线关系(r=0.827*),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905**),糙米粒厚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r=0.747*);外观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中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关系,直链淀粉含量与之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稻米的食味越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糙米粒厚的增加食味增加,而糙米粒厚大于2.1 mm,食味值反而下降;提高水稻灌浆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和营养品质,而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食味值下降。因此,水稻叶片的高光合效率在优质食味米选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选择压力,合理调控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对提高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Straw of seven rice varieties with early-, middle- and late maturity was collected from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Hubei. A study was carried ont for rice straw in the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s of straw silicification and extraction biogenic silica (EBS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of EBSi and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egradation of fibrous components in fistulated cows,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urea treatment on rice straw desilicification. Although total silica content (ADISi) in rice straw was similar, the efficiency of extraction biogenic silica (EEBSi) and cellulose in early varieti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middle (18.9% and 9.1%) and late ones (26.1% and 11.2%). The degradability of EBSi and cellulose of early varieti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middle by 70.0% and 17.5%, and of late varieties by 47.8% and 23.7%, respectively. The in sacco degradability and in vitro VFA production of early varieties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ose of middle by 14.5% and 19.0%, and late by 12.9% and 14.8%.Comparing the morphological fractions of the rice straws, EEBSi, cellulose content, and in vitro VFA production were different with the order of blade < sheath < stem.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EBSi and cellulose (r = 0.86), and the two contents were remarkably correlated with the potential straw degradability (a + b) by r = 0.90 and 0.84 respectively. Therefore, EBSi in rice straw was a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potential degradability of rice straw, rather than the ADISi of straw. Urea treatment improved rice straw degradability, degradation rate and potential degradability by 10.8%, 27.9%,and 10.1%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untreated straws.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 2 0 0 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资料的分析发现 ,中国长江流域早籼、中籼、晚籼、优质、普通品种的平均相对产量 (以对照品种绝对产量为 10 0 )分别是 99 9、 10 3 7、10 1 5、 10 2 2和 10 2 3,绝大部分参试品种的抗病性表现不够理想、处于中抗 -中感或更弱的水平 ,早籼、中籼和晚籼的优质品种比率分别是 0 0 %、 2 8 0 %、 17 9%。适当增加植株高度对产量有重要的间接促进作用 ,在保持适当有效穗数的前提下 ,每穗实粒数的增加对产量提高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影响早籼、中籼、晚籼品种优质的主要品质性状分别是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及垩白度 ,影响高产 (增产、平产 )品种优质的主要品质性状是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育种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质籼稻胚乳糊化前后微结构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品质差异较大的 4个籼稻品种稻米糊化前后的微结构 ,发现同等条件下不同部位的糊化明显不同。背部糊化最好 ,细胞完全崩解为絮状或小块状的蓬松物质 ;腹部糊化次之 ,呈较大块状或细胞结构刚被破坏 ,有的细胞轮廓仍可见 ;中部糊化最差 ,多为完整胚乳细胞。不同品种糊化后差异明显 ,米质好的品种其背、中、腹部的糊化比米质差的品种的相应部位好 ,米质较差品种的中部明显凹陷 ,而较优品种的断面较平 ,该现象同样表现在早、晚稻的对比上。品种间背部糊化的差异小于中、腹部 ,品种内米质较优的稻米背、腹、中部的差异比米质差的小。米质较好的品种的胚乳横断面可见较多断裂的细胞 ,而米质较差的品种几乎见不到断裂的细胞 ,其数目与米质优劣有一定的正相关。米质优劣与糊化时的吸水率和延长率正相关 ,吸水率和延长率高则糊化较好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自然病圃的建立及初步鉴定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在广西平南县稻瘟病重发区建立自然病圃,对2384份早晚造材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自然病圃早造发病较重(叶瘟除外),晚造发病较轻,早造是抗性材料最佳筛选鉴定季节;诱发品种的选择应把握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以满足不同熟期抗病材料筛选的需要;双亲或其中之一具有抗病血缘,有助于筛选到稻瘟病抗性强的选系材料。  相似文献   

20.
高产水稻品种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3个水稻品种为试材,从物质生产角度研究水稻高产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高的干物质积累总量亦即高的生物产量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高产和超高产品种的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生育中期和后期,其生育中期和后期群体生长率显著高于低产品种。高产品种籽粒产量主要来源于生育后期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并与其齐穗后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持续时间较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